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一般院校贫困大学生就业意识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以广东高校为例

来源:尚佳旅游分享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8矩 第23卷 第5期 一般院校贫困大学生就业意识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一一以广东高校为例 林幸福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广东广州510665)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一般院校贫困大学生人数也在不断增加,贫困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国家、社 会、学校以及家庭关注的焦点。而大学生就业意识的形成与否以及形成的程度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就业。本文重点 就一般院校贫困大学生就业意识的现状进行实证性调查,并结合就业意识的涵义,对调查结果进行了系统的、全 面的分析,还就一般院校贫困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进行了多个层面的分析。 关键词:一般院校;贫困大学生;就业意识 中图分类号:G525.5 文献标识码:h 文章编号:1008—7540(2008 )05一O19卜O2 随着我国招生就业制度改革的深入和“双向选择,.自主 生占86人,占43%,女生占ll4人,占57%,大一学生为35 择业”就业体制的确立,有很多新的情况与困难摆在面前:社 人,大二学生为4O人,大三学生为65人,大四学生为60人。 会就业形势日趋严峻、令人堪忧的高校数字化贫困、贫困大学 生就业现状不容乐观等。大学生就业难,特别是贫困大学生就业 难已经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因此,在大学期间良好就业意识 就业政策,是当前大学生理应具备的基本就业意识。因为只 二、一般院校贫困大学生就业意识的现状分析 1、对就业形势认识不足。认识整个社会的就业形势和 的形成显得尤为重要。 一有对就业形势、就业政策了解,才能树立正确的就业意识, 从而更明确自己大学毕业后的就业定位。在一般院校的贫困 、一般院校贫困大学生就业意识的调查问卷方法 为切实了解当前一般院校贫困大学生的就业意识现状,为 大学生以及非贫困大学生调查中就“你现在对就业的了解程 本文提供可行性论证,自2007年9月起在相关高校贫困大学生 度”、“你对就业政策了解么”进行调查,我们发现两组学生对 中开展了深入的调查,先后采用问卷调查法和个别访谈法,并 这两个问题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乏,不论是贫困生组还是非贫 用计算机进行数据的整理与分析。此次调查的情况如下:I研 困生组,对整体的就业形势、就业政策都不够理想。其中值得 究设计:为了对一般院校贫困大学生就业意识进行较全面的了 关注的是,贫困生组对这两组的了解程度与非贫困生组相比有 解,在深入理解贫困大学生就业意识内涵的基础上,针对贫困 较为显著的差异。究其原因,可能在“你对就业的了解主要通 大学生设计出覆盖学生基本情况、就业认识、就业意愿、就业 过什么途径获得的”的调查答案可以有一定反映,在这个问题 定位、就业心理、就业准备、自我就业认识以及相关的其他问 上,非贫困生在“自己家长或亲朋好友”中获得比例比贫困生 题的调查问卷。2抽样方法:在院校方面,选择了广东省四所 在这项的比例高近10%,这反应出出生的背景的差异是另一个 一般院校作为调查院校,他们分别是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广东 相关因素。 2、内心深处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81.43%的贫困大学生 了对一般院校中贫困大学生与非贫困大学生就业意识有一个分 教育学院、湛江师范学院以及韩山师范学院在调查对象上,为 认为,找工作基本上要靠自己,有超过50%的学生希望“家人 析比较,调查共分为二组调查对象,一组足四个高校备案的贫 或亲朋好友直接介绍”或“学校推荐”就业,而仅有13.25% 困大学生,兼顾文理科的不同专业;另一组是广东技术师范学 的学生会“直接到用人单位自荐”,这就说明,一般院校贫困大 院中部分月消费水平达到500以上的非备案贫困大学生。3问 学生内心里还存在着较严重的依赖思想。 卷发放及回收:共发放问卷850份,其中贫困大学生组,发放 3、择业意识过于务实单一。择业意识是指贫困大学生在 问卷为650份,回收650份,有效问卷634,有效率达 ̄i!Jl98%,其 思考就业或实际就业时的对职业的认同感、对就业地域范围的 中男生占231人,占36.44%,女生占373人,占58.83%,大一学 认识以及就业的动机。调查中我们,不难看出,有79.65%的贫 生为140人,大二学生为180人,大三学生为179人,大四学生 困大学生们把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教师当作自己的的理想 为135人,文科生439人,理科生237人,工科生95人:非贫困 工作单位或职业;而仅有11.04%的贫困大学生把目光投向 大学生组发放问卷为200份,回收200份,回收率10096,其中男 私营企业。在对“你毕业后希望的就业地点是”这个问题 作者简介:林幸福(1 9 8卜),男,江西信丰人,广东技术师范学院讲师,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校级课题(课题批号:0 7SKYI 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l9l・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调查时,有79.50%的贫困大学生选择了“大城市或中等城 1、家庭环境对就业意识的影响。贫困大学生主要来源 市”工作,回“家乡城镇”工作为l7.51%,而愿意到“边 于广大贫困地区的农村、城市低收入者家庭、城市中体制 远地区及农村”工作的仅3.00%。调查中我们得知,55.21% 外无技能者家庭和残疾人或长期患病者家庭。在本次调查 的贫困大学生的就业目的是“减轻家庭经济负担”,而不 中,有7 4.9 2%的贫困大学生来自“经济欠发达地区”, 是大学对学生灌输的为社会作贡献的思想。 其中有68.61%是“低收入”家庭,21.92%的家庭处于“中 4、 就业心理压力较大。一般院校的贫困大学生在思考 等偏低”;有83.1 2%的贫困大学生属于多子女家庭,他 就业问题时或走向就业时必然会产生一些就业压力。调查数 们的父母大多数都是靠务农、外出打工维持家庭生活,整 据统计,贫困大学生中仅有l3.09%的学生回答“非常有信 体受教育程度偏低且缺乏就业意识的形成环境。 心”,而有近3 6%的学生“没什么信心”。据相关调查显 2、社会环境对就业意识的影响。社会环境对贫困大学 示,贫困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主要反映在:一是由于在大 生就业意识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一是社会就业制度的不断改革, 学期间经济上的“自卑”伴随的时间太长,因而也直接影 “统招统分”政策向“双向选择”、“自主择业”新体制的转变, 响着他们的各项精神生活,包括在就业过程中,有部分同 这些都对贫困大学生提出了一系列的挑战。二是就业行业变化。 学会常常抱怨自己“出身”不好、生不逢时,因而产生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经济和其他社会 较严重的自卑心理;二是焦虑以及急功近利心理,这也是 因素不断变化和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职业结构更加复杂, 一种复杂的情绪反应。他们内心是十分渴望顺利就业,为 职业种类更加多样,行业间距差异越来越大。根据1999年5月 家里减轻负担;三是嫉妒与不满心理。个别同学由于靠家 25日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把我国社会职业 庭关系而轻易找到一份工作时,这时候就容易引起贫困大学 进划分和归类为:8个大类,66个中类,413个小类,1838个职 生产生不满甚至一种愤世嫉俗心理。 业。职业地位的差别也对不少贫困大学生的就业目标、就业定 5、自身就业意识受困于就业中的不利因素。当前,由于 位、就业准备提出一系列挑战。三是社会上就业不公平现象存 我国高校毕业生制度从计划经济时代向市场经济时代过渡, 在。在实行“双向选择”就业办法后,用人单位在毕业生就业 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人才就业方面的不公正、不公平,这些主 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这也造成了就业机会不平等、不公平 要体现在就业政策、选人机制、人才消费、性别等方面。据 现象的出现。 北师大中国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课题调查,在成功就业的主 3、学校环境对就业意识的影响。影响一般院校贫困大学 要原因中,社会关系排在第一位,同时,名校效应、专业效 生就业意识的学校环境主要是包括三个层面:一是进入大学前 应也在当前就业市场上没有得到有效控制。调查结果显示,有 所接受的学校教育环境;二是一般院校的教学环境和学风氛 近半数的贫困大学生认为“学校名声对其就业影响很大”和 凰三是一般院校对贫困大学生的就业指导。第一个层面即“进 “所读专业对其就业影响很大”,仅有17.67%不在乎学校名声, 入大学前所接受的学校教育环境”,贫困大学生大部分来自经济 10.41%的不在意专业,这说明就业中的“名牌效应”影响着 发达地区,其中主要又是集中在广大农村地区。与发达地区相 就业意识最让人吃惊的,在调查的贫困大学生中有近61.83% 比,那里文化环境和教育条件相对落后,因而导致学生综合素 不满意所学专业:在回答“你认为家庭背景对找到一份理想 质不全面,个性得不到充分发展,就业意识教育基本上是没有 的工作影响”时,有41.32%的学生认为“影响非常大”,在 的。第二个层面即“一般院校的教学环境与学习氛围”,与名牌、 回答“在就业中最困扰你的事情是”时,认为“社会关系不 重点院校相比,一般院校在专业设置、师资力量、教学水平等 足”困扰最大的比例也排在所有选项的第二位,以上的数据 方面是有差距的,学生接触社会以及接受新鲜事物的机会也较 说明一个事实:家庭背景、社会关系、名校效应、专业效应 少:在学习风气上,一般院校存在着“缺乏学习动力,目标不 已对一般院校的贫困大学生的就业意识形成有一定的影响, 明确,进取心不强,浮躁不踏实,”从开展的调查问卷可以知道 并且是负面的多于正面的。 仅有12.15%的贫困大学生是通过就业指导课的途径了解就业 6、就业准备意识不足。就业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涉及到 信息,显然这个比例是非常低的,这跟当前一般院校就业指 就业能力、就业思想、就业意识等等是需要预期进行长时问 导机构不健全、就业指导人配备与应届毕业生的比例不足1: 的准备的。调查结果显示,当前我们的一般院校的贫困大学 500有关。很多高校的就业指导机构都不是独立机构,在学历 生的就业准备工作并不充分,主要体现在:只有近26.97%的 状况、职称状况、人员编制等方面都与这个“要求”有较大 学生认为“自己的实践能力”是“不错”;在回答“你经常参 差距,这就导致就业指导机构无法发挥较大的就业指导作用, 加各种社团活动”时,有76..1996的学生表现“很少或基本上 从而影响了贫困大学生在校期间就业意识的形成与实践。 不参加”,这就直接影响着贫困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以及团体意 参考文献 识、组织管理等能力的培养,而这些正是现代企业对大学毕 [1].钱建国: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M],北京:人民出版 业生综合素质的要求;而在“你在寒暑假期间,更多的时候 社,20 0 7年1月; 足怎么安排的”这个问题上,有近55.36的贫困大学生“回家 [2].胡解旺.大学生就 艮告f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年4月. 帮父母忙”,并且据调查,大部分一般院校贫困大学生在假期 [3].刘春玉,邓燕玲:“贫困大学生自卑心理形成的经济背景与对 里所从事的工作都跟专业、就业关系不大.另外,只有10.88% 策探析”[J],教学参考20 0 7年7期. 的贫困大学生经常会“主动与管就业的老师保持联系、沟 [4].钱育祚,徐纯赤.从学校到工作一劳动就业准备[M],济南: 通、寻求指导”,这个比例是非常低的,这些都直接影响到 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年7月.1 0 2 一般院校贫困大学生良好就业意识的形成。 [5].王亚平:“甘肃高校贫困生状况调查与对策分析”[J],科技 三、一般院校贫困大学生就业意识的影响因素分析 信息,2007年 编辑:张小玫 ・l9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