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网络中的数据通信公开课教案

来源:尚佳旅游分享网
仁 怀 市 酒 都 高 中 公 开 课 教 案 组 别 授课人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广东教育出版社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选修3) 网络技术应用》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网络技术应用”是以应用网络技术解决问题为主线,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以解决学习和生活中跟网络有关的实际问题。“网络中的数据通信”这一节课主要以网络通信的基础知识以及网络通信中常用的信息交换技术及用途为重点, 涉及大量的内容原理和概念,学习难度较大。教材中重点选择与数据通信方面联系密切的几个概念供学生学习,在了解这些概念之后,能够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所遇到的疑问和困惑,并为今后的学习奠定一定的基础。 二、教学对象分析 信息化时代,有关通信的应用在生活中随处可见。高二的学生对数据通信的应用有所了解,但是还未系统地学习过数据通信知识。本节课涉及的内容比较抽象,对于认知能力有限的中学生来说难度较大,但有些词汇如信号、宽带等是在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这也为教学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一些便利。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网络数据通信的几个专业术语,如通信信号、信道、带宽等,知道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2.理解电话机和计算机网络中信号的传输原理。 3.了解网络通信中的信息交换技术及其用途,并能应用所学到的几种不同的信息交换方式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淡化技术本身,了解技术原理,关注技术思想。通过本节学习,能够借助自身的使用经验,领悟原理,使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相关原理的讲授过程中,培养学生对数据通信技术及现代科学技术的兴趣。 2.在学习的过程中,保持积极的态度,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良好的导向,从而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技术的快感。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1.网络通信中信道、带宽的概念及其应用。 2.网络通信中的信息交换技术及其用途。 信息组 梅X X 课 题 授课年级 网络中的数据通信(1 课时) 高二年级 教学难点: 信息交换技术原理,具体地说是对传统电话与IP电话的本质区别做一个比较深入的了解;并能利用其原理解释生活现象。 五、教学方法及策略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独立的新型学科,在教学方法上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场所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节的知识点比较抽象,本人利用机房教学环境,通过演示辅助教学课件,实时讲解,使学生在这种计算机数字化了的“集体讲授模式”下更容易接受本节课的知识点。本节课主要应用演示法、问答法、小组讨论法、任务驱动法、搜索法、举例类比法等教学策略作为辅助。 六、教学准备 1.准备好教学所需资料,如上课所需课件等。 2.按照座位将学生分组,每4人一组。 七、板书设计 八、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上节复习(1m) 播放课件,让同学们打开课本第六页,对上节课内容稍做复习,自然过渡到本节课内容。 让大家把注意边看书边回答,回忆上节课内1.计算机网络的两种连接策略。 力集中到课堂容 2.计算机网络传输介质。 上来 3.计算机网络中常用的连接设备。 4.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  理解电话机和计算机网络中信号的传输原理 教学目标(1m)  信号转换设备MODEM的工作原理  了解信道、带宽以及宽带的概念  理解分组交换技术的原理和优缺点 认真听讲 让学生了解所学的内容;使学生的学习明确化、条理化 新课引入(2m) 提出问题:请同学们想一想,现代社会我们主要靠什么来传播信息呢? 师:电视、广播、网络、面对面交谈、打电话等等 同学们纷纷回答问题;谈论基础知识:回忆小学时的游戏:信儿时的游戏 息从A点传送到B点,利用两个纸杯+一根绳子组建简单的通信系统。引出相对复杂的通信系统:电话线路+调制解调器+两台计算机。 阅读课本17到18页(1.3.1内容),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1.思考打电话时信号是如何传送的? 2.举例说明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并区分其波形。 3.什么是调制解调器,功能是什么? 4.计算机信号是如何传送到另一台计算机的? 阅读课本18页(1.3.2内容),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1.信道及其分类。 2.宽带与带宽各指什么? 引起学生兴趣,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利于开展新课程的教学 师:播放PPT课件,类比上面的游戏,简单阐述电话的原理。 师:讲述信号、模拟信号、数字信号的含义并举例,如声音、时间、自主探究电波、温度等;播放相应的图像;一(15m) 简单介绍二进制。 师:讲述调制解调器的功能(调制、解调)。 师:播放计算机信号传送过程动画,并讲述其简单原理。 通过任务驱动法、问题驱动式教学,以问题带动学习,让学生自己先思考,并分组讨论;举例并通过类比法利于学生理解抽象的知识点 师:举例:电影里的画面,通过竹子把高处的水引到低处;类比信道传输信号;讲述信道的含义及分自主探究类;举例说明无线信道。 二(10m) 师:利用竹子引水的例子,解释带宽与宽带,讲述其含义及区别。 抛出问题:如果你们家装了宽带,朋友问你,你们家宽带是几兆的?这个几兆指什么? 通过任务驱动法、问题驱动式教学,以问题带动学习,让学生自己先思考,并分组讨论;举例并通过类比法利于学生理解抽象的知识点 师:播放传统电话以及IP电话原自主探究理的动画,对比IP电话的方便之引出分组交换技三(15m) 处以及各种优点,术,播放相关动画并简单介绍其原理。 阅读课本19到20页(1.3.3内容), 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1.传统电话与IP电话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2. 分别代表了哪两种信息交换方式? 3.用你的语言描述这两种信息交换方式的优缺点。 通过任务驱动法、问题驱动式教学,以问题带动学习,让学生自己先思考,并分组讨论 课堂小结(1m) 1.计算机中信号的传输原理。 2.MODEM工作原理。 3.信道、带宽、宽带。 4.IP电话和传统电话的区别。 5.分组交换技术的原理。 知识的归纳和跟着老师回忆这节课的内容 总结,起到巩固作用 九、教学流程图 十、课后反思 在这节课中,教师起教授者和解释者的作用。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本上出现的难懂、抽象的概念和原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已经证实这样的教学方法对帮助学生掌握新的概念和原理有非常好的促进作用,但是也出现一些问题。比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课堂的掌控能力以及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对学生习得意义的保持具有决定性作用。由于设计的教学环节过多,所以对教学时间的控制也显得尤为重要。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