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尚佳旅游分享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丁雪飞老师一年级上册《识字5》课堂教学评介

丁雪飞老师一年级上册《识字5》课堂教学评介

来源:尚佳旅游分享网

  一、初读谚语(1:10——1:22)

  1.揭题

  师:今天呀,我们一起学习《识字5》。老师带大家一起到谚语家族玩一玩。第一次读谚语,要读准生字宝宝。

  2、学生初读谚语一遍后正音。 

  师:你们在读的时候,哪个字最容易读错?

  生:搓(念成cuò)

  (师出示卡片让学生自我纠正。)

  生:念cuō

  师:对,搓搓小手(作动作)

  (生做动作,搓搓小手。)

  师:还有哪个字要提醒大家?

  生:还有“绳”下面是“电”,“电”不出头。

  师:读一读。

  (一生读,后鼻音不到位)

  师:(纠正)读,往后靠。

  (生再念。跟老师读后再齐读。)

  师:还有哪个字?

  生:筷――kuài,像很快的“快”。

  师:口形要到位,范读。

  (生齐读。)

  生:焰

  师:交个朋友吧!

  生:火焰。

  3、全体自由读课文。

  师:哪句话最难读?

  生:线多挑绳搓千斤。

  师:(分解领读)搓绳。

  生:(跟读)搓绳。

  师:(领读)线多挑绳搓千斤。

  生:(跟读)线多挑绳搓千斤。

  师:这下读的真准。

  4、指名读谚语

  师:听听哪个字读得好,哪个字你能超过他。

  (一生读。)

  师:很流利的读下来了。你听清楚了吗?他哪个字读得特别准确?

  师:出示“谋”学生读。出示“柴”正音。(再指名读谚语。该生读得很累,老师提示并鼓励)

  师:你很努力地在读,要一次比一次进步。

  师:出示“挑”在这里读什么?

  生:tiāo挑千斤

  师:还可以念什么?

  生:tiǎo 挑逗的“挑”, 挑战的“挑”。

  5、生字初测。

  师:我们再来与生字宝宝见见面。

  (出示卡片学生认读“柴   柴火  火柴”)

  师:“柴火”中的“火”读轻声。

  (生卡片认读“折断”)

  师:干脆一点读一读。

  生:“计谋”

  师:你的口型很好。大家跟他学一学。

  生:(齐读)“谋”

  生:(继续齐读)“移动”

  师:移动一下你的铅笔盒。(生动手动手操作)

  生:“火焰”

  师:我看到了旺旺的――(生)“火焰”

  师:我看到了熊熊的――(生)“火焰”

  师:这是什么字呀?

  生:“独”

  师:给它找个朋友吧。

  生:独木桥

  师:走独木桥要谦让。

  生:孤独

  师:这么多词就不孤独了

  生:独树一帜 

  师:真了不起,这个词你也懂。

  【教师在字词教学中努力上得质朴、自然,回归语文课程本质,回归到识字、朗读的基本功教学。教学中善于发现学生的问题及时纠正,强调识字中的音、形、义结合,对词语的意义理解采用多种方式,如让学生动动手来了解“搓绳”和“移动”,放在一定的语境中让学生感知“火焰”,而且还和以前的阅读教学有机结合渗透品德教育——“走独木桥要谦让” ,善于鼓励学生,都是非常可取的。】

  二、读中感悟(1:23——1:45)

  1、自由朗读

  师:生字宝宝读的这么好,再去读一读谚语会更好。

  (自由朗读时,学生又一次齐读。教师正音“风  fēnɡ,不是fōnɡ”。)

  师:赵老师发现一个问题,我让大家三次自由读,你们读着读着就成了齐读。这里一定有秘密。你们想不想知道?四个人读一读课文,去找找这个秘密。

  (四人读,老师小组指导。)

  2、读中感悟

  师:你们迫不及待的想说自己的发现……

  生:每句谚语都是由前半句,后半句组成。

  师:每个前半句和后半句有什么特点?你读一读.

  生:(读)数字一样多。

  师:你的数字感觉真好。

  师:用什么方法读?

  生:有停顿

  师:为什么?

  生:有个逗号

  师:标点符号听了可高兴啦。我发挥作用啦!

  师:前面的这边同学读,后边的这边同学读。(边说边作手势。)

  生:前后半句对读

  师:这么整齐,所以大家读着读着又读到一块儿去了。还有什么秘密?

  生:我知道这些谚语都表示团结合作的意思。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从单元提示中知道的。

  师:你读书的时候,还会和提示语联系,会读书。我们前辈们真了不起,同一个意思五种说法。读出团结的语气来。

  (齐读)

  师:读着读着,后来的力量大起来了。还有什么发现?

  生:都是表示春天。

  师:你们同意这个观点吗?

  生:不

  师:为什么?

  生:“一把筷子不是难折断”不是春天。

  师:还有什么发现?

  生:有停顿。

  师:多会观察多会读书。

  (练读)

  师:你们有没有感觉到谚语读去读去很怎么样?

  生:感觉到古人在编谚语——

  师:你感觉很好。感觉很顺口,古人的谚语传着传着就传到我们这里啦。

  (指名读谚语)

  师:(创设情景)我有个同事不开心,我想把“人心齐,泰山移”送给他,你们帮助老师怎么读好送给他?课件出示句子。

  【 教师创设的情境“同事不开心”和“人心齐,泰山移”似乎没有多大的联系,语文教师应该注重这种细节,准确把握文本内涵,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意思。】

  生:人心/齐,泰山/移。

  师:为什么这样读?

  (见学生答不上。老师引读“人心――”生读“齐”, 老师引读“泰山——”生读“移”)

  师:你们发现什么?(学生答不上。)

  师:齐、移有什么特点?

  生:拖音

  师:为什么拖音?

  生:有标点。

  师:老师告诉你们韵母都是什么,以后你们会知道押韵的。

  【教师为了让学生认识到谚语是押韵的,花了太多的时间,从这可以看出一方面教师的问题太笼统、含糊地让学生发现,学生限于年龄、知识结构的特点还发现不了,也可以说教师备课没有很好地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对学生的学习提出了过高的要求,没有把握好本课的教学重点。另一方面是教师没有根据课堂上学生的反应灵活地调整教学环节,还是按部就班在努力完成预设的目标,课堂的生成不够灵活。其实本课的谚语,除了这句是押韵的,其它几句并没有这个特点,难怪学生也发现不了。应该说是教师还没有很好理解文本。】

  (生齐读)

  师:你会把这句话想办法送给小伙伴吗?你呢?这就是——人多计谋广,柴多火焰高(课件出示句子)

  生齐读。(没读出感情)

  师:听了你的朗读,小伙伴还是眉头没舒展。(指导朗读)读着,你知道“计谋”是什么意思?

  生:办法、主意、点子、好办法、 金点子……

  师:“计谋广”就是办法很多。(课件出示谚语: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难折断)

  生:齐读谚语

  三、拓展谚语(1:46——1:47)

  课件出示: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边学边问,才有学问。

  不懂装懂,永世饭桶。

  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出示了很多关于时间的、学习的等谚语,学生逐一读)

  师:你还知道哪些?

  (学生和教师口头对谚语。师手拿《中国谚语大全》向学生介绍,并送给班级一本《谚语一点通》,希望小朋友和谚语交朋友。)

  【对本课谚语学生并没有很好地理解每句话的意思,甚至还没读得很有感情。教师在课文内容没有理解的情况下,为了拓展而拓展。“希望小朋友和谚语交朋友”是对的,但前提是让学生能充分感受到谚语给人启发和鼓励、教育作用。对扩展的这部分谚语,大部分学生是囫囵吞枣、一知半解,送一本书也有种做秀的感觉,在平常的教学中是不太现实的。】

  四、巩固生字。(1:48——1:53)

  1、指名读生字。

  2、指导书写“容易”。出示“容易”两个生字卡片,指名读

  师:这两个生字宝宝是一对好朋友,仔细观察,有什么共同点。要写好字,靠谁帮忙?

  生:横中线,竖中线。

  师:你看“容”字,哪两笔最舒展,最放得开?哪两笔要收一收?(范写“容”)

  师:“易”怎样使这个字稳稳当当?

  生:上小下大

  师:哪两撇接近?(范写“易”)

  师:时间到了,我们回教室再写。

  【教师写字指导比较到位,范写也很能反映教师的素质。根据二上的学生已初步掌握了自主书写汉字方法的特点,教师无须每字都作示范而把训练的难点定在指导“容、易”两字上是可行的。但《识字5》中有8个要求会写的字,在“斤、折、挑、跟、容、易、独、满”中, “独、满、易”是比较难写的。教师仅用5分钟时间来匆匆忙忙指导练字势必造成写字教学训练“虚化”。当然,这也是识字教学公开课较难克服的一个问题。如果时间允许,教师可以针对学生书写的困难,灵活地根据实际情况把示范的机会交给学生,采用先让个别学生示范再组织全班进行分析、评价的形式。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达到会写的目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hangjiatang.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