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工期管理的措施
卢伟兵
浙江省温岭市第五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浙江 宁波 315040
摘要:现如今,我国对建筑工程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且建筑行业的高效发展可以在某种程度上促进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诸多的建筑企业在竞争的过程中都需要采取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在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施工工期是一项相对比较重要的工作内容。如果施工工期和预期的效果没有形成统一的形式,必然会造成建筑企业的经济损失。因此,在工作的过程中,只有对施工工期进行高度地控制,才能够根据相关的管理措施来解决实际建筑工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 关键词:建筑工程;工期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810(2015)27-0060-01
1 建筑项目工期控制重要性及现状
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能否得到合理控制将直接影响到施工企业能否在合同规定的期限内将工程交付给业主使用,同时也直接影响到建设单位的效益能否顺利实现。第一,当建筑工程受各种因素影响导致工期延长,施工企业及建设单位的管理成本就会大大增加;第二如果不能按时交付使用,施工企业形象会大打折扣,不利其发展;第三工期延误会造成建筑运行延后,从而引发建设单位一系列损失。当前建筑项目工期延误现象普遍,而造成建筑项目工期延误的因素也比较多,主要有: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施工图纸的完整性、施工现场环境、物资材料的供给、建筑工人技术水平的高低等等。若建筑工程建设方以及施工企业对于这些影响进度的因素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不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就会造成一个因素影响另一个因素,形成“共振效应”,使得工期难以控制。而部分建筑工程施工前准备工作未到位,或未制定合理的应急计划,一旦施工中出现问题,就会手忙脚乱,造成工期滞后。
2 影响建筑项目工期的因素 2.1 业主方面的因素
业主方投资建筑项目是为了其运行使用。由于早用早受益,部分业主投资方会对工程的工期最大限度进行压缩,造成工程进度控制的被动和先天不足。同时,业主对建筑工程准备工作的完善情况也会对工期造成较大的影响,如施工图纸本身的完整性和适用性。如个别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发现施工图纸设计深度不足或与实际情况差异较大,需进行较大范围的补充或变更,造成施工计划被打乱,工期大大加长。
2.2 施工企业方面的因素
施工企业是建筑项目建设的关键主体,它对于进度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技术人员水平不够、施工计划不完善、施工设备材料组织滞后、施工工艺技术落后、管理水平有限、资金状况不佳等。
2.3 施工环境方面的因素
建筑施工环境包括地理环境、天气环境、施工工地现场交通环境等。这些环境因素中一部分非常多变,而一部分无法改变。因此,施工工期计划应根据环境因素来制定且随着环境因素的变化而进行调整,否者就会导致工期延后。
3 建筑工程工期管理工法的步骤 3.1 组织管理
作为直接接触建筑施工的项目经理,在整个工程项目中承担着重要角色,对整个工期完成计划负有直接的责任。项目经理一般负责实施工期计划的组织管理,确保工程按照合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或提前完成计划,以保证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在组织管理过程中,项目经理应当在建的工程派遣工期管理人员传达工期的编制和进展计划。
3.2 确定工期管理目标
工程的工期控制是一个反复过程,它是通过进度计划目标控制来对工期进行控制的一个动态过程。设定的控制目标是在一定范围内尽可能的加快施工进度所使用的费用最低。因而,在对工程进行工期管理时,需要实现设定一个进度目标转而对其进行目标控制。当施工进度变缓,则会影响到工
60 2015年27期
期,而施工进度过快又会增加造价,故在施工进度控制的同时需要兼顾建设项目的质量和投资量大目标,不能单一的追求某一目标。在建设工程项目的进度管理时,应当是对所有计划目标的一个综合性的全面控制。
3.3 工程量和用工统计管理
工程量在施工工期管理中制定工期计划的重要指标,它决定着工期的长短。一般在分项目上核算人员提前5天将该阶段的工程量反馈给工期的管理者,工期管理人员在根据预估的工程量将工程进行分解合并等技术处理,依据劳动效率等综合测算出工程的阶段工期。
3.4 工期考核
合理选择工期考核时间,避免时间过长导致拖期现象的发生。工期的考核时间一周左右为最佳。每个阶段的工期考核都要对工程的进度和工数进行统计分析,为及时调整施工工期目标提供参考,保证工期管理目标的顺利进行。
4 建筑工程施工工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建筑工程施工工期管理有了长足了进步,但是在实践中,由于种种原因,还是出现了诸多问题:
4.1 对招标、投标工期不严格
由于业主和施工单位对工程的质量和造价过于关注,常常不重视施工的工期,不严格考察确定施工工期的合理性,造成在施工期间计划不达标,工作目标混乱,重新评估、调整施工期,影响了施工进度。
4.2 施工工期由业主确定
由于建筑行业竞争激烈,造成了建筑工期由业主为主导的局面。而业主又根据自身的利益常常脱离实际的制定工期,毫无计划,有时随意压缩工期,造成工程质量出现与原来的预计出现偏差。
4.3 施工期延长
就我国的施工现况而言,由于如资金不足、材料短缺、组织管理不当、设备不全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多数单位没有按照合同规定的期限内完工,延期现象普遍。
4.4 没有检验计划进度的机制
有效的计划进度监督机制能及时发现计划实施过程中有偶然因素引发的问题,并反馈给计划编制人员,及时调整,是整体计划顺利进行的保证。但由于众多原因,我国建筑企业对极化进程监督不够重视,存在少迟松软的现象。
5 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建筑业的蓬勃发展,高层建筑已成为社会的主流,使得工期管理面临的局面也愈加复杂化。建筑企业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科学的工期管理计划和目标,加强组织的管理,通过有序的工期管理方法,确保工程在计划或合同规定的工期内顺利完成,提高建筑企业的社会信誉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贾磊,岳素琴.浅谈建筑工程项目的形象进度管理[J].现代经济信息,2010(17):25-34.
[2]孙亦民,宋光.浅析工程建设项目工期管理的方法[J].科技信息,2011(19):23-3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