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山西初二初中地理期末考试带答案解析

来源:尚佳旅游分享网
山西初二初中地理期末考试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地点中,属于西半球和南半球的是( ) A.19°W,10°S C.160°W,30°N

B.5°W,40°S

D.140°W,35°S

2.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特征相同的是( )

A.周期 C.绕转中心

B.方向

D.产生的地理现象

3.(2分)南半球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最北边界是( ) A.北回归线 B.南回归线 C.北极圈

D.南极圈

4.北半球白昼时间最长的一天是( ) A.6月22日前后 C.3月21日前后

B.12月22日前后 D.9月23日前后

5.下列地区中,物体的影子终年朝向北方的是:( ) A.赤道 B.南北回归线之间 C.南回归线以南地区 D.北回归线以北地区

6.甲点(30°N,75°E)位于乙点(0°,20°W)的什么方向( ) A.西北 B.西南 C.东北

D.东南

7.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向低处凸出,此处地形是( ) A.山谷 B.山脊 C.鞍部

D.陡崖

8.某山山脚下温度为22℃,山顶温度为10℃,这座山相对高度为( ) A.600米 B.3666米 C.200米

D.2000米

9.下列关于降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降水就是降雨

B.世界各地的降水量是一样的

C.同一条等降水量线上各点的降水量是相等的 D.山地的背风坡降水多

10.“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这句话反映了农业生产的( ) A.地域性 B.季节性 C.周期性 D.季节性和周期性

11.造成“世界屋脊”和“鱼米之乡”农业生产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 A.纬度位置 B.地形地势 C.风俗习惯

D.地理位置

12.黄土高原地区最突出的优势资源是( ) A.水资源 B.森林资源

C.石油资源 D.煤炭资源

13.“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从地理的角度你认为这里的“春风”应指( ) A.冬季风 B.夏季风 C.海陆风 D.西北风

14.我国水土资源配置欠佳,其中属于地多水少的地区是( ) A.长江中下游平原 B.四川盆地 C.华北平原 D.珠江三角洲

15.一支沙漠探险队,经过京沪线、陇海线和兰新线来到南疆,这支探险队最有可能来自( ) A.上海 B.北京 C.武汉 D.广州

16.我国农业生产呈“东耕西牧,南稻北麦”的分布格局,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地形条件 B.热量条件 C.水分条件

D.光照条件

17.下列有关学习地理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 A.学会看地图 C.学会欣赏大自然

B.只要记忆无需理解 D.学会收集地理信息

18.当我国大部分地区盛行冬季风时,巴西高原的情况是( ) A.正值旱季 B.降水丰沛 C.炎热干燥

D.昼短夜长

19.中国与美国地理特征相比,相似的有( ) A.主要平原分布在东南沿海 C.主要山脉走向相同

B.主要河流流向相同

D.降水都是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20.西双版纳所在的省是( ) A.台湾省 B.海南省

C.云南省

D.广东省

二、综合题

1.仔细观察“亚洲范围示意图”请你描述一下亚洲的地理位置

(1)从东西半球看,大部分位于 半球,从南北半球看,大部分位于 半球; (2)从地球五带的划分看,大部分地处 带;

(3)从海陆位置看,西与A 洲接壤,西南以C 运河与B 洲为界;东北隔 海峡与D 洲相望,东临E 洋,南临F 洋,北临G 洋.

2.读马六甲海峡示意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

A为 洲,B为 洲,C为 洋,D为 洋.

(2)图中E海峡的名称是 海峡,它位于 半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是连接 洋与 洋之间的海上通道.

(3)东南亚的位置特征为 A.“五海三地之地” B.“十字路口”的位置 C.连接东西方的铁路枢纽 D.无法说清楚

(4)东南亚的热带经济作物在世界上占有突出地位,原因是这里的气候 土壤 ,对热带经济作物的生长十分有利.

3.读我国某地区图,回答问题。

(1)该图是我国 (省区),山脉A ;B .

(2)河流C ;沙漠D ;行政中心E ;铁路F . (3)这一地区地形分布的突出特点是 .

(4)该地区发展有特色的 农业,该地区瓜果很甜的原因是 . (5)该地图的气候类型是 ,显著特征是 ,原因是 .

4.读沿北回线所作的台湾岛附近地形剖面图,回答问题

(1)图中①是 (海峡);②是 (省);③是 (山脉);④是 岛;⑤是 (洋). (2)台湾岛的地形、地势特征是 .

(3)台湾的农业区主要分布在 地区,其原因是 .

5.读我国某区域图,回答问题。

(1)图中河流E是 ;省份A是 ;山脉B是 ;C是 ;D是 . (2)该地区的 高原 最为严重,自然原因是 ;人为原因有 . (3)在对该地区进行生态环境恢复建设时候,应该采取什么措施?

山西初二初中地理期末考试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1.下列地点中,属于西半球和南半球的是( ) A.19°W,10°S C.160°W,30°N

B.5°W,40°S

D.140°W,35°S

【答案】C

【解析】

从各点的经纬度看出,选项A中的点位于南半球、东半球,选项B中的点位于南半球、东半球,选项C中的点位于北半球、西半球,选项D中的点位于南半球、西半球.故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 【考点】本题考查用经纬网确定方向和任意地点的位置.

2.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特征相同的是( ) A.周期 B.方向 C.绕转中心 D.产生的地理现象

【答案】A

【解析】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特征相同的是运动的方向都为自西向东转,自转周期为1天,旋转中心为地轴,产生的地理现象为时差与昼夜更替,公转周期为一年,旋转中心为太阳,产生的地理现象为昼夜长短变化、正午太阳高度变化、五带与四季.

【考点】地球的运动

3.(2分)南半球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最北边界是( ) A.北回归线 B.南回归线 C.北极圈 D.南极圈

【答案】D

【解析】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太阳光的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有规律的移动着.当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上时,“南极圈”内会出现极昼的现象;而当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时,“南极圈”内会出现极夜的现象.由此可得知,“南半球极昼极夜现象的最北边”应该是南极圈,也就是南纬66.5°. 【考点】地球公转

4.北半球白昼时间最长的一天是( ) A.6月22日前后 B.12月22日前后 C.3月21日前后 D.9月23日前后

【答案】A 【解析】

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倾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当太阳光线直射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夏至日(6月22日前后),此时北半球白昼时间最长,故选A.

【考点】本题考查昼夜长短变化和四季形成的基本原理.

5.下列地区中,物体的影子终年朝向北方的是:( ) A.赤道 B.南北回归线之间 C.南回归线以南地区 D.北回归线以北地区

【答案】D

【解析】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倾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如果物体的影子终年朝向北方,该地应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 【考点】地球公转的概况

6.甲点(30°N,75°E)位于乙点(0°,20°W)的什么方向( ) A.西北 B.西南 C.东北 D.东南

【答案】C

【解析】地图上有指向标,一定要按指向标箭头指向北向定方向,有经纬网的用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定方向,不带经纬网和指向标的地图才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法判读方向.

解:在经纬网上,无论经线多么弯曲永远指示南北方向,其中指向北极的一方为北方,相反的方向为南方,无论纬线多么弯曲永远指示东西方向,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为东方,相反的方向为西方,所以甲点(30°N,75°E)位于乙点(0°,20°W)的东北方向.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在经纬网上方向的判读.

7.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向低处凸出,此处地形是( ) A.山谷 B.山脊 C.鞍部 D.陡崖

【答案】B 【解析】

根据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特征,等高线向低处弯曲的地方是山脊,故选B. 【考点】本题考查常见地貌类型的主要特征.

8.某山山脚下温度为22℃,山顶温度为10℃,这座山相对高度为( ) A.600米 B.3666米 C.200米

D.2000米

【答案】D

【解析】依据同一地形区,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海拔每上升一百米,气温下降0.6℃的规律,我们先计算出两地的气温差22℃-10℃=12℃,用气温差除以0.6℃再乘以100就可以计算出两地的海拔高度差,12℃÷0.6℃×100=2000米,由此得出山脚和山顶的相对高度是2000米. 【考点】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9.下列关于降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降水就是降雨

B.世界各地的降水量是一样的

C.同一条等降水量线上各点的降水量是相等的 D.山地的背风坡降水多

【答案】C

【解析】降水是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降水就是降雨,不正确;世界各地的降水量是不一样的,故B不正确;同一条等降水量线上各点的降水量是相等的,故C正确;山地的背风坡降水少,故D错误;所以该题的答案选C。

10.“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这句话反映了农业生产的( )

A.地域性 B.季节性 C.周期性 D.季节性和周期性

【答案】A

【解析】我国南北跨纬度广,不同的地区农业生产的特点不同;淮河南北湿度和温度差异很大,造成了“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的地理现象,故选项A符合题意。 【考点】影响农业的因素

11.造成“世界屋脊”和“鱼米之乡”农业生产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 A.纬度位置 B.地形地势 C.风俗习惯 D.地理位置

【答案】B

【解析】造成“世界屋脊”和“鱼米之乡”农业生产差异的根本原因是由于“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地势高、气温低,当地农业以畜牧业为主,种植业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带,而“鱼米之乡”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则地势低平,河网密集,土壤肥沃,气候温暖,故选B.

【考点】本题考查地形的有关知识.

12.黄土高原地区最突出的优势资源是( ) A.水资源 B.森林资源 C.石油资源 D.煤炭资源

【答案】D

【解析】黄土高原地区具有优势的能源矿产是煤炭. 【考点】我国能源的分布

13.“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从地理的角度你认为这里的“春风”应指( ) A.冬季风 B.夏季风 C.海陆风 D.西北风

【答案】B

【解析】玉门位于我国的西北地区,是夏季风吹不到的地方,所以春分是指夏季风。 【考点】该题考查影响我国的夏季风。

14.我国水土资源配置欠佳,其中属于地多水少的地区是( ) A.长江中下游平原 B.四川盆地 C.华北平原 D.珠江三角洲

【答案】C

【解析】我国水土资源配置欠佳,其中属于地多水少的地区是华北平原.

解:华北平原的耕地占全国耕地的38%以上,且人口稠密,工业发达,需水量大,而水资源约占全国的6%,用水十分紧张,水土资源配合不协调. 故选:C.

15.一支沙漠探险队,经过京沪线、陇海线和兰新线来到南疆,这支探险队最有可能来自( ) A.上海 B.北京 C.武汉 D.广州

【答案】A

【解析】依据我国铁路干线分布情况来解答此题.

解:京沪线是从北京到上海,陇海线是从连云港到兰州,兰新线是从兰州到乌鲁木齐,通过经过的铁路线我们判断这只探险队是位于京沪线上的上海. 故选:A.

【点评】考查了我国部分铁路干线的城市分布情况,常见基础题.

16.我国农业生产呈“东耕西牧,南稻北麦”的分布格局,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地形条件 B.热量条件 C.水分条件 D.光照条件

【答案】C 【解析】

我国农业生产呈“东耕西牧,南稻北麦”的分布格局,其主要影响因素是水分条件,故选C. 【考点】本题考查影响农业的因素.

17.下列有关学习地理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 A.学会看地图 B.只要记忆无需理解 C.学会欣赏大自然 D.学会收集地理信息

【答案】B

【解析】地图的利用是学习地理的灵魂,理解教材是学习地理的支柱,另外学习地理要联系实际,学会欣赏大自然,理解记忆、培养学习兴趣等等. 【考点】学习地理的方法

18.当我国大部分地区盛行冬季风时,巴西高原的情况是( ) A.正值旱季 B.降水丰沛 C.炎热干燥 D.昼短夜长

【答案】B

【解析】巴西高原位于南半球,季节与我国相反,当我国大部分地区盛行冬季风时,巴西高原大部分地区盛行夏季风,降水丰沛,故答案选B。

19.中国与美国地理特征相比,相似的有( ) A.主要平原分布在东南沿海 B.主要河流流向相同 C.主要山脉走向相同 D.降水都是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答案】D

【解析】中国的平原分布在东部平原,美国的平原分布于美国的中部,故A错;中国的河流自西向东流,美国的河流自北向南流,故B错;中国的山脉分布纵横交织;美国的山脉分布南北走向,故C错;降水都是由东南向西北递减,正确;所以该题的答案选D。

【点睛】该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与美国地理特征的相同点,要求学生会对比分析两国的地理特征。

20.西双版纳所在的省是( ) A.台湾省 B.海南省 C.云南省 D.广东省

【答案】C

【解析】西双版纳所在的省是云南省,故答案选C。

二、综合题

1.仔细观察“亚洲范围示意图”请你描述一下亚洲的地理位置

(1)从东西半球看,大部分位于 半球,从南北半球看,大部分位于 半球; (2)从地球五带的划分看,大部分地处 带;

(3)从海陆位置看,西与A 洲接壤,西南以C 运河与B 洲为界;东北隔 海峡与D 洲相望,东临E 洋,南临F 洋,北临G 洋.

【答案】(1)东;北 (2)北温 (3)欧;苏伊士;非;白令;北美;太平;印度;北冰

【解析】整体分析:该题以读“亚洲范围示意图”为切入点,考查亚洲的地理位置,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读图分析问

题的能力。

(1)读图可知,从东西半球看,大部分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看,大部分位于北半球; (2)读图可知,从地球五带的划分看,大部分地处北温带,大部分处于23.5°N—66.5°N之间。

(3)读图可知,从海陆位置看,西与A欧洲接壤,西南以C苏伊士运河与B非洲为界;东北隔白令海峡与D北美洲相望,东临E太平洋,南临F印度洋,北临G北冰洋.

2.读马六甲海峡示意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

A为 洲,B为 洲,C为 洋,D为 洋.

(2)图中E海峡的名称是 海峡,它位于 半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是连接 洋与 洋之间的海上通道.

(3)东南亚的位置特征为 A.“五海三地之地” B.“十字路口”的位置 C.连接东西方的铁路枢纽 D.无法说清楚

(4)东南亚的热带经济作物在世界上占有突出地位,原因是这里的气候 土壤 ,对热带经济作物的生长十分有利.

【答案】(1)亚、大洋、太平、印度 (2)马六甲、马来、太平、印度 (3)B

(4)潮湿、肥沃 【解析】

(1)由图可知,图中A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亚洲,B是位于亚洲东南部的大洋洲,C是位于亚洲东部的太平洋,D是位于亚洲南部的印度洋。

(2)图中E海峡是位于马来半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是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海上通道。 (3)东南亚是位于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亚洲与大洋洲之间的“十字路口”,“五海三洲”之地是指西亚地区,连接东西方的铁路枢纽是两条亚欧大陆桥,故选B。

(4)东南亚的热带经济作物占有突出地位,原因是这里的气候以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气候潮湿,土壤肥沃,对热带经济作物的生长十分有利。 【考点】本题考查东南亚地区的有关知识.

3.读我国某地区图,回答问题。

(1)该图是我国 (省区),山脉A ;B .

(2)河流C ;沙漠D ;行政中心E ;铁路F . (3)这一地区地形分布的突出特点是 .

(4)该地区发展有特色的 农业,该地区瓜果很甜的原因是 . (5)该地图的气候类型是 ,显著特征是 ,原因是 .

【答案】(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山;昆仑山 (2)塔里木河;达克拉玛干沙漠;乌鲁木齐;兰新铁路 (3)三山夹两盆 (4)绿洲;日照充足,热量丰富,气温日较差大 (5)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降水稀少,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大;深居内陆,远离海洋

【解析】整体分析:该题以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区图为切入点,考查新疆的主要的地形区、气候、农业等地理概况,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度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理解能力。

(1)读图可知,该图是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山脉A为天山、B为昆仑山。

(2)读图可知,河流C为塔里木河;沙漠D为塔克拉玛干沙漠;行政中心E为乌鲁木齐;铁路F为兰新铁路。 (3)这一地区地形分布的突出特点是三山夹两盆。

(4)该地区发展有特色的绿洲农业,该地区瓜果很甜的原因是日照充足,热量丰富,气温日较差大。

(5) 该地图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大陆性气候,显著特征是冬冷夏热,降水稀少,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大;原因是深居内陆,远离海洋。

4.读沿北回线所作的台湾岛附近地形剖面图,回答问题

(1)图中①是 (海峡);②是 (省);③是 (山脉);④是 岛;⑤是 (洋). (2)台湾岛的地形、地势特征是 .

(3)台湾的农业区主要分布在 地区,其原因是 .

【答案】(1)台湾海峡;广东省;台湾山脉;澎湖列;太平洋 (2)地形以山地为主,地势东高西低 (3)西部平原;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气候温暖湿润

【解析】整体分析:该题以读沿北回线所作的台湾岛附近地形剖面图为切入点,考查台湾的地理位置、地形等自然地理特征和台湾的农业的分布。

(1)读图可知,图中①是台湾海峡;②是广东省;③是台湾山脉;④是澎湖列岛;⑤是太平洋。 (2)台湾岛的地形、地势特征是地形以山地为主,地势东高西低。

(3)台湾的农业区主要分布在西部平原地区,其原因是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气候温暖湿润。

5.读我国某区域图,回答问题。

(1)图中河流E是 ;省份A是 ;山脉B是 ;C是 ;D是 . (2)该地区的 高原 最为严重,自然原因是 ;人为原因有 . (3)在对该地区进行生态环境恢复建设时候,应该采取什么措施?

【答案】(1)黄河;山西省;太行山;秦岭;祁连山 (2)黄土;水土流失;土质疏松,降水集中,地表植被稀疏;毁林开荒 (3)种草种树,退耕还林还草;修梯田,打坝淤地;改变放牧和耕作方式

【解析】整体分析:该题以读黄土高原示意图为切入点,考查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地形等自然地理特征及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问题,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理解能力。

(1)读图可知,图中河流E是黄河,省份A是山西省;山脉B是太行山;C是秦岭;D是祁连山。

(2)该地区的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最为严重,自然原因是土质疏松,降水集中,地表植被稀疏;人为原因有毁林开荒.

(3)在对该地区进行生态环境恢复建设时候,应该采取措施有种草种树,退耕还林还草;修梯田,打坝淤地;改变放牧和耕作方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