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华盛顿邮报1877年创办。至1933年转入迈耶手中,开始发展阶段。 迈耶公布了著名的办报原则: ①报纸的第一使命是说明真相,说明经过调查证实的全部真相。 ②因此,本报将尽量告诉全体人民有关美国与世界的重要事件的真相。 ③作为新闻传播者,本报将遵循一名审视理应遵循的社会礼仪。 ④本报的内容需要雅俗共赏。 ⑤报纸的职责是为读者、为公众服务,而不是为报纸老板的私利服务。 ⑥为报道真相,报纸应准备在必要时为公众利益牺牲报纸自身的物质利益。 ⑦本报不会与任何特殊利益集团结盟,它对于公共事务和公务人员的见解将是公正、自由和有益的。 后转为其女婿格雷厄姆和其女凯瑟琳.格雷厄姆主持。《华盛顿时报》注重国会新闻和政府活动,国际新闻也很多。曾成功报道“水门事件”。读者群与《纽约时报》相仿,主要为政界、企业界和知识。
2白虹贯日
1918年8月,全国84家报社的新闻记者代表在大阪召开了“关西记者大会”,要求内阁立即辞职,要求言论自由,拥护确立宪政。报道这次大会情况的《大阪朝日新闻》在提及此事时,使用了“白虹贯日”一语,政府当局以“这一消息暗示革命”为由起诉该报,大部分报社成员遭到惩戒。这是日本历史上最大的一次言论嫁祸事件。
3新莱茵报
世界上第一份马克思主义的日报,马克思,恩格斯在1848年6月在德国科伦创办,报纸积极宣传“共产主义同盟”的纲领,团结人民,指导运动,对当时的德国和欧洲的革命斗争起了重要推动作用。1849年5月在德国政府迫害下停刊。
4金字塔报
非洲第一大报。1875年塔克拉兄弟创办于亚历山大,最初是周报,标榜“积极发表政见,及时报道伤情,摆脱宗教束缚,传播现代科学文化”,多方争取读者,不断扩大销数,使舆论界为之耳目一新,一跃成为埃及民族资产阶级的喉舌,当时被誉为“埃及升起的一颗文明新星”。该报是第一家不受政府资助的报纸,采用商业化经营方式。1879年一度遭封闭。1881年复刊后改为日报,报风不变。20世纪50年代初,该报为“7.23”革命进行了积极的舆论宣传。但此后几年却成为“一张死气沉沉的报纸”。
1956年到1974年,著名记者海卡尔任总编,报纸得到长足的发展。
①他特别注重报纸的头版,强调“客观”报道新闻,提高标题质量;
②加大国际新闻、科教、文化、体育、文艺的报道力度,为报纸提供更多的“深度报道”和分析文章;
③开辟“社论版对页”,加强读者和编者往来。
④聘请埃及著名作家撰稿,把文化艺术版办得有声有色;
⑤在伦敦、纽约、巴黎和主要阿拉伯城市派驻记者;
⑥建立一个由专家、学者们组成的“战略研究中心”,为该报及时提供新闻报道背景材料和研究性文章;
⑦1963年成立“金字塔报广告社”,60年代末出版《金字塔经济学家》和《国际事务》等报刊;
⑧建立海外发行系统,从而使该报成为一家国际性的阿拉伯文日报。
1988年该报被“世界报纸指南组织”评为最佳国际报纸。该报现在用阿拉伯文早、中、晚三次印刷出版,另有周末版。在伦敦出英文国际版,在纽约同时印刷。
5皇家特许制度
是英国封建统治者控制印刷出版的措施。1528年,英国国王亨利八世下令限制印刷业发展。1538年,正式建立皇家特许制度。规定所有出版物都需要特许,否则禁止出版。1557年,玛丽女王下令成立皇家特许出版公司,规定只有经过女王特许的出版商,才能成为公司会员。只有公司会员和其他特许者,才能从事印刷出版。
6黄色新闻
19C末期,美国《世界报》,纽约《新闻报》竞相采用煽情主义手法吸引读者,由于两家报纸都以“黄孩子”为主人公的连环画。于是,人们把它们称为黄色报纸,把两家惯用的煽情主义手法称为黄色新闻。黄色新闻在煽情主义基础上发展而来,又增添了耸人听闻等特殊手法。
7美联社
美国通讯社诞生于19世纪中叶报纸大众化时期。1849年1月,纽约先驱报,纽约太阳报等六家报纸组成港口新闻通讯社。1856年改名为“纽约联合社”,不以盈利为目的,费用由各家平均分配,把新闻供给自己的成员;1892年定名为“美国联合通讯社”(美联社)。1900年,美联社再次改组,将总部迁到纽约,并与欧洲各大通讯社订立合同,交换电池。1934年,美联社宣布废除一切合同,开始向其他国家发生业务。美联社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迅速发展。
8法新社
即法国新闻通讯社,是二战后戴高乐政府在原哈瓦斯通讯社基础上于1945年正式成立。它是受政府财政资助,半官方的新闻通讯社。社长由政府任命,其补助经费也由政府正式纳入国家预算。现在法新社位居世界五大通讯社之列。法新社在全球有三千多家新闻订户。在战略上它重视亚非拉美地区,具有广泛,强大的世界舆论传播力量。
9瓦版
在日本大约17世纪,在江户街头出现类似于报纸的出版物,是一种单面新闻印刷品,是用粘土做成瓦坯,在上面雕以文图,经烧制定型后,印在纸上而成,故被称为“瓦版“,其内容多为灾害,战争,怪异之事,而且存在时间较长,所以被认为是日本报纸的雏形或萌芽状态。
10默多克
世界著名传媒大亨,1931年出生于澳大利亚,后来到牛津大学求学,毕业后回家继承父业,1969年,买下英国的《世界新闻报》,后又买下《太阳报》,1981年,以高价买下汤姆森抱团的《泰晤士报》,从而成为英国最大的抱团,如今,它在英拥有30余家报纸,占英国全国报纸发行量的1/3,还拥有英国天空广播公司40%的股份和路透社股份,1980年,组建美国新闻集团,总资产440亿美元,年收入140亿美元,目前是世界上第三大报业集团。
11《人民之友报》
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雅各宾派主要领导人马拉于1789年创办,该报是资产阶级民主派的主要喉舌,是法国大革命中最有影响的报纸,该报善于结合革命进程抨击封建势力,坚定地主张依靠人民,实行革命的专政,及时反映人民的呼声和要求。马拉一直在极端艰难的情况下办报,最后被吉伦特派分子暗杀。恩格斯曾高度评价过《人民之友报》和马拉。
12法国的《世界报》
法国最有影响的报纸,创刊于1944。12.18(即二战即将结束时)创办人是 贝尔·伯夫·梅里。他受戴高乐将军委托,办起了这份为国家新闻事业服务的报纸,使之成为“民族自信的工具“,在戴高乐执职期间,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不依附任何政党与财团,不依附任何媒介,保持着经营和编辑独立性,成为法国最有名的子报
二简答
*简述西方报刊发展的四个阶段。
1为政治服务,依靠政党资助,有明显的政治倾向。
2新闻着重政治方面,以政治为主。
3读者主要是政界要员,面向社会上层。
4强调论战,阐明政治主张。
*简述普利策办报特点。
1以国内外重大新闻为骨干,添加大量轻松,有刺激性的新闻,以增加读者对报纸的兴趣。
2借发起全国性运动之机,提高报社声誉,如筹建纽约港自由女神像台座发起募捐。
3高质量的社论版,有力地论述,倡导,支持新闻栏目的社会改革运动。
4篇幅大,报价低。
5率先使用插图。
6重视报纸的推广作用,用各种激励办法扩大销路。
*简述德国新闻史的特点
1落后的政治体制,分散而发达的地方新闻传播。2专制体制。专制政体与形式上的新闻自由相结合,形成畸形额新闻事业的发展。3在魏玛共和国时期政党报刊蓬勃发展之时,突然被赤裸裸法西斯专制所代替。4,1945年以后,德国的 新闻业几乎被摧残,西德依照西方民主体制重建新闻也,东德则照苏联模式 重建新闻业,1990年德国统一后,东德按照西德重建新闻业。
*简述火星报时期列宁的新闻思想。
关于新闻事业党性原则:1列宁认为思想性,坚定性,政治路线的明确性以及对敌斗争的不妥协性是机关报极为重要的品质。
2关于报纸的功能和作用:列宁在《火星报》提出作用不仅只限于传播思想,进行政治教育和争取政治上的同盟,不仅仅是集体的宣传员和鼓动员,而且是集体的组织者。
3关于出版自由,列宁第一次把争取政治自由作为党的目标,无阶争取政治自由的首要目标就是要 争取出版自由。
4报纸的群众性,指出一定要把党的机关报办成一切革命民主主义者的机关报。
*简述约翰·米尔顿的出版自由思想。
弥尔顿的《论出版自由》表达了观点的公开市场,自我修正过程两个核心思想,也可以说是资产阶级新闻思想的基石,它有三个观点,一是解开书报检查制度中存在无法解开的矛盾,从而阐明人在揭示智慧方面应该有“知”的权利;二是强调革命者绝不能因集团利益而自食诺言,重建封建钳制出版的政策。三是第一次明确提出立论出版自由是一切自由中最重要的自由。
*简述近代报纸产生在欧洲的条件。
1世界 地理大发现,使欧洲的商业和工业从地中海贸易转向全球贸易,因此带来了堆新闻传播的规模化的需求。
2欧洲在地理上正在形成连成一片的文明地区,地理上进行贸易的关卡减少,为信息的传播做了铺垫。
3欧洲讲过了文艺复兴运动,形成了各自的标准语言和文字,顶顶了规模化新闻信息传播的文字基础。
4古登堡发明了印刷技术,为新闻传播做了技术上的准备。
5在文艺复兴前,西方文明大多由僧侣通知,文艺复兴之后,西方文化逐渐从僧侣垄断中解放出来,转向世俗社会,为规模化的新闻传播提供了读者群体。
6政治上,近代报业是在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背景下产生的,资阶登上历史舞台,使近代报纸的传播 成为一种可能。
*简述美国四大廉价报纸19c30-50y
19c30-50y美国曾出现了四大廉价报纸
1833年9月3日,本杰明·戴在美国创办了《太阳报》,是美国首家成功的廉价报纸。
1935年5月6日,贝奈特创办了《纽约先驱报》。
1841年4月10日,霍格里利创办了《纽约每日论坛报》
1851年9月18日,雷蒙德创办《纽约每日时报》即现在的《纽约时报》
*简述《真理报》的相关情况。
1912年5月5日,布尔什维克在彼得堡创办大型的群众性政治日报《真理报》在列宁的领导下,《真理报》克服了创办之初与孟什维克斗争不力的弱点,成为布尔什维克全俄性的政治讲坛,成为真正的工人的报纸。《真理报》大量刊登工人通讯,介绍工人生活,工作情况,他们遭到剥削,压迫,以及罢工的消息。《真理报》引起了沙皇政府的恐惧和仇恨,最终在1914年7月8日被迫停刊,1917年二月革命后复刊,《真理报》在存在的两年多时间为布尔什维克党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造就了新一代工人革命者—真理报派,为十月革命的胜利做了充分的准备。
*简述《新莱茵报》的报刊思想与宣传特色。
《新莱茵报》在无产阶级报刊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列宁称它为革命无产阶级最好的,无与伦比的机关报,它是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宝贵财富。
1把对敌斗争的原则性和策略性结合起来。《新》虽然打出的是民主派的旗帜,但时时处处强调它的无产阶级性质,始终站在无阶立场上分析问题,坚决维护无阶的根本利益,同时《新》注意斗争策略,对不同对象采取区别对待的方针,对专制制度,贵族官僚,大资产阶级等给与坚决抨击,对小资产阶级报纸采取又团结又斗争的态度。
2联系群众,代表人民指导斗争。《新》通过各渠道保证了与群众的密切联系,在马,恩的领导下,创办广泛而灵活通讯员网,这些通讯员遍布各个城市,与编辑部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从而使《新》能够较快地获得社会的最新情况,它还十分重视读者来信,从中获得社会信息,了解群众情绪,据以撰写报道评论,直接反映群众的呼声。
3具有鲜明地战斗风格。《新》是无阶旗帜与号角,它的每一篇文章,报道,都表现出一种一往无前的战斗精神,它的文风鲜明,生动,尖锐泼辣,特别是针对敌人的讽刺揭露,更是犀利无比,战斗力极强。
总之,《新》的办报实践是马,恩,无产阶级思想的生动体现,这种报刊思想,是《莱茵报》时期人民思想的继续和发展,坚持无阶立场,忠诚的坐人民群众的耳目喉舌,揭露发动组织,无情批评揭露黑暗世界,是马,恩无阶报刊思想的重要两个方面。
*简述美国新闻史的扒粪运动的始末。 1,19世纪末20世纪初经过南北战争和美国经济迅速发展,社会空前富裕,进入了所谓的“镀金时代”,但是急剧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使社会结构短期内发生了重大变化,同时产生了种种社会问题,经济秩序急剧混乱,社会开始动乱。其中最核心的问题是腐败造成社会道德体系的败坏和精神的全面危机。在这样的背景吓,美国新闻界爆发了一场揭露社会阴暗面的旷日持久的“扒粪运动”,有利制止了美国社会腐败的蔓延,促进了美国社会的改良,使美国社会避免了陷入一场重大社会危机和动荡。2记者林肯和斯蒂芬是这场“扒粪”运动的重要代表,这场运动历时十余年之久,但是它的目的和结果却不是也没有从根本上推翻美国制度和社会,相反,它促进美国社会的自我传播,调节改革,从而使社会革新,避免社会危机,现实意义:它表明了任何制度,社会稳定健康发展都不能没有天下之公器和大众传媒强有力的监督。
*简述杰斐逊的新闻思想。
杰斐逊,美国著名的资产阶级政治家,美国独立战争时期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也是资阶新闻自由的积极热烈提倡者和实践者,曾两任美国总统,并执笔起草了资产阶级重要文献——《独立宣言》
他的新闻思想主要体现在:1率先提出并努力为新闻自由立法,在杰斐逊所领导的民主派的努力下,通过了《人权法案》成为美国保障新闻自由最具权威法令。2正确提出了新闻自由在行使民主监督方面的作用。3深刻阐述了新闻自由堆探索真理的意义。
*简述哈瓦斯通讯社。
世界上最早诞生的通讯社,目前一般认为是由法国人哈瓦斯于1835年组建的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哈瓦斯通讯社。1826年,哈瓦斯组建了一个新闻社,提供新闻和翻译外国报纸的材料,其订户主要为外交官及贸易、金融界人士。他建议报界订用稿件,却遭到拒绝。8年后,法国出现了廉价报纸。与政党报纸不同,廉价报纸不重言论,而重消息。根据这种的变化,哈瓦斯乃于1835年,正式创办哈瓦斯通讯社,招聘记者、采集新闻并开办迅速翻译外国报纸新闻文章的业务。一些廉价报纸纷纷地加入到客户的行列。哈瓦斯本人和哈瓦斯社由此在法国新闻界确立了重要地位。
为了提高服务的时效性,哈瓦斯社不断地利用新的技术手段来改进现有的传递系统,扩张业务范围。1840年,哈瓦斯开始训养信鸽,展开了布鲁塞尔——巴黎和伦敦——巴黎的信鸽传递业务。1845年又在罗马、布鲁塞尔、维也纳、马德里及美国等地设立分社。又于1848年开通了巴黎与布鲁塞尔间的电报传递业务。第二帝国时期,哈瓦斯社以其新闻的准确、快速而赢得了世界性的声誉。1857年,它又与法国广告机构和地方报刊签约,以通讯社提供的新闻交换各报社的若干广告版面,然后将版面出售给各广告客户。这种将通讯业务与广告业务合并起来的方法极为成功,它既扩大了通讯社新闻在社会上和报界的影响,又解决了通讯社进一步发展的资金需求,从而使该社在新闻界站稳了脚跟。1859年,哈瓦斯社又与英国路透社、德国沃尔夫社答订交换新闻的合同,不久又开始利用连结欧美大陆的大西洋海底电缆。哈瓦斯社的业务已经扩大到了世界性的规模。
论述题
美国独立报业的发展模式对中国报业发展有何借鉴意义?
1制定明确的办报方针。例如本杰明·戴在《太阳报》创刊号中宣称:本报的目的在普及大众,提供当天所有的新闻。
2注意刊登有趣味的新闻来吸引读者。如《独立报纸》聘请一些善于采访地方新闻,社会新闻,犯罪新闻及各种人情味新闻的记者。
3在经营机制上,完全采用市场化的竞争方式以保证利益最大化。
4在销售发行上,采取各种途径扩大发行通道。
论述马,恩的无阶党报思想。
以1848年的《新莱茵报》为界,在这以前为民主主义新闻思想,其核心是自由报刊理论,充分肯定资产阶级的出版自由思想,强调出版自由的重要性。1848年以后,马克思、恩格斯也由革命的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马克思、恩格斯早期的自由报刊思想也为无产阶级党报观念所取代。
1关于报刊的党性原则,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无产阶级党报必须遵循以科学共产主义为指导的党的政策纲领,无产阶级党的机关报必须坚持党的立场,宣传党的策略纲领,贯彻党的路线。他们还指出,报刊不能放弃政治,绝对放弃政治的报刊是不存在的。
2关于报刊的使命,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报刊是社会的捍卫者,是针对当权者的孜孜不倦的揭露者,是无处不在的耳目,是热情维护自己自由的人民精神的千呼万唤的喉舌
3关于报刊的作用。马,恩认为认为:报纸的最大好处,就是它每日都能干预运动,能够成为运动的喉舌,能够反映出当前的整个局势。
论述《泰晤士报》发展的四个时期。
一1785—1803初创阶段
《泰》1785年1月1日创刊,原名《每日环球记录报》,创始人约翰·沃尔特。风格:沃尔特非常注重报纸的广告发行,使这份报纸一开始就有着非常浓厚的广告气息。但是由于政府对报纸实现十分严格的周密的控制,特别是高昂的印花税,所以沃尔特每年要接受政府的紧贴,所以在报道上很大方面成了政府的传声筒。
二1803—1874黄金时段——约翰·沃尔特
在这个时期,在沃尔特的继任时,《泰》迈入了黄金时段,并成英国最大最权威的报纸。
网络:这一时期,是一份非党派报纸,没有明确的政党背景,但是它有自己的阶级立场和政治倾向,它是工商资产阶级的代言人,与统治集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工业革命背景下能够成为影响英国政局的重要力量。
三1874年以后的衰落时期
随着英国报纸印花税的废除,英国报价普遍降低,在大众化廉价报纸的冲击下,墨守成规,高贵自重的《泰》日益窘迫,到了1907年,北岩接办该报,进行改革,情况稍有好转,到了1922年北岩去世后,报纸又转到阿斯特家族,1966年,因财政困难,又把它卖给国际报业大亨汤姆森,1981年,因不堪财政重负,又卖给默多克。
四1981—现在
默多克接受报纸后,进行多方面改革,推行新技术,促使《泰》生产全面自动化,同时通过裁员减低生产成本,在这种情况下,经营状况才有所好转,目前《泰》每天的正刊大约40多版,作为两个大部分,国内新闻评论,一类是商业体育新闻,另外还有副刊等等。
论述西方通讯社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1资本主义制度在西欧,北美确立,工业革命的进程,法国大革命爆发,对拿破仑的战争和欧洲各国民族解放斗争产生了一种对各国新闻的需求。
2欧洲和北美地区经济发展,政治,军事斗争及多方面社会,经济生活需求大量快速社会信息的有效传递,而工业革命所带来的科学技术,物质技术为起诞生奠定了前提条件。
3近代报业在工业革命后发展很快,报纸数量越来越多,廉价报纸出现使报纸以注重传播政治主张转为传播新闻的工具,报纸对新闻需求大为增加。
4各家报纸单独依靠自己力量收集各地新闻,既不经济也不可能。
所以专门收集和提供新闻通讯社应运而生。
论述对苏联新闻传播模式特征和功能评价。
(一)苏联新闻传播模式主要指在斯大林时期所建立的一整套新闻传播体制和运行原则,它是按斯大林联共党的一系列指示和原则精神,经过相当长事件的新闻实践活动逐渐形成的。
(二)其特征如下:1新闻传媒国有化,所有新闻传媒都归国家所有,代表所有公民根本利益及领导的执政党及其所领导政权组织的出版自由,强调党,人民的喉舌。2新闻报道宣传化,功能定为宣传化工具。3高度一体化和完全实行人治。苏联新闻事业从来没有制定新闻出版法规,只是单纯依照对当前政治有利无利的现实原则来指导,使整个新闻传播事业出现软化和过分以来上层的现象,使新闻失去活力。
(三)功能评价:1高度集权的苏联传播模式片面强调新闻传播事业的工具主义和单一的舆论组织作用等新闻立论,过分传播新闻传播媒介是执政党推行其路线政策的工具,却不采取确实可行措施,保证新闻传媒为公众所用,成为公众议阀,自由表达自己观念意见的手段,监督各级人民公仆的喉舌。这一新闻传播体制,一方面能有效组织,鼓动人民大众在党的领导下万众一心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另一方面,它也极容易在有着浓厚官僚传统的国度在封建的劣根不易消除的国家中,导致新闻工具脱离人民,导致新闻工具对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权利的肆意破坏,这可能使人民的舆论工具退化为支配,奴役人民,仅听命于最高权力机关的法西斯主义舆论工具。
但苏联新闻传播模式对新闻传播也确有独到之处:
1比较有组织有纪律性,高效率,其鼓动效能在某一特定时刻相当大。
2其次,这种体制避免了西方新闻传播事业中最为消极的本质特征——靠新闻牟利的动机,也消除了由于商业动机所广泛刊发的凶杀,色情,暴力等无聊新闻。
论述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俄国改造和发展报刊业的措施。
在俄国十月革命后,鉴于孟什维克对于苏维埃政权的言论攻击,俄国在改造和发展报刊业方面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取缔反革命报刊:苏维埃政权成立不久,列宁就签署了一系列关于新闻出版中的法令,用革命 手段剥夺资产阶级的出版自由。1颁布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公布的第一个出版问题法令《关于出版问题的法令》,宣布查封山东公开对抗和不服从工农政府者,通过恶意中伤,歪曲事实来制造混乱者,跳动从事反动活动者。2命令所有刊登被推翻的临时政府宣言书的报刊暂停发行查封一批资产阶级报刊。3颁布《关于成立报刊革命法庭的法令》审理利用报刊反人民的各种犯罪活动。4颁布《关于查封破坏国防的孟什维克报纸的决定案》
二建立无阶的报业体系:在取缔反动报刊的同时,党和苏维埃政权积极为革命报刊的兴办创造条件:1颁布《关于国家统一管理广告业务的法令》,规定在定期报刊,书籍和戏单上刊登有价广告的业务,向书亭,邮局以及向其它单位散发广告的业务,均由国家统一管理。这不
但有效地剥夺了资产阶级报刊的经济基础,同时也大大加强了苏维埃报刊的经济实力。2下达关于征用资产积极的印刷厂和纸库的命令。波扩资产阶级报刊的物质基础。3拨款给印刷厂,支持无产阶级报刊的出版。
三建立形成苏联社会主义报刊网。十月革命胜利后,苏联立即恢复出版《真理报》,对《消息报》进行改造,紧接着又创办了一批中央及地方党和政府的机关报。1,1917年11月9日恢复出版《真理报》继续在其领导下斗争。2改造《消息报》,1917年成为苏维埃政权的正式机关报,1923年,成为苏联执行委员会和全饿执行委员会的机关报。3创办《贫农报》,始终贯彻党和列宁关于农民问题的方针政策,把广大农民群众团结在党的周围,为巩固工农联盟和苏维埃政权,为实现农业合作化坐了大量的工作。4经济方面创办《经济生活报》5创办《民族生活报》,宣传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在民族问题上的政策和原则,促进各民族的团结与合作。6创办一批新报刊,如《劳动报》《鳄鱼》《农妇》《星火》《女工》《红星报》《布尔什维克》《共青团真理报》,这个就形成了全苏报刊网。
四在报刊的宣传内容上:1拨乱反正,统一全党思想。2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宣传。3抨击官僚主义和不正之风。
五 确立党指导下的报刊体制,苏联报业全面发展,社会主义报业体系全面形成,中央级的报纸有所调整和增加。并在斯大林领导时期,组建形成信息来源单一,言论高度集中,没有新闻法规,实行新闻检查,建立编委会的制度。
论述巴黎公社时期,无产阶级报刊及经验教训。
1871年3月18日,巴黎工人起义,建立了巴黎公社,巴黎公社时期,巴黎大约有40种支持公社的报纸。这是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出版的第一批革命报纸,是公社事业的另一条重要战线。它们阐述公社的目标和任务,公布公社的各项法定和决议,揭露资产阶级政府投降卖国的真面目,与读者建立密切联系,从而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为捍卫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做出了贡献。
巴黎公社时期的无产阶级报刊主要有《法兰西共和国公报》《杜歇老爹报》《社会革命报》《人民觉醒报》
经验和教训:
这些无产阶级专政条件吓诞生的第一批报纸缺乏经验,加之公社内部的派系斗争,有些报纸还发表过为敌人张目的文章,二公社领导人对反动报刊没有立即采取措施,造成反动舆论猖獗,导致公社丧失了中间阶层,特别是农民的支持。
论述路透社概况及20C80Y后的业务特色。
1路透社1851年正式创办于英国伦敦,由路透创办,并以此为基础,后来发展成世界性通讯社。初期,其业务主要为欧洲大陆金融消息,汇编成手抄的“路透社快信”,向银行,公司,交易所,股票商等出售。1858年,路透社把业务扩展到报界,《泰晤士报》等各大报纸逐渐成为路透社的订户,在获得报业支持后,路透社积极发展海外业务,并常以富有实效的度假
信息在竞争中获胜。该社第一个向世界传播了法国有可能向奥宣战的信息,这也是世界新闻史是那个与事件同步传递的新闻。20C前期,路透社逐渐失去了以往在欧美通讯社的盟主地位。二战以后,成为了一家跨国公司,从政治上看,路透社人员在很大程度受到英国政府的影响,目前,路透社位于伦敦舰队街。
2业务特色:①向报社电台提供时事新闻,涉及面广,素有迅速,干练之称。②向世界各银行,经纪人,工商企业提供经济新闻,是世界经济信息的最大供应者。③改变了以往对网络的保守态度,通过网络提供各种各样为互联网设计的服务。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