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期中检测题
班级: 姓名: 成绩:
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20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绯红(fēi) 诘责(jí) 叱咄(duō) 深恶痛绝(wù) ....B、轩邈(miǎo) 禁锢(gù) 愚钝(yū) 诚惶诚恐(huáng) ....C、不逊(xùn) 黝黑(yǒu) 炽热(chì) 颔首低眉(hàn) ....D、缥碧(piǎo) 搓捻(cuō) 觅食(nì) 期期艾艾(ài)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粗制滥造 正经危坐 头晕目炫 剽悍 B、冥思暇想 甜言密语 鞠躬尽瘁 矍铄 C、长吁短叹 眼花僚乱 迫不急待 斑斓 D、黯然失色 明知故犯 喧宾夺主 窥伺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人类所生存的地球,不过是浩瀚宇宙中的沧海一粟。 ....
B、由于有关部门监管不力,大量的垃圾食品厂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来了。 ....C、李明在书摊中意外发现一本渴望已久的《简·爱》,真是妙手偶得啊! ....D、、由于作者当过多年的中学教师,他描写的学校生活栩栩如生。 ....4、填入下面句子空缺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那霏霏的春雨,像蚕丝儿那么柔和, ① ,给人一种清新、神爽、舒适之感。烟雨迷蒙,使所有的景色若隐若现,若幻若真, ② !
A、①凉沁沁的,飘在脸上 ②就像哪位国画家画出来的一幅优美的水彩画 B、①飘在脸上,凉沁沁的 ②恐怕没有哪位国画家能挥洒出如此飘逸的笔墨 C、①软绵绵的,飘在脸上 ②恐怕没有哪位国画家能挥洒出如此飘逸的笔墨 D、①飘在脸上,软绵绵的 ②就像哪位国画家画出来的一幅优美的水彩画 5、在下面语段横线上依次填入关联词语,最准确的一项是( )
在一定条件下,科学知识之所以正确是因为经过了实践的检验。 条件变化了,原有的
b1
8A Uni--20--20学年第一学期工作计划9864 科学知识会被人们用新的实践去检验, 会被修改和发展成新的科学知识。但人们之所以要不断学习 是因为原有知识统统“过期变质”, 是因为新条件下产生的新知识能使人们的知识、思维和智慧更上一层楼。
A、如果 从而 并非 而 B、如果 从而 不仅 而且 C、虽然 但是 不仅 而且 D、虽然 但是 并非 而 6、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海峡两岸“三通”的正式启动,标志着两岸关系取得了历史性重大突破。 B.我们应该防止类似“三鹿奶粉事件”的情况不再发生。 C.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是目前中小学教学工作的当务之急。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虽然给我们带来了发展的机遇,而且使我们面临严峻的挑战。 7、古代诗文中常用典故,下列语句中不含典故的一项是( )
A.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B.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C.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D.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8、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B.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C.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D. 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曾不吝情去留。
9、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虽有千里之能 安求其能千里也 ....
B.其真无马邪 策之不以其道 ..C.孔子云:何陋之有? 衹辱于奴隶人之手 ..D.无鲜肥滋味之享 学而时习之 ..
10、下列与课题对应的作者或朝代有误的一项是( )
A.《五柳先生传》——陶渊明——东晋 B.《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宋代
C.《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唐代 D.《送东阳马生序》——宋濂——明初
二、现代文阅读(25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9-13题 (13分)
b2
8A Uni--20--20学年第一学期工作计划9864 中国是弱国( )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 )分数在六十分以上( )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 ):也无怪他们疑惑( )。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他们(1)都拍掌欢呼起来。 ..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2)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11、《藤野先生》选自 (作者)的散文集《 》。 (2分) 12、给选段第一段括号处加标点,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 , , : 。 B、 , 。 , , ! C、 , , , , 。 D、 , , , : ! 13、加点的“他们”分别指什么?(2分)
(1) (2)
14、“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作者觉得“特别听得刺耳”的原因是( )(2分)
A、叫声特别响,使人听了很不舒服。
B、日本青年的叫声极大地刺伤了作者的民族自尊心。 C、是日本学生的发出的叫声,而作者是中国人。 D、叫声违反了课堂纪律,影响了听课。
15、“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这句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分)
16、“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那时那地”是指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意见却变化了”指作者的什么想法?(3分)
b3
8A Uni--20--20学年第一学期工作计划9864 (二)不落别处(12分)
(1)在盛夏的信义路上,常常会看到一位流浪的老人。他土头土脸,相貌丑陋,怪怪地穿一件很厚的褪了色的中山装,中山装里还有一件破旧的毛衣。平常他就蹲坐在街角,歪着脖子,看来往的行人,也不说话,只是轻轻地摇动手里的奖券。
(2)他很少会站起来走动。当他站起,我才发现他的椅子绑在皮带上,走的时候,椅子摇过来,又摇过去。他脚上穿着一双老式的大皮鞋,摇摇晃晃像陆上的河马。
(3)如果是中午,他就走到卖自助餐摊子的前面,想买一些东西来吃,摊贩看到他,通常会盛一盒便当送给他。他就把吊在臀部的椅子对准臀部,然后坐下去。吃完饭,他就地睡午觉,仍是歪着脖子,嘴巴微张。
(4)到夜晚,他会找一块干净挡风的走廊睡觉,把椅子解下来当枕头,和衣而睡。
(5)我观察流浪汉很久了,他全部的家当都带在身上,几乎终日不说一句话,可能他整年都不洗澡的。从他的相貌看来,应该是北方人,流落到这南方的街头,连最炽热的夏天都穿着家乡的厚衣。
(6)对于街头的这位老人,大部分人都会投以厌恶与疑惑的眼光,小部分人则投以同情。
(7)我每次经过那里,总会向老人买两张奖券,虽然我知道即使每天买两张奖券,对他也不能有什么帮助,但买奖券使我感到心安【A】。 ..
(8)记得第一次向他买奖券那一幕,他的手、他的奖券和他的衣服同样的油腻污秽,他缓缓地把奖券撕下,然后在衣袋中摸索着,摸索半天掏出一个小小的红红塑胶套。这套子竟是崭新的,和他并不相配。
(9)老人小心地把奖券装进红色塑胶套,由于手的笨拙,做这个简单的动作也十分艰难。 (10)“不用装套子了。”我说。
(11)“不行的,讨个喜气,祝你中奖!”老人终于笑了,露出有空缺的几颗牙,说出充满乡音的话。 (12)他终于装好了,慎重地把红套子交给我,红套子上写着八个字“一券在手,希望无穷”。
(13)后来我才知道,不管是谁买奖券,他总会努力地把奖券装进红套子里。慢慢我理解了,小红套原来是老人对买他奖券的人一种感激的表达。每次,我总是沉默着耐心【B】等待,看他把心情装进红封套,温暖四处流..动着。
(14)和老人逐渐认识后,有一年冬天黄昏,我向他买奖券,他还没有拿奖券给我,先看见我穿了单衣,最上面的两个扣子没有扣。老人说:“你这样会冷吧!”然后,他把奖券夹在腋下,伸出那双油污的手,要来帮我扣扣子,我迟疑了一下,但没有退避。
(15)老人花了很大的力气,才把我的扣子扣好,那时我真正感觉到人纯净的善意,在老人为我扣扣子的那一刻,我想起了自己的父亲,鼻子因而发酸。
(16)老人依然是街头的流浪汉,我依然是我,向他买着无关紧要的奖券。但在我们之间,有一些友谊,装在小红套,装在眼睛里,装在不可触摸的心之角落。
(17)我向老人买过很多很多奖券,从未中过奖,但每次接过小红套时,我觉得那一刻已经中奖了,真的是“一券在手,希望无穷”,我的希望不是奖券,而是人的好品质,它不会被任何境况所淹没。
(18)“好雪片片,不落别处!”它美丽地落下不见了,但灌溉了我们的心田。
17、第(1)段中描写老人外貌的句子,对刻画老人形象起什么作用?(2分) 答:
b4
8A Uni--20--20学年第一学期工作计划9864
18、本文语言意蕴丰富,让人回味无穷。请结合语境,任选文中【A】或【B】处的加点词语加以品析。(2分) 答:
19、文中两次出现“一券在手,希望无穷”,分别说说它们不同的含义。(2分) (1)
(2)
20、文章题目“不落别处”改为“卖奖券的老人”好不好?请简述理由。(3分)答:
21、在我们周围有一些像文中“老人”、《老王》中的“老王”这样的人,他们生活艰难,却拥有金子般的心灵。请结合文本与自己的感悟,谈谈你该如何对待他们。(3分)
三、文言文阅读(15分)
22、默写补全下列诗句(任选三句)(每句一分,共3分,错一字该句不得分)
(1)东风不与周郎便, 。(杜牧《赤壁》) (2)人生自古谁无死? 。(文天祥《过零丁洋》) (3) ,夜吟就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
(4)最是一年春好处,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23、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3)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 (4)自将磨洗认前朝( )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文后问题
《与朱元思书》(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b5
8A Uni--20--20学年第一学期工作计划9864 24、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
猛浪若奔( ) 负势竞上( ) ..鸢飞戾天者( ) 经纶世务者( ) ...
25、第一段总说富阳到桐庐间的山水特点是什么?(用文中的话回答)(2分)
答:
26、作者描绘水时抓住 的特点;描绘山时紧扣 的特征。(2分)
27、《三峡》一文中有“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写出了水流湍急,文中的哪个句子 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请找出来,写在下面。(1分) 答:
28、文中从侧面表现水的清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1分) 2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2)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30、“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此句从侧面落笔,衬托山水诱人的力量之外,言外之意是什么? 答:
四、作文。(50分)
31、母亲的形象被无数人描绘过,母亲的品格被无数次赞美过,但我们每个人的母亲却永远都是最独特的
那个。请以“妈妈,我想对您说”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注意要写出母亲对你的影响,抒发出自己独特的感受。
b6
8A Uni--20--20学年第一学期工作计划9864 b7
8A Uni--20--20学年第一学期工作计划9864 八年级下语文检测答卷 一.基础与积累(30分) 1~10 CDDABA ACDAB 11.略12.A 13~16略
17.(2分)以外表的丑陋、怪异反衬他内心的美丽、善良。
6006 18、(2分)A处,写出“我”对老人的同情,表现“我”的善良。
B处,写出“我”在默默享受着老人的友好情意,表达“我”对老人的尊重、理解。
19、(2分)(1)是老人对买他奖券的人的祝福;(2)暗示“我”的心中萌生了做一个好人的愿望。
20、(2分)不好,原题形象、深刻,暗示老人的善良、爱心已滋润了“我”的心田,使“我”拥有了做人的好品质。“卖奖券的老人”只是交待了老人的身份。
21、(3分)用热情、真诚、善良去温暖处于艰难处境中的人们。(或者:以善良体察善良,以真诚对待真诚。)
22、略23、就;喂养;等到;拿来 24奔:飞奔的马 负:凭借 戾:至 经纶:筹划25、奇山异水,天下独绝。26、清澈,湍急; 高峻,多树。27、急湍甚箭,猛浪若奔。28、游鱼细石,直视无碍。29、(1)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忙于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幽美的山谷,就流连忘返。(2)重重叠叠的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好像要比一下,看谁爬得高,伸得远,由此而形成无数的山峰。30、作者不禁触景生情,自然流露出对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含蓄地传达出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青山埋白骨,绿水吊忠魂。
b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