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法律规定,晚婚假分为三种情况:按法定结婚年龄结婚可享受3天婚假,符合晚婚年龄的可享受10-30天的假期,男女结婚时不在一个地方工作,可以根据距离给予另一个距离。探亲假期间结婚的不给假期,婚假请假时间为连续假期,包括周末时间。再婚者可享受法定婚假,但不能享受晚婚假。
法律分析
法律规定晚婚假如下:
1、按法定结婚年龄(女20岁,男22岁)结婚的,可享受3天婚假;
2、符合晚婚年龄(女23岁,男25岁)的,可根据当地《人口和计划生育条例》享受晚婚10-30天(含3天法定婚假),自2016年1月1日起取消;
3、如果男女结婚时不在一个地方工作,可以根据距离给予另一个距离;
4、探亲假(探父母)期间结婚的,不给假期;
5、婚假请假时间为连续假期,包括周末时间;
6、再婚者可享受法定婚假,不能享受晚婚假。
拓展延伸
晚婚假是指在晚婚的情况下,为了解决夫妻双方因年龄较大而难以怀孕或者怀孕风险较大的问题,而由国家规定的法定休假。根据《劳动法》的规定,晚婚假的时长为30天。晚婚假的适用范围包括晚婚、晚育、高龄产妇等情况。晚婚假的申请需要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如结婚证、年龄证明等。在享受晚婚假期间,公司应当按照法定规定支付工资和社会保险费用。晚婚假的实施有利于维护夫妻双方的身体健康和家庭幸福,也是国家对人口问题的关注和关怀。
结语
晚婚假是为解决夫妻双方因年龄较大而难以怀孕或怀孕风险较大的问题,由国家规定的法定休假。晚婚假的时长为30天,适用范围包括晚婚、晚育、高龄产妇等情况。申请需提供结婚证、年龄证明等材料。在享受晚婚假期间,公司应按法定规定支付工资和社会保险费用。晚婚假的实施有利于维护夫妻双方的身体健康和家庭幸福,也是国家对人口问题的关注和关怀。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五十一条劳动者在法定休假日和婚丧假期间以及依法参加社会活动期间,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