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尚佳旅游分享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农村文化资源传承创新问题研究

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农村文化资源传承创新问题研究

来源:尚佳旅游分享网
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农村文化资源

传承创新问题研究

摘 要:文化资源产业化将助力我国农村文化资源传承与创新的最终实现,但在实践中,我国仍亟需借助乡村振兴战略这一有利契机,积极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并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借以化解我国农村文化资源产业化运行中的制约因素,并力争通过有针对性的制度保障,最终推动我国成功走向乡村文化的兴盛之路.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村文化;资源传承;创新

()长春理工大学经管管理学院,吉林长春130012

陈东壮 黄 蕊

1 引言

*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2017年,

,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中共中央、国务2018年9月,

».这院又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

意味着我国将积极推进城乡融合、巩固并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传承创新农耕文明,为实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不断努力前进.我国农村拥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域文化,乡村文化在历史发展中也逐渐成为民众共同的文化记忆.因此,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进程中,我们需要通过重新认识农业现代化与乡村文化之间的关系,激活农村文化资源的文化价值、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使之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合,从而让我国优秀的农耕文明展现出永恒的魅力与时代风采.

2 我国农村文化资源传承创新的制约因素

农村文化资源的形成是特定情境下的群体基于他们的生产和生活目标进行互动的结果,故不同区域的农村居民在其独特的生产与生活方式下形成了异质性的文化资源,这也决定了不同区域所面临的农村文化资源传承创新存在特殊的制约因素.诸如,王爱玲()在对黄河三角洲地区农村文化资源研究时发2013现,以滨州市为例,当地缺乏统一的科学规划和有序开发,产业规模偏小,文化资源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卢熠(研究发现,成都地区农村文化资源产业化2013——文化要素的市场资源配置机制不成熟、开发面临—

配套产业政策不完善、文化经营人才缺乏和文化创新意识薄弱等现实困境.因此,本文希望在包容不同区域文化资源异质性的基础上,能够抽象、提炼出我国农村文化资源传承创新所面临的共性障碍和制约因素,从而为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农村文化资源传承创新产业化方略的整体性搭建,提供现实支撑.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本文凝练出如下几方面我国农村文化资源传承创新的制约因素.2.1 农村文化资源的产品化转型不彻底

农村文化资源传承创新的关键在于将“资源”产品化,通过要素整合与再加工实现文化产品附加值的提

升.然而,当前我国农村文化资源却呈现出明显的碎

片化特征,当地文化部门对农村文化资源文化性与艺术性的挖掘,还远远不够,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农村文化资源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与此同时,在农村文化资源的产品化转型过程中,资源所处的区位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市场需求状况和交通便利化程度都将对最终产成品的诞生起到关键作用,但显然对于我国大多数欠发达的农村地区而言,通常难以完全达到文化资源产品化转型的前提条件.因此,在城乡差异逐步拉大、区域经济非平衡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广大农村地区会因基础设施配套不足等问题,引致农村文化资源产品化转型不彻底的窘境.2.2 农村文化产品创意性不足

正如M所言,文化资源的传承创azzantiM(2003)

新效果与其所处的经济环境息息相关.面对城镇化、市场化、信息化和社会转型所带来的强烈冲击,我国农村传统文化资源的传承创新面临巨大挑战.目前,我国农村优秀文化资源十分有限,大量充斥着的流行和

,庸俗文化不仅加剧了农村文化资源“真空”更丧失了

其市场吸引力.在部分经济落后的农村地区,由于未能形成有效的资源载体和文化供给,其文化市场萎缩异常严重.而伴随着互联网、自媒体等新兴平台的出现,农村文化产品的购买主体也在不断进行消费结构升级,这便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农村文化产品的供需缺口.品牌特色不足、形式单一且缺乏创意性和科技加成的农村文化产品已无法满足当前的市场需要,由此可见,农村文化产品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亟待推行.2.3 农村文化产品的市场机制建设滞后

农村文化资源传承创新的顺利实现还有赖于相对完备的市场运行机制.当前,我国农村文化产品市场机制建设的最大阻碍在于农村产权交易制度的不完善.农村文化资源隶属于公共资源,市场仅可就其经营权进行流转,但我国农村文化市场仍然存在产权归属不清晰、权责不明确或文化遗产保护不严格等问题,这也严重抑制了我国农村文化市场的交易效率.碎片化的文化资源亟待整合、重组,一个高效的文化交易市

).基金项目:2019年吉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级项目(201910186044

,,作者简介:陈东壮(男,山东聊城人,长春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本科生,研究方向:金融工程,黄蕊(女,吉林1998-)1987-)

长春人,长春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吉林大学金融学博士、博士后,研究方向:技术经济学.

 38

锋绘

2019年第4期

 

场可以确保拥有最优资源配置能力的主体对其进行改造.但显然,包括农村土地所有权在内的众多公共物品产权定位缺失,正在不断拖累我国农村文化资源的产业化进程.由于我国以村镇为代表的文化资源开发主体尚缺乏专业的文化管理经验,故盲目进行农村文化资源开发将导致具备潜在开发价值的文化资源遭到埋没或破坏.由此可见,我国农村文化市场制度层面的优化,依然任重而道远.

3 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农村文化资源传承创新的发展路径

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农村文化资源传承创新产业化方略的顺利实现离不开必要的制度保障.Lei-Lei()便指出,产业化是实现农村文化资源有效传LI2005

承发展的有力途径,但农村的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较为.故农村企业应精心打造具备地基础(万建中,2005)

方特色的文化产品品牌形象,提升品牌价值,形成具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链.良好的品牌形象帮助文化产品降低营销成本,实现规模经济,获取高额的品牌溢价,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

第四,加强我国农村文化资源传承创新的政策引导.

我国农村文化资源产业化传承创新是新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我国农村文化资源传承创新,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选择,是实现农村农业现代化,促进农民过上小康生活的必由之路.实现我国农村文化资源的产业化传承创新,需要依托政府部门法律法规方面有针对性的扶持指导,提升农村文化资源的生产力,通过产落后,居民素质相对偏低,农村文化资源传承创新仍然面临着诸多问题与挑战.因此,本文将基于上述分析,提出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农村文化资源传承创新产业化方略的制度保障措施.

第一,制定农村文化资源传承创新的产品化战略.要通过产业化形式实现农村文化资源的传承创新,首要任务是通过文化市场细分、选择目标市场,确定市场定位.目前大部分文化经营单位还处于粗放经营的初级状态,产品及服务同质化严重,尚处于低水平、低层次的竞争状态.农村文化企业应对市场进行细分,根据细分指标(地域、年龄、收入等)选取目标市场,并选取针对化、具有当地特色的市场定位.此外,农村文化资源的传承发展还需建立农业文化产品规范,这需要政府及相关企业的共同努力.政府需要出台文化产品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从卫生安全、加工技术标准等方面的文化产品检测指标,建立国家乃至国际标准的产品品质评价体系,并严格施行检测.在上述政策指导下,企业严格遵守国家文化产品核定标准,积极配合政府监管指导.

第二,完善我国农村文化产业的产业链.现阶段传统农村文化资源的基础设施差,优秀民俗文化发展缺少带头人,这种缺少文化传人的状况使得文化传承难以实现真正地传承.周和平(为,村民传统文化意识薄弱,文化创新土壤养2分01不0)足认,难以吸收外界资金无法走出恶性循环.因此,要实现农村传统文化高效率的传承创新,需要加强传统文化资源基础设施建设,并坚持业余自愿、形式多样、健康有益、便捷长效的原则,贴近农村生产生活实际开展群众文化活动;通过政策支持与鼓励倡导,推进优秀文化传承人开展文化创新活动;同时,以产业化运作模式推进文化产业发展,打通资金流动通道,促进社会资本的投资融入.

第三,施行农村文化资源传承创新的市场营销策略.

由于我国尚处于文化产业发展的初级阶段,文化产业大多是从文化事业单位转制而来,文化产业结构存在着很多缺陷.因此,我国农村文化资源传承创新的首要任务便是建设地方文化资源品牌.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使人的行为趋于一致,这是特色品牌建设的

业化经营获得市场认可,实现文化资源的有效传承.但是,政策引导应当注意避免硬性管制文化资源的产业化,要充分发挥市场活力,而不是替代市场的作用,进行硬性的调整和规制.同时,政策引导还要充分调动与发挥农民的积极性.在政策引导过程中,着力加强培养本土农村商业人才和文化能人,作为农村文化建设的坚实后备力量.尤为重要的是,政策引导要充分考虑并积极规避潜在风险.文化资源产业作为近年来的新兴优势产业,发展迅猛,在实践过程中,市场认可程度不明的市场风险、企业对未知情况不明的战略风险、文化产业链初创过程中存在的运营风险等等,均不可小觑.只有自上而下的政策能够充分遇见并规避风险,农村文化资源的传承创新才能在市场机制的基础上,体现出其必要性和优越性.

参考文献

[1]SaerA.culturalstudiesandtheecono][2]meyntandPlanning:ocietndSacem,1y99st4u,p

1i2d[(2J):6.3E5nGv6i3ro7n.GoKueedtetrLR,ooltJensenCSDS.Consyeravatiopn:[ea]sementsanunderdevelG

[3]RpOeavkieesT.w,20oC0u6pr,ltu8otr3e(cal4t)c:ustr1ltat0uralresourcesJ.DenverUniversityLawe5g7iGe1s0o6f7d.

evelopment:imlicationsforvilG[4]lRag

egovernanceinChina[J].PacificReview,p

():oonggangZ,XiahengZ.ResearchonthePerf2o0r0m6,an1c9eE1va1lu3Ga1ti7on.[5]Df周eLSy正aFner刚ag.cy论ulotf文adDSoci化ealC资In源gaep

ni的itearl可iaa,n持2dC0续17u,l开3t2ur(a发1lR[5)e[]:J].4s2o求Gu4r索7ce.sJ.Revista,2004,(11):[6]1梁玉金07G109.—镇的民间手工制造业为例.

保护和开发青海农村文化资源探析——以湟中县鲁沙尔[[7]赵霞.传统乡村文化的秩序危J].青海社会科学,():机与价值重建[20]09,中国3农7村9G8观1察.

,[8]2高岭夏011,(3):.城市文化对城市基本80G86.J.

功能的作用与影响[][9]2甘露011,():J.现代城市,.甘肃14文5G4化8资.源产业化开发研究[陕西:西北师范大学,[10]李因果2013D].,.陈学法.农村资源资本化与地方政府引导[]中国行政管理,112014,():J.

[]卞靖.特色文化产1248业G5发2.展要抢抓乡村振兴战略机遇[]中国经贸导刊,[12

]王爱玲2018,(6):60J.州市为例.黄河三角洲G地62区.文化资源开发利用问题研究———以滨[J].滨州学院学报,2013,29(4):30G34.

锋绘2019年第4期

 3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hangjiatang.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