伤残鉴定需根据损伤部位和情况确定委托时间,避免影响结论。对于可能导致并发症和后遗症的损伤,应等待确定后再进行鉴定,以保证伤残等级准确。对于不可能导致并发症和后遗症的损伤,应在治疗终结后立即进行鉴定,以防伤残级别降低。对于需要第二次手术的伤者,应在第一次手术后立即进行鉴定,避免错过伤残级别。
法律分析
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的规定,鉴定时机应以事故直接所致的损伤或确因损伤所致的并发症治疗终结为准。一般根据损伤的部位和情况把握委托伤残鉴定的时间。
交通事故鉴定步骤方法
一、对于损伤可能导致并发症和后遗症的,如涉及中枢或周围神经系统损害、视听功能障碍、关节功能障碍、毁容、可能出现并发症影响鉴定结论的,在并发症和后遗症没有确定之前,委托伤残鉴定的时间不宜过早,否则,伤残鉴定的等级低于实际的等级,对伤者不利。
二、对于损伤不可能导致并发症和后遗症的,委托伤残鉴定的时间应在治疗终结即出院后马上进行,因为有些疾病随着时间推移,会导致伤残级别降低,甚至达不到伤残级别了。
三、对需要做第二次手术的伤者,应该在第一次手术完毕出院后立即进行伤残鉴定。因为,如果等到第二次手术结束才去做伤残鉴定,可能已经达不到伤残级别。如有的伤者一定要等取完钢板后再去做伤残鉴定,大部分都没有伤残级别。
拓展延伸
交通事故伤残评定的程序和标准是什么?
交通事故伤残评定的程序和标准是指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对交通事故导致的人身伤害进行评定的具体步骤和依据。一般程序包括申请、鉴定、评定和结果通知等环节。评定标准主要参考《伤残等级分类与评定标准》等相关规定,根据伤残程度、功能障碍程度、劳动能力损失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评定结果将影响赔偿金额和相关权益的保障。因此,了解交通事故伤残评定的程序和标准对于受伤者和相关当事人具有重要意义,可确保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结语
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规定,伤残鉴定的时机应根据事故直接导致的损伤或因损伤引发的并发症治疗终结为准。对于可能导致并发症和后遗症的损伤,委托伤残鉴定的时间不宜过早,以避免伤残等级低于实际情况的不利影响。而对于不可能导致并发症和后遗症的损伤,应在治疗终结后立即进行伤残鉴定,以确保伤残级别的准确评定。对于需要第二次手术的伤者,应在第一次手术结束后立即进行伤残鉴定,以免错过伤残级别的评定时机。了解交通事故伤残评定的程序和标准对于受伤者和相关当事人具有重要意义,可确保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22修正):第十二条 残疾赔偿金根据受害人丧失劳动能力程度或者伤残等级,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标准,自定残之日起按二十年计算。但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
受害人因伤致残但实际收入没有减少,或者伤残等级较轻但造成职业妨害严重影响其劳动就业的,可以对残疾赔偿金作相应调整。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22修正):第七条 误工费根据受害人的误工时间和收入状况确定。
误工时间根据受害人接受治疗的医疗机构出具的证明确定。受害人因伤致残持续误工的,误工时间可以计算至定残日前一天。
受害人有固定收入的,误工费按照实际减少的收入计算。受害人无固定收入的,按照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计算;受害人不能举证证明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状况的,可以参照受诉法院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行业上一年度职工的平均工资计算。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22修正):第十五条 死亡赔偿金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标准,按二十年计算。但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