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化+”的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途径研究
作者:葛林镕
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18年第15期
摘 要 本文通过梳理特色小镇与无锡产业强市战略的内涵、特点,分析荣巷街区发展现状,提出发展无锡荣巷信息技术特色小镇的设想,以期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与无锡工匠文化和工商文化融为一体,打造集优秀传统文和现代科技于一体的信息技术特色小镇,并对荣巷特色小镇的编制思路提出了初步设想。 关键词 特色小镇 信息技术产业 文化+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特色小镇以其“非镇非区”的独特机制,“产城人文”的叠加功能,为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推动各地产业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发挥重要作用。作为近代工商文化的重要发源地,无锡镇村经济发达,打造“无锡版”特色小镇必须发挥文化的先导性和引领性作用。特色小镇的创新发展必须要破解“人才”、“技术”、“资本”、“环境”等瓶颈,更要破解“文化”瓶颈,既要集聚人才、技术、资本等高端要素,更要着重提升文化软实力。 1特色小镇与无锡产业升级的契合
当前,无锡产业转型升级已经进入关键时期,传统制造业面临缺乏核心竞争力等“大而不强”的问题,同时,新兴产业体量不大,高端要素供给不足、产出不高、配置不优等制约因素凸显。特色小镇与产业强市在产业定位、要素聚集等领域高度契合,可以为无锡产业强市战略提供重要动力。
根据浙江特色小镇的先行实践经验,特色小镇在产业上聚集信息、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制造等七大产业,聚集未来的新兴产业,为无锡产业转型升级的新要素、新思路和新空间选择提供了充分的参考。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成为无锡新的支柱产业,以集成电路、液晶显示、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软件与信息服务为主攻方向。荣巷所在的滨湖区,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为重点发展产业,目前聚集国家集成电路设计中心、太湖之光超算中心、中科芯等科研院所,集成电路设计、云计算、大数据等高端要素聚集已初具规模,通过特色小镇的独特文化作用,与园区形成优势互补格局,为无锡信息技术产业创新发展提供更丰富更高效的优质要素供给。 2荣巷街区发展现状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明正德元年(1506),荣氏家族始迁祖荣清携家眷自金陵迁来梁溪(无锡),在惠山南、梁溪河北的长清里开荒筑宅,后逐渐形成上荣、中荣、下荣三个自然村落。清康熙年间,三个自然村连成一片,始称荣巷。荣巷聚落作为典型的乡土建筑,前拥梁溪河、后倚惠山。 目前荣巷街区多数建筑年久失修,原住民居住体验差,临时居住人员保护意识淡薄。荣巷地区历史文化名人众多,历史建筑也是遍地生花。历史遗存缺乏标识。环境治理力度不足,荣巷地区的街道基本保留了历史原貌,未进行明显拓宽,因此城市化的环卫工作较难开展。 荣巷街区建筑特色明显、民族工商文化底蕴深厚,但是因为以上发展问题,导致历史街区整体发展缺乏动力,因此,需要通过学习借鉴一些科学的规划和发展经验,使历史街区在保持商业活力的同时,又不会被过于浓郁的商业气息干扰。 3文化+理念推进特色小镇建设
特色小镇通常选择具有浓厚人文历史积淀的地区,区域特色文化基因对小镇文化软实力的打造具有促进作用。同时,特色小镇的发展也为区域文化注入新机,有利于继承和发展优秀历史文化和传统文化。 3.1工匠文化
无锡作为近代工商名城,无锡本区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手工业发达,在历史上形成了“至善、诚敬、创新”的工匠精神。我国“中国制造2025”、“工业4.0”等战略的提出,对于发源于制造业的工匠精神,要求发扬一种有硬度的进取精神,重拾专注、标准、精致的精神, 同时还需要在与新技术革命的结合中实现创新性发展。把工匠文化融入无锡特色小镇的建设理念中,对于打造“锡式小镇”将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为无锡产业转型发展提供新的组织形式,使特色小镇不但产业要素特色鲜明,同时人文要素更加彰显无锡本土文化魅力。 3.2工商文化
荣氏家族在近代中国民族工商业发展史中具有十分突出的代表性,而荣巷作为荣氏产业的发源地,工商文化的积淀十分深厚,留存了大量文化遗产。加强对荣巷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对利用工商文化引领产业转型发展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推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无锡工商文化的精神可以总结为“尚德向善、务本务实、精明灵动、开拓创新、崇文重教、敢于开放、造福乡梓”,这与无锡 “尚德务实、和谐奋进” 的城市精神不无契合。无锡正面临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以开放、竞争、合作作为条件,吸引外部的人力、智力、科技、资本、商务联系等资源在无锡汇聚,激发无锡自身数以百万计的工商劳动者、经营者、投资创业者的主体精神和内在活力,推动无锡的产业强市战略。发扬工商文化,自觉地走内涵扩张、集约发展的道路,培育科技和管理的创新能力,切实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科技进步贡献率,选择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成为无锡新的支柱产业,以集成电路、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兴产业为主要方向,集聚高端要素企业,对于荣巷地区乃至无锡的经济发展都是具有指导意义。
4无锡市荣巷特色小镇建设几点思考 4.1聚焦信息技术产业,锻造超规模效应
所谓产业“超规模效应”就是在特定空间实现产业规模效应的基础上,通过特色产业与外部产业布局有机链接实现产业体量、能级与辐射里的倍增。目前荣巷地区聚集了太湖之光超算中心、中科新、国家集成电路设计中心等一批新一代信息技术企业,具有一定的产业基础。信息化产业作为荣巷特色小镇的主打产业,符合无锡市产业强市发(下转第254页)(上接第252页)展要求。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融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云制造业服务、科技研发、智能装备制造、创业创新等功能为一体的特色小镇,打造全市信息技术产业的聚集点;提升荣巷信息技术特色小镇的品牌效应,聚集全市资源重点建设,与鸿山物联网小镇东西呼应,强化小镇产业极核效应,打造全国乃至全球最具影响力的信息技术小镇,为无锡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产业抢占行业发展制高点,扩大产业规模优势提供支撑。 4.2融入“文化+”,提升产业品质
任何一种共同体都需要赖以维系的共同精神纽带,即作为共同体生命得以延续发展精神基础的文化凝聚力,充分发扬工商文化中的开放包容特色,汇聚相关企业、机构和人员,形成功能再聚焦、人才再集聚的“重新联合或聚合”的新聚落、“产城融合共生”新型城镇,将来自四面八方的创业创新主体带来了各自的文化,形成了多样性文化背景,构成了一个包容性极强的新聚落。工匠文化和工商文化中的共同点是创业创新,创业创新是一个创办新事业、开拓新领域、发现和捕捉新机会创造出有价值新事物的过程。推动特色小镇的创业创新,必须把培育与弘扬创业创新文化作为前提和条件。发扬创业创新文化,有助于荣巷特色小镇形成凝聚力、向心力、吸引力,能够吸引生产和生活要素、吸引人才、资金和技术,从而形成良好的文化环境。
4.3构建生态系统,优化产业环境
荣巷前拥梁溪河、后倚惠山,南靠蠡湖风光带,具有良好的自然环境基础,在空间结构具有“精而美”的特点。根据特色小镇建设要求,除了特色产业的某种区域唯一性和高度集聚性外,还要求所有特色小镇都要建设成至少3A 级以上的景区。荣巷特色小镇通过旅游景区标准的要求,将使特色小镇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这也是所有高端产业集聚发展的前提要素之一,确保产业发展的生态、绿色和可持续。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7年度江苏省无锡市软课题“‘文化+’视域下的无锡荣巷特色小镇发展策略研究”(KX17-B-09)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 陈立旭.论特色小镇建设的文化支撑[J].中国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16(05):14-20. [2] 张鸿雁.论特色小镇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创新[J].中国名城,2017:4-10.
[3] 厉华笑.基于目标导向的特色小镇规划创新思考——结合浙江省特色小镇规划实践[J].浙江特色小镇建设专刊,2018:42-48.
[4] 无锡市社科联课题组.无锡工商文化品牌建设研究[J].江南论坛,2014(05):8-11. [5] 周路菡.以“文化+”的理念推进特色小镇建设[J].新经济导刊,2017(05):29-3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