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计算机网络知识点整理

来源:尚佳旅游分享网
By:汴梁钟声

第一章

1、协议的三个组成要素

语法、语义、同步

2、实体、协议、服务访问点、服务

实体:表示任何可发送或接收信息的硬件和软件过程 协议:控制两个对等实体(或多个实体)进行通信的规则的集合

服务访问点:在同一系统中相邻两层的实体进行交互(即交换信息)的地方 服务:要实现本层协议,需要使用下面一层所提供的服务 *协议是水平的,服务是垂直的

*使用本层服务的实体只能看见服务而无法看见下面的协议。下面的协议对上面的实体

是透明的。

3、面向连接和无连接的服务

TCP(传输控制协议)是面向连接的传输协议,而UDP(用户数据报协议)是无连接

网络协议。二者都通过IP操作。 4、OSI和TCP体系结构的比较

OSI七层协议体系结构(从下往上):

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TCP/IP四层协议体系结构(从下往上):

网络接口层→网际层→运输层→应用层

书上的五层协议体系结构(从下往上):

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应用层

5、区分三种交换技术

P15 图 1-12

6、了解网络协议标准化过程 7、客户服务器模式

第二章

By:汴梁钟声

1、物理层的四个特性

1.机械特性 2.电气特性 3.功能特性 4.过程特性

2、传输媒体的特性

传输媒体分为:导向传输媒体(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缆)和非导向传输媒体

双绞线:加一个屏蔽层是为了提高双绞线的抗电磁干扰的能力;两根线绞在一起是为了

减少相邻的导线的电磁干扰

3、基带和宽带

基带传输又叫数字传输,是指把要传输的数据转换为数字信号,使用固定的频率在信道

上传输。

宽带(Broadband)传输:将信道分成多个子信道,分别传送音频、视频和数字信号,

称为宽带传输。

一般说,宽带传输与基带传输相比有以下优点:

能在一个信道中传输声音、图像和数据信息,使系统具有多种用途;

一条宽带信道能划分为多条逻辑基带信道,实现多路复用,因此信道的容量大大增加; 宽带传输的距离比基带远,因为基带传输直接传送数字信号,传输的速率越高,能够传输的距离越短。

4、曼彻斯特编码的图形所表示的二进制数值

从低电平转为高电平为码元1 从高电平转为低电平为码元0

5、信道复用技术

“复用”是一种将若干个彼此独立的信号,合并为一个可在同一信道上同时传输的复

合信号的方法。

频分复用、时分复用、统计时分复用、波分复用、码分复用 码分复用:CDMA。GSM是我国广泛使用的移动通信体制。

By:汴梁钟声

第三章

1、局域网的数据链路层分成哪两个子层

逻辑链路控制、媒体接入控制

2、连续重传ARQ协议接收窗口、帧的序号和发送窗口的关系 3、HDLC传输比特零比特填充法

发送端:检查发送的位流,一旦发现连续5个1,则在后面添加一个0 接收端:检查接收的位流,一旦发现连续5个1,则丢弃接下来的一个0 这么做是为了保证帧间隔符的唯一性和帧内数据的透明性

4、停等协议的主要缺点是什么

优点:简单

缺点:信道利用率低

5、SLIP、PPP、HDLC、SDLC各是面向什么的,功能特性上有哪些区别

SLIP:面向低速串行线路,可以用于专用线路,也可以用于拨号线路 PPP:点对点的链路

HDLC:同步网上传输数据,面向比特的数据链路层协议

SDLC:同步数据链路控制,是一种IBM数据链路层协议,使用与系统网络体系结构

(SNA)

6、采用连续ARQ(Go-Back-N)方法,接收窗口如何控制哪些数据可以接收,哪些不可以接收

7、滑动窗口机制 8、CRC计算

*计算题

9、网卡的作用

网卡是工作在数据链路层的网路组件,主要功能有三个:

1.数据的封装与解封 2.链路管理 3.编码与解码

By:汴梁钟声

10、何为冲突?在CSMA/CD中,如何解决冲突

冲突是以太网中两个节点同时发送数据所致,当从这两个节点发出的数据在物理介质上

相遇时,它们将会发生冲突。局域网交换机、网桥、路由器则不会。

CSMA/CD采用载波监听和冲突检测,然后产生随机延迟来解决冲突

11、以太网是由哪一个IEEE 802标准定义

IEEE 802.3

12、广播式网络一般采用什么网络结构

星形网、环形网、总线网、树形网

13、以太网常见的输出媒体有哪几种 14、MAC地址

第四章

1、路由器的组成

路由选择部分和分组转发部分 48位

对于检查出的无效MAC帧就简单的丢弃,以太网不负责重传丢弃的帧

2、网络互连有何意义

网络互连是使一个网络上的用户能够访问其他网络上的资源,使不同网络上的用户能够

互相通信和交换信息。这样不仅有利于资源共享,也从整体上提高网络的可靠性 3、五种中继系统作用与层次

物理层:转发器

数据链路层:网桥或桥接器 网络层:路由器

:桥接器(网桥和路由器的混合物) 网络层以上:网关

4、协议的作用:IP ARP RARP ICMP

ARP:地址解析协议,IP地址转物理地址 RARP:逆地址解析协议,物理地址转IP地址

By:汴梁钟声

ICMP:网际控制报文协议,在路由器、IP主机之间传递信息

5、根据路由表计算下一跳,路由表的计算

6、主机如何利用ARP协议查找主机的硬件地址

7、会A、B、C类子网的判断,划分子网并分配子网掩码

A类:0~127 B类:128~191 C类:192~223

8、OSPF、RIP分别采用什么路由算法及比较

RIP是一种分布式的基于距离向量的路由选择协议 OSPF是使用分布式的链路状态协议 RIP适用于小型网络,最大跳数为15跳。

OSPF适用于大型网络,配置相对复杂,路由负载均衡能力较弱

9、IP地址长度在IPV4和IPV6中各是几位,及他们的表示方法

IPv4:32位

IPv6:128位

10、IP协议的特点

不依赖与特定的网络传输硬件

不依赖于任何特定的计算机硬件和操作系统 使用统一的全球范围寻址系统

11、P182 IP地址和MAC地址的区别

第五章

1、从服务器进程来分析TCP状态图的变迁 2、TCP的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

流量控制就是让发送方的发送速率不要太快,要让接收方来得及接受。

利用滑动窗口机制实现流量控制。发送方的发送窗口不能超过接收方给出的接收窗口的数值

拥塞控制就是防止过多的数据注入到网络中,这样可以使网络中的路由器或链路不致过

By:汴梁钟声

四种拥塞控制的算法:满开始、拥塞避免、快重传、快恢复 3、描述三次握手机制,并分析其必要性

第一次握手:客户端发送syn包到服务器,等待服务器确认

第二次握手:服务器受到syn包,并确认syn包,同时自己也发送一个syn包 第三次握手:客户端收到服务

4、描述UDP协议的优点 5、端口、套接字的概念

套接字 socket=(IP地址:端口号)

6、TCP与UDP的比较

TCP是面向连接的服务,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有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太过麻烦,

花费时间较长

UDP是无连接的服务,是不可靠的,没有拥塞控制,速度快

7、拥塞和流量控制

第六章

1、域名系统DNS的概念

2、文件传送协议FTP的主要工作过程是怎么样的 3、完整FTP过程

主进程和从属进程

4、DNS、WWW、SMTP。。。(作业内容)

WWW:万维网 DNS:域名系统

SMTP:简单邮件传输协议 URL:统一资源定位符 HTTP:超文本传送协议 HTML:文本标记语言 CGI:通用网关接口

By:汴梁钟声

浏览器:万维网服务的客户端浏览程序

超文本:用超链接的方法,将各种不同空间的文字信息组织在一起的网状文本 搜索引擎:万维网环境中的信息检索系统 OSI:开放系统互联基本参考模型

网络带宽:单位时间内从网络中的一点到另一点所能通过的”最高数据率”b/s 吞吐量: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个网络的数据量

考试题型: 填空:16分 选择:20分 判断:10分 名词解释:10分 简答:20分 计算:24分

子网划分、RIP(***先要把距离加1)、CRC(异或的关系,商主要看每次的余数的最前面一位)

PS: 网络层是为主机之间提供逻辑通信,而运输层是应用进程之间提供端到端的逻辑通信

TCP面向字节流,三个过程:连接建立、数据传送、连接释放

三网合一中的三网:电信网、计算机网、有线电视网

SNMP(简单网络管理协议)

五层体系结构的作用: 物理层:实现透明地比特流传输

数据链路层:在两个相邻节点的线路上无差错的传送以帧为单位的数据 网络层:为不同主机之间所传输的分组选择恰当的路由

运输层:在两端主机的进程之间,建立一条传输连接,以透明地传送报文

应用层:确定进程之间通信的性质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数据链路层三个基本问题:

封装成帧、透明传输、差错检测

By:汴梁钟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