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四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

来源:尚佳旅游分享网


四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

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1. 文言文练习。

王戎七岁,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 。”取之,信然。

[1]补全文言文。

[2]这篇文言文的题目是《王戎__________》,王戎是“___________”之一,自幼聪慧。

[3]解释下列字、词。

(1)尝: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竞走: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信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学习了这篇文言文,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1 / 1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王戎不取道旁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1]看到路边的李树上结满了李子,各小孩______,只有王戎_________。

[2]为什么说“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觉得王戎是一个怎样的小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阅读理解。

李广射虎

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zhòng)石没(mò)镞(zú)。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广所居郡闻有虎,尝自射之。及居右北平射虎,虎腾伤广,广亦竟射杀之。

2 / 16

(注释)①本文选自《史记·李将军列传》。李广是西汉名将,力大无穷,擅长射箭,作战英勇,令敌人闻风丧胆,世人称之为“飞将军”。②镞:箭头。③更:再,又。④居:居住。⑤尝:曾经。

[1]用自己的话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1)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广亦竟射杀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短文写了李广三次射虎,第一次是________________;第二次是______________;第三次是在右北平射虎时被老虎所伤,但最后仍射死了老虎。其中第______次写得最详细,这件事突出了李广__________的特点。

[3]下列对李广再射时“终不能复入石”的原因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广“中石没镞”只是一时侥幸

3 / 16

B.第一次射石时李广以为是老虎,特别紧张,潜能得以充分发挥

C.李广的箭术发挥不稳定

D.李广后来射的石头太坚硬

[4]下列写李广的诗句中与本文所描述的情景无关的一项是( )。

A.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B.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C.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 D.射杀山中白额虎,肯数邺下黄须儿。

[5]结合短文内容,用一句话来赞美李广将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课内阅读。

铁杵成针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1]判断下列句子中带点的词语解释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A.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抛弃)(_____)

4 / 16

B.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这)(_____)

[2]下面对“太白感其意,还卒业”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李白感动她的意志,回去完成学业。

B.李白被她的意志感动,回去完成了学业。

C.李白感谢她的意志,最终完成了学业。

[3]“问之”是___向____ 提问,他可能会这样问:“___________”

[4]下面成语中与“铁杵成针”意思相近的是( )

A.水滴石穿 B.恍然大悟 C.点石成金 D.粗中有细

5. 阅读课文 ,回答问题。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1]这篇文言文出自于《_____》。( )

A. 《三字经》 B. 《山海经》

[2]“以堙于东海”的“堙”读音是:( )

5 / 16

A. yān B. yīn

[3]对“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一句理解正确的选项是:( )

A. 女娃到东海游玩,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回来。

B. 女娃到东海游玩,沉溺于东海美景不愿返回。

C. 女娃到东海游泳,不愿起来。

D. 女娃到东海游水,溺死没有回来。

[4]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停顿错误的一项是:( )

A. 炎帝之/少女

B. 溺而/不返,故/为精卫

C. 常衔/西山/之木石

[5]精卫“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的原因是:(A. 善良的精卫不希望再有人像自己那样被大海淹死。

B. 精卫不自量力,她只是在做无用功。

6 / 16

6. 阅读文言文。

滥竽充数①(节选)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②之,廪食③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注释)①充数:凑数。②说:通“说”,喜欢。③廪食(lǐn sì)以数百人:官府供食。

[1]“齐宣王使人吹竽”中的“使”的意思是( )。

A. 命令,派 B. 出使 C. 假使 D. 使者

[2]“好一一听之”中的“好”是指( )。

A. 善,好 B. 友好 C. 喜欢,喜爱 D. 很

[3]南郭先生不会吹竽,那他为什么能在乐队里混过一次又一次呢?( )

A. 因为南郭先生聪明。

B. 因为齐宣王喜欢让三百人一齐吹竽给他听。

C. 因为他吹竽吹得很好。

7 / 16

[4]滥竽充数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阅读小古文,完成练习。

囊萤夜读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1]给下列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

(1)恭勤不倦(____)a.疲倦 b.倦容 c.倦意

(2)以夜继日焉(____)a.继而 b.继续 c.继承

[2]用自己的话说说画线句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车胤在夏天的晚上是怎样读书的?用波浪线画出来。

[4]你从中看到了一个__________________的车胤。

[5]这个故事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

8 / 16

A.萤火虫可以照明用,效果好,还特别环保。

B.无论环境多恶劣,我们都要勤奋苦学,成就一番事业。

C.只有家贫的孩子,才会努力学习。

8. 阅读理解。

学 奕①

弈秋②,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③二人弈,其④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⑤将至,思援弓缴⑥而射之⑦。虽与之俱⑧学,弗若之矣。为⑨是⑩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注释]①奕:下棋。本文节选自《孟子·告子上》。 ②秋:是人名。因为棋下得好,所以叫他奕秋。 ③诲:教,教导。 ④其:其中。 ⑤鸿鹄:天鹅。 ⑥缴:系在箭上的丝绳,射鸟用。 ⑦之:这里指代鸿鹄。 ⑧俱:一起。 ⑨为:同“谓”,认为。 ⑩是:这个人。

1.对照注释,逐字逐句理解文段的意思。

2.奕秋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 ,另一个 ,结果 。

3.“奕秋诲二人”,为什么他们的学习效果完全不同?请写出自己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 16

9. 课内阅读。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1]本文选自__________。

[2]解释词语

少女:_________ 故:__________ 溺:__________

[3]翻译画横线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精卫的什么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还知道哪些神话故事写上两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文言句子的意思。

1.读书百遍,而义自见。

10 / 1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课内阅读。

胤恭勤不倦,________________。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____________焉。

[1]这篇文章的题目是《__________》。

[2]按原文内容填空。

[3]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1)胤恭勤不倦。(______)

(2)家贫不常得油。(______)

[4]文中车胤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品质。

[5]写出两个与古人读书求学有关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

12. 文言文阅读。

11 / 16

海上之人有好鸥鸟者,每旦①之海上,从鸥鸟游,鸥鸟之至者百住②而不止。其父曰:“吾闻鸥鸟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明日之海上,鸥鸟舞而不下也。

注释:①旦:早晨 ②百住:数以百计。住,数。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海上之人有好鸥鸟者 好:喜欢

B.每旦之海上 之:到……去

C.从鸥鸟游 从:听从

D.汝取来,吾玩之 取:捉

[2]将文中划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明日之海上,鸥鸟舞而不下也。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阅读并答题。

王戎不取道旁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小儿竟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

12 / 16

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1]解释下面词语。

尝:________________ 竞走:______________ 信然:________________

[2]翻译句子。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小儿竞走取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戎为什么站着不动?(用文中语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个故事给你怎样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小古文阅读。

孔融让梨

融四岁时,值①祖父六十寿诞,宾客盈②门。一盘酥梨,置③于寿台之上,母令融分之。融遂④按①____而分,各得其所,唯己所得甚小。父奇之,问曰:“他人得梨巨,唯

13 / 16

己独小,何故⑤?”融从容⑥对曰:“②____,尊老敬长,为人之道⑦也!”父大喜。

(注释)①值:遇到,碰上。②盈:满。③置:放。④遂:于是,就。⑤故:原因,缘故。⑥从容:很镇定的样子。⑦道:道理。

[1]根据意思选词语。(填序号)

A.宾客盈门 B.唯己独小 C.各得其所 D.尊老敬长

(1)每个人都得到自己所需要的东西。(____)

(2)尊敬老人和比自己年长的人。(____)

(3)唯独自己的梨子是最小的。(____)

(4)来了很多宾客。(____)

[2]下列加点的“故”与文中“何故”中的“故”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故为精卫。 B.他无故缺勤。

C.故人西辞黄鹤楼。 D.我的故乡在福建。

[3]结合古文内容选择正确的答案填空。

(1)猜一猜:孔融会按什么方法分梨呢?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文中①处横线上。

14 / 16

A.高矮胖瘦 B.长幼次序 C.距离远近

(2)想一想:孔融回答了什么让父亲“大喜”?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文中②处横线上。

A.树有高低,人有老幼 B.先来后到,公正合理

[4]孔融( )的美德值得我们学习。

A.懂得谦让 B.体谅父母 C.有礼貌 D.拾金不昧

15. 阅读下面的小古文,回答问题。

人有亡斧者(节选)

人有亡①斧者,意②其邻人之子:视其行步,窃斧也;颜色,窃斧也;言语,窃斧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斧者也。俄而掘其沟而得其斧,他日③复见其邻人之子,动作、态度皆无似窃斧者也。

注释:①亡:丢失 ②意:猜想;怀疑 ③他日:另一天

[1]“视其行步,窃斧也;颜色,窃斧也”中的“颜色”的意思是( )。

A.色彩,色泽 B.穿着打扮 C.神态,表情

[2]“俄而掘其沟而得其斧”的意思是( )。

15 / 16

A.不久,丢斧子的人在挖沟时找到了自己的斧子

B.不久,丢斧子的人在邻人家找到了自己的斧子

C.不久,邻人的儿子在丢斧子的人家里找到了斧子

[3]这个人丢失斧子时和找到斧子后,邻人之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没有___________,只是这个丢斧子的人心理不一样了。

[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多选)

A.不要毫无根据地去猜疑别人

B.不能轻易相信别人,要时刻保持警惕

C.如果对别人有成见,就会影响自己对这个人的正确判断

16 / 16

___________、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