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学实验教学中提高学生能力的有效策略 ◆叶建芝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三川中学) 【摘要】化学实验是化学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要切实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以促进学生实验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教师 必须树立实验教学新理念,改革实验教学方法,不断拓宽实验教学领域。 【关键词】化学实验教学理念 学生能力 在培养学生能力和解释化学现象与化学原理的过程中,化学实验作为 础”的基本特征,挖掘和开发化学实验在研究性学习中的功能,对于改变学 一个载体的重要性,我们都能认识到。都能充分认识到实验教学在化学教 生的学习方法,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怎样才能让学生在 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切实采取措施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 重要环节。我们想了各种方法来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来发展每一位学生 的各方面能力。但我们所采用的方法是否有效?如何在实验教学中有效 地落实对学生学习兴趣、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和对信息加工 能力的培养及科学探究意识与良好习惯的养成呢? ~、明确实验目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化学实验要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激发学生对未知世界的探究 欲望。初中学生年龄阶段好奇心强,他们学习化学的动机往往是以满足好 奇心和感兴趣为主的,但化学实验不是魔术,我们既要借助化学实验激发 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要借助化学实验来解释说明事物的本质,而结论的获 得,必须有一些实验现象作为素材。 如何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观察呢?首先,教师应让学生学会实验观察 的方法,如一个实验中应观察物质状态的变化,相同状态的物质颜色的变 化,实验过程中发光、放热等实验现象。其次,对刚开始接触化学实验的初 中生,教师应根据实验的目的,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注意和观察实验现象。 如在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的实验中,根据实验的原理,教师引导学生对 红磷燃烧的现象和对水倒流的体积进行重点观察及实验中一些意外现象 的观察,这样才能为后面结论的分析做好准备。又如,在用二氧化碳熄灭 烧杯中的阶梯蜡烛的实验中,在倾倒二氧化碳之前,我有意让学生先把观 察到的现象进行表述,让学生观察到烧杯中的蜡烛有上下两层,在倾倒二 氧化碳时学生就会注意到蜡烛熄灭及熄灭的顺序,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实验 的现象,得出有关二氧化碳的性质,学生也就会理解二氧化碳为什么可用 于灭火的原理了。 二、准确完整地描述实验现象。养成及时记录的良好习惯 大家是否注意到大部分学生在完成实验后,不能准确地、完整地表达 实验的现象。在平时的教学中,我较注重学生能完整准确地描述实验的现 象、及时地记录实验的现象。在平时的教学中加强学生对实验现象描述的 训练,强调及时记录实验现象的重要性,让学生多听、多讲。虽说这样做刚 开始很耗时,但“磨刀不误砍柴工”,只要学生懂得完整规范地描述和记录 实验现象。才能为后面对实验的分析、概括提供完整真实的材料。化学实 验现象的描述要严谨、要客观,如在二氧化碳气体检验中,学生就会表达成 气体中加入澄清的石灰水,如果是二氧化碳气体就会变浑浊。虽然说这样 的表达意思是对了,但这样的表达不是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而是对可能会 出现的实验现象进行猜想,如果气体是二氧化碳会出现什么样的现象,我 帮助学生纠正为“把无色、无味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 浑浊,说明该气体是二氧化碳气体。”又如,在氧化铜与稀硫酸的反应中学 生把现象描述为“黑色粉末变成蓝色的溶液”等不规范的语言。 三、巧设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已越来越重要。而 实验在化学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充分利用化学学科“以实验为基 58 03/2014 实验中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形成探究能力。 以化学实验激趣引题,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探究性学 习是学生在发现“问题”的情境下产生的一系列学习活动。问题激发起学 生探究的欲望,问题引发了学生的探究活动。在化学学习中。除学生自主 地发现问题外,教师更要通过各种途径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和提 出问题。而化学实验是最形象、最生动、最直观的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 之一。 1.以化学实验创设问题的情境。化学实验现象纷繁复杂,有目的、有 条理的敏锐观察和深刻的思考,才能从复杂的化学实验现象中发现问题。 在验证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实验中,二氧化碳的来源取用于碳酸饮料,由 学生和老师分别完成向紫色的石蕊试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实验中都能 观察到紫色的石蕊实液变红色。但在后面验证碳酸不稳定的实验中,由于 学生操作不当使碳酸饮料进八了紫色的石蕊试液,导致在加热后出现了和 老师不相同的现象,无法使已变红色的石蕊试液变为紫色,激发学生对不 同现象探究的欲望。在“酸碱中和反应”的分组实验后,废液中溶质的成分 进行探究。 2.以化学实验创设问题情境,要注意将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联系和 学生熟悉、感兴趣的内容开发成化学实验。因为学生在其感到熟悉和认为 有用的情境中特别能发现问题和产生解决问题的迫切欲望。如我校的生 活用水硬度较大,烧开水的水壶内易形成一层白色的水垢,以水垢的形成 原因和对水垢是否含有碳酸盐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又如, 对“干电池中金属锌的性质的探究”,等等。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能善于发现 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化学知 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陶行知曾经说过:“解放孩子的头脑,使之能想;解放孩子的双手,使之 能干;解放孩子的眼睛,使之能看;解放孩子的嘴巴,使之能讲。”我想“解放 孩子们的学习,就应该使之会学习、会探究”,就要让他们的双手在课堂上 动起来,让他们的眼睛在课堂上能够亮起来,让他们的嘴巴在课堂上能够 响起来!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在眼观、手做、嘴讲的同时还怕脑子 不想吗?只要脑子想,我们的目的自然就达到了——通过实验培养了他们 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学生能力的培养和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逐渐形成 的过程。我们老师应给学生提供一些平台,多创造一些机会,让学生的能 力得到训练。 参考文献: [1]温钢,刘海燕,杨梅.改革生物化学实验课程 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l3,(08):125—126. [2]史春越,吴锦明.在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J].科技信息,2013,(23):312—313. [3]黎成勇,刘琳琪.构建基础化学实验教学模式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07):156—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