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德育教育思想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渗透

来源:尚佳旅游分享网
德育教育思想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渗透

发表时间:2020-08-17T02:21:57.558Z 来源:《当代教育家》2020年14期 作者: 孙萍丽

[导读] 随着小学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加强对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加强德育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同时还能够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人生道路前进。如何在小学班级管理中渗透德育教育成为相关教师重点关注的问题,班主任应该积极完善渗透策略,促使学生更好的提高道德品质。孙萍丽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科学园小学 211100

摘要:随着小学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加强对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加强德育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同时还能够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人生道路前进。如何在小学班级管理中渗透德育教育成为相关教师重点关注的问题,班主任应该积极完善渗透策略,促使学生更好的提高道德品质。 关键词:德育教育;小学班级管理;渗透策略 引言: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班主任不仅仅需要提醒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还要引导他们主动学习思想品德的相关知识。班主任给予学生正确的德育教育,能够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所以小学班主任在平时的班级管理中就要润物细无声地将德育教育渗透其中。 一、小学班级管理中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在小学教学中,班主任应该积极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小学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的领导者,班主任严格要求自己的言行举止,不断丰富自身的道德品质,充分发挥榜样作用,将德育教育充分的融入到日常教育活动中显得尤为重要。班主任开展有效的德育教育工作,能够增强学生的道德品质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德育教育内容涉及的范围广,它包括道德教育、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只要努力学习德育知识,平衡发展自己的才能与道德素养,学生才能够以积极的态度面对人生道路上的险阻。因此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促使他们意识到德育教育知识的重要性,从而不断学习思想品德的相关知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

二、德育教育思想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渗透策略 (一)班主任以身作则,充分发挥榜样作用

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扮演领导的身份,因此小学班主任应该严格审视自己的言行举止是否得体,同时还要积极思考自己的行为举止是否发挥了榜样作用,班主任应该适当的反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道德品质。小学班主任只有严格要求自己,才能促使学生向老师看齐,才能有效的提高班级管理的效率。例如,学生在犯错误的时候,教师应该细心的指导,而不是呵斥学生,这有助于学生切身的体会到被尊重的感觉,从而及时的反省自己的行为,并加以改正。除此之外,班主任还可以定期的开展有关于德育知识的班会,以班会的形式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素养,有助于加强学生对道德培养的重视。需要注意的是,班主任在平时工作过程中应该检查自己的穿衣打扮是否得体,因为一个人的穿衣能够体现一个人的精神面貌。教师注重穿衣打扮,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自身的权威,促使学生更加尊敬老师。最后,教师应该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习德育知识。有的学生可能正处于叛逆的成长阶段,因此教师应该充分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真心诚意的引导学生,促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和关爱,从而不断学习德育知识,增强道德品质修养。 (二)善于利用德育电影展开德育教育活动

小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年龄阶段,对很多事情充满了好奇心。教师如果能够善于利用德育电影展开德育教育活动,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对德育知识学习的兴趣,从而增强教育的高效性。中国的优秀电影,隐藏着许多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比如,《寻找幸福的起点》这一部电影,教师可以向学生播放电影展开相关的德育教育工作,促使学生能够在观看过程中明白孝顺的重要性,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品质。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在观看电影结束后,班主任需要引导学生写观后感。通过写观后感的形式,学生会自觉树立学习道德意识,逐渐培养正确的三观。教师合理的要求学生完成观后感的写作任务,不仅仅有助于学生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同时还有助于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

(三)注重家庭教育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影响

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展开积极的家庭教育,有助于学生增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在德育教育过程中,不仅仅需要教师的努力,同时还需要家长的努力。如果教师努力的展开德育教育工作,然而家长却在唱反调,这会严重阻碍德育教育工作高效性开展。家长作为家里的领导者,长期陪伴着自己的孩子,因此家长展开相关的德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例如餐桌上的文化,家长在与孩子共进晚餐的时

候,可以展开相关的德育教育活动。家长应该指导自己的孩子,不要在吃饭的时候随便乱跑,更不要大喊大叫。同时家长还应该提醒学生,注意节约粮食,吃多少饭就盛多少饭。家长合理的指导,让孩子明白礼仪的重要性,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家长展开德育教育,能够增强家庭的和睦气氛,同时还能够增强孩子自身的道德品质修养。 (四)构建良好的德育环境

“孟母三迁”的故事,让我们充分的认识到环境会影响一个人的成长。因此小学班主任在管理班级过程中,应该有意识的构建良好的德育环境。例如教师可以积极培养优秀班干,加强对他们的品德教育,在平等相处的基础上,严格要求他们的行为举止。优秀班干在班级当中充分的发挥了榜样作用。教师也可以定期的展开课外实践活动,学生会在活动中增强团结精神,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除此之外,教师应该对表现良好的同学给予肯和表扬;对表现较差的同学应该进行及时的引导,促使他们能够及时的端正自己的态度。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设计相关德育教育的黑板报,引导学生积极抄写有关德育知识的名言警句,积极发表对德育教育的看法。教师有效的引导学生参与德育教育活动,学生在活动中不断完善了自己的综合素质。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生正处于成长阶段,教师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应该主动关心学生,提高自身教学素养,促使德育教育的效率逐渐提高。 参考文献:

[1]孙芳.以人为本小学班级管理模式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9. [2]杨广浩.农村小学班级管理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9. [3]王薇.小学班级管理信息化的探索[D].华中师范大学,201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