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NGHAI UNIVERSITY
<计算机组成原理> 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学 院 组学姓指
导
老
员 号 名 师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学院
高翔、毛铎陪、李家伟、朱伟、徐龙伟
******** 高翔 沈文枫
一、设计题目和要求
1.设计题目:设计一个储存器,并且在Maxplus上模拟实现
2.要求:每个组采用指定的内存芯片(二种)和译码器(一种)来实现 二、设计过程
1. 芯片选择:2片EPROM27128(16K*8)和4片RAM6264(8K*8)以及1片74LS138
地址分配如下表所示:
表5.6 芯片地址分配表
芯片名称 及序号 A15~A13 0 0 0 地址线 A12 0 A11~A0 000000000000 ┇ 2 2732 #地址范围 片选信号 1 2732 #0000H~0FFFH 0 0 0 1 111111111111 1000H~1FFFH 1 6264 #0 0 1 0000000000000 ┇ 2000H~3FFFH 2 6264 #0 1 0 1111111111111 4000H~5FFFH 3 6264 #0 1 1 6000H~7FFFH 4 6264 #1 0 0 8000H~9FFFH
2. 译码器选择:74138译码器,如下图所示:
3. 实验电路图:
由地址分配情况可知,A12~A0作为片内地址线,A15~A13作为3-8译码器74LS138的输入,产生的译码输出000~100作为芯片的片选信号。存储器扩展电路如图5.1所示。两片2732的片内地址A11~A0与系统地址线A11~A0连接,译码器输出端门”输出与1# 2732的
连接,A12反相后和译码器输出端
和A12经“或
经“或门”输出与2# 2732的
分
连接。三片6264的片内地址A12~A0与系统地址线A12~A0连接,它们的片选信号别连接译码器的输出端端A, B, C。
,
,
,
系统地址线A15~A13连接译码器74LS138的输入
电路图如下:
三、体会:
这次课程设计是对存储器原理的一个全面巩固,课上学到的相关知识,在这里都得到了应用。虽然看上去只是一个存储器的设计,但这是实际的应用,可比简单的知识题难度要大多了。我们平时虽然学了很多很难的内容,但是能够运用
熟练地非常少,若是没有知识的积累也是不行的,在这样一个设计中我们也遇到了很多问题,最终也还是回归到书本之后才找到解决的方法。我们平时课堂上也学到了很多有趣的东西,如果能把这些有趣的东西用来做出实际可用的器件也是非常有成就感的!另外,一个人的力量确实有限,而且容易被自己的思想禁锢,很难突破做出一些新的东西。跟小组的同学一起交流,可以在得到帮助的同时到帮助别人,让自己的知识得到最大利用,顺利完成设计。
组员签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