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理念: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自主选择、自主探究,把课堂学习的时空真正还给了学生,把课堂阅读与课外阅读结合起来,以充分展示语文教学的生命活力,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
l、通过观察图画和理解课文,了解济南名胜趵突泉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和爱美的情趣。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事物特点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难点:了解趵突泉景色的特点,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和爱美的情趣。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故事引入,揭示课题。
师:乾隆皇帝到山东济南的游玩时,看到趵突泉的美景,心血来潮,提御笔封此泉为“天下第一泉”的故事。
有人说“没有这泉,济南定会丢失一半的美”。趵突泉真的这么美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国著名的语言大师老舍爷爷写的《趵突泉》。
二、整体感知,捕捉重点。
1、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将字音读准,将课文读通。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想想每一自然段的意思。
3、课文中具体写趵突泉的美丽景色的是哪几个自然段?
4、交流自学情况。
(1)“活水”是指怎样的水?作者看到的是怎样的一溪活水?
(2)作者抓住泉水的什么特点来写?怎样写自己的感受和联想?(3)课文从哪几方面描写小泉眼的美丽和有趣?
三、抓住“单讲”,直奔重点。
1、学习第三自然段,对照彩图,你读懂了什么?
2 、体会大泉美。
读出你最喜欢的描写大泉美的句子,抓重点词加以体会。
(1) 出示句子一:“泉池中央偏西,有三个大泉眼,水从泉眼里往上涌,冒出水面半米来高,像煮沸了似的,不断地翻滚。”体会“涌”、“冒”的意思。能将两个词调换吗?
(2)放图像,感受大泉的动态美,体会作者用词之精妙。
(3)句子比较。
a. 三个水柱都有井口大,没昼没夜地冒,冒,冒,永远那么晶莹,那么活泼,好象永远不知疲倦。
b.三个水柱……没昼没夜地冒,永远不知疲倦。
提问:这两个句子能否突出大泉不停地涌出呢?
提问:你明白泉水为什么“永远那么晶莹,那么活泼,好象永远不知疲倦”吗?
(4) 作者写“要是冬天来玩就更好了------”为什么?读句子想想好在哪里?练读描写大泉精彩的句子,体味情感,在背诵中体验美,再现美。
a、自由朗读。给学生创造知识内化过程。
b. 指导朗读。这一环节由教师范读,要在技巧方面给予示范、指导,让学生练说描述大泉的美。
四、研读讨论,领悟特点。
1.默读第四段课文,画出描写小泉样子的重点词语,抓住“数不清”理解小泉多,小泉有不同的姿态。
3、再读课文,说出“数不清”的原因。
3.理解“在阳光照射下------“这个句子。
五、区别比较,感悟异同。
1、自由读第三、四自然段,找出描写大泉和小泉的词语,说出有什么不同。
2.朗诵强化:体会大泉水面美和小泉水下的不同及作者由表及里的观察方法。
六、积累:
1、识记、书写生字。
2、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板书设计:
趵突泉
大泉:昼夜翻滚 神秘境界 气势美
小泉:有的…有的…有的……形态美
自然的伟大
第二课时
一、研读。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二、赏读。说说自己喜欢的原因。
三、结合实践,训练能力。
1、学写解说词。《趵突泉》目前已是旅游胜地,请你配上适当的解说词,写清楚导游的身份,旅游的地方,以及这地方的特点,力求写得清楚明白,形象生动。
2、做导游。这是解说词的一个延伸,要求学生自己组成“旅游团”,自我推荐尝试当导游,全程陪同作解说。
四、开放阅读,升华主题。
1、课件出示课外阅读资料--《趵突泉简介》《济南为什么泉多》等,让学生阅读。
2、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天下第一泉及千佛山、大明湖的资料。
3、小结:
泉,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并不陌生。然而,在语言大师老舍爷爷的笔下却显得那么美。大自然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这正说明了在我们身边,处处都有美好的事物,只要我们热爱生活,用心去观察感受,就能像老舍爷爷一样--不但能发现美,欣赏美,而且能创造美。
五、总结扩展,激趣深化。
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水壮美,不仅有济南的趵突泉,你知道还有哪些吗?
(甲天下的桂林山水,黄山的奇松怪石,牡丹江的镜泊湖,金华的双龙洞……)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