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高考地理备考复习专题05:大气受热过程

来源:尚佳旅游分享网
高考地理备考复习专题05:大气受热过程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 单选题 (共30题;共68分)

1. (2分) (2014高一下·衡水月考) 地﹣气系统(大气和地面)吸收太阳短波辐射(能量收入),又向外发射长波辐射(能量支出),能量收支的差值,称为辐射差额.下图示意沿海某地多年平均辐射差额的月份分配.读图结合材料完成下题.

(1)

地﹣气系统内存在着能量传递与转换,传递与转换形式多样,其中能促使温室效应增强的大气过程是大气( )

A . 对太阳辐射的散射增强

B . 射向地面的辐射增强

C . 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增强

第 1 页 共 38 页

D . 射向宇宙空间的辐射增强

(2)

若只考虑辐射差额对气温的影响,该地气温最低的月份是( )

A . 1月

B . 4月

C . 8月

D . 12月

(3)

该地年总辐射差额为负值,年平均气温却未逐年下降.产生该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

A . 大气环流、大洋环流

B . 大洋环流、海陆分布

C . 地形起伏、海陆分布

D . 大气环流、地形起伏

2. (2分) (2017高二上·富顺月考) 运用大气受热过程的原理可以帮助我们解释生活中很多自然现象,

第 2 页 共 38 页

以便更好的服务我们的生活。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面小题。

(1) 在富顺,夏季常有这样一个现象:多云的白天气温不会太高,形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 云层的逆辐射强烈

B . 大气的吸收强烈

C . 大气的散射强烈

D . 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强烈

(2) 霜冻常出现于深秋至第二年早春晴朗的夜晚,原因是( )

A . 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反射作用强

B . 大气对地面辐射吸收作用强

C . 大气的保温作用强

D . 大气的逆辐射作用弱

3. (2分) (2013高一上·东至期中) 人造烟幕能起到防御霜冻作用,其主要原因是人造烟幕能( A . 增强地面辐射

B . 增强大气逆辐射

第 3 页 共 38 页

)C . 增强太阳辐射

D . 减弱大气逆辐射

4. (2分) (2013高一上·宜宾期中) 下图表示昼夜天气的四种情况,夜晚气温最高的是( )

A .

B .

C .

D .

5. (2分) (2018高一下·双鸭山开学考) 洞穴呼吸,指通过洞口及围岩裂隙等呼吸通道,洞穴与外部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不仅是洞穴空气与外部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唯一途径和过程,而且是保持洞穴内部环境恒温、恒湿的前提条件。当洞内空气的温度小于洞外大气温度时,空气交换以洞外流入洞内(即吸气)为主;反之,则以洞内流出洞外(即呼气)为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第 4 页 共 38 页

(1) 下列四幅图中,可正确反映洞穴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是( )

A . ①

B . ②

C . ③

D . ④

(2) 与洞穴外相比,洞穴内( )

A . 气温较高

B . 气压较低

C . CO2浓度高

D . 风速较大

6. (2分) (2015高一上·济宁期中) 如图,读地球表面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下题.

第 5 页 共 38 页

(1)

图中序号代表大气逆辐射的是( A . ①

B . ②

C . ③

D . ④

(2)

图中箭头②比①细的主要原因是(A . 大气逆辐射

B . 大气削弱作用

第 6 页 共 38 页

C . 地面反射

D . 地面削弱作用

(3)

人类通过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能使图中变化相对明显的是( )

A . ①增强

B . ⑤增强

C . ③减弱

D . ④减弱

(4)

我国西北地区昼夜温差大的主要原因是( )

A . ①强,②强

B . ②强,③弱

C . ④强,⑤强

D . ②强,④弱

第 7 页 共 38 页

7. (2分) (2019高一上·黑龙江期末) 川藏铁路是“天路”即“进藏路线”里五条铁路之一,起于四川省成都市成都南站,经成都市双流区抵达西藏自治区拉萨,全长1629千米,计划2026年全线通车。川藏铁路沿线地质条件复杂,地质灾害多发。下图为川藏铁路沿线区域简图。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 与成都相比,拉萨昼夜温差大,主要是因为( )A . 成都太阳短波辐射强

B . 拉萨大气削弱作用较强

C . 成都白天地面辐射弱

D . 拉萨夜晚大气逆辐射弱

(2) 图示区域地质灾害多发,主要是因为该区域位于( A . 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生长边界

B . 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

C . 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生长边界

第 8 页 共 38 页

D . 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

(3) 影响图示区域城市、交通线布局的主要因素是( )

A . 大气环流

B . 湖泊

C . 地形

D . 河流

8. (2分) (2016高三上·朝阳期中) 图为北京某同学连续两日在手机上查询的当地天气状况。读图,回答下题。

(1)

图中日期为( )

A . 春分前

第 9 页 共 38 页

B . 夏至前

C . 秋分后

D . 冬至后

(2)

图示期间雾霾较重,对近地面大气受热过程的影响是( A . 大气吸收的太阳辐射增加

B . 白天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减少

C . 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增加

D . 夜晚大气逆辐射减弱

(3)

导致本次雾霾天气结束的原因是( )

A . 高压控制

B . 锋面过境

C . 台风影响

第 10 页 共 38 页

D . 寒潮来袭

9. (2分) (2019高一上·黑龙江月考) 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常有火山、地震发生。2016年1月4日夜间,危地马拉富埃戈火山强烈喷发,喷出了大量的火山灰,读世界某区域地形图,完成下列小题。

(1) 图中富埃戈火山南部山脉位于( )

A . 美洲板块与大西洋板块的碰撞区

B . 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的碰撞区

C . 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张裂区

D . 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的张裂区

(2) 本次火山刚喷发时,喷出的大量火山灰会使火山附近地区(A .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会减弱

B . 太阳辐射会增强

第 11 页 共 38 页

) C . 地面射向宇宙的辐射会增加

D . 大气逆辐射会增强

10. (2分) (2014高一下·宜昌期中) 《齐民要术》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凡五果,花盛时遭霜,则无子.天雨初晴,北风寒彻,是夜必霜.此时放火作熅,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熅(yūn):无焰的微火]据此回答下题:

(1)

“天雨初晴,北风寒彻”是下列何种天气系统造成的?(A . 冷锋过境

B . 暖锋过境

C . 准静止过境

D . 热带海洋气团

(2)

“天雨初晴,北风寒彻”造成“是夜必霜”,其原因是(A . 雨后的夜晚气温必定很低

B . 受冷气团影响,加之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较弱

第 12 页 共 38 页

) )

C . 晴朗的夜晚,地面辐射较弱

D . 晴朗的夜晚,地面辐射加强

(3)

形成此现象的天气系统是( )

A .

B .

C .

D .

11. (2分) (2013高一上·德州期中) 读图,回答下题.

第 13 页 共 38 页

(1)

图中a~e表示的辐射中,属于短波辐射的是( )

A . a

B . b

C . c

D . d

(2)

a~e中,表示对地面有保温作用的是( )

A . a

B . b

C . c

D . d

第 14 页 共 38 页

(3)

当大气中云量和水汽含量增加时( )

A . 昼夜温差有可能增大

B . 秋末的夜晚有可能出现霜冻

C . 白天气温会增高

D . 图中f有可能增强

12. (2分) (2013高一上·金华月考)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中,不具有选择性的是( )

A . 吸收作用

B . 反射作用

C . 散射作用

D . 折射作用

13. (2分) (2017高二下·成安期末) 地膜覆盖是一种农业栽培技术,具有保温、保水、保肥、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肥力,抑制杂草生长,减轻病害的作用。左图为北方某地农业景观图,右图为大气受热过程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第 15 页 共 38 页

(1) 我国北方农民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提高地温,其主要原理是( )

A . 增强①过程

B . 增强②过程

C . 减弱③过程

D . 增强④过程

(2) 烟台的一些果农夏季在苹果树下覆盖浅色地膜,其主要作用是(A . 减弱①,降低气温

B . 反射②,增加光效

C . 减弱③,保持水分

D . 吸收④,保持地温

14. (2分) 月球上昼夜温差大的主要原因是( )

第 16 页 共 38 页

) A . 月球距离太阳太遥远

B . 月球是地球的卫星

C . 月球表面没有大气

D . 月球昼夜交替的周期太长

15. (2分) (2018高一上·长春期末) 下图中,昼夜温差最小的是(A .

B .

C .

D .

16. (2分) 关于大气受热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 地球大气能量的根本来源是太阳辐射能

第 17 页 共 38 页

B . 大气是获得地面反射来的能量增温的

C . 大气增温的热量直接来自太阳辐射

D . 太阳辐射能在传播过程中,少部分到达地面

17. (2分) (2016高一上·绍兴期中) 读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关系示意图。回答第小题。

(1)

H的数值应为( )

A . 8

B . 14

C . 47

D . 60

(2)

第 18 页 共 38 页

连续多日的雾霾天气不会影响( )

A . A的数值

B . B的数值

C . G的数值

D . H的数值

18. (2分) (2016高三下·河北模拟) 下图为西太平洋副高脊北进过程中,120°E~130°E近地面气压多年平均随时间和纬度的变化图。读图回答问题。

(1)

据图分析,我国南方地区沿经线气压梯度最大的时间是( )

A . 5月15日

B . 6月15日

第 19 页 共 38 页

C . 7月1日

D . 8月1日

(2)

据图分析,江淮地区开始进入梅雨期的时间是( )

A . 5月15日

B . 6月1日

C . 6月15日

D . 7月1日

(3)

图示区域在图示时间段内的盛行风是( )

A . 东北风

B . 东南风

C . 西北风

D . 西南风

第 20 页 共 38 页

19. (2分) (2017·新课标Ⅰ) 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两层覆膜间留有一定空间),效果显著。图3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据此完成以下问题。

(1)

图中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的曲线是(4分)

A . ①

B . ②

C . ③

D . ④

(2)

该地寒冷期(4分)

第 21 页 共 38 页

A . 最低气温高于﹣16℃

B . 气温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

C . 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

D . 膜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一致

(3)

该地可能位于(4分)

A . 吉林省

B . 河北省

C . 山西省

D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20. (2分)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1月、7月等温线图。读图回答题。

(1)

第 22 页 共 38 页

造成甲、乙两地1月等温线闭合且数值低于周边的主要因素是( )

A . 纬度位置

B . 地形

C . 人为因素

D . 距离远近

(2)

影响7月等温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 . 纬度位置、地形

B . 地形、海陆差异

C . 人为因素、海陆差异

D . 纬度位置、人为因素

21. (2分) (2018高一下·辽宁开学考) 读下“等温线图”,回答下列各题。

第 23 页 共 38 页

(1) 该图表示的情况可能是( )

A . 7月北半球

B . 1月北半球

C . 7月南半球

D . 1月南半球

(2) 如果该图所示海域为大西洋,在陆地右侧的洋流可能是( )

A . 加那利寒流

B . 秘鲁寒流

C . 日本暖流

D . 墨西哥湾暖流

22. (2分) (2018高三上·大连期末) 海水含盐量接近淡水,适当处理后可作为淡水资源。辽东湾(如图)是我国水温最低,冰情最重、海冰资源分布最多的海区,但目前仍未大规模开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第 24 页 共 38 页

(1) 辽东湾海面冬季易结冰的主要原因有( )

①纬度较高,获得光热少②多河流注入,海水盐度低

③海湾较封闭,水体流动性差④受寒潮影响,降温明显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2) 海湾封冻会导致( )

A . 上空空气湿度增加

B . 区域内降雪量增加

第 25 页 共 38 页

C . 冰面风力显著减弱

D . 冰下海水盐度升高

23. (2分) (2019高一上·佛山期中) 伊朗古城亚兹德古老的“风塔”,是建筑物中用来通风降温的结构。风塔高过屋顶的部分四面镂空,悬空连接到室内大厅(图1),塔下中央建有一个水池(图2)。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 风塔高过屋顶部分四面镂空的主要目的是( )

A . 便于室内空气流出

B . 便于采光

C . 便于室内热量散发

D . 便于室外空气流入

(2) 室内水池的主要作用是( )

A . 储存生活用水

第 26 页 共 38 页

B . 增加室内湿度

C . 美化居室环境

D . 降低空气温度

(3) 有关图示室内空气的流动状况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从四周流向水池

B . 从水池流向四周

C . 中央为上升气流

D . 四周为上升气流

24. (2分) (2018·浙江模拟) 极地涡旋(简称“极涡”)是指通常盘踞在极地高空的冷性大型涡旋,其位置、强度、移动对极地及高纬地区的天气影响明显。2015年12月底,一个位于冰岛的强大风暴将北大西洋热量带向北极,迫使北极“极涡”离开极地,携带冷空气南下,造成我国大部分地区2016年1月中下旬爆发极其罕见的超强寒潮。下图是2016年1月23日北极“极涡”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题。

第 27 页 共 38 页

(1) 极地涡旋的形成原因是( )A . 冷锋附近,气流上升

B . 海域广阔,气流上升

C . 空气聚积,气流下沉

D . 地球冷极,气流下沉

(2) 图示时刻,甲地高空的风向是(A . 东北风

B . 东南风

C . 西北风

D . 西南风

第 28 页 共 38 页

(3) 此次“极涡”南下( )

A . 说明了全球气候变暖减缓

B . 造成华南地区的极端天气

C . 扩大了北半球寒带的范围

D . 对我国生态环境的破坏严重

25. (2分) (2013高一上·椒江月考) 拉萨与重庆的纬度相差不大,但前者的年太阳辐射总量比后者大得多.其主要原因在于拉萨的( )

A . 地势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

B . 冰川多,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小

C . 海拔高,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光照充足

D . 气候寒冷,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强烈

26. (2分) 下面四幅气温垂直分布图反映了一次雾霾天气的生消过程。读图完成下题。

第 29 页 共 38 页

正确反映雾霾天气生消过程的是( )

A . a→b→c→d

B . d→a→b→c

C . c→d→a→b

D . b→c→d→a

27. (2分) (2013高一上·淮北期中) 下图中几种情况,昼夜温差最小的是(A .

B .

C .

D .

第 30 页 共 38 页

28. (4分) (2018高一下·应县期末) 二氧化碳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是因为能够( )

A . 吸收并放射短波辐射

B . 吸收短波辐射放射长波辐射

C . 吸收并放射长波辐射

D . 吸收长波辐射放射短波辐射

29. (6分) (2018高二上·吉林期末) 某学校地理兴起小组做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做甲、乙两个相同规格的玻璃箱,甲底部放一层土,乙底部不放土。中午同时把两个玻璃箱放在日光下,十五分钟后,同时测玻璃箱里的气温,结果发现底部放土的甲箱比没有放土的乙箱足足高了3℃。读下图完成下题。

该实验主要目的是测试( )

A . 大气的温室效应

B . 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C . 气温的日变化

D . 大气的热力运动

第 31 页 共 38 页

30. (4分) (2013高一上·鄂尔多斯月考) 有关热力环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由于垂直方向上的气压差异,引起空气上升或下沉

B . 受热使空气膨胀下沉

C . 热力环流的能量来源于太阳辐射

D . 地面受热多的地方,近地面形成高气压

二、 综合题 (共1题;共8分)

31. (8分) (2019高二下·柳州期末) 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1 新西兰地处南太平洋,领土由南岛和北岛组成,面积约26.8万km2 年),山区面积约占全国四分之三。

材料2 新西兰有关地理事物分布(下图)

材料3 新西兰和西欧奶牛牧场系统比较(下表)

第 32 页 共 38 页

人口约439万(2010,

(1) 分析新西兰粮食不能自给的原因。推测该国最主要小麦进口来源国。

(2) 试分析与西欧国家相比,新西兰乳畜业的主要优势与不足。

(3) 据研究,太阳紫外线辐射强是导致皮肤癌的原因之一,该国南岛东部地区是世界上皮肤癌高发地区之一,试从大气环境方面分析其原因。

第 33 页 共 38 页

参考答案

一、 单选题 (共30题;共68分)

1-1、答案:略

1-2、答案:略

1-3、答案:略

2-1、

2-2、

3-1、答案:略

4-1、答案:略

5-1、

5-2、

6-1、答案:略

6-2、答案:略

6-3、答案:略

第 34 页 共 38 页

6-4、答案:略

7-1、答案:略

7-2、答案:略

7-3、答案:略

8-1、答案:略

8-2、答案:略

8-3、答案:略

9-1、答案:略

9-2、答案:略

10-1、答案:略10-2、答案:略10-3、答案:略11-1、答案:略11-2、答案:略第 35 页 共 38 页

11-3、答案:略

12-1、

13-1、答案:略

13-2、答案:略

14-1、答案:略

15-1、

16-1、答案:略

17-1、答案:略

17-2、答案:略

18-1、答案:略

18-2、答案:略

18-3、答案:略

19-1、答案:略

19-2、答案:略

第 36 页 共 38 页

19-3、答案:略

20-1、答案:略

20-2、答案:略

21-1、答案:略

21-2、答案:略

22-1、答案:略

22-2、答案:略

23-1、答案:略

23-2、答案:略

23-3、答案:略

24-1、答案:略

24-2、答案:略

24-3、答案:略

25-1、答案:略

第 37 页 共 38 页

26-1、答案:略

27-1、答案:略

28-1、

29-1、

30-1、

二、 综合题 (共1题;共8分)

31-1、

31-2、

31-3、

第 38 页 共 38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