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尚佳旅游分享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二年级下册《认识角》

二年级下册《认识角》

来源:尚佳旅游分享网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通过“找一找”“折一折”“比一比”等活动,直观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理解角的大小与两边的张口有关系。

  2、结合生活情境,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角,能辨认角的大小,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让学生经历自己动手操作,自己体会、发现知识,感受到数学源与生活,获得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

  教学重点、难点:

  能够判断角,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的张口有关系。

  教学准备:

  三角板、活动角、电脑课件、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1、谈话: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个图形,不知道大家还认不认识?(课件出示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你能指一指它们的角在哪?

  2、(课件出示教材64页“十字路口”街景图)。

  师:让我们一起找一找,图上有哪些角?

  让学生指出各个角,要求指完整。

  生:屋顶的角;交通牌上的角;汽车玻璃上的角……

  过渡:同学们说的很对,我们身边有很多各种不同的角,谁能说一说在这间教室里,你还能找到哪些角?

  二、探究新知:

  (一)观察实物,整体感知:

  1、折一折,摸一摸。

  通过实践活动,感知角的形状,建立角的表象。

  (1)折一折。

  请同学们拿起桌面上不规则的纸,想办法把它折成一个角。可以自己折,也可以两个人一起折。

  (2)摸一摸。

  请你摸一摸手中的角,你发现了什么?

  2、比一比。

  介绍角的各部分名称、表示方法和读写方法及画法,清晰对角的认识,更加全面地掌握角的有关知识。

  (1)认一认。

  教师结合学生折的角,讲解角的各部分名称。教师边说边画角,讲解角的画法、角的读写法。

  (2)比一比。

  学生先在自己折好的角中,指出角的各部分名称。然后自己尝试画一个角,并标明各部分名称。(实物投影展示学生作品)

  (二)做一做,体验角的大小。

  准备:每生两条硬纸条,一枚图钉及一小块橡皮。

  1、独立做一个活动角,完成后活动活动角的两条边,看看角有什么变化?

  引导:在什么情况下角会变大?在什么情况下角会变小?

  2、学生操作,师巡视,在各小组指导。

  3、学生汇报,引导小结角的大小与边的关系。

  (学生交流回答:角的大小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系,两条边张开得越大,角就越大,张开得越小,角就越小。)

  (三)比一比,理性升华。

  1、课件出示教材65页比一比第(1)题。

  指名读题目要求,交流汇报。为什么第二个角比第一个角大?

  2、课件演示第一个角的两次变化。(复制一次角、延长角的两条边)

  师:观察角有什么变化?延长角的两边后,角的大小有没有变化?

  师:这说明了什么?(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角的大小到底与什么有关系?(课件出示,生齐读)

  三、应用拓展:

  过渡:同学们表现得真出色!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学会了这么多知识,下面老师就想与大家玩几个游戏,你们愿意吗?

  1、判断下面图形中哪个是角?(课件出示)

  分别指名说,并说出理由。

  如,生:第二个不是角,因为没有顶点……

  2、下面图形中有哪些角?请你用铅笔画出来。(课件出示)

  分别指名汇报。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答案。

  3、教材68页第4题。数一数下图中各有几个角?(课件出示)

  4、智力游戏。下面图形各切去一个角后,还剩几个角?(课件出示三角形、长方形)

  四、总结:

  时间过得真快,这节课马上就要接近了尾声,谁来说一说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教学反思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目前信息化的社会要求学生加强收集信息的能力,重视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养成主动深入地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用数学的头脑去思考问题,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式去解决问题,从而实现数学课程的生活化、社会化和实用化,这是非常重要的。

  这节课的教学,知识的获得、能力的锻炼与情感体验同步进行。主要表现在:

  1、数学教学的生活化。

  《标准》强调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因此,学习中从生活的角出发,让学生自己表述自己所认识的角,然后通过自己动手去尝试折一个角,画一个角和做一个角,学生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进而对角有了深刻的了解。最后数学语言进行发现总结,使学生对角的认识有一个渐进的过程。这样,不仅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激发学生从生活中找数学的浓厚兴趣,也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重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这是《标准》中提倡的学习方式。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先让学生寻找角,获得初步的感知,然后让学生折角、画角,使之学生对角的特点有了一个直观的印象,发现了角的多种特征及表示方法。接下来是引入理论的学习。由于给予了学生一个自己去寻找、发现角的过程与空间,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这些都是学生在小组合作的前提下,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获得的,还有些非常具有创造性。因此,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兴趣与效果。

  3、重视学生情感体验

  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尊重学生的课堂发现,不仅使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意识大大增强,也能从深层次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通过教师积极的过程评价,让学生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当然在这节课中也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之处,比如教师语言不到位,评价学生的语言缺少趣味性,多媒体操作演示不熟练等等。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还将继续努力,逐步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提高,早日使自己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hangjiatang.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