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购绩效评估的指标
采购人员在其工作职责上,必须达成适时、适量、适质、适价及适地等基本任务,因此,其绩效评估自应以此“5适”为中心,并以数量化的指标作为衡量绩效的尺度。
(一)品质绩效
采购的品质绩效可由验收记录及生产记录来判断。前者系指供应商交货时,为公司所接受(或拒收)的采购项目数量或百分比;后者则是交货后,在生产过程中发现品质不合的项目数量或百分比。
1.进料验收指标=合格(或拒收)数量/检验数量
2.在制品验收指标=可用(或拒用)数量/使用数量
若进料品质管制采用抽样检验的方式,则在制品品质管制发现品质不良的比率,将比进料品质管制采用全数检验的方式为高。拒收或拒用比率愈高,显示采购人员的品质绩效愈差,因为未能找到理想的供应商。
(二)数量绩效
当采购人员为争取数量折扣,以达到降低价格的目的时,却可能导致存货过多,甚至发生呆料、废料的情况。
1.费用指标
现有存货利息费用与正常存货水准利息费用之差额。
2.呆料、废料处理损失指标
处理呆料、废料的收入与其取得成本的差额。
存货积压利息的费用愈大,呆料、废料处理的损失愈高,显示采购人员的数量绩效愈差。不过此项数量绩效,有时受到公司营业状况、物料管理绩效、生产技术变更或投机采购之影响,故并不一定完全归咎采购人员。
(三)时间绩效
这项指标是用以衡量采购人员处理订单的效率,及对于供应商交货时间的控制。延迟交货,固然可能形成缺货现象,但是提早交货,也可能导致买方负担不必要的存货成本或提前付款的利息费用。
1.紧急采购费用指标
紧急运输方式(如空运)的费用与正常运输方式的差额。
2.停工断料损失指标
停工期间作业人员薪资损失。
事实上,除了前述指标所显示的直接费用或损失外,尚有许多间接的损失。例如经常停工断料,造成顾客订单流失,作业员离职,以及恢复正常作业的机器必须做的各项调整
(包括温度、压力等);紧急采购会使得购入的价格偏高,品质欠佳,连带也会产生赶工时间必须支付额外的加班费用。这些费用与损失,通常都未加以估算在此项绩效指标内。
(四)价格绩效
价格绩效是企业最重视及最常见的衡量标准。透过价格指标,可以衡量采购人员议价的能力以及供需双方势力的消长情形。
采购价差的指标,通常有下列几种:
1.实际价格与标准成本的差额。
2.实际价格与过去移动平均价格的差额。
3.比较使用时的价格和采购时之价格的差额。
4.将当期采购价格与基期采购价格之比率与当期物价指数与基期物价指数之比率相互比较。
(五)采购效率(活动)指标
下列各项指标可衡量在达成采购目标的过程中,各项活动的水准或效率。
1.采购金额
2.采购金额占销货收入的百分比
3.订购单的件数
4.采购人员的人数
5.采购部门的费用
6.新厂商开发个数
7.采购完成率
8.错误采购次数
9.订单处理的时间
由采购活动水准上升或下降,我们不难了解采购人员工作的压力与能力;这对于改善或调整采购部门之组织与人员,将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兹就6、7、8项之“新厂商开发个数”、“采购完成率”及“错误采购次数”,说明如下:
新厂商开发个数
为使供应来源充裕,对单一来源的物料,通常要求采购人员必须在期限内扩增供应商家数,此一绩效指标,亦可以单一来源物料,占所有A类物料的比率来衡量。
采购完成率
此为衡量采购人员努力办案的绩效。
完成率指标=本月累计完成件数/本月累计请购件数
完成件数有两种计算标准,第一种标准是,由采购人员签发订购单即算,另一种标准则必须等供应商交货验收完成才算。
不过,采购人员若为提高完成率,使议价流于形式,则将得不偿失;因此,若无停工断料之虞,完成率稍低亦无妨。
错误采购次数
系指未依有关的请购或采购作业程序处理的案件。譬如错误的请购单位、没有预算的资本支出请购案、未经请购单位主管核准的案件、未经采购单位主管核准的订购单等。此等错误次数,应要求将至零。
福建企业与采购联合会杂志社
2015-1-1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