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国内外电子支付发展现状

来源:尚佳旅游分享网


国内外电子支付发展现状

———————————————————————————————— 作者:

———————————————————————————————— 日期:

2

国内外电子支付发展现状

摘 要:本文介绍了与电子支付的分类及电子货币的种类与应用,简单地说明了电子支付的模式以及目前国内外电子商务与电子支付发展现状。认为,研究并解决电子支付存在的问题,对于今后电子支付行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电子支付 电子货币 现状 问题 当今世界电子网络、通信和信息技术快速发展,Internet在全球迅速普及,传统的商业形式不再很好的适应时代的发展,电子商务应运而生。随着网络时代电子商务的崛起,货币支付手段与方式发生了创新性变革。电子货币——电子支付方式的出现,便是这种变革的典型表现。目前,在电子商务发展的进程中,电子支付仍然是困扰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将重点综述国内外电子支付的发展现状。 目前的电子支付系统可以分为四类:大额支付系统、脱机小额支付系统、联机小额支付系统和电子货币。 2.1 大额支付系统 主要处理银行间大额资金转账,通常支付的发起方和接收方都是商业银行或在中央银行开设账户的金融机构。大额系统是一个国家支付体系的核心应用系统。现在的趋势是,大额系统通常由中央银行运行,采用RTGS 模式;处理贷记转账,当然也有由私营部门运行的大额支付系统,这类系统对支付交易虽然可做实时处理,但要在日终进行净额资金清算。大额系统处理的支付业务量很少(1~ 10%),但资金额超过90%,因此大额支付系统中的风险管理特别重要。 2.2 脱机小额支付系统(亦称批量电子支付系统) 主要指ACH(自动清算所),主要处理预先授权的定期贷记(如发放工资)或定期借记(如公共设施缴费)。支付数据以磁介质或数据通信方式提交清算所。 2.3 联机小额支付系统 联机小额支付系统指 POSEFT 和 ATM 系统,其支付工具为银行卡(信用卡、借记卡或ATM 卡等)。联机和脱机两类小额支付系统,主要特点是金额小、业务量大,交易资金采用净额结算(但 POSEFT 和 ATM 中需要对支付实时授信)。 2 2.4 电子货币 电子货币是一种在网络电子信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货币形式,是以电子脉冲进行资金传输和存储的信用货币。与纸币等其他货币形式相比,电子货币具有成本低、流通费用低、标准化成本低、使用成本低等优势。1995年7月,英国米德兰银行和国民西敏西银行共同出资进

行的一项名为“Mondex卡”(IC卡)的电子货币实验轰动了全世界。除此之外,美国的Net Cash、Net Cheque、First Virtual,荷兰的E-Cash,丹麦的Danmont,法国的“小电子钱包”。瑞士的“邮政卡”,芬兰的“先驱者”,新加坡的“NETS”,中国的金卡工程等一系列关于电子货币的实验和研究项目在各国开展并应用于金融实践活动。 巴塞尔委员会对电子货币的定义是:电子货币是指零售支付机制中,通过销售终端,不同的电子设备之间以及在公开网络上执行支付的“储值”和预付支付机制。所谓“储值”是指保存在物理介质(硬件或卡介质)中可用来支付的价值,如Mondex智能卡,多功能信用卡等。“预付支付机制”是指存在于特定软件或网络中的一组可以传输并可用于支付的电子数据,通常被称为“数字现金”,由多组二进制数据和数字签名组成,可以直接在网络上使用。该定义包含了电子货币的在线交易和离线交易,是从支付机制、支付工具角度下的。因此,电子货币是电子支付的主要形式,有时人们混同使用,广义的电子货币即指电子支付 [1] 。 电子货币是以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金融机具、商业机具等为基础,以银行卡和电子资金传输系统为载体,在目不可视、手不可及的情况下,通过电子信息转账系统存储和转移的无形货币资金。主要包括银行卡、电子现金、电子支票等。电子货币的特征: ①数字化形态。从形态上看,电子货币脱离了货币的传统形态,不再以实物、贵金属、纸币等可视、可触的形式出现,而是以现代高科技手段以电子数据形式储存,故又得名数字现金、虚拟货币。 ②电子化手段。从技术上看,电子货币的发行、流通、回收均采用现代科技的电子化手段,有些电子货币品种还实现了在 INTERNET 上的支付。而且,为防止伪造、复制、非法使用,电子货币采用了信息加密、数字签名、数字时间戳、防火墙等安全防范措施。 ③主体广泛性。从主体看,电子货币当事人一般包括电子货币发行者,电子货币使用者以及中介机构。电子货币的使用者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中介机构一般为银行等金融机构。 ④结算方式票据化。从结算方式上看,无论电子货币在流通过程中经过一次或多次换手,其最后善意持有者均可向电子货币发行者或其前手提出对等资金的兑换要求。这一点类似于票据。 3 电子支付的基本模式 [2-3] 如果看一下网上电子支付参与主体,不管B2B 还是B2C 的交易模式,网上电子支付业务的参与主体除了交易双方之

外,通常还应该有电子商务平台、第三方支付中介机构,另外还有商业银行。从电子商务平台来看,一类只提供网上交易信息,给买家和卖家提供一个场所;另一类电子商务平台同时也是卖家,直接向买家提供商品服务和配送服务;从第三方非银行支付中介看,其主要功能是连接买卖双方、电子商务平台和银行,起到一个桥梁作用,最终实现网上交易的资金 3 划拨。这样的组织又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电子商务平台本身充当支付平台,这个支付平台的建立只是为了该电子商务平台自身使用,支付平台直接和银行网关相连,另外一类是专门从事网上电子支付业务的机构,不直接隶属于任何一家电子商务公司,可以为不同电子商务平台提供网上电子支付。在这种模式下,这类支付中介服务组织大多数为交易双方开立帐户,商业银行也是通过他们建立支付网关,网上电子支付指令通过银行网关最终进入他的后台处理系统,进行最终的资金处理。 从今后比较长的一段时间来看,整个网上电子支付过程中非银行支付中介所从事的这些支付业务最终还是要经过银行网关,通过银行完成的,当然也有两种比较特殊的情况:一种是银联的方式,类似于把银行卡收单业务放到网上做;还有一种比较特殊的情况是当第三方支付平台为交易双方开户以后,他可以直接通过帐户之间完成交易,这种交易实际上也不是通过银行完成,这两种方式不用通过银行支付网关完成。 从网上电子支付模式来看,大概划分为四种模式:一种是银行网关的模式,电子商务平台链接到银行网银系统,这种模式下面买卖双方只涉及到电子商务企业和银行,网上交易实际上直接进入银行的网银系统处理的,电子商务平台只跟银行签约;第二种模式是第三方支付平台模式,电子商务平台先链接到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平台再和银行链接;第三种模式是银联的模式;第四种模式是支付平台内部的交易模式,这种交易模式实际上是封闭的,为买卖双方提供了帐户服务,通过内部的帐户就可以完成这种交易。 电子支付的基本模式如下图所示: 图1 电子支付模式示意图 Figure1 Sketch of the electronic payment 4 国内外电子支付的发展现状 4.1 国内外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分析 [4-6] 4.1.1 国外情况 电子商务自产生以来,发展迅速,销售额成倍增长.1994 年全球电子商务销 4 售额仅为12 亿美元,1997 年达到26 亿美元,2000 年达到3000 美元。虽然受到 “9。11”恐怖袭击事件和由此产生的经济下滑的影响。世界电子商务却依

然迅猛发展。IDC 在2001 年11 月5 日指出:2001 年垒球B2B 贸易额达到5160 亿美元,比2000 年猛增83%;而且世界各国公司通过因特网购买的商品和服务的贸易额到2006 年可望达到4.3 万亿美元。 从世界各国电子商务的发展来看。北美地区的电子商务起步较早。近几年,北美地区在线零售额以每年翻三番的速度增长;虽然欧洲的电子商务比美国起步晚了18个月。但发展也很快。亚太地区信息产业发达的日本、新加坡和韩国,电子商务的发展也很迅猛。根据日本1999年3月公布的“日美电子商务市场规模调查”:日本B2B规模约为美国的一半。美国“9·11”恐怖事件后,电子商务经过5 周就恢复到以前的水平。美国2001年电子商务销售额达到20%的增长率,其销售总额为530亿美元,而第四季度的销售额达到了创纪录的158亿美元。韩国电子商务的基础设施在国际社会公认为世界级水平,宽带普及率也是世界上最高的。韩国的电子商务一直在高速增长:从2000年的58兆韩元(440亿美元)增加到2001 年的118.9兆韩元;从2003年的235.0兆韩元,增加到2004年的314.0兆韩元。2005 年第三季度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87.4兆韩元,同比增长9.9%。在非洲,随着因特网的逐步普及,电子商务的发展也有了明显的起色。但总的发展程度仍然比较低。 2004年,非洲使用因特网的人数达到2181万人,虽然这一数字比2003年增长了 66.6%,但因特网使用人数在总人口中的比重还仅仅为3.1%。估计整个非洲2002 年电子商务的交易额为5亿美元。拉丁美洲电子商务发展的情况呈现出两极分化的现象。阿根廷、巴西、智利和墨西哥因特网普及速度较快,四国的因特网用户几乎占到拉丁美洲因特网用户的2/3。2000年,拉丁美洲的B2B电子商务交易额已经达到28.5亿美元,B2C电子商务的交易额也达到7.24亿美元。2001年以后,这一地区电子商务强劲增长,2002年电子商务总交易额有望达到76亿美元。 表1 世界不同地区互联网用户数量和发展水平(2000~2004)单位:人 Table 1 the internet users’ number and development level of different area(2000-2004) 4.1.2 国内情况 经过十余年的努力,我国发展电子商务的基础环境逐步完善。截止到 2006 年12 月31 日,我国的上网用户总人数为11100万人,和上年同期相比增长18.1%,是1997 年10 月第一次调查结果62 万上网用户人数的179 倍;上网计算机总数达到4950 万台,和上年同期

相比增长19%,是1997 年10 月第一次调查结果29.9 万台的 165.5 倍;网络国际出口带宽总量达到 136 106M;是 1997 年10 月第一 5 次调查结果25.408M 的5356.8 倍(参见表2)。 表2 中国网络基础发展状况 Table 2 the development condition of china internet basic 时间 1997.10 1999 2001 2003 2005 上网用户人数(万人) 62 890 3370 7950 11100 上网计算机数(万台) 29.9 350 1254 3089 4950 国际出口带宽(M) 25.408 351 7597.5 27216 136106 截止到2005年12月底,我国网站总数(包括.CN、.COM、.NET、.ORG下的网站)达到694200个,2004年底在线数据库总量达到全国在线数据库的总量为30.6 万个。我国域名总数为2592410个,其中CN下注册的域名首次突破百万大关,达到1096924个,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了153.9%,成为国内用户注册域名的首选。我国大陆的IP地址数达到了74391296个,位居世界第三。网上商务信息资源的不断丰富,大大促进了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 根据赛迪顾问公司的统计,我国电子商务交易继 2004 年 73.7%的高速增长之后,2005 年电子商务逐渐步入稳定增长期,市场规模达到6800 亿元人民币,同比2004 年增长了41.7%。(参见图2)。 图2 2001-2005 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规模 Figure2 the scale of china electronic business market 4.2 国内外电子支付应用现状分析 4.2.1 国外情况 2005 年的12 个月间,全球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增长了44.9%,达到41000 亿美元,电子商务交易的高速增长连同互联网的日益普及发展形成了全球电子支付新的商业机会。经历了银行后端处理自动化与前端交互方式的创新,全球电子支付正在进入新的发展阶段,2005 年全球电子支付年交易量达到2100 亿,未来五年,全球电子支付交易额将翻1 倍,复合增长率是各地区GDP 增长率的4 倍。 与此同时,传统的支付方式正在遭受来自于现代科技的挑战,2005 年全球支票占非现金交易的18.6%,而2009 年这个数字将降至不足10%。 1995 年,美国安全第一网上银行(SFNB)成为第一家对公众开放的网上银行,开创了全球性银行在线金融交易的先河。到2004 年,美国电子商务交易中, 6 通过电子支付方式进行的交易总额为 2800 亿美元,相关支付收入市场总量在 2004 年占全球支付收入总量7800 亿美元的1/3。2005 年,美国网上支付市场规模达到125 亿美元,其中创新支付服务是电

子支付产业增长最快的领域,电子支票的市场份额也从2003 年的6%增长为2005 年的9%。在美国非现金支付方式中,电子支付工具所占份额由1979 年的14%迅速增长为2000 年的41%。尼尔森报告预测,基于卡片的支付方式在美国个人支付市场的份额将从2001 年的29%上升至2020 年的48%,超过现金和支票,成为最主要的支付方式。 韩国是第一个采用把信用卡与手机结合在一起的大规模移动电话支付系统的国家。2001 年,运营商SK 推出了MONETA 的移动支付业务品牌,移动用户只要将具有信用卡功能的手机智能卡安装到手机上,可以实现用手机结算,并通过内置红外端口的ATM 上取款,在自动售货机上购物,还可以通过手机支付地铁费、交停车费等。2004 年8 月,SK 将其移动支付业务整合为新的品牌“M-BANK”。用户在手机中内置智能芯片,其结算信息可以实现密码化,用户可以在很高的安全环境下办理各种金融服务。在日本,NTT DoCoMo 等移动运营商均把移动支付作为重点业务予以积极推进。NTT DoCoMo 与电子产品巨头SONY 共同推行 “I-mode Felica”移动钱包方案,目前移动钱包应用面向6 大领域,包括购物、交通支付、票务、公司卡、身份识别、在线金融等,主要合作伙伴包括连锁便利店AM/PM、全日空、东日本铁路公司、票务公司PIA 等。在使用FeliCa 手机的用户中,60%的用户每周都会至少使用一次支付功能,随着运营商在手机卡中整合更完整的信用卡支付功能,用户的使用频率和金额都在不断增长 欧洲四家移动运营商:法国的Orange、西班牙的 Telefonica 移动公司、德国的 T - Mobile 和英国的沃达丰为了联合推动移动支付业务的发展上,建立了移动支付服务协会,旨在促进各国运营商移动支付业务互操作的移动支付服务协会。作为协会成员的各国运营商均可采用这一系统,通过手机提供一种开放的、不同品牌间互操作的界面,向它们的用户提供统一品牌、统一使用界面的跨国界的移动支付业务。 4.2.2 国内情况 电子支付在中国的发展开始于 1998 年招商银行推出网上银行业务,随后各大银行的网上缴费、移动银行业务和网上交易等逐渐发展起来。银行在初期完全主导着电子支付,大型企业用户与银行之间建立支付接口是最主要的支付模式。但银行在处理中小型商户的业务方面显得不足,于是非银行类的企业开始介入支付领域,第三方支付平台应运而生。北京首信、上海环讯、网银在线等诸多具有较强银行接口

技术的服务商,在银行基础支付层提供的统一平台和接口的基础上,提供网上电子支付通道,并通过与银行的二次结算获得分成。这类支付网关型模式是目前国内最成熟的。而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支付网关型模式同样表现出不足,一是第三方支付平台与银行的合作过程中缺乏谈判筹码,二是不能满足用户多样化的需求,于是银行和第三方支付平台都在谋求更完善的电子支付服务方式。 2001 年以后的电子支付交易额以超过100%的速度增长,2005 年达到近200 亿元。2005 年被称为中国电子商务的网上电子支付年。第三方支付平台成为投资热点,得到迅速成长。2 月,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宝网投入 3000 万美元巨资开发,联合中国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国内多家金融机构共同打造“支付宝”交易服务工具;随后,通融通公司推出 YeePay 电子支付平台,云网推出企业级在线支付系统支付@网;网银在线携手 VISA 国际组织推出“VISA 验证服务”信用 7 卡安全支付标准; PayPal 推出“贝宝” [7] 。2005 年,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进行的交易规模增长极其迅速,根据赛迪顾问的分析,包括网上电子支付和移动支付的第三方支付平台交易规模达到 179 亿元,比 2004 年增长 79.9%。依据《iResearch 2005 年中国网上支付研究报告》显示, 2001 年中国网上支付的市场规模为9 亿元,2004 年增长为75 亿元。据预测,2007 年我国网上支付市场规模将达到605 亿元,支付用户规模将达到5325 万,网上支付用户每人年均网上支付金额将有可能达到1136 元。图3 显示了我国电子支付行业的分布。 总体来看,现阶段我国网上电子支付业务发展具有以下特点:一是网上电子支付业务初具规模;二是网上电子支付市场潜力巨大;三是技术设备和支付工具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7] 。据《互联网周刊》的2006电子支付产业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在线交易采用电子支付的比例达到了60.2%(图4)。 图3 中国电子支付应用行业分布特点 Figure3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a electronic payment 图4 在线交易不同结算方式 Figure4 the different manners of internet transaction 但是市场的高速增长掩盖不了电子支付行业存在的问题。电子支付服务企业目前正在用“免接入费”、“免交易手续费”等非常规的竞争手段抢夺市场,这表明中国的电子支付行业发展还非常不成熟。除了政策风险、安全隐患、诚信缺失、法律保障等制约电子支付的瓶颈外,对应用需求研究不足也是一个关键制约 8 因

素。 5 结论 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的商业经济模式,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对我国而言,电子商务的发展,一方面可以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社会竞争力;另一方面,有利于解决企业在市场流通领域中遇到的一些难题,如信息不灵、资金周转困难等。电子商务虽然发展前景广阔,但是我国由于受诸多条件的限制,其发展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 可以说支付手段的电子化,即实现电子支付是支持电子商务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动力因素之一。但是目前国内电子支付的发展还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制约了电子支付的实现和人们使用电子支付的信心。 研究目前电子支付行业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及建议,对于今后电子支付行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