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尚佳旅游分享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整体和单元)说课稿

来源:尚佳旅游分享网
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整体和单元)说课稿

《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说课------基础医学部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包括课程整体说课和教学单元说课两部分。首先,我先进行课程整体说课。

说课的内容包括:课程定位与目标、学情分析、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教学模式和教学条件,五个方面。

一、课程定位与目标课程定位:我院是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建设“综合性、技能型、区域化”的服务型学院,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是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是研究免疫学的基本理论及其在疾病诊断和防治中的应用,以及病原生物的生物学特性、生命活动规律、致病性、免疫性、实验室检查及防治原则的一门医学基础学科,其内容包括医学免疫学、医学微生物学和医学寄生虫学三部分。本课程是高职高专口腔医学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并为后续专业和职业技能做准备,服务于口腔医学专业。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树立无菌观念,熟悉各类病原体生物学特性以及传播方式、预防知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为开展护理临床医疗服务,预防和控制疾病奠定理论基础。同时形成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自我学习、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具备强烈的岗位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本课程与《人体解剖及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护理药理学》等课程构成护理专业的重要基础课,为相继开设的《基础护理》、《健康评估》、《内科护理》、《外科护理》、

《儿科护理》等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将来从事护理及相关医学专业岗位群打下必要的基础。

具体量化为以下三个方面: 目标:学生能应用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的基本理论知识,解释临床常见感染性疾病的病因、诊断方法、特异性防治原则; 能应用微生物学理论与技术,正确采送免疫学及病原生物学检查的标本,为开展临床医疗服务,为预防和控制疾病奠定理论和实践基础。

能力目标:利用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知识分析、解释生活事例和临床案例; 掌握规范、熟练的生理指标测定和功能实验的基本技能操作,而后一项能力,主要根据社会及用人单位的需要所设定。素质目标:以端正学生学习态度,培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为内容的一项认知性目标。

二、学情分析三年制高职口腔医学专业学生在没有系统学过解剖学、生理学的基础上就开始学习这门课程,直接导致基础知识总体水平欠佳,缺乏扎实的知识基础,独立学习能力弱; 但是思维活跃,学习积极性高,整体学习氛围良好; 本课程内容抽象、途径繁杂、知识量大,更新快。

2.遵循多元智能的学生观根据高职学生特点,因材施教。教师从多方面了解学生的特长,并相应地采取适合其特点的有效方法,使其特长得到充分的发挥,使每个人在原有基础上有所进步。如,在进行分组实验教学时,在同一小组穿插不同层次不同特点的学生,充分发挥每一位学生的优势,让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和可取之处都充分的发挥出来。

设计思路: 1.体现职业性原则,根据护理事业的发展需要和护理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职业能力要求,选取教学内容,并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对与专业有关的内容进行扩充,对与专业关系不大的内容进行精简,使学生掌握医学免疫学、医学微生物学、人体寄生虫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习其它医学基础课和专业课打下基础。

3.体现开放性原则,一是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实际选取适当的形式组织教学,要让学生的脑子真正地动起来,使学生的主动性、实践性、创新性得以发挥。二是课程内容要开放,与时俱进,根据世界、我国及本省感染性疾病的流行现状、趋势,内容不断更新,补充教学内容,做到与时俱进,使该课程更加贴近医学临床实际需要。三是教学中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法、学生试讲法等,充分应用多媒体、网络、显微数码互动实验室等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开放式的教育环境,使学生的主动性、实践性、创新性得以发展。

4.设计过程首先明确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岗位对本课程的相关知识、能力、技能、素质的需求,知识要求,明确本课程在护理专业教学体系中的地位,确定课程目标。

根据课程目标选取课程内容。在课程内容设计上考遵循高职院校学生的认知规律,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地引入教学内容。将本课程分为微生物总论、微生物各论、免疫学基础、人体寄生虫等四个教学单元,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课程目标落实上注重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思维,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倡导学生主动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

在课程实施效果评价上注重结果与过程并重,采用多种考核方式,在课程实施效果评价上注重结果与过程并重,注重学生整体素质的评价。

5.考核形式及要求考核形式以期末闭卷笔试为主,辅以实验操作成绩和平时成绩,构成课程的整个成绩。平常考核(30%)与期末闭卷考试(70%)相结合方式进行的,平常考核成绩主要是收取学生作业、实验报告两方面的结合,这样督促学生平常认真学习,解决了期末考试一次定成绩的不足。

四、教学模式和方法本课程的教学方法可根据内容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实验等多种形式,根据内容特点和学生特点,以学生为主体,合理选择各种教学方法,教师起引导作用。在教学组织上充分利用校内显微数码互动实验室、多媒体教室等教学条件开展教学。

2.案例教学法在微生物各论、临床免疫、寄生虫各论教学单元中,教师将所需要掌握的理论知识融汇到一个典型生动的案例中,通过典型案例以问题为中心展开教学。一般先给出典型的临床病例,给学生15-30分钟左右的时间自己学习本章内容,要求结合所学内容做出疾病的初步诊断,并说明理由。设置问题情境,营造师生的互动式、讨论式教学氛围,激发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热情。

3.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细菌的生物学特性、生长繁殖、细菌染色等部分教学内容,在实验室开展教学,采用边理论边实践的方式开展教学。如,细菌的生物学特性这一教学内容,安排在数码互动显微镜室教学,在集影像、声音、文字、动画集灵活的互动系统为一体的教学平台展开教学。真正实现教师与学生的互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4.学导式教学法对于内容比较简单,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的内容,比如微生物的分布、病毒概述等。采用以学生自学为主的学导式教学法。首先由教师提出若干问题,启发学生带着问题自学,然后鼓励学生走上讲台做讨论发言,教师做总结点评。学导式教学法有利于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

五、教学条件为了使教学能够达到本课程设定的教学目标,还需要以下条件作为支撑。

1、师资:微生物学学教研室共有4位专任教师,都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研究生3人,副教授1人,讲师3人,具有双师资格的教师4人,现

有教师承担所有医学专业的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教学任务,是一个团结进取的教学团队。

2.实验条件:本教研室具备准备室1间,多媒体微免实验室1间,显微数码互动实验室1间。配备显微镜(29台)、超净工作台、电冰箱、酶标仪等实验设备。拥有教学玻片标本(各种病原体),常见寄生虫教学大体标本,常见虫卵教学玻片,免疫学应用玻片标本(吞噬、淋转、玫瑰花环)。

多媒体微免实验室,可进行实践教学的演示、学生独立操作。能够细菌培养基制备、细菌培养接种、细菌革兰染色、抗酸染色、免疫学检测等实验教学。

显微数码互动实验室,满足了教、学、做一体化的要求,开展细菌形态及结构观察、各种免疫细胞形态观察、寄生虫虫卵的观察等实验教学,提供师生互动,资源共享的教学环境。

以上就是我从课程定位与目标、学情分析、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教学模式和教学条件,五个方面对免疫与病原生物学的整体说课。

下面,我要进行教学单元说课,我说课的内容是结核分枝杆菌这一部分。

本单元包括:结核分枝杆菌的生物学特性; 结核分枝杆菌的致病性; 微生物学检查; 防治原则,四个小节。

本着高职高专的课程标准,我确定了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包括,结核分枝杆菌的生物学特性以及致病性; 结核菌素试验的原理及结果分析; 难点是结核分枝杆菌的致病性。

在教学中我充分贯彻“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原则,结合本单元内容特点,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启发式教学法上课开始就由一首描写林黛玉的诗词入手,并提问林黛玉所患何病?为什么红学家们大多数人都认为林黛玉是典型的肺结核患者?这些问题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带着问题开始新一节课的学习。

在授课即将结束时,由教师带着学生一一解决最初的疑问,找出红楼梦这本名著中描写林黛玉疾病症状的语句,并进一步提问学生都符合肺结核病的哪些症状,学生反映热烈,授课效果非常好。

2、案例分析法在对结核分枝杆菌的教学中,我将从实际病例分析入手,先展示一个结核病的病例,带领学生们去分析病例,提出问题,认定目标,引入课程。学生在老师设计的情景中去遇见“困难”,碰到“问题”,才能“触景生情”,进而自己去解决问题。搭档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后,再逐步的讲述结核分枝杆菌的生物学性状。

3、直观演示法: 利用图片直接演示结核杆菌的镜下形态及培养特性,具体而形象。而结核杆菌的致病性是重点也是个难点问题,图片直观演示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结核病的发病机制、传播途径以及结核杆菌对人体的危害性。应用多媒体动画演示,较好的解决了教学重点和难点。

最后,老师在总结本节的内容,帮助学生全面、系统,又简洁地理解这一节的知识体系,使所学知识再升华。

以上就是我今天说课的全部内容。各位评委和老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