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醉花阴》教案

来源:尚佳旅游分享网

  ㈠说教材(地位与作用)

  《醉花阴》是人教版必修教材高中第四册第二单元第七个课题《李清照词两首》的*篇。在此之前,我们已经通过对*单元中国古代戏剧的接触品味了用曲词和文白相结合的故事表演独具的艺术趣味,这对我们过渡到此单元宋词的学习起了铺垫作用。而对诗词意境的深度体味也是我们阅读第三单元现代杂文的基础,所以,它在整个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㈡教学设计

  课题:《醉花阴》

  ㈢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高二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⑴认知与技能目标

  ①着重引导学生朗诵,从而把握李清照《醉花阴》词的诗意情感。达到背诵的目标。

  朗诵是一种语言的积累,语感的沉淀,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由朗诵过渡到背诵,这也是课后的研讨与复习给我们提出的首要要求。

  ②鉴赏李清照前期作品的明丽与缠绵,品味其婉约风格的柔美。

  《醉花阴》是作者南渡前作品,抒发的是思妇的惆怅,而本课中的另一首《声声慢》则是表现其晚年的凄凉。两相对照,比较阅读对于我们对李清照整体艺术风格和创作分期的把握更有帮助。

  ⑵过程与方法目标

  引导学生养成合作探讨的习惯,培养其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

  ⑶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探索李清照作为女性作者写出内心“恋情”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正确的感情价值观,颐养性情。

  德育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功能,而高一学生多是一些单纯的少男少女,如何向他们描述这样的“闺中恋情”,鉴赏“相思”呢?而爱情虽说都是美好的,学生又如何看待这样的爱情呢?这必有一个良性的引导和启迪。

  ㈣教学设想

  教学的重难点

  立足于语文教学的新课程标准,在通透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难点:

  ⑴重点:把握意境,感受作者的愁绪,体会词作情景交融的特点。

  只有掌握了文中的各种意象以及作用,才能感受词中弥漫的愁绪,进而理解本词作的主题。

  ⑵难点:如何在“简单”中体悟出“复杂”来,把握“人性”之美,“诗情”之妙。

  爱情对于身处校园的高中生来说无疑是抽象难懂的,学生少有这方面的情感知识。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下面在从教法和学法上仔细研讨。

  ⑶教学方法

  ①教法

  语文是一门培养人的人文素养的重要学科,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学到知识和技能,还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和体验能力,促使其成为一个具有人文素养的人。

  考虑到高中二年级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我设计在情景中进行教学,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同时,结合对词作的精讲,使其将课堂教学和自己的情感经验结合起来,在学习活动中获得对本词作的认识与体验。在此过程中,老师也是不可忽视的教学资源,现代化教学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只要在教师的主导下才能得以实现。教师不仅应该为学生解惑,而且应该通过课堂教学感染和激励学生,促使其自主参与到创造性的学习情景中来。基于本词作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⑴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音频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信息化教学的时代要求: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习。

  ⑵活动探究法:学生自主提出问题,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和分语境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信息化教学:带实际情景的开放的教学,强调协同学习与合作学习。

  ②学法

  现代化教学是自主探索性教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就必须特别重视对

  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从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我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朗读法,分析归纳法,集体讨论法,自主探究法。

  ⑷教学用具:多媒体

  ⑸教学课时:1课时

  ⑹课前预习:朗读,疑难字词解释

  中国古代提倡“以意逆志”,对文章的理解不能停留在字词表面,因此,将字词的理解放到预习环节,在课上在由老师适当提点。

  ㈢教学过程

  ⑴情景导入:诗人汪国真:思念别人是一种美丽,被人思念是一种幸福。从这一句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彼此的思念就像这玫瑰花(图片展示)一样温馨而浪漫,可除此之外,思念还会让我们感到孤单寂寞,饱尝离别之苦。常人尚有如此之感,更何况是感情细腻的宋代才女李清照呢?

  图片展示直观形象,以诗句导入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⑵整体感知:

  男女比较诵读:男女生对“思念之愁”这种微妙感情的体会不同。

  老师示范朗读: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古诗词诵读技巧,如咬字,音调等。

  给出“李清照《醉花阴》诗意图”(图片1)结合音频资料:欣赏目的。

  ⑶互动探索:

  ①人物形象分析:《醉花阴》里面的李清照是怎样的一个李清照?

  感知人物形象是课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目标,并且,对于词作中的抒情主人公,分析其形象对于窥探人物内心,理解词作主题都有重要作用。

  探究手段:讨论

  教师提示信息:“愁”(图片2)

  “愁”是全文的感情基调,要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必须紧握“愁”字分析。

  小组推选代表发言,教师总结:教师是学习帮促者。

  ②既然全篇都在写“愁”,那么,李清照是如何表现她的闺中之愁的?(图片3)

  知其然,也需知其所以然。通过对细节的探寻学习意象的运用,熟悉其高超的表达技巧(不说而说的含蓄之美,事俗而词雅)进而品语句,品意境。

  探究手段:讨论

  教师提示信息:季节:重阳节,

  时间:永昼,半夜,黄昏

  细节:愁永昼,销金兽,把酒

  词中意象:薄雾,浓云,瑞脑,金兽,玉枕,纱橱,东篱

  情景:一个人

  教师用散文诗一般的语言描述这种“佳节”,“独处”的少妇的“闲愁”:启迪学生关于语言运用的技巧。

  小组发言,教师总结

  ③词作情感价值探讨:李清照有怎样的“愁”,为何而“愁”?“愁”为什么要如此说出?

  探究手段:小组讨论

  A李清照的“愁”未说明白,是什么?

  一个人的孤独,思念。

  B为何要“愁”?

  爱情: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a闺怨诗:学生举例

  中国诗歌的重要传统,多为男诗人所作:封建社会。李清照冲破桎梏:爱情是人性之至美。

  b涉及人性中的爱情,未直接说出:含蓄之美。

  少男少女如何认识-讨论引导

  ☆对学生非常规回答的处理:学生可能“胡扯”,“封建”或“过于羞涩”。

  但高中生已经在成人的道路之中,语文的使命是对学生进行情感的熏陶,应当尊重其具个性的想法。

  ⑷课堂小结:

  字词,朗读:知识与技能

  情感价值观:一切情感,唯爱为上,任何爱情都是美好的,都是应该被尊重的,也是我们应当毕生追求的。

  强化学生在课上对“爱情”形成的正确认识,提高学生“爱”的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

  ⑸迁移扩展:《醉花阴》与流行歌曲《纤夫的爱》比较:含蓄美;欣赏高雅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⑹教学反思

  ⑺板书

  醉花阴

  重阳

  永昼黄昏半夜

  薄雾浓云

  把酒

  愁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