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经典选读:索耶内部审计-审计报告——异曲同工 内部稽核报告之撰写 一、内部稽核报告 内部稽核人员对其稽核结果应提出报告; 稽核报告系将稽核人员之发现告知管理阶层,并建议其采取改善行动之一种沟通工具; 稽核报告应揭露获悉之重大事项,以免扭曲营运活动之事实或隐瞒违反法令规章之行动; 二、稽核报表的形式 稽核报告可为书面或口头,正式提出或非正式提出;依稽核报告提出之时机可分为期中报告及终结报告;依稽核报告的内容可分为完整报告及摘要报告; 期中报告可用以沟通需要立即注意之资讯,或传达所检查活动项目之稽核范围改变,或当稽核工作已经展延一段时间后,告知管理阶层有关稽核工作之进展情形; 稽核工作结束后,应以书面提出终结报告。 对于受查者之上级主管,得提出摘要报告。摘要报告得单独提出,或连同终结报告一并提出。 三、内部稽核报告的目的,有三个主要目的: 告知:说明稽核人员之发现,使管理阶层产生警觉; 说服:说服管理阶层,使其接受稽核发现的价值及真实性; 得到结果:促使管理阶层采取行动,以达到改变及改善的效果; 四、内部稽核报告的表达方法 稽核报告之表达可透过下列方法达成 目的 方法 告知 产生警觉 说服 获得接受 得到结果 唤起行动 五、内部稽核报告的方法与要素 方法 要素 警觉 对于困难、风险或改善机会给予清楚及可理解的辩识; 接受 结论有真实及有说服力的支持,并且对结论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证据 行动 对于达成所需要改变有建设性及切实可行的方法; 六、稽核报告的品质:稽核报告力求客观、明确、简洁及具建设性,并重视时效; 客观的报告应有事实根据、公正、免于被曲解,对稽核发现、结论及建议应毫无偏见地加以表达; 明确之报告要求容易了解及合乎逻辑,提供充分之支持性资料,并避免不必要之专业术语; 简洁的报告要求扼要、中肯及避免过度琐细; 建设性的报告应能使受查者或者机构整体乐于接受并采取改善措施,报告内容及语气应当适当斟酌; 时间性的报告要求即时发现报告,以使适时采取有效措施; 七、稽核报告的沟通:内部稽核人员在发出终结书面报告前,应将结论及建议先与适当管理阶层讨论,但舞弊稽核不在此限; 结论及建议的讨论,通常系终结会议时或稽核工作中进行。此外,稽核报告之草稿应先照会受查单位主管。讨论及照会之目的,在于受查者有机会对待定事项加以澄清,及对发现、结论与建议表示看法,以避免稽核人员误解事实或作不实表达; 参与讨论人员,可能因组织及报告之性质不同,通常除受查单位主管外,亦包括熟悉详细作业者及其他有权采取改善措施者; 八、稽核报告的内容 稽核报告的内容可能因组织或稽核形态等不同而异,但至少应包括稽核的目的、范围及结果。结果可能包括发现、结论(意见)及建议。通常在高级管理阶层要求或稽核人员认为必要时始提出稽核意见; 目的应叙明执行此次稽核之原因所要达成之事项; 范围应叙明稽核对象及项目。必要时可包括稽核涵盖之期间、稽核程序、抽查程度、及未列入稽核之相关活动项目; 稽核发现应叙明所查得之事实,以支持稽核结论及建议,或避免产生误解; 结论(意见)系稽核人员就所检查活动项目之发现,评估其影响,表达其整体看法。例如:营运或专案计划的目标是否与组织目标相符;所检查之活动项目是否有效执行; 建议应基于稽核的发现,用以促请管理阶层采取改善的行动。稽核人员可能建议改正缺失或增进绩效之方法,亦可能仅建议进一步调查或研究; 稽核发现通常系经由比较[标准]与[情况]所得到之结果。比较之结果若存在差异,应分析其[真因]及评估之[影响] 标准:用以评估或验证之基准、尺度、或期望; 情况;检查过程所发现之事实证据; 真因:预期情况与实际情况产生差异的原因; 影响:由于实际情况与标准不同,对受查单位或机构整体可能造成之风险与损失; 稽核报告亦包括背景资料及摘要; 背景资料可能包括受查单位之名称及职能、上次报告有关发现及建议之现况、此次稽核之缘由或由其他相关解释性资讯; 摘要之撰写应力求将报告内容扼要及均衡之表达,避免主导; 九、平衡报导与歧见处理 稽核报告得包括受查单位之具体成效,以求适当之平衡,所称具体成效主要为建立或达成良好内部控制及自上次稽核后所做之改善; 稽核报告得包括受查单位对稽核结论或建议之观点。通常内部稽核人员与受查单位论诗时,内部稽核人员应尽可能获得受查单位同意有关稽核结果及必要改善措施。如又方对于稽核结果有争议,稽核报告可将各自意见可做为稽核报告之附件,亦可表达于报告本身; 十、稽核报告之分发及保存 内部稽核主管应在终结报告发出前加以复核及签署,但亦得由较具经验之内部稽核人员代理; 终结报告分送对象由内部稽核主管决定,通常应送受查单位主管及其他有权采取改善措施者;亦可分送其他相关人员,例如公司监察人或外部稽核人员。对机构内较高管理阶层得仅送搞要报告; 资讯若涉有隐私,不当或违法之行为,不宜揭露予所有报告收受者,得另以单位独报告加以揭露。如情况涉及高级管理阶层,则报告蹵送董事会及监察人或机构之其他较高管理阶层; 内部稽核主管应明订稽核报告之保存期限,此一期限不得短于机构内部及政符法令之规定; 十一、撰写稽核报告之指引 美国内部稽核协会所发布的第二号执业准则公报:[结果的沟通]提出七个指引; 稽核检查结束后,应出具经签字的书面报告;期中报告可以书面或口头;可以正式提出也可以非正式提出; 内部稽核人员以发出终结书面报告之前,应将结论与建议先与适当的管理阶层讨论; 报告力求客观、明确、简洁、富有建设性、并重视时效; 报告应表达稽核目的、范围及结果;如果合适,报告应包含稽核人员意见的表达(但不必写太多,因为主观); 报告可包括提出潜在的改善建议,对令人满意的绩效与改正措施的肯定; 稽核报告可包括被稽核者对稽核结论或建议的观点(平衡报导); 内部稽核主管或其他代理人应在终结稽核报告出之前加以复核及决定报告之分发; 十二、如何使稽核报告得到结果 要使你的报告得到结果,应该采取下列三个步骤; 描述问题并予以数量化; 以管理阶层的观点表现出问题的影响 克服敌对; 十三、描述问题并予以量化 为了使读者接受一项事实或采取改正行动,问题之描述最好予以数量化。分析问题严重性,可以有助于说服读者。说服的技巧如下; 直接而且具体地描述结论; 提出事实的真因而非只有现象; 描述问题的大小; 将统计数字与有意义的标准比较; 说明比较两种写法如下:平铺直述/说服力写法 平:分公司的许多报告、明细表及文件乃采用人工编制,尚未采用自动化; 说:现行报告每月需要三天,如果采用自动化报告只需要4小时; 平:查核日最大的20笔透支中8笔已不寻常的欠一段时间; 说:透支合计20 000 000 代表所在超过20 000 000透支的60%;当8月1日查核当天已经积欠超过15天; 平:采购部门的文件存有一些例外的状况; 说:55张订购单,代表12 000 000 元之商品采购,并未注明价格; 平:对特殊客户的服务费用未一致性收取; 说:应收服务费用的15%已经超过2个月以上仍未收取; 十四、描述问题的大小 例外情况之数量或百分比; 例外项目之金额; i. 总数; ii. 平均; iii. 最大或最小; 营运活动之量值; i. 每天、每月或每年; 十五、稽核报告撰写的十大技巧 以结论作为开头; 将重要的项目放在前面; 直接陈述结论及情况; 陈述管理阶层所关心的问题及机会; 提出必要的资讯佐证你的论点; 去除不必要的资讯或程序上的描述; 辩识管理阶层所关心之问题的影响; 辩明与问题有直接关连的原因 建议之行动方案应与原因有直接关 强调问题之解决及结果而非详细的程序; 欢迎下载交流! 【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