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尚佳旅游分享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石淋(泌尿系结石)围手术期中医干预方案

石淋(泌尿系结石)围手术期中医干预方案

来源:尚佳旅游分享网
石淋(泌尿系结石)围手术期中医干预方案

一、概述:石淋是指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结石。相当于西医的泌尿道结石。其特点是:腰腹疼痛,尿血,小便涩痛,或尿出砂石,或经检测发现结石。任何年龄均可能发病,男性多于女性。输尿管结石一般来自肾脏,结石易停留在输尿管的生理性狭窄部,如肾盂输尿管连接部,输尿管跨髂血管处及输尿管膀胱壁段。 二、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中医诊断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中医外科学》(2002版,主编 赵尚华)石淋进行诊断。

2.西医诊断:西医诊断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外科学》(第六版)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 (二)证候诊断 1.湿热下注证 2.气滞血瘀证 3.肾气亏虚证 三、手术适应症

1.体外冲击波碎石术适应症:适用于肾、输尿管上段结石,输尿管下段结石治疗的成功率壁输尿管镜取石低。 2.开放性手术或微创手术适应症:

(1)结石直径大于1cm,经非手术治疗无效者;

(2)结石直径虽小于1cm,但经保守治疗3个月后,出现梗阻侧肾积水者;

(3)合并尿路梗阻者;

(4)合并较重的泌尿系感染,且经治疗无效者。 四、术前中医干预方案 (一)辩证使用口服中药汤剂

中医药排石治疗:分型论治,旨在促进排石,控制感染,改善症状,保护肾功能。 1.湿热下注证

治法:清热利湿,通淋排石

方药:石韦散加减 2.气滞血瘀证

治法:理气活血,通淋排石 方药:金铃子散加减 3.肾气亏虚证

治法:补宜肾气,通淋排石 方药:济生肾气丸加减

(二)中成药制剂:利尿排石颗粒、肾石通。 (三)特色治疗:电针、穴位贴敷、耳穴埋籽等。

1.电针、针刺运动疗法。取穴:秩边、关元、脾俞、肾俞、中极、三阴交、膀胱俞等穴位,实证用泄法,虚证用补法; 2.穴位贴敷。取穴:关元、中极、足三里等穴;

3.耳穴埋籽。取穴:肾、膀胱、肺、肝、脾、三焦、交感、神门、皮质下等穴。 (四)辩证施护

1.大量饮水,每天饮水量300OmL 以上,使尿量保持在2000mL以上。为了保持夜间尿量,睡前饮水,睡眠中起床排尿后再饮水。根据结石成分或血、尿有关成分的分析,调整摄入的食物种类。 2.应注意情志调护,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

3.饮食宜清淡,多吃蔬菜、水果、多饮开水。忌辛辣食品,忌烟酒等。石淋患者应少食菠菜、草莓、土豆、蛋类、及动物内脏等钙、磷含量高的食物。

4.观察小便的量、色、次数以了解病情的轻重,注意有无异物排出。 五、术后中医干预方案 (一)辩证使用口服中药汤剂 1.湿热下注证

治法:清热利湿,通淋排石 方药:石韦散加减 2.气滞血瘀证

治法:理气活血,通淋排石 方药:金铃子散加减

3.肾气亏虚证

治法:补宜肾气,通淋排石 方药:济生肾气丸加减

(二)中成药制剂:利尿排石颗粒、肾石通。

(三)特色治疗:电针、穴位贴敷、耳穴埋籽等止痛、止血。 1.电针、针刺运动疗法。取穴:秩边、关元、脾俞、肾俞、中极、三阴交、膀胱俞等穴位,实证用泄法,虚证用补法; 2.穴位贴敷。取穴:关元、中极、足三里等穴;

3.耳穴埋籽。取穴:肾、膀胱、肺、肝、脾、三焦、交感、神门、皮质下等穴。

(四)中药内服止血、止痛:止血选用茜草、小蓟、大蓟等药物煎水服;止痛选用活血化瘀、理气止痛药。 六、并发症处理

1.疼痛:可针灸止痛,或服用中药止痛。

2.出血:观察肾造瘘管和尿管引流液的颜色、性状和量,并做好记录;必要时口服中药止血,如茜草、小蓟、大蓟等药物。凝血异常者可经引流管注入凝血酶、肾上腺素,输新鲜血、血小板等;失血过多者,血压下降者,快速补液,输血,抗休克治疗。出血仍不止者应及时手术探查予以止血。

3.发热:38℃以下为组织坏死、吸收引起,密切观察患者情况;感染引起的发热则给予清热解毒药或抗生素。 4.脏器损伤:对症治疗,必要时手术探查。

5.酸碱平衡失调,电解质紊乱:补充电解质,维持酸碱平衡。 6.结石残留:可行二次手术,或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

7.尿外渗或尿漏:保持肾盂造瘘管通畅,固定。一般可以自行吸收,量多时肾周引流。

8.输尿管支架管移位及脱落:若术后出现腰胀、下腹疼痛不适、血尿及膀胱刺激征,行KUB检查双J管的位置,若移位或滑脱应在膀胱镜引导下重新放置。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hangjiatang.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