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尚佳旅游分享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第二课时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第二课时

来源:尚佳旅游分享网

  第二课时

  一、 复习提问:

  1、议论文结构有哪些类型?(总分;递进)怎样才能使议论文结构严谨?(层次清晰;过渡自然;用好关联词句。)

  2、阅读文章,怎样才能与作者及其作品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

  二、分析第3-8段

  1、读“提示”第三段开头一句,分析第三自然段论述语言的概括性。

  a、第三段是一个长句。分析长句的方法是:首先分析句子的结构,使句子的内容明朗化;然后,借助相关知识,弄懂句子的含义。这是一个单句,还是一个复句?是单句划分成分,是复句划分层次。(单句。成分划分略)

  b、作者是怎样评价马克思的这一伟大发现的?

  与达尔文类比

  达尔文  生物界的发展规律 

  马克思  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     都是划时代的伟大发现 。

  c 问“简单事实”后的冒号所领起的内容是什么?即“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具体内容。 d、如何理解这一规律?

  首先,理解词句的含义;

  吃、喝、住、穿        =物质、存在

  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精神、意识

  直接的物质的资料的生产                         占统治地位

  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     经济基础        的生产关系

  经济发展阶段                               各方面总和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

  决           式、人们在生产中

  定           的地位、分配形式

  国家政权、

  国家制度  法制、军队、                       生产力

  警察、法庭等

  政治、法律、         上层           人;劳动对象;

  意识形态  道德、社会科学       建筑           劳动工具

  艺术、宗教等

  其次,了解复句中各分句间的层次关系。这样就可以理解这个“规律”。(先讨论,再打幻灯片)

  我们平时是怎样理解“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的?(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这是从社会形态发展的阶段来说的。)

  这里,恩格斯所说的规律为什么与我们所理解的历史发展的规律不同?

  恩格斯据所说的是社会发展的内在的规律,就好比水流动的规律是“水往低处流”;而社会形态发展的不同阶段,是外在的表现形式,就好比“沅水流入长江,长江流入东海。”内在的规律是动因,外在的形式是结果 。

  [小结]这六个分句是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学说的概括。试想,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学说的内容是何等的丰富啊!然而,恩格斯仅用六个分句便将马克思的学说讲述得清楚明白,显示出他的高度的理论水平和概括能力。

  2、分析第4自然段。

  理解: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运动规律

  资产阶级经济学家  社会主义批评家(指哪些人)

  “豁然开朗”与“在黑暗中摸索”的含义及作用

  3、理解第6段

  为什么说“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的、革命的力量”?

  对破折号的理解

  对马克思“衷心喜悦”“他的喜悦就非同寻常了”的理解。

  4、分析第7段

  (所以如此,)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

  第2 句语法分析。

  第4 句省略成分补充;理解本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并列那么多的报刊名,并于报刊名后用括号注明年代的作用。

  破折号的作用。

  5、分析第8段   

  说出“把它们当做蛛丝一样轻轻抹去”这句话的作用。

  理解本段最后一句的含义。

  三、小结

  1、总结课文特点

  思路与结构:严密的逻辑性;

  论述语言:  高度的概括性;

  浓烈的抒情性。

  2、议论文怎样才能做到上面所说的“三性”?

  要有较好的思维能力与掌握一定的语文知识(安排好结构、过渡词句)才能使议论文的思路与结构具有严密的逻辑性。

  要有较高的理论水平,才能具有高度的概括能力。

  要有高尚的人格,才能满怀激情地歌颂真善美,批判假丑恶。

  四、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

  板书设计: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hangjiatang.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