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三中高二语文学科期中测试卷
命题人:曾忆伟 审题人:赵军民
时间:2010年4月13日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6分)
1、选出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没有错的一项
A、踯躅(zhú) 牡牛(dù) 颠踬 (zhì) 卷帙浩繁(zhì) ....B、创伤 (chuāng) 倾圮(pǐ) 皱襞 (bì) 海市蜃楼(shèn) ....C、蜷缩 (juǎn) 宅邸 (dǐ) 牝马 (pìn) 浑身解数(jiě) ....D、赝品(yàn) 颀长(qí) 龌龊 (chuî) 一哄而上 (hōng) ....2、选出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 A、惬意 船舷 芜菁 忧心忡忡 B、媲美 脚踝 虬曲 阒无一人 C、痉挛 簇拥 料峭 无可明状 D、伛偻 裙裾 黏泥 纡尊降贵 3、下列句子中,填线处依次填上哪一组词语最恰当
①他正在说,按他的想法,艺术品背后应该________着思想的时候,我们两人就一下子分了手。
②别的什么都不会有,只有________着光亮和黑暗的空间,中间隔着一条条粗大的茎干,也许在更高处还有一些色彩不很清晰的——淡淡的粉红色或蓝色的——玫瑰花形状的斑块,随着时光的________,它会越来越清楚,越——我也不知道怎么样„„
A.包含 充塞 流逝 B.蕴含 充塞 消逝 C.蕴含 充实 流逝 D.包含 充塞 消逝
4、下列各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
A、我希望能静静地、安稳地、从容不迫地思考,没有谁来打扰,一点也用不着从椅子里站起来。 ....B、他开枪把狗和客人们吓了一大跳后,就开玩笑地装出颐指气使的样子,用深沉的男中音朗诵。 ....C、村姑们匆匆忙忙地打扫干净脱粒场,有的扛着抬床,有的拿着扫帚,川流不息地奔走着。 ....
D、姑娘的眼泪犹同海蚌的珍珠,会自个儿提高姑娘的身价。这样,对素芭谁都不说些什么,谁都不说三道四了。 ....5、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
A、骡子车蹒跚地从桥边爬上陡坡,一些士兵帮着推动轮辐。
B、篝火的影子在他们的四周一种无声的舞蹈,这好像不是影子在跳舞,而是树林和泥沼的恶鬼在庆祝胜利。 C、月光照在那个抓着男孩的阿拉伯人的脸上,男孩在他的眼中看到了寒意的死亡。
D、娜塔莎对于失望和狂喜都有所准备的焦急和面色,忽然明朗起来,露出了快乐、感激、小孩般的笑容。 6、选出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
A、船,波浪,风,这一切在戏弄它;这就是它的不详的生命的来源。
B、骄傲的勇士丹柯望着横在自己面前的广大草原——他快乐地望着这自由的土地,骄傲的笑起来。随后他倒下来——死了。
C、大家通常叫她为素芭,而帕勒达帕掺入了几许爱的成分,亲热地称呼她为素。
D、我一定要跳起来亲眼看看墙上的斑点到底是什么?——是只钉子?一片玫瑰花瓣?还是木块的裂纹? 7、下列各项中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A、海明威,美国小说家,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之一。1954年因中篇小说《老人与海》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美国“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
B、“意识流”是西方现代文学艺术中,特别是小说和电影中广为应用的写作技巧。英国女作家、批评家伍尔芙是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人物之一。《墙上的斑点》是她第一篇典型的意识流作品。
C、高尔基,苏联作家,“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列宁语)。主要作品有《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三部曲,长篇小说《复活》《母亲》等。
D、泰戈尔,印度著名诗人、作家、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泰戈尔的诗集《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流萤集》等被大量介绍到中国,曾影响了我国几代读者。
8、下列有关鉴赏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A、当使用第一人称时,叙事者同时也是故事里的人物,他是站在故事内部的参与者角度来讲述故事的,采取的是有限的视角。
B、场景是小说的最小构成因素。它与单纯的环境描写不同,它是以人物为中心的环境描写,一般由人物、情节和环境组成。
C、小说忌讳“主题鲜明”,但所有的作品最终都是有主题的。主题应包孕于形象中,用事实说话,形象大于思想。 D、小说在刻画人物的路数方面不尽相同。不管是描写“圆形人物”,还是描写“扁平人物”,都需要贴着人物的心理写和贴着人物的言行写。
二、阅读下文,完成9-13题(每题3分,共15分)
一个戴钢丝边眼镜的老人坐在路旁,衣服上尽是尘土。河上搭着一座浮桥,大车、卡车、男人、女人和孩子们在涌过桥去。骡车从桥边蹒跚地爬上陡坡,一些士兵帮着推动轮辐。卡车嘎嘎地驶上斜坡就开远了,把一切抛在后面,而农夫们还在齐到脚踝的尘土中踯躅着。但那个老人却坐在那里,一动也不动。他太累,走不动了。
我的任务是过桥去侦察对岸的桥头堡,查明敌人究竟推进到了什么地点。完成任务后,我又从桥上回到原处。这时车辆已经不多了,行人也稀稀落落,可是那个老人还在原处。
\"你从哪儿来?\"我问他。
\"从圣卡洛斯来,\"他说着,露出笑容。
那是他的故乡,提到它,老人便高兴起来,微笑了。 \"那时我在看管动物,\"他对我解释。 \"噢,\"我说,并没有完全听懂。
\"唔,\"他又说,\"你知道,我待在那儿照料动物。我是最后一个离开圣卡洛斯的。\"
他看上去既不像牧羊的,也不像管牛的。我瞧着他满是灰尘的黑衣服、尽是尘土的灰色面孔,以及那副钢丝边眼镜,问道,\"什么动物?\"
\"各种各样,\"他摇着头说,\"唉,只得把它们抛下了。\"
我凝视着浮桥,眺望充满非洲色彩的埃布罗河三角洲地区,寻思究竟要过多久才能看到敌人,同时一直倾听着,期待第一阵响声,它将是一个信号,表示那神秘莫测的遭遇战即将爆发,而老人始终坐在那里。
\"什么动物?\"我又问道。
\"一共三种,\"他说,\"两只山羊,一只猫,还有四对鸽子。\" \"你只得抛下它们了?\"我问。
\"是啊。怕那些大炮呀。那个上尉叫我走,他说炮火不饶人哪。\"
\"你没家?\"我问,边注视着浮桥的另一头,那儿最后几辆大车正匆忙地驶下河边的斜坡。
\"没家,\"老人说,\"只有刚才讲过的那些动物。猫,当然不要紧。猫会照顾自己的,可是,另外几只东西怎么办呢?我简直不敢想。\"
\"你的政治态度怎样?\"我问。
\"政治跟我不相干,\"他说,\"我七十六岁了。我已经走了十二公里,我想我现在再也走不动了。\" \"这儿可不是久留之地,\"我说,\"如果你勉强还走得动,那边通向托尔托萨的岔路上有卡车。\" \"我要待一会,然后再走,\"他说,\"卡车往哪儿开?\" \"巴塞罗那,\"我告诉他。
\"那边我没有熟人,\"他说,\"不过我还是非常感谢你。\"
他疲惫不堪地茫然瞅着我,过了一会又开口,为了要别人分担他的忧虑,\"猫是不要紧的,我拿得稳。不用为它担心。可是,另外几只呢,你说它们会怎么样?\"
\"噢,它们大概挨得过的。\" \"你这样想吗?\"
\"当然,\"我边说边注视着远处的河岸,那里已经看不见大车了。 \"可是在炮火下它们怎么办呢?人家叫我走,就是因为要开炮了。\" \"鸽笼没锁上吧?\"我问。 \"没有。\"
\"那它们会飞出去的。\"
\"嗯,当然会飞。可是山羊呢?唉,不想也罢,\"他说。
\"要是你歇够了,我得走了,\"我催他。\"站起来,走走看。\"\"谢谢你,\"他说着撑起来,摇晃了几步,向后一仰,终于又在路旁的尘土中坐了下去。
\"那时我在照看动物,\"他木然地说,可不再是对着我讲了。 \"我只是在照看动物。\"
对他毫无办法。那天是复活节的礼拜天,法西斯正在向埃布罗挺进。可是天色阴沉,乌云密布,法西斯飞机没能起飞。这一点,再加上猫会照顾自己,或许就是这位老人仅有的幸运吧。
9、小说一开头,便写那车队人流蜂拥过河的画面,写那个孤零零坐在桥畔的老人,写作效果如何? 10、“一丝笑容”反映了老人怎样的内心世界?
11、从“我一直在照管这些动物”的反复出现,能看出老人怎样的生活遭遇?作者写这些的意旨是什么? 12、请分析小说结尾处“我只是在照看动物”中的“只是”的表达效果。 13、作者是用什么手法写出老人的内心世界的?
三、阅读下面的一篇外国小说,完成14—17题。(14分)
美好的声誉 文/比尔·盖瑟
一天下午,本吉和我一起在院子里工作,这正是大学的暑假期间,在我儿子前途未卜的时候。我真想向他说些什么。 休息时,本吉环视着我那15英亩的土地,有溪流,有树林,还有如碧波起伏的青草地。 “这地方真美。”他说,显出沉思和迷恋。 于是,我就将这片土地的来历告诉了本吉。
我们的第一个孩子苏珊娜出生不久,格洛丽亚和我在我长大的那个镇上教书。我们很需要一块土地来建造房子。我注意到在镇南面农民放牧牛群的那片土地,那是92岁的退休银行家尤尔先生的土地。他有许多土地,但一块也不卖。他总是说:“我已对农夫们许诺,让他们在这片土地上放牧牛群。”
尽管如此,格洛丽亚和我还是到银行拜访了他。他依旧在银行里消磨退休的岁月。我们走过一扇森严可畏的桃花芯木制的门。进入一间光线暗淡的办公室。尤尔先生坐在一张办公桌后面,看着《华尔街日报》。他几乎没有挪动一下,只从他那副眼镜上方看着我们。“不卖,”当我告诉他我们对这块土地感兴趣时他自豪地说,“我已经将这块土地许诺给一个农民放牧了。”
“我知道,”我有点紧张不安地回答,“但是我们在这里教书,也许你会卖给打算在这里定居的人。”他噘起嘴,瞪着眼看着我们,“你说你叫什么名字?”
“盖瑟。比尔·盖瑟。”
“嗯!和格罗费·盖瑟有什么亲戚关系吗?” “是的,先生,他是我的爷爷。”
尤尔先生放下报纸,摘下眼镜,然后他指着两把椅子。于是我们就坐下来。“格罗费·盖瑟是我农场里曾经有过的最好的工人。”他说,“他到得早,走得晚,他把所有要干的事都干了,用不着吩咐。”老人探身向前。“如果有拖拉机要修理,让它搁着,他觉得不好受。”尤尔先生眯缝着眼,眼神中流露出遥远隐约的记忆,“你说你要什么,盖瑟?”
我又将买地的意思对他说了一遍。 “我想一想,你们过两天再来。”
一周后我又到他的办公室。尤尔先生说,他已经考虑过了。我屏住气息。“3800美元怎么样?”他问。以每亩3800美元计,那我要付出约6万美元,这不明摆着是拒绝吗?“3800美元?”我喉咙里仿佛梗塞着什么。“不错,15英亩卖3800美元。”我无限感激地接受了。
将近30年后,我和本吉漫步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本吉。”我说,“这全都因为一个你从未见到过的人的美好的声誉。” 在爷爷的丧礼中,许多人对我说,爷爷宽容、慈祥、诚实和正直。这使我记起了一首诗:“我们要选择的,是美好的声誉,而不是财富,是爱的恩泽,而不是金银财宝。”美好的声誉就是爷爷盖瑟留给我们的遗产,我希望本吉将来在这片温柔的地上散步时,也将这个故事告诉他的儿子。”
14、小说第一节,比尔·盖瑟想对儿子说些什么?他为什么选择在儿子前途未卜的时候讲这个故事?(4分) 15、小说在第五、第六两节为什么极力渲染银行家尤尔先生不肯卖土地?(3分)
16、先概括小说主人公爷爷的品质,再分析小说为什么没有直接描写爷爷的音容笑貌,而是通过其他人的语言来介绍他的人品和声誉。(4分)
17、分析小说结尾所引用的那首小诗的作用。(3分)
四、根据下列各句提供的情景,在空缺处补写出合适的名句。(15分)
(1)借水写愁,状无形之情如在目前,是中国古代诗人的一大本领,比如李煜《虞美人》中就用“ , ”两句诗,将自己的亡国之愁表达得淋漓尽致。
(2)荀子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句话,后世常用来比作学生与老师的关系,这与韩愈《师说》中的“是故 , ”有异曲同工之妙。
(3)灵感有时真是不可捉摸,当你苦苦追寻时它却并不露面,而当你停止时,它却突然造访你,因此那种“ ,蓦然回首, ”(辛弃疾《青玉案》)的苦恼和喜悦,在写作过程中常常会体会到。 (4)我国古典优秀诗歌中,常常突出一个典型事例来概括事物本质。晚唐诗人杜牧根据飞骑送荔枝一事,只用“ , ”两句14个字,便勾勒出唐明皇与杨贵妃骄奢淫逸的生活。 (5)联想是诗歌的一种主要的艺术手法,比如“落霞与孤鹜齐飞, ”,这是由空间上的接近而引起的联想。“故垒西边, ”,由历史事件发生的地点联想到有关历史人物,这是相关联想。苏轼《赤壁赋》中形容洞箫声“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 ”,这是通过音乐引起的视觉想像。“露从今夜白, ”,时令、月色,触景生情,伤心折肠,这是因果联想。《琵琶行》中的一句“ , ”,由琴声想到珠玉声,是声音的类比联想。
五、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写一篇文章。(40分)
水从高原流下,自西向东,流入渤海。渤海的一条鱼逆流而上。它一会儿越过浅滩,一会儿冲过急流,穿过湖泊中层层的渔网,躲过了无数水鸟的追逐。它不停地游,最后越过山涧,挤过石罅,游上了高原冰川。然而,它还没来得及发出一声欢呼,瞬间就被冻成了“冰鱼”,但它仍然保持着飞翔的姿势。
“这的确是一条勇敢的鱼,它逆流而上,冲破重重困难,终于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地,虽死无憾。”一位年轻人感叹说。 “它没有正确的方向,它极端逆向的追求,最后得到的只能是死亡。”一位老者叹息说。
要求:①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②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③不要脱离材料的寓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④不少于800字。
嘉兴三中高二语文学科期中测试卷答题纸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6分) 1 2 3 4 5 6 7 8 二、阅读下文,完成9-13题(每题3分,共15分)
9、 10、 11、 12、 13、 三、阅读下面的一篇外国小说,完成14—17题。(14分)
14、 15、 16、 17、 四、根据下列各句提供的情景,在空缺处补写出合适的名句。(15分) (1) ,
(2) , (3) / (4) ,
(5) / / , / / ,
嘉兴三中高二语文学科期中测试卷
参考答案
1、B 2、C 3、A 4、D 5、D 6、C 7、C 8、B
9、这样的开头既真实地描绘出了大敌将临、人们仓皇逃命的战时景象,也鲜明地勾画出了这个满身尘土、疲惫不堪的孤老头的人物形象,给小说创造了悲凉的气氛。
10、尽管战祸临头,但一提到自己的故乡,老人由衷地露出了笑意,反映了老人内心对故乡的感情,这也是千千万万战时的人们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11、这个76岁的老人,孤苦伶仃,无依无靠。平时,他饲养的一只猫、两只山羊和四对鸽子,是他相依为命的伴侣,也是他心灵的归宿。现在,纷飞的战火逼得他背井离乡,仓皇离家,但占据他心灵的还是与他朝夕相处的家畜。老人是不幸的,生活使他不幸,战争使他更为不幸。作者写这些,意在写出战争的罪恶,战争给无辜的人们带来了灾难。
12、“只是”一词在这里意味深长,这里面交织着一种“怨”与“冤”的情感:我招惹谁了?我们招惹谁了?为什么要毁了这一切?在这言简意深的话语中暗含着对战争无声的控诉,使小说充满了力量。
13、作者没有直接去描写老人的内心世界,而是通过对话描写和景物描写写出了老人的心理。老人在和士兵的对话中,“我一直在照管些动物”这句话反复出现,表明了老人在生活中失去最后慰藉时的悲痛和绝望。小说的结尾写出了“阴霾密布、云幕低垂、一片灰暗”的画面、一个瘫倒在桥畔路旁的老人,淡淡几笔写景,烘托出了一个孤身老头在战火纷飞、人们竞相逃命时所特有的孤独、悲凉的内心世界。
14、想对儿子说这片美丽的土地的来历;(2分)儿子正处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我”希望他能有正确的价值观,继承爷爷的美好品质。(2分)
15、与下文尤尔先生不仅卖土地而且低价出卖的情节形成对比,(1分)从而证明爷爷的美好声誉在这件事中起了巨大作用。(2分)
16、勤劳、宽容、慈祥、诚实、正直;(2分)通过他人之口介绍爷爷的品质更真实可信,更能表现一个美好声誉的广泛影响。(2分)
17、作用:升华文章的主题和情感;(2分)照应开头。(1分)
(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3)众里寻她千百度/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4)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5)秋水共长天一色/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余音袅袅,不绝如缕/月是故乡明/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