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其位谋其政,任其职尽其责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晚上好。首先感谢学校对我的关爱,提供这个舞台给我,感谢大家对我的关怀厚爱,提供这个机会给我。今天我要演讲的题目是《在其位谋其政,任其职尽其责》,希望大家有所收获,感到满意。
我本一公司职员,辞职后有幸也有缘来到翠园小学,我也算是半路为师了。光阴荏苒,岁月如歌,从我入翠园至今已一年有余, 回忆种种,历历在目。
我是怀着“对教育事业的崇高敬意,对教书育人的执着追求”这种精神来到翠园的,刚接触教育行业,我可谓是七窍通了六窍——一窍不通。当时刚好亟需一名语文教师,我也算是受任于缺师之际,奉命于紧迫之间了。我硬着头皮,赶鸭子上架。为了上好一节课,我加班加点地备课,查阅相关资料,一有时间就去钻研其他老师是怎么上课的,向他们学习。在我坚持不懈的努力下,终于对教育不再感到畏手畏脚,如履薄冰。
一开始我做了班主任,对于班主任工作,由于我经验尚浅,毫无头绪,给领导添了不少麻烦,但是领导并没有生气,反而对我照顾有加,悉心教导。我也要感谢领导对我的宽宏大量,为我指点迷津。对于班主任工作这一块儿,我觉得首先应该严于律己,如果要教给学生一杯水,那么教师得先有一桶水、一缸水。其次要有爱心,对班上的每一位学生都要有爱心,爱心包括细心和耐心。平时多注意观察学生,了解学生的生活习性和学习、为人的秉性,教育学生要以学生为主,换位思考,对待学生的教育要不厌其烦。我当班主任时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我不会放弃你们任何一位同学”,刚说完,就感觉同学们和我亲近了许多。第三就是家校互动。教育不是学校或家庭单方面的事情,而是班主任和家长之间的配合,携手共进的。特别是班上表现差的学生,老师和家长之间更应该经常联系,不要说没时间,时间是自己挤出来的,没有做不到的,只有不想做的。记得原来我班上有个叫
许志强的学生,相信大家有所耳闻,喜欢打架,很调皮的。一开始我经常找他谈话,但是效果不明显,后来我就给他妈妈打电话,每天打一次,连续打了一个星期。到了下一个星期,许志强来上学时,他果然有了很明显的进步,一直到现在都还表现不错。还有一个是李顺晴,现在已经转学了,他是走读自回的,也是很不听话,经常不写作业,放学喜欢到处玩,很晚才回家。我找他谈过很多次,他都不听,于是有一次我去他家家访,见了他的父母,跟他的家长谈了很久。从那以后他听话了许多,家长也经常主动和我联系,询问孩子的情况。最后一点,教育要张弛有度,现代的教育在改革,这也要求我们的老师也要改革,善于创新,要像家庭主妇一样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上课一定要有上课的样子,要规规矩矩,一丝不苟。上课我们严肃认真,横眉竖眼,下课我们平易近人,谈笑风生。
从去年下半年一直到现在,我都在跟车。刚开始我满怀信心,心里不断地对自己说,我一定要把跟车工作做好。正是这种信心让我取得了满意的成绩。作为一名跟车老师我和大家分享几点。第一,安全。在车上老师一定要把学生的安全放在第一位。及时制止有可能会发生安全事故的隐患,比如禁止学生把头、手伸出窗外,禁止学生在行驶的校车中随意走动等等。第二,多和家长联系。我除了在学生上学放学期间给家长打电话,还会在节假日和家长联系,比如给家长发条短信,问候家长等等。这样的话因为你和家长关系比较好了,家长也会多为你考虑的,比如我以前跟9号车有个学生老是迟到,平均每5天就有3天会迟到。于是我就经常和家长联系,在汽车还没到站点之前就和家长打电话,询问孩子的情况。这样坚持一个星期过后,这个孩子再也没有迟到。第三,一定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对车上的每个学生的相关信息都要清楚,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就能在第一时间确认好是谁出现了问题。第四,与司机的关系。比如司机倒车的时候主动为司机看看校车后面的情况,校车送完学生回校途中,主动地帮助司机关好校车窗户,上下班与司机打招呼等等。
除了做好与学生、家长、司机的关系,我们还要处理好同事之间的关系。平时我们要
不断地学习,践行规范的师德师风,严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学高为师。做一位教师,如果仅有工作热情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具有广博的知识。在工作中,虚心向老教师学习、请教,取长补短。大胆实践,勇于创新,认真钻研教材,探讨教法,选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另外在教育、管理学生的过程中,特别需要我们老师之间的相互配合、协调,做到彼此适应、互相帮助,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正确地看待自己,看待别人,尊重他人的劳动。除此之外还要经常开展一些教育、教学的经验交流活动,在交流中融合教师之间的关系,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我们作为教师一定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心尽力,问心无愧。
我很荣幸地认识了各位老师,也很高兴能和大家待在一起。翠园给了我这么多的帮助,我怎能不结草衔环呢?在这里,翠园就是我的家,我希望与翠园小学肝胆相照,心心相印;愿意和翠园小学同呼吸,共命运。
我的演讲完毕,再次谢谢大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