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猜题卷语文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四十不惑的职业摄影师魏壁,突然告别了城市的生活,带着爱人孩子回到了生他养他的故乡。回乡后的他,翻新了年久失修的老屋,在那儿种菜、养花、照相、陪伴母亲……他请老手艺人复原祖辈流行过的家具,试图去保持着故乡农村最后的时光记忆。他说他有个心愿,就是能在家乡建立一个美术馆,那里会是村里孩子们的天地,让他们能够从小触摸艺术、了解外面的世界,他正一步步扎实的行进中。多年在外谋生的经历,让回乡的魏壁真正找到了创作的源泉,那便是故乡的青山绿水和心灵深处的淡淡的乡愁。乡愁之于魏壁,已经成为一种艺术的力量,促使他成就了自己的事业。
根据上面材料,结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1.【写作指导】本材料所述内容是摄影师魏壁带着爱人孩子告别了城市生活回故乡的事件。从回乡的角度来分析,可以立意为“记住乡愁”、“守住传统文化的根”、“建构美好精神家园”等;“真诚为民办事”、“改变工作方法”等;从他事业成功的角度来分析,可以立意为“生活是艺术不尽的源泉”、“乡愁是一种艺术的力量”等;从建造家乡美术馆的角度分析,可以立意为“心愿”、“要懂得回报社会”、“文化传承”等。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汪自强是浙江大学一位普通教授,但连续11年坚持在浙江省泰顺县山区,为当地群众带去了改良农作物的经济价值,传播了科学理念,更成长为一种在艰苦条件里咬定青山、扎根生长的“种子精神”。农民朋友说,他不像个别专家,下乡动动嘴皮就走了。他完全没有教授样,因为教授只会坐在办公室里搞科研,不会来乡下给农民手把手教学的呀!科技扶贫的故事听过不少,没想到身边就有这么一位模范。许多人受汪自强影响,也开始走在科技帮扶泰顺的路上。汪自强早已把泰顺的农民兄弟当作亲人,他用扎根山区默默奉献的真心换得了农民兄弟的真情,成了泰顺农户交口称赞的“自家人”。
根据上面材料,结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写作指导】本材料所述内容是汪自强扎根山区进行科技扶贫的事件。从他连续11年到山区扶贫的角度分析,可以立意为 “坚守”、“奉献”、“境界”、“扎根基层”、“将科学研究融入实践”、“人民公仆”、 “爱岗敬业”等;从他的影响角度来分析,可以立意为“榜样”、“示范力量”、“与百姓打成一片”等;从农民致富的角度分析,可以立意为“科技改变贫困”、“知识改变命运”等。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在国内,“解放鞋”、“老干妈”辣酱、清凉油、风油精、藿香正气水、云南白药等都是中国老品牌,价格低廉,市场常见,在国内普普通通。但在美国等西方国家,这些国内的“大众产品”如今却都成了国外的“网红”。法国小伙杰罗姆在法语教学视频中用“老干妈”辣酱蘸面包吃,好莱坞明星奥兰多〃布鲁姆曾穿着中国“飞跃”牌球鞋亮相位于曼哈顿的“纽约,我爱你”片场……那些曾经被我们无视的国货,正在国外刮起一阵中国风。当然,这些商品在国外推广成功,一是融入现代元素,大胆创新,二是借助互联网+的放大传播被世界广为认识进而认可。如今天火遍全世界的“老干妈”也经过了多年产品改良创新,否则它不可能让口味差异如此巨大的中国人都接受并喜爱,更不用说全世界了。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结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文体,不得抄袭。 3.【写作指导】本素材是关于中国传统产品打入国际市场受到热捧的事实。当下社会,国人对外国的产品可谓是趋之若鹜,而对于本国产品却嗤之以鼻,这反映了国人的心态,总认为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从中国产品亮相世界舞台的角度来分析,可以立意为 “中国要走向世界”、“封闭不能发展”、“大力构建展示平台”等;从中国传统特色的“老干妈”“解放鞋”受到人们欢迎的角度来分析,可以立意为“中国文化具有无限魅力”、“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打造民族品
牌”、“提高民族自信力”等;从“老干妈”等富有中国特色的商品都是在传统基础上融入现代元素的角度分析,可以立意为“创新才能成功”、“将传统与现代进行完美结合”等。 4.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作文。
近日,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个别课文引发了部分教师和家长的热议,甚至被质疑是“假课文”:《爱迪生救妈妈》中7岁爱迪生助妈妈完成阑尾炎手术,领先了世界首例阑尾炎手术好多年;《地震中的父与子》是1989年美国洛杉矶的故事,然而现实里当时并无地震;《华盛顿与樱桃树》被指毫无证据表明华盛顿幼年居处曾有樱桃树……
“假课文”事件在教育群里再次引起轩然大波。有网友认为这只是一篇文学性质的普通文章,不需要这么挑刺;有网友把史实和科学的准确性置之度外,缺乏治学的严谨性,利于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对此,你怎样看?请根据自己的认识,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要求:①必须符合文体要求;②角度自选;③立意自定;④标题自拟;⑤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⑥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4.【立意指导】
关注教育成长,体现时代人文,这一题目充分表现了当今高考命题的方向性。关于“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看,有不同的认识。材料中给定了两种倾向,具体分析时,可以从这两种倾向出发,表达对这一问题的思考。立意时,可以根据自己对现实的理解,运用辩证的思维方式,表达对话题的深刻认识。
立意方向:
(1)从课本性质的角度看,作为一篇课文,无论真假,只要能够起到教育作用,就应该是好的,毕竟里面学的是语文,不是历史。同时,那些神话传说、戏剧、寓言,那些小说、散文,都是虚构的,如果这么挑刺,还有什么意义呢?
(2)从教育效果这一角度看,爱迪生等人都是名人,而课文中关于他们的故事是假的,这样,就会使孩子们有一种上当受骗的感觉,而在感觉上当受骗后,就会对语文课本要阐释的道理、传递的价值观大打折扣。
(3)从综合的角度看,如果让孩子们通过学习课文提升的精神品质,那么,可以用一些虚构的人物引出对某种精神的解读,而不用名人。 5.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作文。
杨全鸿是一名乡村医生,在河南新乡农村开了间小诊所,当了数十年的医生,没有积下家产,没能给家人提供一个优越的生活环境,却积下了一整箱的白条,多年来竟有50万之巨。3月7日,杨全鸿把所有的欠条都从箱子里拿出来,投到了院子里的炉子里,付之一炬。
看到这一消息,有人认为是一种纯粹和高尚的善意,也有人认为是在作秀。质疑、褒奖、荣誉包围着他,他有些“害怕”了,他表示:“累了,从今天开始不再看病了。”
对此,你是怎么看的?请联系现实,表达自己的认识,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5.【写作指导】反映时代精神,揭示人性善恶,这一题目具有很强的人文色彩。作为平凡的小人物,杨全鸿将几十年积累下来的50万元欠条烧毁,展示出的是善良品质。这种品质,体现了时代的正能量。然而,他的做法在获得网友点赞的同时,也受到了一些网友的质疑,认为他是在作秀。不同网友的认识,反映出人性的不同侧面,立意时,可以从这两个角度出发,表达对时代的思考,表达对人性的认识。具体分析时,可以从时代发展的角度,拓展思维,得出具有普世性的观点。
立意方向:
1.尊重善意。如果某些人的质疑导致这位村医“不再看病了”,无疑是附近村民的一大损失。我们不能因为自己内心的弯弯绕,就盲目质疑别人的纯粹和高尚,也不能因为过往的一些经验,就习惯性地怀疑一切,对善举,最好还是报以最大的善意。
2. 承受压力。杨全鸿所担心的“树大招风”,与其说是对成名的恐惧,对媒体追捧的抵触,对做一个普通人的坚持,不如说是对可能蜂拥而来的病人的恐惧,对荣誉背后的付出的恐惧,他一个人的力量无法支撑起这么大的压力。
3.让善举延续下去。在当下社会,他的善举不知会让多少“认钱不认病人”的医院和医生汗颜,其所体现的至上医德又不知被多少医者抛弃,这便也凸显其的难能可贵。 其实,“有钱没钱先看病”的准则应该是一个文明社会里医者要恪守的底线,而现在这却被一些畸形而浮躁的趋利观和医者观所冲击着,这是值得深思的方面。 6.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秦牧有一句名言:仪表、衣着、装饰的美好固然可以给人以美感;而心灵的美,智慧的美,行为的美所能够激发起的人们的美感,总是要比前者强烈得多。
对于这句话,你有怎样的认识?请围绕材料内容,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6.【写作指导】
题目选择秦牧的名言为材料,表达了对内在与外在的认识。这句名言由一个分号分出两个方面,分号前面主要表达对是对外在美的理解,一个“固然”,说明外在美在“美感”方面缺少一种内涵。后面半句中,一个“而”,表转折,引出对内在美的重视与肯定。内在的美,表现出心灵的美,智慧的美,能够中激发人们的美感。这一材料表现出鲜明的对比性,而在对比之中,作者有所侧重。这样,在写作时,不需要根据材料中所表现出的倾向性,表达对内在美的深刻思考,突出其本质特征。分析时,可以运用对立统一的方法,以发展的观点对话题进行解读,表达自己的认识。 立意方向:
1.外在与内在。仪表、衣着是外在的,心灵、智慧是内在的。一个人的仪表、衣着能让他人感受到外在的形象,而一个人的心灵智慧才是永远值得别人尊崇的。当然,如果既有美好的容颜,又有丰富的内涵,便是最好的人生。如果仪表不美,雕琢好内心,同样会收获人们的掌声。
2.主与次。分清主与次的关系,会让人生走得从容自如。生活中,有的人注重外在的美,有的人注重内在的美。注重外在美的人,虽然能够给人一种形象上的美感,但不一定能够在内涵上征服他人。而注重内在美的人,则正好相反,他们凭借自己的智慧,收获的是最充实的人生。
7.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互联网给书信文化带来了洪水般的冲击,从真实的电子邮件,到现在的微信、微博私信等即时通信渠道,越来越言简意赅。
然而,一档名为《朗读者》的书信朗读节目播出,加上已经成为热门话题的《见字如面》,给人一种久违的书信文化气息。书信朗读节目的成功,除了在内容上先声夺人之外,其形式上的仪式感也非常重要。写信是讲究格式的,怎么写抬头,怎么用敬语,如何使用书信语言,如何收尾落款,包括空格、空行、分段、日期等,都有严格的要求。
你认为,书信文化还会卷土重来吗?请结合自己的理解,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7.【写作指导】
题目所给材料以“书信文化”为依托,表达对这一文化形式的思考。书信,曾经是人们交流的主要方式,书信中承载的细腻情感,是其他表达方式很难代替的。然而,当今社会,书信却在微信、微博面前遭遇了冷落。《朗读者》《见字如面》等节目的播出,让我们再一次感受到书信这一交流方式的美感,也传递了丰富的时代情怀。分析这一话题,可以将思维安放在古今对比之中,运用一些具有文化情怀的事例或现象为素材,引申出丰富的思想内涵。
立意方向:
(1)会卷土重来的。因为当时代发展的脚步越来越快时,我们才发现,有好多东西我们都丢掉了,其中就有书信。这种传递信息和感情的方式是短信、微信、QQ、邮件等无法比拟的。它本身自带温度,让人温暖。如果怀念过去的书信形式,最好的做法是重新拾起情怀——在写电子邮件或者使用其他即时通讯工具的时候,能够多一点郑重感,拒绝被新媒体时代轻快、浮躁的交流形式所侵袭。
(2)不会卷土重来的。因为毕竟时代进步了,我们传递信息的方式也在变化。邮件、微信等现代化的方式给我们带来的迅捷,在这样快节奏的时代,书信已经不符合时代发展变化了,因此说不会卷土重来。最多就是做为一个怀旧之人,在表达特殊情感时所采用的一种特殊方式,至于卷土重来是不可能的。 8.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梁思成曾说:一个民族的自大和自卑都源于对于本民族历史文化的无知,只有了解自己的过去,才能站在客观的立场上,产生深层的民族自尊。
对此,你有怎样的理解?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8.【写作指导】
这是一则以名言为材料的作文题目。材料以梁思成的名言为背景,讨论了“民族自信”与“民族的自大与自卑”之间的关系。这一句名言,有着鲜明的层次性和逻辑性。“民族的自大与自卑”产生的根源是“对于本民族历史文化的无知”。而这种“无知”则因为对“过去”不了解。因此,树立“民族自信”,需要了解历史,需要站在客观立场上。理解了材料内容,立意时,可以分别从这几个角度进行思考,表达对时代与文化的认识。则需要对这一系列逻辑关系进行深入思考,理清各层次间的条理性,表达具有思想深度的观点态度。
立意方向:
1.民族自信。每一个民族都需要树立自信品质,从而以优秀的表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要展示这种自信,则需要战胜自卑,摆脱自大,以昂扬的姿态去面对一切。
2.了解历史。忘记历史,就是一种背叛。正是因为能够了解历史,铭记历史,反思历史,才能不断提升民族的自信力。对本民族历史的无知,注定会走向自大或自卑。
3.摆脱无知。一个人的无知,会让生命变得苍白;一个民族的无知,会让时代变得黯淡。一个对本民族历史无知的民族,是无法撑起民族的自信的。真正的民族自信,需要充分了解民族的历史,并能够客观认识历史,从而在不断完善中提升民族的品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