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拨土地使用权可以转让,但需符合相关法律规定,包括审批程序和条件。转让时需办理土地使用权出让手续,缴纳出让金。但有特殊情况可不办理手续,如用于国家机关、军事用地、基础设施、公益事业等项目,或私有住宅继续居住。其他情况需经批准权人民政府规定。划拨土地使用权需基于实际情况确定,勘察和认定后方可转让。
法律分析
一、划拨的土地使用权可以转让吗?
可以转让,但应符合《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三十九条的规定,其中规定了以划拨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在转让房地产开发项目时应具备的条件。对于以划拨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房地产项目,要转让的前提是必须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审批。经审查除不允许转让外,对准予转让的有两种处理方式:第一种是由受让方先补办土地使用权出让手续,并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缴纳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后,才能进行转让;第二种是可以不办理土地使用权出让手续而转让房地产,但转让方应将转让房地产所获收益中的土地收益上缴国家或作其他处理。
二、无法转让的情况形哪些?
对以划拨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转让房地产时,属于下列情形之一的,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可以不办理土地使用权出让手续。
1、经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转让的土地用于《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二十三条规定的项目,即用于国家机关用地和军事用地;城市基础设施用地和公益事业用地;国家重点扶持的能源、交通、水利等项目用地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用地。经济适用住房采取行政划拨的方式进行,因此,经济适用住房项目转让后仍用于经济适用住房的,经有批准权限的人民政府批准,也可以不补办出让手续。
2、私有住宅转让后仍用于居住的;
3、按照国务院住房制度改革有关规定出售公有住宅的;
4、同一宗土地上部分房屋转让而土地使用权不可分割转让;
5、转让的房地产暂时难以确定土地使用权出让用途、年限和其他条件的;
6、根据城市规划,土地使用权不宜出让的;
7、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定暂时无法或不需要采取土地使用权出让方式的其他情形。
划拨的土地使用权,应当基于实际的土地使用情况而定的,特别是土地在进行划拨使用的过程中,应当由土地管理部门来进行勘察,必须在相关条件上进行认定,并在缴纳规定的标准的转让费用后,办理土地使用权的转让。
结语
土地使用权的转让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特别是《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三十九条的规定。划拨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在转让房地产项目时,需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审批。转让方可选择补办土地使用权出让手续并缴纳出让金,或将土地收益上缴国家。部分情形下,经批准的情况可不办理出让手续。划拨土地使用权应基于实际使用情况,并由土地管理部门认定后办理转让手续。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19修正):第二章 房地产开发用地 第一节 土地使用权出让 第十三条 土地使用权出让,可以采取拍卖、招标或者双方协议的方式。
商业、旅游、娱乐和豪华住宅用地,有条件的,必须采取拍卖、招标方式;没有条件,不能采取拍卖、招标方式的,可以采取双方协议的方式。
采取双方协议方式出让土地使用权的出让金不得低于按国家规定所确定的最低价。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19修正):第二章 房地产开发用地 第一节 土地使用权出让 第十九条 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应当全部上缴财政,列入预算,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土地开发。土地使用权出让金上缴和使用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19修正):第二章 房地产开发用地 第一节 土地使用权出让 第十五条 土地使用权出让,应当签订书面出让合同。
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由市、县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与土地使用者签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