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长方体表面积的拓展与运用。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
利用表面积等有关知识,探索多个相同长方体叠放后使其表面积最小的优化策略。
二、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
1.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观念,培养积极思考、探究规律的能力。
2.体验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包装问题,体验策略的多样化,发展优化思想。
三、情感态度
渗透节约的意识,了解包装的学问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利用表面积等有关知识探究多个相同长方体叠放最节省包装纸的包装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最节省包装纸的道理,探索最节省的包装策略。教具准备:课件、牛奶盒。教学过程:
一、观看图片及视频,引入课题
展示生活中常见物体包装前后的对比图片及反对过渡包装、提倡节能减排的公益视频,引入课题。
【设计意图:感知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通过从生活中抽取数学模型的实例,初步意识到数学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二、自主探究,发现规律
(一)初级设计师:包装一个牛奶盒子
让学生用卡纸动手包牛奶盒——观察、思考发现包装纸与牛奶盒表面积之间的联系,明确:包装纸的大小由被包装物体的表面积的大小来决定——为后续教学做铺垫。
【设计意图:解决两个问题:
1、包装纸的大小由什么决定的。
2、长方体表面积相关知识的复习。】
(二)中级设计师:包装两个盒子
1、包装两个牛奶盒,组合不同的包装方案。
2、引发思考,寻找最省纸的方案并阐述理由。
3、数据证明,发现规律:重叠部分的面积越大,就越省包装纸。 【设计意图:问题条件的变化引发了策略的变化。在探究不同包装方案的过程中,体验策略的多样性,再利用数据的验证,归纳出最优策略,发展学生的`优化思想。】
(三)中级设计师:包装三个盒子
让学生在不动手操作的情况下抽象出包装三个牛奶盒的最节省方案。
【设计意图:巩固延伸;把学生的思维能力从直观提升到抽象,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三、实践应用,拓展提高
(一)高级设计师:包装四个盒子
包装四个牛奶盒——记录、汇报包装方案——分析、比较,选择最省方案并阐述理由——由学生的争论引导进行等量代换,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得出结论。
【设计意图:拓展深化,实际进行四个牛奶盒的包装,经过系统地分析、比较,得出结论。不仅使学生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还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一些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真正实现“授之以渔”。】
(二)了解生活中包装的大学问
出示实物包装图片,了解包装中还应考虑的其他因素。【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但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不能只局限于数学范畴,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具体问题应具体分析,同时对教学内容做相应的拓展,为学生的后续思考提供必要的基础。】
四、总结全课,激励学习
因此,包装中的学问还有很多,善于观察将会乐趣无穷!包装因内容而存在,内容因包装而精彩,我们的人生也将因知识的“包装”而灿烂辉煌!
板书设计:
包装的学问
重叠部分的面积越大 有序思考
就越节约包装纸
化繁为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