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劳动者有权请求支付赔偿金。然而,用人单位滥用合同解除权的现象普遍存在。劳动者应要求用人单位出具解除依据并保留,同时注意赔偿金条款的适用条件。劳动者可通过劳动行政部门检举、投诉,提起劳动争议仲裁,对仲裁不服可向法院起诉,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法律分析
依据《劳动合同法》八十七条的规定可知,用人单位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支付的赔偿金相当于补偿金的二倍。用人单位违法是劳动者请求赔偿金的前提,但与此同时,根据《劳动合同法》三十九条和四十条的规定,用人单位在一定条件下有解除合同的权利,这就导致了实践中很多用人单位滥用合同解除权。劳动者如果发现用人单位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有权请求其支付经济赔偿金,对于经济赔偿金的数额有异议的,有权提起劳动争议仲裁仲裁、对仲裁不服的向法院提起诉讼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办理项目重点注意事项
要求用人单位出具解除劳动合同的依据并保留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时,劳动者可要求用人单位出具解除劳动合同的依据并作为证据保留。同时应查明该依据是否属于《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情形之一,或者满足第四十条的规定。
适用赔偿金条款时需注意的事项劳动者请求经济赔偿金,在对照相关法律法规并咨询专业人士的基础上,应注意以下几点:
1、用人单位只有在劳动者具有《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六条、第三十九条规定情形之一或者符合第四十条规定的条件下,才具有解除合同的权利,同时不得有第四十二条规定的情形;
2、经济赔偿金应按照《劳动合同法》四十七条经济补偿金标准二倍的计算方法予以计算;
3、用人单位应对其解除、终止劳动合同的理由提供充分的证据,不能提供充分证据的,应认定为解除、终止合同不当,属于违法解除、应当支付赔偿金。
救济措施劳动者可以直接请求用人单位依法向其支付经济赔偿金。在用人单位拒绝支付或者对赔偿金数额有异议时,可以采取向劳动行政部门检举、投诉,提起劳动争议仲裁,对仲裁不服的向法院起诉等措施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结语
依据《劳动合同法》八十七条,用人单位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需支付赔偿金的两倍。然而,滥用合同解除权的现象普遍存在。劳动者发现用人单位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有权要求支付经济赔偿金,并可通过劳动争议仲裁或法院诉讼维护自身权益。办理时需注意要求用人单位出具解除劳动合同的依据并保留,同时核实依据是否符合法律规定。劳动者请求经济赔偿金时,需确保用人单位具备合法解除权,并提供充分证据。如遇拒付或异议,可采取救济措施维权,包括向劳动行政部门检举、投诉,提起劳动争议仲裁或法院起诉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四章 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 第四十八条 【违法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法律后果】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劳动者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继续履行;劳动者不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已经不能继续履行的,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本法第八十七条规定支付赔偿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八十九条 【不出具解除、终止书面证明的法律责任】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未向劳动者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书面证明,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四章 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 第三十六条 【协商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