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大学生创新创业现状的调查研究
作者:付腾飞 杨广君 杨海燕 何文英 胡飞龙 郭俊凯 来源:《科学与财富》2015年第34期
【摘 要】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积极创建创业型社会。本文主要以内蒙古高校的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就当今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理解、实践和面临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调查研究。认为推动创新创业需要大学生、学校和政府的共同努力。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教育
本项目受内蒙古科技大学李保卫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资助 大学生创新创业主体现状分析 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强烈,热情不高
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只有2.5%的大学生毕业后打算自主创业。阻碍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的主要原因在于大家对于创新创业没有概念,对于一些自主创业以及直接就业的选择上存在着一定的想法。很大一部分大学生认为创业缺乏资金支持和经验不足,以及无法承担创业带来的压力和风险。这表明大学生虽然有创业的意识,但这种意识很少可以转化成实际行动,很大的原因在于大学生缺乏对于创业的热情。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不够
在访谈和调查中我们了解到一些大学生创业者对公司运作的认识过于简单, 他们不清楚如何融资、如何做商业上的事务活动筹谋、如何塑造管理团队等,甚至连基本的财务、管理方面的常识都很短缺。具体表现在:
1.分析判断决策能力不强,对市场调研产品研发等方面不了解。
2.经营管理能力不强,对企业的人事管理运行方式资金的管理等都缺乏了解,无法有效协调人财物的管理。
3.社交能力不强,参加社会实践的机会不多,社交方面的能力差,与社会企业媒体客户等的沟通协调能力不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4.风险承担能力不强,大学生经历的挫折和失败少,资金较少,一旦遇到困难和风险,就无法承担。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分析 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不够成熟
虽然在我国已有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意识到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且已开设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但是从社会的总体形势来看,对其重视及普及程度仍然有待提高。据相关调查数据,我国的211高校中开设相关课程的学校不足一半,即使是已经开设的高校,也存在授课和考察流于形式的问题,经常发生学生在汇报学习成果时随意应付教师,而教师不加检验即允许学生汇报通过的情况,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学校、教师和学生缺乏成熟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而导致的。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条件不足
首先,目前有些高校并没有真正地把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提高到战略任务高度来认识,人才培养方案中缺乏创新创业教育,这样培养出来的大学生不能承担起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历史使命。其次,大多数高校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师资力量薄弱。高校专业教师理论性教学强,由于他们没有参与创业过程的亲身体验,所以创业实践经验不足。因此从事就业指导的教师也只能在创业理论上指导学生,真正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并能指导学生创业的师资力量相当匮乏。此外,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一大难题就是资金不足,在办学经费上很难投入到创新创业教育中。没有资金的支持,创新创业教育将成为无水之源。 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激励机制和评价考核体系不够完善
目前,很多高校开展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教改课题,鼓励学生立项申报,对成功结项的大学生来说只是增加其创新学分,而对于指导教师也没有相关的实质性奖励机制。有些优秀的大学生可以通过多参加校内的其他活动完成创新学分,所以很多大学生根本不重视“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同时很多高校也未曾把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纳入到评价考核体系之中,仍然以学习成绩评定学生的优劣,这也是大学生创新创业热情不高的突出原因。 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建议
树立创新创业观念增强创新创业意识激发创新创业热情
增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是培养其创业能力的根本,也是目前各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重点。首先,要引导大学生全面了解自主创业的真正含义,不断强化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其次,通过邀请自主创业的典型代表来为大学生做讲座,树立榜样作用,鼓励大学生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立创新创业的坚定信念,激发大学生凭借自己良好的专业基础知识、聪明的头脑和与众不同的想法闯一番事业的热情。最后,鼓励大学生组建团队或社团,共同参与实践项目,使这种意识真正内化成大学生的自主创业理念。同时,可以通过当前的一些奖励政策促进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现阶段的大学生创业热情。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对策。 深化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意识
创新创业精神和理念的培养应当是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重中之重。对于学校来说,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不应该只是美化学校形象的形式要求,而要落实到实处,真正为了培养大学生的实际创业能力而做出努力;对于教师来说,学生的进步应该成为教师的责任,他们必须首先端正对创业教育的态度,必须认真对待每一个学生、每一次实习的过程和结果;对于学生来说,对于创新创业课程的学习关系到自己的前途和未来,一定不能掉以轻心,敷衍对待,而要虚心学习一切相关内容,仔细钻研、认真消化,让创新创业的精神贯穿于自己的创业过程当中,为实现“事业有成”的目标而不懈努力。 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建设
高校要培育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大学生,应该先培养具有创新思想、创业精神的教师。高校可以在校内选拔部分专业知识强和基本素养高的教师,专门从事创新创业教育,定期组织他们到企事业单位培训、交流,不断更新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教学技能。由于创新创业教育对教师的实践经验要求很高,所以高校可以聘请企事业单位的专家为实践顾问或兼职导师,定期为大学生及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进行创业指导、技术咨询,传授他们丰富的实践经验。其次,改革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模式。高校要将创新创业教育摆到重要位置,同学术研究、职业教育同等重要。高校应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到学校的教学目标及人才培养方案中,结合各专业学科特色,合理设置各个专业创新创业教学课程,并与其它学科有机综合,力争创建跨年级、跨专业、跨学科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在教学方式上,高校也应作出重大改革,注重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实践能力,使课堂教学、创业模拟和实践有机结合。最后,加强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在广泛的社会实践中提炼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政府应采取多种措施以改善大学生创业环境
促进大学生创业还应采取有效措施,改变大学生创业的资源约束,使创业更具吸引力。首先,政府应营造良好的大学生创业政策环境。我国高校大多都是公办高校,高校创业教育水平从根本上取决于国家的重视程度与扶持力度。因此,政府对大学生创业支持应承担起更大的责任。其次,政府应加大大学生创业宣传力度,形成认同创业人、尊重创业者的社会氛围,增强创业者的“荣誉感”,为大学生创业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再次,建立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以缓解创业资金的瓶颈,成立专业化管理服务机构,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全方位的指导和帮助;最后,深化户籍、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制定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以解决创业大学生的后顾之忧,激励更多的大学生投身于创业之中。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参考文献:
[1] 李帅英,曹秀芬,江书平,张炜平,王余丁. 大学生创业意识现状分析及培养对策[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9(20)
[2] 吴师法,苏艳蓉. 现代大学生创新创业现状探研[J]. 中国就业. 2007(0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