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门兵器
如果说高考文题是个客人,那么我们自身的准备就好比“餐厅”,尽管你在翻开试卷的前一秒钟还不知道来者是谁,有什么嗜好,但非招待不可,而且必须在规定的有限时间内做出合口的“饭菜”来,若没有较为丰富的技艺和材料如何应付得了。这就要求我们平时一定要营建好“作文餐厅”。 实战心得
河北省辛集中学曹保顺老师认为,不管参考作文题怎么变,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想像能力这个基本出发点不会变。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就备好“四大莱”,掌握“烹调术”,备足“原材料”: 先说备好“四大菜”:
曹老师说:“作文餐厅”在平时就要苦心经营,要考虑到作文训练的各个方面,尤其是要备好“四大菜”——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及常见应用文。《高考说明》明确指出:“要掌握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及常见应用文的写法。”因此各种文体都应掌握,把写作基础打好,切忌盲目猜题。1999年高考前,有些人见连续几年考给材料议论文,便把宝押在议论文上,反复演练,精心准备,结果出乎考生意料之外。1999年高考后,据报载,1999年高考文题与(科幻世界)杂志的一篇小说“不谋而合”,并由此带来一股“科幻热”,使得这本一度冷落的科幻杂志“红红火火”。
考题实际上是非常难猜着的。命题的偶然性非常大,有时还要借助于来无影去无踪的灵感。例如,1986年的给材料作文(树木·森林·气候),就是命题组的人员在
为一个好的题目而“衣带渐宽”“人憔悴”之际,猛然被郊外一片树木葱郁的生活景象所触动而“捉住”的。1987年全国师范统考文题《生活需要七色阳光》,也是命题组成员大伤脑筋之时偶然从一本杂志封底的歌曲中获得的灵感。“生活需要七色阳光”,就是这首歌曲中的一句歌词。由此可见,猜题押宝实在是不牢靠的。事实上,这方面的教训已经相当多了。
就目前而言,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三大文体仍然是一切写作的基础,也是高考作文的主要考查内容,每年考哪个文体是不固定的。另外常见应用文(书信、广播等)的考查在高考作文中也是常见的题目,这表明了现代社会对中学生学以致用能力的要求。因此各种文体要全面发展,不可偏废。
有人说现在高考淡化了文体。实际上这并不意味着要取消文体。这好比烹调大师在烹调过程中,并不拘泥于某一菜系的菜谱或作法,但他平时是严格按照基本要求反复练习的。为了在考场上能挥洒自如,就离不开平时各种文体的严格训练。 再说掌握“烹调艺”
曹老师指出:一个厨师水平的高低,无疑是与他的“烹调技艺”分不开的。这表现在写作上就是有关的写作技巧,即有关审题立意、结构布局、语言表达、想像联想等。
1999年高考文题虽也有一些可谓新鲜之处,但基本上仍属于我们平时训练的基本知识。比如想像,早在1986年,上海的高考作文题\"2000年回母校”就着重于想像力考查。全国1990年高考是运用想像描写玫瑰园中两个孪生小姑娘肖像,1991年又有根据黑板上一个圆想像作文的试题,更何况培养想像力在《教学大纲》和《高考说明》中早有明文规定。高考语文毕竟考查的还是语文的知识和能力。平常对科技有兴趣、阅读过一些科技书刊的学生在看到1999年高考文题时,在心理上可能确有飞定优势,但并不意味着他们就能写好文章。曹老师说,说来凑巧,班上有一
位女同学从高二起一直订有《科幻世界》,不少同学也经常向她借阅,但这几位同学的高考作文成绩并不高。相反,其他同学从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人和事出发,发挥创造性思维,高考作文却取得了优异成绩。
曹老师分析说:从1999年高考几个易丢分点来看,还表现在我们平时作文基础训练中诸如“审题不当”“另立话题”上。《中国青年报》上曾登有一篇文章对1999年高考阅卷进行了评析,上面引用了一考生编述的故事:“×国一著名教授的记忆被移植到一只老鼠身上,于是这只有着人的记忆又保持着鼠的特征的老鼠又开始了它的流浪生涯——去实现教授的梦想。为了出行,它运用杠杆原理偷车;为了充饥,它根据牛顿第三运动定律斗猫。”这篇文章差点被评卷教师一棍子打死,实际上这篇作文就属于审题失误。1999年高考文题“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中的“记忆”应当是指人的记忆,这在材料中已有明确的交代:“假如人的记忆可以移植的话,它将引发你想些什么?”上面引文就没有顾及这一点,写成把人的记忆移植给动物老鼠,这就必然导致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悲惨”结局,并且这类问题在1999年高考中为数不少。 再说备足“原材料”
曹老师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烹调待客,手艺固然不可缺少,但最要紧的毕竟是要有“米”。鸡鸭鱼肉应有尽有,来什么口味的客人也能应付自如;否则,即使来个最不挑剔的客人,也将手足无措。写文章也一样。我们应当熟悉各种文体,掌握一定的技巧,然而第一位的则是构成文章内容的思想材料。可供选择的材料越多,思路也就越畅通,这一点,对于高考作文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因为一般练笔或为征文写稿,多属自己作文,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有的写就写,写不来就不写;高考作文则不然,它是限制性很强的被动作文,你不仅必须写,而且要写得符合命题要求才能得好分。因此必须具有较为丰富的材料才能应付。
不少考生面对考题一筹莫展,或者文章写得干干巴巴,千人一面,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他们头脑中的“材料”太贫乏。思想材料少必然思路狭窄,严重的甚至连题意都审不清楚。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发展,以选拔人才为主的高考,内容和形式都将会变得越来越灵活,要求越来越高。为了适应这种趋势,我们一定要特别注意扩大材料的积累,在平时就备足“原材料”。 老师的话
任何一家餐厅,都会有一些不变的东西:比如一些基本的菜系——如鱼香肉丝一类几乎家家有;比如做菜的“原材料”,只有在不变的基础上,通过高超的烹调术,在不变中求变、求新,方能胜人一筹。做菜是如此,写作也是如此。从“餐厅”的角度谈作文,这本身就是一种求新、求变的典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