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尚佳旅游分享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生态旅游资源潜力评价_以江苏盐城海滨湿地为例.pdf

生态旅游资源潜力评价_以江苏盐城海滨湿地为例.pdf

来源:尚佳旅游分享网


第 27 卷第 5 期 经 济 地 理 2007 年 9 月 ECONOMIC GEOGRAPHY Vol . 27

, No . 5 Sep . , 2007

文章编号:1000 - 8462 (2007) 05 - 0830 - 05

生态旅游资源潜力评价

———以江苏盐城海滨湿地为例①

摘 要 :生态旅游资源是由生态旅游景观和生态旅游环境构成的一种特殊的旅游资源类型。科学地评价生态旅游 资源 ,是合理开发利用生态旅游资源、挖掘潜力、促进生态旅游健康发展的前提。但现有旅游资源评价体系主要侧 重于对资源现状评估 ,对旅游资源发展潜力考虑较少 ,往往导致生态旅游资源价值评估不够客观和全面 ,其潜力难 以得到有效发挥。文章在综合分析生态景观资源、客源市场、生态环境和外在开发条件 4 个子系统及其协调互动 关系基础上 ,尝试构建生态旅游资源潜力评价体系 ,采用“准主成分分析法”确定指标体系权重 ,并选取盐城海滨 12 处代表性湿地生态旅游资源进行评价研究 ,结果表明所构建的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可信度、较强的普适性和可推 广性。

关键词 :生态旅游 ;旅游资源 ;潜力评价 ;盐城海滨湿地 中图分类号 : F590

文献标识码:A

王 霄1 ,2 ,黄震方1 ,袁林旺1 ,俞肇元1

(1.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旅游系 ,中国江苏南京 210046 ;2.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中国江苏南京 210016)

[1 ,2 ] 生态旅游是全球旅游发展热点和趋势之一 。科学地 在生态旅游成为世界性潮流的今天 ,生态旅游资源已成为重 建立生态旅游资源评价指标体系 ,对生态旅游资源进行客观 要的专项旅游资源之一 ,对其进行价值评估时 ,评价目的、内 评价 ,是合理开发利用生态旅游资源 ,促进生态旅游健康发展 的重要基础。根据 1994 —2006 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CJ FD) 涉及到旅游资源评价的 594 篇论文统计分析 ,多集中

容、指标取值需要进行重新审视和调整。

1. 1. 3 生态旅游有其自身特点 ,更强调生态环境价值和资源 可持续利用 ,要求维持生态系统平衡 ,促进生态环境良性循 环 ,对脆弱、敏感型的生态旅游资源评估不能照搬现行 的标准 ,在评价中需要更为突出资源的原生性、稀缺性和环境 要素质量 ,注重旅游资源的生态价值、科学价值。 1. 2 旅游资源潜力系统分析

旅游资源吸引力的提升或降低是众多要素综合作用引起 的 ,潜力评价系统表现为一个多因子、综合性的动态系统 ,可将其 [12 - 14 ]于旅游资源价值与开发条件现状评估 ,约占 97. 6 % ,而有关 旅游资源潜力评价的文章仅有 10 余篇。可见 ,现有的旅游资 源评价指标对旅游资源潜在价值关注较少 ,对旅游资源的未 来发展考虑不足。运用这一模式对具有特定内涵的生态旅游 资源进行评价 ,未能全面反映生态旅游资源的发展潜质和旅 游资源评价系统的动态运作过程。

理解为包括旅游景观资源、客源状态、生态环境和外在开发条件 在内的各子系统间的协调互动关系和在时空域上的发展变化过

1. 1 指标体系调整的必要性 程。其中 ,旅游景观资源是潜力系统形成的根源 ,构成吸引旅游 自 1970 年代以来 ,各国各地从事旅游研究的专家、学者 者最重要的前提和物质基础;客源市场是资源得以开发的原动 1 生态旅游资源潜力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以定量化为目标在旅游资源评价模型及指标体系构建方面 力 ,决定旅游资源开发的导向;生态环境作为旅游资源的载体 ,从 [3 - 10 ]

进行了尝试与探索 。旅游资源调查评价的国家标准《旅 总体水平上反映出资源与自然环境的依赖关系 ,描述其对潜力开 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 GB T18972 - 2003) 出台也为资源 发的外在约束条件;而旅游开发条件是旅游资源具有潜力的支撑 和基础 ,影响着旅游资源开发力度和旅游地发展速度。这4 个评价工作提供了有效参考。但运用传统的旅游资源评价指标 子 体系评估生态旅游资源存在很多问题。

1. 1. 1 随着旅游资源所处环境和开发程度的变化 ,旅游资源 自身质量和价值品质也呈现一个动态变化过程 ,而原有旅游 资源评价指标体系更侧重于对资源现状价值的评估 ,对资源

[11 ]发展潜力考虑较少 。 ,旅游者需求不是固定不变的 ,旅游 1. 1. 2

从市场角度来讲 P

系统按照一定的数量关系排列在一起构成旅游资源潜力系统(图 1) 。

相比于其它旅游资源评价系统 ,旅游资源潜力评价尤其 关注旅游资源开发的后劲和未来定位 ,并用动态眼光对资源 潜力进行合理全面评价 ,其目的是为了利用旅游景观资源、生 态环境和当地开发条件的支持 ,以期在市场空间进行有效配

资源价值会随着市场偏好的变化增强或减弱 ,因此 ,旅游资源 置将潜力发挥到最大化 ,最终实现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

评价研究应更具有时代特征 ,更注重对旅游资源的专项评价。 效益最大化。因此 ,上述系统的动态运作过程可以理解为景

①收稿日期:2007 - 02 - 06 ;修回日期:2007 - 05 - 17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0471050) 和江苏 908 专项项目(编号:J S - 908 - 10) 联合资助。

5 期 王 霄 ,黄震方 ,袁林旺等:生态旅游资源潜力评价

831

观资源的价值挖掘和内涵提升 ,客源市场的培育和拓展 ,生态

环境的优化和可持续发展 ,旅游开发条件的完善和提高 ,从而

使旅游资源的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1. 4. 2 测算过程

图 1 旅游资源潜力系统各子系统相互关系图 Fig. 1 The interaction of each subsystems bet ween

potential system on ecotourism resources

1. 3 生态旅游资源指标评价体系的构建

将上述 4 个子系统作为生态旅游资源潜力评价系统的综 合层 ,遵循动态与静态相结合、实用和典型相结合、定量和定 性相结合的原则 ,经多次比较、筛选 ,确定采用 11 项要素层指 标和 41 项具体评价层指标作为对系统综合层的具体阐述 ,指

标的选择较多地考虑了生态旅游资源与其它类型旅游资源

的区别 ,并结合了动态系统的特点而更侧重于对未来发展方

本文设计生态旅游资源潜力评价体系指标权重系数问卷

表 ,邀请旅游管理、旅游资源开发、人文地理学、国土资源学、 城市与区域规划、资源与环境、生态学等领域熟悉盐城海滨湿 地旅游资源的专家学者对指标体系中各因素赋分(研究共发 出征询卷 20 份 ,收回 18 份) 。

1. 4. 2. 1 评判集的确立。问卷中对图 2 制约层、要素层、指 标评价层确定评判集: V = {9 (非常重要) ,7 (重要) ,5 (一般重 要) ,3 (不重要) ,1 (很不重要) } 。

1. 4. 2. 2 评价函数。采用的权重评估模型为:

g ( i) =

式中 : wi 为因子得分系数 , xi 为各专家对同一指标的打分 值。

1. 4. 2. 3 权重系数的确立。将每个专家对指标打分结果作 为样本 ,运用 SPSS 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 ,根据准主成分法 ,提 取第一主成分值作为样本的权重系数(表 1) 。

表 1 第一主成分因子权重系数( wi )

Tab. 1 The indicator weight coeff icients of the

f irst principal components factor( wi) 0. 488 0. 684 0. 197 0. 474 0. 585 0. 557

2 5 8 11 14 17

0. 555 0. 599 0. 468 0. 053 0. 485 0. 550

3 6 9 12 15 18 n

∑wi ×xi

序号 因子权重系数 序号 因子权重系数 序号 因子权重系数

1 4 7 10 13 16

0. 518 0. 503 0. 534 0. 559 0. 587 0. 530

向的描述(图 2) 。

图 2 生态旅游资源潜力评价指标层次结构框架

Fig. 2 The hierarchies of potential index

system of ecotourism resources

1. 4. 2. 4 指标权重的计算。运用公式 f i = gi

∑g 对不同

i

i = 1

层次指标 f ( i) 进行归一化处理 ,得到权重数集 F = ( f 1 , f 2 ,

n

⋯,f n ) ,并且满足 ∑f i = 1

T

,从而得到生态旅游指标体系

i = 1

各层的要素权重(表 2) 。 P

1. 4. 3 权重说明

从权重排序看 ,综合层 4 项影响要素中 ,生态环境潜在保

1. 4 指标体系权重的确立

1. 4. 1 确立方法的选择

本文采用的权重计算方法是基于主成分分析法( PCA) 修

正提出的“准主成分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自 1933 年由 Ho2

telling(霍特林) 首次提出后被国内外学者广泛运用于各个领 域- 19 ][20 ]

。孟生旺(1992) 就主成分个数提取问题提出以第

障力 B 3 的权重最大 ,为0. 302 ,说明环境适宜性和环境优化潜 能是影响生态旅游资源潜力的首要因素 ,生态环境决定了生 态旅游资源的吸引力大小。生态旅游景观资源潜在保障力 B 1 和客源市场潜力 B 2 权重值分别位于第 2 、第 3 ,旅游资源 质量、价值以及正逐步发生变化的客源市场观念、结构 ,与生 态旅游资源开发潜能间也存在着密切关系。旅游开发条件的 潜在支持力 B 4 权重值最小 ,为 0. 211 ,但如果设施条件薄弱 , 交通不便 ,外部软环境和当地居民支持力不强 ,最终也会导致

旅游资源开发的滞后。

[15

2 实证研究

2. 1 研究区概况

一主成分各指标系数归一化后作为综合评价指标中各指标

相应的权数 ,即以第一主成分值作为综合评价值。此后 ,陈述

[21 ]

云 ,张崇甫(1994) 将上述评价方法称为“准主成分法”,并

根据等级相关理论将该方法与综合指数法、灰色关联法、准秩

和比法以及距离综合评价法进行比较研究 ,认为准主成分在

这几种多指标综合评判方法中效果最优。

盐城海滨湿地地区地质上属于扬子准地台区 ,地貌上属

于粉沙淤泥质海岸 ,区域内拥有太平洋西岸亚洲大陆边缘最 大、原始生态保持最完好的海岸型湿地 ,海岸线总长 582km ,

[22 ]

沿海滩涂面积 683 万亩 。以湿地生态系统和潮汐滩涂、滩

涂河流、河道、盐沼、芦苇地、沼泽地等多种类型栖息地为载体 的丰富物种资源、特殊地质地貌和滩涂原始风光为发展生态

832

经 济 地 理 27 卷

异军突起和江苏“海上苏东”发展战略的逐步实施 ,盐城海滨 主要旅游资源进行潜力价值分析 ,寻求资源潜力开发的有效

旅游业发展被提上议事日程。因此 ,综合考虑上述生态旅游 措施和合理思路 ,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综合层( B )

目标层( A) 指标内容 权重

旅游提供了良好的旅游资源潜力条件。随着生态旅游市场的 资源指标评价体系及确定的权重值 ,选取盐城沿海湿地地区

表 2 生态旅游资源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因素权重分配表

Tab. 2 The indexes weight of potential evolution of ecotourism resources 要素层( C)

指标内容

指标评价层( D)

权重

指标内容

权重

0. 221 0. 173 0. 163 0. 185 0. 126 0. 132 0. 326 0. 317 0. 357 0. 249 0. 270 0. 258 0. 223

生态旅游景观资源质量( C1)

0. 351原真性( D1 )

生态旅

游景观

资源价值( C2 ) 资源潜 0. 261

在保障 力( B1)

资源开发潜力( C3 )

0. 336观赏游憩价值( D7 ) 科学文化价值( D8 ) 生态经济价值( D9 ) 0. 313资源整合优化潜力( D10 ) 稀有性( D2 ) 完整性( D3 )

物种多样性( D4 )

知名度和影响力( D5 ) 规模与丰度( D6 )

资源向产品转化能力( D11 ) 品牌价值潜力( D12 )

开发制约因素( D13 )

旅游市场潜在规模( C4 )

0. 355国内游客增长率( D14 ) 客源市 生态

场潜力 0. 226 旅游

( B 2 ) 资源

营销推广潜能( C6 ) 潜BZ力〗

评价

消费能力与需求趋势( C5)

( A)

1. 00

0. 476

海外游客增长率( D15 ) 0. 185 客源空间格局变化( D16 ) 0. 339

0. 342旅游者可支配收入增长率( D17 ) 0. 251

出游频度变化( D18 ) 0. 214

旅游消费结构调整( D19 ) 0. 261

市场需求总体趋势的影响( D20 ) 0. 274

0. 303营销手段的多样化程度( D21 ) 0. 229

营销资金投入力度( D22 ) 0. 252 宣传促销频度( D23 ) 0. 241 区域联合营销和行业联合营销能力( D24 ) 0. 278

生态环

境潜在 保障力 ( B 3 )

0. 485旅游气候舒适度与适游期( D25 ) 环境要素质量( D26 ) 植被覆盖率( D27 ) 环境安全系数( D28 )

生态环境承载力及优化潜力( C8) 0. 515生态承载力( D29 ) 0. 302 生态环境保护( D30 )

生态环境适宜性保障力( C7)

0. 222

0. 294 0. 229 0. 255 0. 261 0. 266 0. 237 0. 236 0. 388 0. 259 0. 353 0. 363 0. 362 0. 275 0. 273 0. 337 0. 390

控污能力( D31 )

景观协调程度( D32 )

设施与交通条件支持力( C9)

旅游开

外部软环境系统支持力( C10) 发条件

的潜在 0. 211

支持力

旅游地居民支持保障力( C11) ( B 4 )

0. 315交通通达便捷程度( D33 ) 基础设施支持力( D34 )

旅游服务设施建设强度( D35 )

0. 335政策扶持管理力度( D36 ) 旅游投资建设强度( D37 ) 与相关产业关联互补度( D38 )

0. 350居民受教育程度( D39 ) 居民对旅游关注程度与支持力度( D40 ) 社区居民参与程度( D41 )

2. 2 旅游资源潜力评价 指标评价层 ( D 层) 因子按照 10 分制评分方法 , 运用

Eij = S ij ×f i , E =S ijf i n

选取盐城海滨湿地地区 12 处潜力资源载体作为评价单 S PSS 软件将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 ,引入计算公式 :

元 ,用于潜力评价模型的指标数据主要来源于野外考察、调研

数据 ,部分数据来源于《江苏省旅游业年度报告 1999 —2005》, 《盐城湿地生态国家公园总体规划》《,盐城市旅游发展总体规 划(2001 —2020) 》等统计资料和旅游规划文本 , 以及 2005 — 2006 年江苏省旅游资源普查过程中盐城地区提供的相关资

式中 : S 表示某个评价因素的评分值 , f 表示某个评价因素的 权重值 , i 表示第 i 项因素 , j 表示第 j 个旅游资源评价单元 ,

E 表示综合得分。计算求得每个资源评价单元的潜力评价综

i = 1 合分值。为反映资源的潜力价值差别 ,根据旅游区 (点) 的评

料 ,对于难以直接量化或难以获得的数据 ,根据基金项目组所 分结果划分为 5 个潜力等级 : Ⅰ级: ≥8. 5 ; Ⅱ级:7. 0 —8. 5 ; Ⅲ 作的专家问卷《、盐城湿地生态旅游社区居民问卷调查》中基 级 :5. 0 —7. 0 ; Ⅳ级:3. 0 —5. 0 ; Ⅴ级 : < 3. 0 ,如表 3 所示。

础数据处理得到。评价数据做到了尽可能以客观数据为主 , 2. 3 结果分析

减少使用主观资料产生的偏差 ,以提高评价结果的公正性和 盐城海滨湿地地区主要旅游资源潜力等级集中于 Ⅰ, Ⅱ,

可靠性。

, ,自然保护区是盐城海滨湿地范

Ⅲ级资源开发空间大。其中 r

5 期 王 霄 ,黄震方 ,袁林旺等:生态旅游资源潜力评价

833

围内潜力等级最高的资源 ,多样化的湿地栖息地和湿地范围 内野生动物是盐城生态旅游产品的独特卖点。

表 3 盐城海滨湿地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结果 Tab. 3 The potential appraisement result of the coastal

wetlands tourism resource in Yancheng 评价得分

潜力等级分层开发 ,在“近、中、远”三个阶段分别采取“点、线、

面”的开发格局。国家珍禽、麋鹿保护区处于开发的优势层

次 ,近阶段应围绕这两个最具潜力的景区重点建设。中期遵

借鉴和参考评价结果 ,盐城海滨湿地旅游资源可以根据

旅游点(区)

沿海滩涂风光带 大丰林场森林公园

盐城国家珍禽自然保护区 东沙等辐射沙洲 洋马十里菊香园 东台林场森林公园 射阳林场森林公园 弓京港镇渔港 大丰港旅游区

东台中华鲟自然保护区 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射阳河流域低地生态区

潜力等级 Ⅱ Ⅲ Ⅰ Ⅱ Ⅲ Ⅲ Ⅲ Ⅲ Ⅲ Ⅲ Ⅰ Ⅱ 7. 78 6. 03 9. 13 8. 56 5. 83 6. 64 6. 25 5. 61 6. 19 5. 97 9. 24 8. 32 潜力等级为 Ⅰ的旅游资源是丹顶鹤、麋鹿保护区 ,这两个

旅游区具有重要的保护天然湿地和观赏珍稀或濒危物种价

值 ,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区位交通优势明显 ,具备生

态保护和科学研究条件 ,生态旅游潜力巨大 ,可作为区域内的

重点景区建设 ,打造成龙头旅游产品。

Ⅱ级潜力旅游资源为东沙岛、射阳河流域低地生态区、沿

海滩涂风光带。有“东方第一沙洲”之称的东沙岛规模大 ,形

态特殊 ,海区水动力及地质地貌多变 ,海洋生物链丰富 ,资源

优势明显 ,自然环境好 ,客源市场条件一般 ,旅游开发的基础

条件稍次 ;射阳河流域低地生态区水体质量好 ,流域内具有自

然生态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组合良好的优势 ,水上交通便利 ,

环境要素质量一般 ,绿化覆盖率不高 ,外部软环境支持力度需

特性强 ,环境质量较好 ,客源市场有待进一步拓展 ,主要配套

设施和外部软环境有待改善。这 3 个旅游区既有开发利用潜

进一步加强 ;沿海滩涂风光带生态条件优越 ,资源原真性、独

能也存在限制因素 ,目前旅游发展规模有限 ,应在处理好环境 上 ,将此类旅游资源作为 Ⅰ类重点产品的延伸与发展。

保护与旅游开发、旅游设施建设与景观协调性等问题的基础

潜力等级为 Ⅲ的东台、大丰、射阳森林公园均属于林地类

生物景观 ,功能结构、发展条件相似 ,相互间存在较大的竞争

和替代性 ;大丰港旅游区以引堤 ,港口风光 ,周边自然海滨、滩

涂、农场美景为特色 ,水体等环境要素质量仍需进一步优化;

苏北著名渔港弓京港镇以渔和海文化为主题 ,是体验沿海渔民

民族风情的好去处 ,生态环境条件较好 ,旅游接待设施水平有

待提高 ;中华鲟自然保护区作为目前地球上最古老、最原始的

辐鳍鱼类中华鲟的天然栖息繁育地 ,动植物种类丰富 ,属于典

型的生态环境敏感区 ,存在基础建设和外部交通落后等问题;

洋马十里菊香园作为全国农业示范点观光农业资源品位突

出 ,但旅游功能尚未凸显。从总体来说 ,这类资源区旅游功能

发展相对滞后 ,潜在观赏价值和吸引力不如 Ⅰ、Ⅱ类 ,开发限

制性因素较多。

2. 4 开发时序

循盐城东部沿海滩涂风光呈带状分布这一特征 ,沿轴线形成

[ 3 ] 保继刚. 旅游资源定量评价初探[J ] . 干旱区地理 ,1988 ,11 (4) :57

包括重点景区在内的旅游开发带 ,有选择有时序开发带内的

Ⅱ级潜力资源。远期进一步扩大辐射范围 ,形成三个相对集

[ 4 ]

- 59.

陆 林. 旅游资源定量评价及分级 ———以皖南地区为例[J ] . 资源

中的旅游功能区 : ①以丹顶鹤保护区为中心 ,包括丹顶鹤在内

的候鸟、芦苇地在内的植物景观、盐产品、盐文化为核心要素 ,

带动包括洋马十里菊香园、射阳林场森林公园、射阳盐场在内

的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开发 ,形成丹顶鹤生态旅游区 ; ②以麋鹿

保护区为依托 ,以水浒文化、麋鹿文化为内涵 ,整合大丰港旅

游区、大丰林场森林公园、大丰草堰镇古盐运集散地保护区等

旅游资源 ,完善麋鹿生态旅游区; ③以东沙岛、中华鲟保护区

为核心 ,以不断淤长的滩涂、海滨文化为依托 ,带动东台林场

森林公园、弓京港镇渔港等后备景区的发展 ,形成东台海滨旅

游度假区。同时 ,通过 Ⅱ级潜力资源中的沿海滩涂风光带将

各个潜力资源区有机联结起来 ,最终形成景观协调的网络式

旅游地格局。

3 结论与讨论

态环境和外在开发条件 4 个方面 ,是各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

响的综合系统 ,能够较好反映旅游资源潜力在时间域上的动

态发展和空间域上的变化拓展过程。

生态旅游资源潜力评价体系指标设置突破现有旅游资源

评价关注资源现状的特点 ,并充分考虑生态旅游资源特性 ,是

对传统旅游资源评价体系的有益补充。

旅游资源潜力评价系统涵盖生态景观资源、客源状态、生

运用准主成分分析法对评价体系中各指标权数分配问题

重新思考 ,为指标体系权重确立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但作为研究领域新的尝试 ,其准确性还需要通过盐城海滨湿

地地区旅游资源开发的实际情况和更多生态旅游地的样本数

据来检验。

生态旅游资源潜力评价结果与盐城海滨湿地地区实际情

况基本吻合 ,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本文所构建的指标评价模 性。

型具有较强的科学性、较好的可信度、较强的普适性和可推广

借鉴和参考生态旅游资源潜力评价结果 ,盐城海滨湿地

生态旅游资源划分为 3 个潜力等级 ,在生态旅游开发过程中

可以根据潜力等级实施分层开发 ,并可在各个阶段按得分高

低确定旅游开发的时序。

研究发现“,生态环境”是影响生态旅游资源质量的首要

因素 ,盐城海滨湿地旅游资源潜力挖掘时 ,要注重发挥该地区

生态环境整体状况良好这一优势 ,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旅游

环境优化 ,将在永恒保护和滋养湿地基础上实现旅游者对湿

地资源欣赏机会最大化作为湿地资源合理利用的必要前提。

参考文献:

[ 1 ] SHERYL ROSS , GEOFFREY WALL . Evaluating ecotourism : the

case of North Sulawesi , Indonesia [ J ] . Tourism Management , 1999 , 20 : 673 - 682.

[ 2 ] DEBORAH CHE. Developing ecotourism in First World , resource -

de2 pendent areas[J ] . Geoforum ,2006 ,37 :212 - 226.

834

经 济 地 理 27 卷

开发与保护 ,1990 ,6 (4) :224 - 227.

2

resource , community and tourism[J ] . Tourism Management ,2006 ,27 : 640 - 653.

[ 5 ] 楚义芳. 旅游地开发评价[J ] . 地理学报 ,1991 ,46 (4) :397 - 404. [ 6 ] 保继刚 , 楚义芳 , 彭华. 旅游地理学[ M ] .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

[ 15 ] DUNTEMAN GH. 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 (Quantitative applica tions in the social sciences) [ M] . USA : Sage Publications ,1989. [ 16 ] THIREOU T ,STRAUSS L , KONTAXAKIS G ,eds.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in dynamic PET[ M] . Conf . Rec ,2001. 241 - 243.

社 ,1993. 74 - 78.

地理学报 ,2000 ,55 (3) :294 - 301.

[ 7 ] 郭来喜 ,吴必虎 ,刘峰. 中国旅游资源分类系统与类型评价[J ] .

[ 8 ] FERRARIO F F. The evaluation of tourist resources : an applied method

ology[J ] . 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 ,1979 ,17 :3 - 4.

[ 17 ] COLIN ARROWSMITH , ROBERT INBAKARAN. Estimating environ 2

2

[ 9 ] W M CHOI ,AANDREW CHAN ,JANICE WU. A qualitative and quanti

tative assessment of Hong Kong’s image as a tourist destination [ J ] . Tourism Management ,1999 ,20 :361 - 365.

2

mental resiliency for the Grampians National Park , Victoria , Austra 309.

lia : a quantitative approach[J ] . Tourism Management ,2002 ,23 :295 -

2

[ 18 ] M A PERRY ,H P WYNN ,R A BATES. 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 in sensitivity studies of dynamic systems [J ] . Probabilistic Engineering Mechanics ,2006 ,21 :454 - 460.

[19 ] YUN - SEOK L EE , HAN - SUH KOO , CHANG - SUNG J EONG. A straight line detection using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 J ] . Pattern Recognition Letters ,2006 ,27 :1744 - 1754.

[ 20 ] 孟生旺. 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多指标综合评价应注意的问题

[J ] . 统计研究 ,1992 , (4) :67 - 68.

[ 10 ] JULIANNA PRISKIN. Assessment of natural resources for nature - based tourism : the case of the Central Coast Region of Western Aus tralia [J ] . Tourism Management ,2001 ,22 :637 - 648.

[11 ] 黄震方. 滨海生态旅游地开发模式研究[ M ] . 南京师范大学 ,

2002. 54 - 60.

[12 ] 卢云亭. 生态旅游与可持续旅游发展[ J ] . 经济地理 , 1996 , 16

(1) :106 - 112.

[ 13 ] SHERYL ROSS , GEOFFREY WALL . Evaluating ecotourism : the case [ 21 ] 陈述云 ,张崇甫. 多指标综合评级方法及其优化选择研究[J ] .

数理统计与管理 ,1994 ,13 (3) :18 - 21. of North Sulawesi , Indonesia [J ] . Tourism Management ,1999 ,20 : 673 [ 22 ] 陈 峰 ,曹晋杰. 盐城文化旅游丛书 ———东方湿地之都[ M] . 南京 - 682.

SHENG - HSHIUNG TSAUR , YU - CHIANG LIN ,JO - HUI LIN.

,2004. 5 - 6.

[14 ]

A STUDY O N POTENTIAL ASSESSMENT OF ECOTO URISM RESO URCES :

A CASE OF COASTAL WETL ANDS IN YANC HENG

WANG Xiao

1 ,2

Evaluating ecotourism sustainability from the integrated perspective of

大学出版社

2

, HUANG Zhen - fang , YUAN Lin - wang , YU Zhao - yuan

111

(1. Institute of Tourism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Nanjing 210046 ,Jiangsu ,China ; 2.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Nanjing 210016 ,Jiangsu ,China)

Abstract : Ecotourism resource is a special type of tourism resource constituted by ecotourism landscape and ecotourism environment . Scientific evaluation of ecotourism resources is precondition for reasonable ecotourism resources utilization and potential power exploration , which will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ecotourism. However , the current system emphasizes existing tourism resources particularly , but it neglects the potential of tourism resources. This situation is deduced that evaluation of tourism resource value is usually not objective and comprehensive enough , and the potential value of ecotourism resources can not play effectively. The potential index system of ecotourism resources is an inte2 grative and dynamic system , which composed organically by 4 subsystems , namely ecotourism landscape , tourism markets , ecological environ2 ment and other supporting factors of ecotourism. Based on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4 subsystems , this paper established an index system for potential ecotourism resources. The index weight coefficients are calculated with the quasi principle component analysis. Further , the paper gives a detailed analysis with the examples of twelve main ecotourism resources items in coastal wetlands of Yancheng. The main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 : ①The potential system on ecotourism resources can properly reflect the dynamic changes process in spatial - temporal domain.

②The indexes of ecotourism resource evaluation system make the beneficial complement to traditional evaluation system. ③The quasi principle

component analysis can be regarded as an effective and new instrument for calculating the index weight . ④The potential appraisement result conforms to the existing conditions of Yancheng , which suggests that the system is scientific , reliable , and generalizable. ⑤The coastal wet2 lands tourism resources can be classified into three grades , which should be developed gradually in each stage according to their respective scores. ⑥The research reveals the main factor is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which influences the ecotourism resources quality. We should pro2 test and nurture the wetlands in perpetuity to maximize the opportunities for their appreciation by humans.

Key words :ecotourism ; tourism resources ; potential evolution ; coastal wetlands of Yancheng

作者简介 :王霄(1982 —) ,女 ,江苏阜宁人 ,硕士生。研究方向为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E - mail :wangxiao82 @nuaa. edu. cn。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hangjiatang.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