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脱的诗句
形容超脱,心情平静的词语
1、心外无物,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出处《幽窗小记》【明】陈继儒
意思:心中能做到淡泊明静,宠辱不惊中只是守着一颗平常心,不羡慕荣华富贵,不依赖权势。
心中有自己的想法,但是纯真善良的。
总之像是看透了这尘世,心中像是平静的湖面,去留无意对什么事都放开来看,胸怀浩渺,心境开阔,心中是水波不兴。
真是去留无意,漫观天外云转云舒。
2、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此偈出自《六祖坛经》。
乃六祖慧能的禅悟之言,《六祖坛经》是后人根据禅宗六祖惠能的话编著而成。
意思:其实尘在外,心在内,常拂之,心净无尘; 尘在内,心在外,常剥之,无尘无心; 心中有尘,尘本是心, 何畏心中尘,无尘亦无心?正如慧能所说的 仁者心动 ,又如
道家所说的 道可道非常道。
它们的道理是一样的 ,佛家讲究万物在心, 追求修世 ,道家讲究无牵无挂, 追求避世 ,佛家想超脱今世 ,道家则是修行今世, 而追究其原理来说都是一种修行。
是一种超脱,却不是刻意的寻求。
主旨在心:世间人,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 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
3、心静即声淡,其间无古今。
——《船夜援琴》【唐】白居易
意思:心中平静琴声自然淡雅,我们听起来就不分古代现代了,强调自然淡雅是弹琴的最高境界。
4、 天清江月白,心静海鸥知——《赠汉阳辅录事其一》【唐】李白
意思:天色清明的时候,江上明月就很会亮;人的心态平和淡定的时候,海鸥也会感知的。
说的是万事万物都有因果,都有条件,还说人的内心活动会折射到外在物质世界。
5、石室人心静,冰潭月影残。
——《寄白阁默公》【唐】贾岛
意思:在石屋里边带着,人的心很容易安静,结冰的水潭里边,月亮的倒影都残缺了。
就是形容心静,形容景色安静。
形容经过大风大浪后的淡然,超脱的成语或古诗词
1、古诗词:“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意译:曾经接触过大海,从此就觉得,其他的“水(如:江河湖之水)”若是跟“海水”相比,哪里算得是“水”!(其它的水已经失去吸引力)见过巫山的“云”以后,顿时觉得,除了巫山的云,其他的“云”还能算是“云”么?或经历过沧海,对别处的水就难以上眼了.2、超凡脱俗、宠辱不惊
形容人超脱的词语
成语标题成语解释离俗指逃世,超脱凡俗。
出汉·王充《论衡·定贤》:“节自守,不降志辱身为贤乎
是则避世离俗,长沮、桀溺之类也。
”餐云卧石指超脱尘世的隐逸生活。
出处:明·袁宏道《隆中偶述》诗:“始知伊吕萧曹辈,不及餐云卧石人。
”超然不群超脱于世俗之外。
不与众人合群。
出处:《清史稿·吴文溥传》:“[吴文溥]其为人有韬略,超然不群,能作苏门长啸。
”超然物外超:高超脱俗;物外:世外。
超出世俗生活之外。
引申为置身事外。
出处:宋·苏轼《超然台记》:“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
以见予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
”超然象外以:用法等同“于”。
超脱于物象以外。
指诗文的意境雄浑、超脱。
也比喻置身世外,脱离现实的空想。
出处:唐·司空图《诗品·雄浑》:“超以象外,得其环中。
”超然远举为超脱世事,远由而去。
出处:宋·苏舜钦《答韩持国书》:“偷俗如此,安可久居其间,遂超然远举,羁泊于江湖之上,不惟衣食之累,实亦少避其机阱也。
”超然远引为超脱世事,远由而去。
出处:清·姚鼎《伍子胥论》:“昔者尝怪乐毅之于燕,伍子胥之于吴,皆以受任于先君之时,及至嗣子弃之,于是毅遂超然远引,而子胥乃恋恋不去,终以谏死于吴。
”超然自得超脱世事,自觉快乐和满足。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东土祖师》:“光自幼志气不群,博涉诗书,尤精玄理,而不事家产,好游山水,后览佛书,超然自得。
”超然自逸超脱世事,安闲快乐。
出处:汉·袁绍《与公孙瓒书》:“故为荐书恳恻,冀可改悔,而足下超然自逸,矜其威诈,谓天罔可吞,豪雄可灭。
”超然自引指超脱世事,自动引退。
出处:晋·陆机《豪士赋序》:“借使伊人,颇览天道。
知尽不可益,盈难久持。
超然自引,高揖而退。
”超以象外以:用法等同“于”。
超脱于物象之外。
形容诗文意境雄浑、超脱。
也比喻置身世外,脱离现实的空想。
出处:唐·司空图《诗品·雄浑》:“超以象外,得其环中。
”出凡入胜指超出了一般,进入了极高的境界。
形容造诣精深,也指超脱世俗进入仙界。
出处:《雍熙乐府·第三卷·端正好(我恰才出尘寰)》:“点化的长生出凡入胜,这便是俺仙家百世功能。
”方外之人方外:世外。
原指言行超脱于世俗礼教之外的人。
后指僧道。
出处:《庄子·大宗师》:“彼游方之外者也。
”风流跌宕跌宕:为人放纵,不拘束。
气度超脱,潇洒放逸。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四回:“那宝玉素闻北静王的贤德,且才貌俱全,风
流跌宕,不为官俗国体所缚,每思相会,只是父亲拘束,不克如愿。
今见反来叫他,自是喜欢。
”风流潇洒英俊有才华,气度超脱。
出处:明·徐复祚《红梨记·投雍》:“素娘,似你这般风流潇洒,如花似玉,向在风尘,知心有几。
”离世遁上超脱世俗,回避君上。
出处:《韩非子·八说》:“为故人行私,谓之‘不弃’;以公财分施,谓之‘仁人’;轻禄重身,谓之‘君子’;枉法曲亲,谓之‘有行’;弃官宠交,谓之‘有侠’;离世遁上,谓之‘高傲’;交争逆令,谓之‘刚材’。
”离世绝俗犹言离世异俗。
指超脱世俗。
出处: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九:“伯夷不立于恶人之朝,不与恶人言,可谓离世绝俗矣。
”离世异俗指超脱世俗。
出处:《庄子·刻意》:“刻意尚行,离世异俗,高论怨诽,为亢而已矣,此山谷之士,非世之人,枯槁赴渊者之所好也。
”羚羊挂角羚羊夜宿,挂角于树,脚不着地,以避祸患。
旧时多比喻诗的意境超脱。
出处: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辨》:“盛唐诸人唯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
”翩翩风度翩翩:形容举止潇洒超脱。
风度:美好的举止姿态。
形容人的举止言谈超逸洒脱。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八回:“早有那般世谊同年,见他翩翩丰度,蔼然可亲,都愿和他亲近进来了。
”飘飘欲仙欲:将要。
飘飞上升,像要超脱尘世而成仙。
多指人的感受轻松爽快。
亦形容诗文、书法等的情致轻快飘逸。
出处:宋·苏轼《前赤壁赋》:“飘飘乎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萧然物外物外:自身以外的一切。
形容极为超脱,不为俗情杂务所烦扰。
出处:《清朝野史大观》卷九:“萧然物外,自得天机,吾不如傅青主。
”潇洒风流气度超脱,风度大方。
亦作“风流潇洒”。
遗世拔俗超脱世俗。
同“遗世越俗”。
出处:明·张居正《与司成马孟河书》:“夫遗世拔俗者,逸民之所操;明道济物者,大贤之宏量也。
”遗世越俗指超脱世俗。
出处:三国·魏·曹植《七启》:“亦将有才人妙妓,遗世越俗,扬《北里》之流声,绍《阳阿》之妙曲。
”遗俗绝尘指超脱尘俗而避世隐居。
出处:清·戴名世《和陶诗》序:“其后苏文忠谪居海外,流离患难之际,深惩世网慨然有遗俗绝尘之志。
”遗形藏志超脱形骸,舍弃心性,进入忘我的精神境界。
出处:汉·严遵《道德指归论·上德不德》:“遗形藏志,与道相得。
”遗形忘性超脱形骸,舍弃心性,进入忘我的精神境界。
同“遗形藏志”。
出处:前蜀·杜光庭逸句:“返朴还淳皆至理,遗形忘性尽真铨。
”苦海无边,回头是岸佛教语。
意指尘世如同苦海,无边无际,只有悟道,才能获得超脱。
亦以比喻罪恶虽重,只要悔改,便有出路。
出处:宋·朱熹《朱子语类》卷五十九:“知得心放,此心便在这里,更何用求
适见道人题壁云:‘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