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1.(6分)(2016·河南周口一模)如图表示果蝇体细胞内一条染色体发生了变异,①②代表染色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果蝇的缺刻翅是基因b丢失造成的 B.①和②构成一对同源染色体 C.该变异能导致新基因的形成 D.①和②都能被龙胆紫溶液染色
解析:选D。分析图形可知,果蝇的缺刻翅是染色体缺失造成的,缺失的染色体区段含基因b,A错误;①和②是同一条染色体发生缺失变化前后的情况,B错误;该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不能形成新基因,C错误:①和②都是染色体,都能被龙胆紫溶液染成紫色,D正确。
2.(6分)(2016·湖南怀化二模)下列关于单倍体、二倍体及染色体组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单倍体生物体的体细胞内都没有同源染色体 B.21三体综合征患者的体细胞中有三个染色体组
C.人的初级卵母细胞中的一个染色体组中可能存在等位基因
D.用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西瓜幼苗的芽尖后,芽尖的细胞中都含有4个染色体组 解析:选C。同源四倍体的单倍体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有同源染色体,故A错误;21三体综合征患者21号染色体为三条,多的一个为染色体个别的增添,故B错误;人的初级卵母细胞中的一个染色体组中由于在复制时可能出现基因突变或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发生交叉互换,从而出现等位基因,故C正确;多倍体通常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使其染色体加倍,但不一定均加倍,D错误。
3.(6分)(2016·河南南阳第一次联考)引起生物可遗传变异的原因有三种,即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以下几种生物性状的产生,来源于同一种变异类型的是( )
①蝇的白眼 ②豌豆的黄色皱粒、绿色圆粒 ③八倍体小黑麦的出现 ④人类的色盲 ⑤玉米的高茎皱形 ⑥人类的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A.①②③ C.①④⑥
B.④⑤⑥ D.②③⑤
解析:选C。①是基因突变,②是基因重组,③是染色体变异,④是基因突变,⑤是基
1
因重组,⑥是基因突变,故C项正确。
4.(6分)(2016·北京东城期末)下图所示为某二倍体生物的正常细胞及几种突变细胞的一对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图中正常雄性个体产生的雄配子类型有四种 B.突变体Ⅰ的形成可能是由于基因发生了突变 C.突变体Ⅱ所发生的变异能够通过显微镜直接观察到 D.突变体Ⅲ中基因A和a的分离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
解析:选D。正常细胞产生的雄配子有四种类型,为AX、AY、aX、aY,A项正确;突变体Ⅰ中A基因变成a,形成的原因是基因突变,B项正确;突变体Ⅱ是染色体变异形成的,染色体变异能通过显微镜观察到,C项正确;突变体Ⅲ中A和a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不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D项错误。
5.(6分)(2016·山东名校联盟高三期末统考)果蝇2号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完全连锁无互换,其中A基因(翻翅)或B基因(星状眼)纯合后,均能使果蝇胚胎致死。在翻翅星状眼雌雄果蝇自交产生的F1中,只有两种表现型,F1自由交配产生F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亲本的基因型为
B.F1中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占1/2 C.F2中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占1/2 D.F1至F2中,显性基因频率增高
解析:选C。根据题意知,亲本的基因型为,A项错误;因A或B纯合致死,
F1中AABB(死亡)∶AaBb∶aabb=1∶2∶1,所以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占1/3,B项错误;F1的配子有2种,AB=1/3,ab=2/3,F2中,AABB=1/9(死亡),AaBb=2×1/3×2/3=4/9,aabb=2/3×2/3=4/9,C项正确;因AA或BB致死,F1至F2中,显性基因频率降低,D项错误。
6.(6分)(2016·石家庄模拟)下图为某哺乳动物某个DNA分子中控制毛色的a、b、c三个基因的分布状况,其中Ⅰ、Ⅱ为无遗传效应的序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c基因碱基对缺失,属于染色体变异
2
B.在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的交叉互换,可发生在a、b之间 C.Ⅰ、Ⅱ中发生的碱基对的替换,属于基因突变 D.基因与性状之间并不都是一一对应关系
解析:选D。c基因碱基对缺失,属于基因突变,A项错误;四分体时期的交叉互换,发生在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不在同一条染色体上的不同区段进行,B项错误;Ⅰ、Ⅱ是无遗传效应的序列,其中碱基对的替换,不属于基因突变,C项错误;有的基因可能影响多个性状,有的性状突变受多对基因控制,D项正确。
7.(6分)下图表示利用二倍体西瓜(2N)培育出三倍体无籽西瓜(3N)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的情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①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两次细胞分裂一次 B.②过程可能产生突变和基因重组 C.图中只包含有两个不同的物种
D.三倍体无籽西瓜可能产生极少量可育的配子
解析:选A。①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未分裂,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A错误;②过程为杂交,减数分裂产生配子过程可能产生突变和基因重组,B正确;图中二倍体和四倍体杂交产生不可育的三倍体,故图中有二倍体西瓜和四倍体西瓜两个物种,C正确;三倍植株减数分裂时,由于联会紊乱,不能产生正常配子,但也有可能产生极少量可育的配子,D正确。
8.(6分)(2016·河北邯郸摸底)将某马铃薯品种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获得幼苗,在幼苗细胞中发现了12对染色体,此幼苗个体属于几倍体,马铃薯的体细胞含染色体数是多少( )
A.单倍体,48 C.四倍体,48
B.二倍体,24 D.四倍体,24
解析:选A。花药里的花粉粒只有体细胞中的一半染色体,将花药进行离体培养获得的植株,无论细胞中含几个染色体组,都是单倍体,马铃薯的体细胞含染色体数是单倍体的二倍,为48条,A正确。
9.(6分)(2016·云南玉溪一中期末)某小岛上有两种蜥蜴,一种脚趾是分趾性状(游泳能力弱),由显性基因W表示;另一种脚趾是联趾性状(游泳能力强),由隐性基因w控制。下图显示了自然选择导致蜥蜴基因库变化的过程,对该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3
A.基因频率的改变标志着新物种的产生
B.当蜥蜴数量增加,超过小岛环境容纳量时,将会发生图示基因库的改变 C.当基因库中W下降到10%时,两种蜥蜴将会发生生殖隔离,形成两个新物种 D.蜥蜴中所有基因W与基因w共同构成了蜥蜴的基因库
解析:选B。基因频率的改变标志着生物发生了进化,生殖隔离的出现才标志着新物种的产生,A项错误;当蜥蜴数量超过小岛环境容纳量时,剧烈的种内斗争使适宜环境的基因频率上升,不适宜环境的基因频率下降,从而发生图示基因库的改变,B项正确;基因库中W的基因频率下降到10%,表示生物进化了,但并不能成为两种蜥蜴将会发生生殖隔离的依据,C项错误;蜥蜴的基因库不但包括基因W与基因w,还包括蜥蜴的其他基因,D项错误。
10.(6分)下图是物种形成的一种模式。物种a因为地理障碍分隔为两个种群a1和a2,经过漫长的进化,分别形成新物种b和c。在此过程中的某一时刻,a1种群的部分群体越过障碍外迁与a2同域分布,向d方向进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b和d存在地理隔离,所以一定存在生殖隔离 B.c和d不存在地理隔离,却可能存在生殖隔离
C.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留居群体的基因频率相同,则b和d是同一种物种 D.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a2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同,则c和d是不同物种
解析:选B。判断是不是一个物种的标准是:两个种群间能否随机交配并产生可育的后代。基因频率不同只能说明生物发生了进化,不一定产生生殖隔离,形成新物种。新物种的形成一般先经过长期地理隔离而后产生生殖隔离,但经过地理隔离不一定就产生生殖隔离。没有地理隔离时,由于c和d基因库的差别也可产生生殖隔离。
11.(13分)(2016·北京海淀期末)油菜容易被胞囊线虫侵染造成减产,萝卜具有抗线虫病基因。
(1)自然界中,油菜与萝卜存在____________,无法通过杂交产生可育后代。 (2)科研人员以萝卜和油菜为亲本杂交,通过下图所示途径获得抗线虫病油菜。
注:方框中每个大写英文字母表示一个染色体组。
4
①F1植株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染色体不能____________,因而高度不育。用秋水仙素处理使染色体____________,形成异源多倍体。
②将异源多倍体与亲本油菜杂交(回交),获得BC1。BC1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为__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用BC1与油菜再一次杂交,得到的BC2植株群体的染色体数目为____________。
③获得的BC2植株个体间存在胞囊线虫抗性的个体差异,其原因是不同植株获得的____________不同。
(3)从BC2植株中筛选到胞囊线虫抗性强的个体后,使其抗性基因稳定转移到油菜染色体中并尽快排除萝卜染色体的方法是____________。
解析:(1)油菜和萝卜属于不同的物种,存在生殖隔离,不能进行杂交产生可育后代。(2)①由图可知F1基因型为ACR,没有同源染色体,故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不能正常配对联会。而用秋水仙素处理能使染色体数目加倍,形成异源多倍体。②图中BC1由异源多倍体(AACCRR)和油莱(AACC)杂交,其基因型为AACCR。BC1(AACCR)与油菜(AACC)再次杂交得BC2,因BC1(AACCR)中R基因组无同源染色体,故在减数分裂中移向细胞哪一极是随机的,最终形成的不同配子中的染色体数为19(只有AC基因组的染色体)~28(含有ACR基因组的所有染色体)之间,而油菜产生的配子(AC)的染色体数为19,所以得到的BC2植株群体的染色体数为38~47。③R基因组使植株表现抗线虫病,因此不同植株中的R基因组的染色体不同,导致BC2植株个体间存在胞囊线虫抗性的差异。(3)筛选BC2植株中胞囊线虫抗性强的个体与油莱(AACC)多代杂交,可以不断提高抗线虫病基因在子代中的含量和稳定性。
答案:(1)生殖隔离 (2)①联会 (数目)加倍 ②AACCR 38~47 ③R(基因组)的染色体 (3)与油莱多代杂交(回交)
12.(13分)(2016·山东青岛质检)二倍体观赏植物蓝铃花的花色(紫色、蓝色、白色)由三对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a,E、e,F、f)控制,下图为基因控制物质合成的途径。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发现有A基因存在时花色为白色,则基因A对基因E的表达有____________作用。
(2)选取纯合的白花与紫花植株进行杂交,F1全为紫花,F2中白花、蓝花、紫花植株的比例为4∶3∶9,请推断图中有色物质Ⅱ代表____________(填“蓝色”或“紫色”)物质,亲本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将F2中的紫花植株自交,F3中蓝花植株所占的比例是____________。
(3)基因型为AAeeff的植株和纯合的蓝花植株杂交,F2植株的表现型与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
5
(4)已知体细胞中f基因数多于F基因时,F基因不能表达。下图是基因型为aaEeFf的两种突变体类型与其可能的染色体组成(其他染色体与基因均正常,产生的各种配子正常存活)。
①图中甲所示的变异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基因型为aaEeFff的突变体花色为____________。
②现有纯合的紫花和蓝花植株,欲通过一代杂交确定aaEeFff植株属于上图中的哪一种突变类型,请完善实验步骤及结果预测。
实验步骤:让该突变体与____________植株杂交,观察并统计子代的表现型与比例。 结果预测:
Ⅰ.若子代中蓝∶紫=3∶1,则其为突变体____________; Ⅱ.若子代中____________,则其为突变体____________。
解析:(1)研究发现有A基因存在时花色为白色,则基因A对基因E的表达有抑制作用。(2)选取纯合的白花与紫花植株进行杂交,F1全为紫花,F2中白花、蓝花、紫花植株的比例为4∶3∶9,说明F1无A基因,含E和F才能表现为紫花,推断图中有色物质Ⅱ代表紫色物质,亲本的基因型为aaeeff(白花)和aaEEFF(紫花)。F2中的紫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E_F_,自交有蓝花出现的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是2/9aaEEFf和4/9aaEeFf,F3中蓝花植株所占的比例是2/9×1/4+4/9× 3/4×1/4=5/36。 (3)基因型为AAeeff的植株和纯合的蓝花植株(aaEEff)杂交,F1的基因型为AaEeff,F2植株的基因型与比例为
A_E_ff(白)∶A_eeff(白)∶aaE_ff(蓝)∶aaeeff(白)=9∶3∶3∶1,所以白花∶蓝花=13∶3。(4)①图中甲所示的变异类型是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乙所示的变异类型是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重复。已知体细胞中f基因数多于F基因时,F基因不能表达,故基因型为aaEeFff的突变体花色为蓝花。②让该突变体与纯合蓝花植株杂交,观察并统计子代的表现型与比例。若为突变体甲,其产生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Ff∶F∶f∶ff=1∶1∶1∶1,子代的基因型是Fff∶Ff∶ff∶fff=1∶1∶1∶1,已知体细胞中f基因数多于F基因时,F基因不能表达,所以子代中蓝∶紫=3∶1;若为突变体乙,其产生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为F∶ff=1∶1,子代的基因型为Ff:fff=1∶1,所以子代中蓝:紫=1∶1。
答案:(1)抑制 (2)紫色 aaeeff 5/36 (3)白花∶蓝花=13∶3 (4)①染色体结构变异(或易位) 蓝色
②蓝花 Ⅰ.甲 Ⅱ.蓝∶紫=1∶1 乙
13.(14分)(2016·四川眉山一诊)豚鼠毛色的黄色基因R与白色基因r是位于9号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已知无正常9号染色体的精子不能参与受精作用。现有基因型为
6
Rr的异常黄色雌豚鼠甲(含有异常9号染色体的豚鼠为异常豚鼠),其细胞中9号染色体及基因组成如图1所示。
(1)用甲豚鼠与正常的白色豚鼠作亲本杂交,其F1随机交配所得的F2中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异常白色豚鼠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__。
(2)如果以图2所示染色体的雄豚鼠与正常的白雌豚鼠杂交,产生的F1中发现了一只黄色豚鼠,经检测染色体组成无异常,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填“父”或“母”)本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发生了____________或者是____________(填“父”或“母”)本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发生了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以图2所示染色体的雄豚鼠与正常的白色雌豚鼠杂交,产生的F1中发现了一只黄色豚鼠,经检测,其9号染色体及基因组成如图3所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豚鼠的粗毛与细毛分别由位于4号染色体上的A与a控制,用染色体及基因组成如图4所示的雌雄豚鼠杂交,子代中黄色粗毛豚鼠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__,白色细毛豚鼠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__。
解析:(1)用雌性豚鼠甲(Rr)与正常的白色豚鼠(rr)作亲本杂交,其F1基因型Rr∶rr=1∶1,F1产生的可参与受精的精子为R∶r=1∶2,卵细胞为R∶r(正常)∶r(异常)=1∶2∶1,F1随机交配所得的F2中表现型白色为2/3×3/4=1/2,黄色为1-1/2=1/2,所以黄色∶白色=1∶1,异常白色豚鼠所占比例为2/3×1/4=1/6。(2)如果以图2所示染色体的雄豚鼠与正常的白雌豚鼠杂交,产生的F1中发现了一只黄色豚鼠,经检测染色体组成无异常,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父本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发生了交叉互换,产生了含R基因的精子,或者是母本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发生了显性基因突变,产生了含R基因的卵细胞。(3)父本形成配子的过程中9号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产生了含Rr基因的精子,与基因r的卵细胞结合后,形成了子代基因型为Rrr的黄色豚鼠。(4)染色体及基因组成如图4所示的雌雄豚鼠杂交,卵细胞AR∶Ar∶aR∶ar=1∶1∶1∶1,可参与受精的精子AR∶aR=1∶1,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粗毛∶黄色细毛=3∶1,所以黄色粗毛豚鼠所占比例为3/4,白色细毛
7
豚鼠所占比例为0。
答案:(1)黄色∶白色=1∶1 1/6 (2)父 交叉互换 母 基因突变或显性基因突变 (3)父本(或雄豚鼠)形成配子的过程中9号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 (4)3/4 0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