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 MINERAL DEPOSITS 第31卷 增刊
辽西二道沟金矿控矿构造研究
张雪松,赵国春,李秋叶,王海涛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 100083)
1 区域地质背景
二道沟金矿地处辽宁省北票市西北部,紧邻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辖区的金厂沟梁金矿。
二道沟金矿属二道沟-金厂沟梁金矿田的一部分,位于华北地台北缘、内蒙古地轴东段北侧的张家口-赤峰金成矿带东段,努鲁儿虎隆起带的东北部,是阴山-燕山纬向复杂构造带与NNE向新华夏系构造带的交汇部位。区内的一级断裂构造主要有3条:近EW向的康保-赤峰-开原深大断裂、NNE向的八里罕断裂和近NE向的承德-北票断裂。其中东西向断裂构造控制着整个矿带的分布,而NE向的区域性断裂控制了金矿田(床)的产出,与之配套的次级NW向断裂十分发育,为成矿提供了有利赋存的条件,二道沟金矿就位于东西向和北东向断裂交汇部位形成的菱形块体内部。
2 矿区地质特征
矿区出露地层有西北部的太古界建平群小塔子沟组片麻岩。东部出露的是下白垩统义县组的中酸性火山岩。矿区西南侧侵入岩可分为4期,依次为西台子斑状花岗岩(218 Ma)、东对面沟中细粒片麻状花岗岩(135 Ma)、对面沟花岗闪长岩(125 Ma)和对面沟斑状花岗岩闪长岩(121 Ma)。
断裂构造在不同岩性中均较为发育,矿区东部的火山岩区发育大量的NW向和EW向断裂,NW向断裂控制了本区主要的Ⅰ、Ⅲ和Ⅴ号矿体;EW向断裂连续性相对较差,16、2号等矿体赋存于EW向断裂破碎带内。矿区西南部的岩体中可见众多围绕岩体形成的放射状裂隙,裂隙具有不同程度的矿化。各个方向的断裂均伴生岩脉,如闪长玢岩、石英斑岩、正长斑岩等,脉岩在成矿前、成矿期和成矿后均有发育。
3 构造活动序列及控矿特征
根据构造形迹、交切关系及矿石的结构构造等特征,恢复了构造活动序列,进而查明构造对矿体的控制作用。
3.1 构造序列划分
二道沟金矿的构造活动可以分为4期。
第一期为成矿前EW向断裂受S-N向挤压,西北部的变质岩区中发育片麻理,片麻理走向80~90°,向
本文得到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项目“胶东石英脉型金矿成矿规律总结研究”(20089937)的资助
第一作者简介 张雪松,男,1989年生,在读硕士生,主要从事构造地质学、矿床学方面的研究。Email:abzkzxs@163.com
通讯作者 赵国春,男,副教授,1963年生,主要从事构造地质学、岩石大地构造等方向的研究。Email:gczhao@cugb.edu.cn
820 矿 床 地 质 2012年
N陡倾或近于直立。NW向断裂左行压剪性活动,断裂面具舒缓波状。闪长岩脉此时沿断裂贯入,可见后期受剪切错开,被矿脉所充填。
第二期是成矿早期受NW-SE向挤压,NW向断裂发生左行张剪性活动。成矿早期的黄铁矿石英脉沿断裂面形成,石英晶形较为完好,与主成矿期的多金属硫化物的接触边呈锯齿状。黄铁矿自形程度较高,颗粒较粗大,零星分布在石英脉内。
第三期为主成矿期NW向断裂活动仍然为张剪性,矿化成分为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黄铁矿等多金属硫化物十分富集,有时可形成净矿矿脉,在较宽部位可见晶洞构造。在矿体与围岩的交界部位有密集的羽状微裂隙,内充填矿化,显示为左行运动。
第四期为成矿后期受NE-SW向的挤压,表现为NW向矿体被破碎带或岩脉右行错开。 3.2 断裂构造对矿体的控制作用
(1)主成矿期为NW-SE向挤压作用,NW断裂在向NWW偏转的部位含矿性好。 (2)矿体向NW方向侧伏,可根据矿体的侧伏方向寻找新的富矿段。
(3)由于整个矿区内矿体与脉岩的关系尤为密切,可以根据脉岩的规模和展布情况进行追溯,寻找良好的矿化部位。
参 考 文 献(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