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尚佳旅游分享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美育与人性论

美育与人性论

来源:尚佳旅游分享网
理论纵横中国成人教育2008年10月美育与人性论

○刘继平

涂显镜

[摘要]人性分为先天的本性与后天的习性两个方面,从美育的可能性与重要性两个方向论述了美育对人性的改善作用,从而达到塑造完满人性,构建和谐社会的目的。

[关键词]美育;人性;本性;习性人性包括先天利己、利他本性及后天的习性两个方面,人的性格变得高尚优美。古希腊哲学家美学家亚里斯多德

净化、精神享受等多种人在利己本性的驱使下,会自发地采取各种行动获取物质材认为音乐应当学习,它对人有教育、

美学家席勒是提倡美育的第作用。启蒙时期的德国剧作家、美料及各种精神享受,避免诸种伤害。但人的利己必须有度,

育的功能与作用就在于避免这种过度的利己性,通过审美把一人,在《美育书简》一书中,他从古希腊人那里找到了完美利己与利他两种本能有机地结合起来,避免各种恶习,形成“他们既有丰满的形式,又有丰富的内容;既的人性,他说:良好的习惯,从而使人从感性的人上升到理性的人。能从事哲学思考,又能创作艺术;既温柔又充满力量。在他

们的身上,我们看到了想象的青年性和理性的成年性结合一、人性的内涵

何谓人性?概而言之,人性包括先天与后天两个方面。成的一种完美的人性。”总之,古今中外的思想家美学家都

认识到审美对于人的重大影响,因而都倡导美育,以期通过先天因素主要是从遗传和积淀两方面来说的,是就整个人

类的本性而言。后天因素指的是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各种美育改造人性,美化国家。习性。三、美育的功能与作用

1.先天的本性在杜丽燕主编的《人性的曙光———希腊人道主义探源》

一文中的“智者”说:如果我们把普罗泰戈拉版的《创世记》荀子曰:“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荀子·正名》)是说人

人们对于人换成尼采式的语言,可以这样说,支撑世界的力量有两个,性是与生俱来的,是人之自然属性。自古以来,

性之认识殊异。孟子主张性善:这就是奥林匹斯诸神与泰坦神。人性中的奥林匹斯诸神的“仁义礼智,非外铄也,我固

”《(孟子·告子上》)。荀子主张性恶:“人之性恶,其善者有之。“适度的克制”和“宁静”。人性中的泰坦神特征特征主要是伪也。”《(荀子·性恶篇》)。主要表现为酒神精神,它由“肉欲与暴行混合而成”,有癫狂

姑不论性善或性恶,无论善与恶,人都有利己的本性是放纵的特点。共同的,也就是说利已是人性的先天本性的一个主要方面。总体而言,美育的结果是使人性得到改善,使人类从感

性的人上升到理性的人,正如柏拉图说的,人应该做自己的荀子曰:“饥而欲食,寒而欲暖,劳而欲息,好利而恶害,是人

之所生而有也,是无待而然者也,是禹、桀之所同也。”《(荀主人。为什么美育能够达到此目的呢?这是因为:子·荣辱篇》)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我们在承认人的利己本性1.美育从对个别形象的欣赏上升到普遍性意蕴、旨趣的

品味。在欣赏美的时候,感知、想象、情感、理解是融为一体的同时,也承认人的利他本性。当然,这些又属于后天的因

事物的真理、人间的真情,素了。的。人们领悟到的是人生的真谛、

这时人的精神境界必然会得到提升。2.后天形成的习性

“人生下来是自由的,可是处处受到束缚。”2.美育超越了对功利的追求和享受,转移提升到精神的卢梭认为:

旷达和赏玩。审美所要求达到的就是超具体功利的精神愉可以说,人类无时无刻不在追求着自由,特别是精神方面的

自由。精神自由与物质方面的自由是完全不同的,悦和享受。由于美育的这种无关概念的普遍性、物质生活超功利性,丰富了,却无法让我们知道幸福是什么?人活着的意义和终人就能够暂时脱离现实社会,进入审美的自由王国,在理想

状态中对照自己不足之处,从而达到感性与理性统一的理极目的是什么?追求物欲与财富,人类就会把知识当做奴

仆,使其受到它们的奴役,受欲望的支配。想世界。

二、美育的可能性与重要性在德国古典美学家席勒的美育思想中表现得很明显。康德强调,人的本性先天倾向于。因此为抑制这种席勒美育思想的目的主要是通过解决人性问题,来解决社倾向,道德律在本质上是绝对必需的,审美教育更是势在必会问题,席勒认为,美育不仅能够解决下层社会的粗野,而

“使紧张行,否则人就会变成禽兽,人类社会就会以野蛮的无状且能够防止上流社会的,总之,审美教育能够

态而告终。的人恢复和谐,使松弛的人恢复振奋,并以这样的方式本着

杜威认为,人的本性如同一块天然的材料,自然本能和它的本性把受到的状态再带回到绝对状态,使人成为欲望是其基本因素。道德和教育的作用是雕塑这块天然材一个他自身就是完整的整体”。料,使人在社会文化环境中脱出自然状态而趋向较高的文概而言之,美育是可以改变人性的,通过审美教育,人明状态。性的先天本性能够得到疏导,后天的恶习能得以改善,让人

人的行为首先受制于人的本性发展,因而对人的行为民懂得在自利的同时把握限度,不损害他人和社会的利益,的控制和调节也就是且首先是对人的本性的调节或引导。多发扬利他精神。建造和谐优美的社会,形成良好的社会环但本能不是人的本性的全部,人的本性大多数是在后天的境,建立健全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只有这样,人的心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总是在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的过程灵才是真正得到了自由,人性才能完美。中不断改变的。正是这种可变性,才使教育成为可能。

西方古希腊时期的美学家早就认识到了审美对人的发参考文献:

[1]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教研室编.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下)展的重大影响,因而重视审美教育。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认

.商务印书馆,2002.为音乐“拿美来浸润心灵”,“培养起融美于心灵的习惯”,使[C]

21

理论纵横

中国成人教育2008年月

社会性别意识视角下的女大学生发展分析○香

[摘要]中国女大学生的主体意识逐渐增强,责任意识、意识和权利意识有了明显提高,但是传统的社会性别意

探讨促进女大学生识仍然束缚着女大学生的思想和自我发展。本文试从社会性别的视角分析女大学生的发展特征及根源,

发展的机遇和条件,帮助女大学生提高和发展自我,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关键词]社会性别意识;女大学生;发展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人才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因素。女大学生作为重要的人力资本不可或缺,也不可低估,她们的社会性别观念不仅是当今社会文化的折射,而且预示着未来社会发展的走向,并将影响新的一代或者几代人。然而,全国妇联和国家统计局的调查发人深省:“男高女低”的择偶追求,“男主女从”的家庭结构得到近半数女大学生的认同。本文尝试从社会性别视角探讨女大学生的发展问题。

一、社会性别意识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社会性别意识是在历史中形成的,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社会性别意识深深地刻上了时代的烙印。

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对两性关系进行了严格的限定,“夫唱妇随”、“三纲五常”成为女性美德,“男尊女卑”成为两性特征。

到了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随着中国的,“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妇女能顶半边天”为广大女性追求妇女提供了非常好的文化环境。因此,忽略两性生理差别,追求“铁娘子”形象是当时社会对女性的评判标准。

随着工业化社会的确立,女性参与社会就业,女性主体意识不断觉醒。男女两性的社会地位趋于平等,两性的性格特征也互相磨合,趋于共同。然而,商业经济为获得自身的经济利益,营造女性审美文化氛围,使男性在审美文化和性别关系中主体地位得到强化,女性逐渐被弱势化和商品化。

因此,所谓社会性别意识、“女性形象”都是与社会价值标准下的女性所承担的责任———女性社会角色紧密

联系在一起的,即女性是被动的,只能不足

“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性别角向社会所认可的价值尺度靠拢。女性

从来都是被塑造者,只能按照社会及色使得女性对家庭的投入过多,女生男性对她的要求来塑造自己。婚后被家庭牵扯的精力多,容易分散

工作的注意力,影响工作质量和工作二、传统社会性别意识影响下的

效率,往往表现出后进不足,发展空间女大学生发展表征

受限。(一)顺从听话,但缺乏开拓、创新

三、女大学生传统社会性别角色精神

传统文化中“男主女从”的性别意成因分析识依然影响着人们对女性的价值判(一)父母的社会性别意识的影响断,同样也影响着当今女大学生的行人的性别意识不是与生俱来的,为方式、性别角色意识的形成是一个学习和培思维习惯、心理素养和价值追

一是被动性。女性的养的社会化过程,家庭是社会化过程求。主要表现在:

主体意识是在竞争与外部条件发生变中最重要的场所。男女自出生起,就在化时激发出来的,是由于女性权利出现家庭中开始了最初的性别角色社会

化,反映了父母对子女的性别角色期某些失落或外在压力明显加大情形下

待。父母在子女的名字中赋予了不同凸显出来的主体意识,随着这些问题的

缓解,也会相应淡漠。二是表层性。在问的性别角色的含义。例如,男孩叫“刚”题压力下觉醒的女性,很大程度上只是“强”,女孩叫“淑”“丽”等。此后,父母

玩具,对待男孩、女孩的集中关注问题的解决,而没能从思想认在选择衣服、

识的深层结构真正建立起自觉的主体态度和行为方面进一步分化孩子的性

别角色,强化孩子的性别角色意识。使意识。三是局部性。女性的主体意识更

多地反映在某些女性群体中,没有形成其从小就按照传统的性别发展模式要女性群体意识的整体提高。这种弱者心求自己,进而形成一种行为规范和发态和顺从心理,使她们在事业上缺乏拼展理念。搏精神和开拓精神,按部就班,安于现(二)学校教师的社会性别意识的状,不能主动地参与竞争,积极地挑战影响未来,难以出新和创新。教师对学生性别角色的形成具有

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教育、管理和评(二)学习成绩好,但能力一般

在传统的公众意识中,女生顺从听价学生时,更愿意表扬女生认真、

整洁,表扬男生聪明、有个性和创听话,做事认真,花费的时间比较多,话、造性,能经受挫折;教师的教育教学方因此在当今的应试教育的条件下,女

生能够在考试中取得较好成绩。然而,式也带有非常鲜明的性别刻板印象,女生主动性不够,自信心不强,把握机对男生常常采用启发和诱导的方式,会不够果断,因此在参与社会锻炼方尽力培养其思考的能力,而对女

生比较“照顾”,过于包揽,尽量扫除她面的时间和机会相对少些,致使工作

经验不足,潜力没能发挥出来,工作中们学习上的障碍;在课外活动中,教师能力表现一般。也会习惯性地安排男生承担责任,做

(三)婚前优秀,但婚后发展潜力一些富有创造性和挑战性的工作。教

[9]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二卷)[M].商务印书馆,1981.

[10]李青山.论人的本性及其与法律的关系[J].社会科学,2004,(10).

[11]彭萍.审美与人的全面发展[J].株洲工学院学报,2006,(3).

—希腊人道主义探源[M].华夏出版[12]杜丽燕.人性的曙光——

社,2005.

[13]苗力田.亚里斯多德全集(第六卷)[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

[2][美]埃里希.弗罗姆,许合平,朱士群译.对自由的恐惧[M].

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8.

[3]柏拉图.文艺对话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4]席勒.美育书简[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4.[5]霍姆林斯基.给儿子的信[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57.[6]蒋孔阳,朱立元.美学原理[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1999.

[7][德]席勒,冯至,范大灿译.审美教育书简[M].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

[8]柏拉图,严群译.苏格拉底的申辩[M].商务印书馆,1983.

(作者单位:湖北武汉,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430079;

贵州,贵阳学院教育系550005)

2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hangjiatang.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4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