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
1.记忆表象:感知过的事物不在眼前时,在头脑中重现出来的现象。 2.外显记忆:在意识的控制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的有意识的影响。
3.内隐记忆:是⼀种在个体⽆法意识的情况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的⽆意识的影响。 4.识记:⼀个⼈获得知识和经验的过程。 5.前摄抑制:是先前的学习对后继学习的⼲扰。 6.倒摄抑制:是后前的学习对先继学习的⼲扰。 7.保持:是识记过的事物在头脑中储存和巩固的过程。 8.遗忘:对经历过的事物不能回忆或是错误的回忆。 9.再认:对过去经历的事物重新出现时能够识别出来。 10.思维:是⼈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河南专升本⼼理学 简答题:
1.感觉和知觉的关系 区别:
(1)感觉和知觉的内容不同。感觉是⼈脑对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对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2)感觉和知觉的产⽣过程不同。感觉是单⼀的感觉器官进⾏简单信息加⼯的结果,知觉是⼤脑对不同感官通道的信息进⾏综合加⼯的结果。
(3)产⽣的因素不同。感觉的产⽣是由刺激物的性质决定的,知觉的产⽣在很⼤程度上依赖主体的知识经验和态度。 (4)经验所起的作⽤不同。⼈的感觉有⽆经验的作⽤均能产⽣,经验是产⽣知觉必不可少的因素。 联系:
(1)感觉是知觉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知觉产⽣的基础和前提。 (2)感觉和知觉是同时进⾏的,感觉和知觉统称为感知。 (3)感觉和知觉都是直接作⽤于感官的事物的反映。
(4)感觉和知觉的主观映象都是具体的感性形象,同属于认识的感性阶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