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青年教师先进事迹材料
绥江县玉泉小学:范玉青
很喜欢这样一句话:真正的幸福是不能描写的,它只能体会,体会越深就越难以描写,因为真正的幸福不是一些事实的汇集,而是一种状态的持续。说得多好哇!于是我常常庆幸,我是幸福的,幸福是每日都有孩子们的一张张生动烂漫的笑脸相伴;幸福是总有人向我投以信任崇拜的目光;幸福是有认识不认识的孩子彬彬有礼地问候:“老师,您好!”这幸福的点点滴滴,我感到神圣与自豪,因为我从事着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人民教师,我可以深深思索推演心中最奥秘的哲理;我也可以采撷如花的词句,构筑心中最美好的诗篇——我爱我平凡的事业,我愿青春在这片热土中闪光!
杏坛耕耘八余载,我渐渐明白:“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的真正内涵。我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热爱学生、团结同志、讲究师德,严格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落实学校工作部署,以重实际,抓实事,求实效为教学工作的基本原则,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认真落实课程计划,落实教学常规,落实教学改革措施,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紧紧围绕学习新课程,构建新课程,尝试新教法的目标,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注重把学习新课程标准与构建新理念有机的结合起来。在三尺讲台上,认真执行党的教育路线、方针、政策,严格按照党的教育政策、教学大纲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全心全意做好教书育人工作。
教学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中心,也是检验一个教师工作优劣的关键。作为学校的学科带头人,我抓住一切培训机会,2010年参加全县小学校长培训,2010年参加全县美术教师培训,2011年参加小学班主任培训,2012年参加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并合格,2012参加云南省高效课堂培训。通过培训学习,不断为自己充电,提高自身素质
和业务能力,及时将培训所得知识与同事交流,第一时间用于教学实践中,为培养社会合格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实际工作中,我主动向老教师学习,虚心接受别人意见和建议,并经常主动地去听其他老师的课,从中汲取长处,常和同事探讨教育教学方法,研究和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新形势下的教育对教师有了更高的要求,我充分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制作课件,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提高了教学质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在担任教导主任期间,我在坚持抓好新课程理念学习和应用的同时,还积极带领全体教师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充分运用学校现有的教育教学资源,发挥教师为主导的作用,取得了明显效果。2011年全县《小学班主任培训优秀论文集》发表论文《小学班主任工作方法探析》;2012年劳动技术教学设计《材料与工具》获云南省一等奖; 2013年论文《打造高效课堂 提高农村小学教育质量》获云南省教育科研论文竞赛三等奖;2013年论文《让作业批改“活”起来》获云南省教育科研论文竞赛三等奖;2013年《绥江教育》第二期发表论文《浅谈教导主任怎样开展工作》; 2013年数学教学设计《图形的拼组》获昭通市二等奖。
在近八年的工作中,我充分利用课余时间钻研课标和课程,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了解学生实际,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做到心中有学生,胸中有教法,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准确无误,既注重了知识的传授,又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让学生愉快地学习,健康地成长。我多次承担学校、乡镇和全县公开示范课: 2012年11月全县高效课堂研讨会上示范课《元日》;2013年4月全县高效课堂研讨会上示范课《海伦凯勒》;2013年6月会仪镇高效课堂研讨会上示范课《小儿垂钓》;并获得大家的一致好评。在2011年春季学期——2013秋季学期,我所任教数学学科,连续6个学期期末统测名列会仪镇同年级同科第一名。由于教学效果好,本人受到了学校,社会的一致好评。2011年——2013年连续三年年终考核为
优秀教师。
我并不认为当老师一定要投入自己的全部时间和精力、爱校如家、爱学生超过爱自己的孩子。但我认为当老师需要你投入自己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把学校当成第二个家;把学生近似地当作自己的孩子,尽你所能地付出你的智慧和爱心。这对任何一名教师都不是什么难事,难的是持之以恒,总是这种心态,总是这种精神,总有与这种心态和精神相应的行为。我在教学中尊重孩子的不同兴趣爱好,不同的生活感受和不同的表现形式,使他们形成自己不同的风格,不强求一律。有意识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各种游戏、比赛等教学手段,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及学习积极性。让他们的天性和个性得以自由健康的发挥。让学生在视、听、触觉中培养了创造性思维方式,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极大地活跃了课堂气氛,相应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作为教师,应该明白任何学生都会同时存在优点和缺点两方面,对优生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对后进生则易于发现其缺点,尤其是在学习上后进的学生,往往得不到老师的肯定,而后进生转化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全班学生的整体成绩。所以,我一直注重抓好后进生转化工作。
曾经在担任班主任期间,严格是我对学生的第一要求,无论是在学习上、生活上和纪律上,还是在活动中、交往中和假日中,我都坚持“严格要求,严中有爱”的原则,为学生身心健康着想,让他们感受到学校、班级这个大家庭的温暖,主动融合到集体中来,主动参与建设维护这个集体。
我曾在偏远山区学校工作,学生几乎为农村孩子,留守儿童多。对班上的留守孩子,我非常关心,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嘘寒问暖,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及心理健康状况,制定出一整套帮扶计划与措施,使这些孩子也能象其他孩子一样健康成长。班上的留守孩子心理都很健康,很乐观,对学习、生活充满信心,2010年我所带的和平小学六年级获得绥江县“县级优秀班集体”的光荣称号。有一个叫陈良根的男孩子,几年前母亲离家出走,
父亲常年在外打工,年幼的他寄宿在一个外婆的家里,这个孩子很内向,不爱说话,做事小心翼翼。了解这些情况后,我主动找他谈话,让他担任班干部,经常与老师、同学交流,时间一长,这个孩子变得爱说爱笑了,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进步,大家的关爱和鼓励让这个孩子摆脱了失去父母的阴影。还有一位学生叫潘传颖,家中姐弟三个,自己又是残疾。家里生活艰苦,自己又经常被同学欺负。生活在这种境况的他,没有童年的欢乐,总是沉默寡言,和别人说话也总是战战兢兢,使人看了痛在心里疼在心上。对他这样的学生我总是给以更多的关心,及时了解他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同时多次找欺负他的学生谈话,积极表扬帮助他的学生。学生的心灵毕竟是天真纯洁,渐渐欺负他的少了,帮助他的多了,他感到了家一般的温暖。在我调走以后,他打来电话,哭着说:“范老师,你不在这儿,我一点也不习惯。”
洗一程的浮浅,细细研磨这一路的风景,我喜欢孩子们如阳光灿烂的笑容;喜欢孩子们渴求知识的稚嫩面孔;喜欢肆意地畅想孩子们的未来,喜欢很近地触摸到孩子们的天真与调皮。我发现教育这项工作,没有最好, 只有更好。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争取更大进步!
2014年4月14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