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题(案例分析题。20分)
社会工作者在社区调研中发现,一些失去独生子女的家庭存在重重困难,家庭成员不愿意面对现实,长期沉浸在悲伤和自责中,有的夫妻关系变得紧张,导致婚姻破裂的危机;有的老人疾病缠身,无人照顾;有的家庭缺乏稳定的收入,经济困难;有的家庭成员害怕无人养老送终,对未来充满担忧。社区居民虽然对失独家庭感到同情,但不知如何与其交往,也很少邀请这些家庭参加社区活动。 问题:
1、列出本案例中家庭面临的问题,
2、结合案例中的问题,从家庭、社区、社会三个层面,社会工作者应采取什么干预措施。
课本165页
答1:本案例中失独家庭所面临的问题有:
1.情绪问题:失独之痛难以排解,家庭成员不愿意面对现实,长期沉浸在悲伤和自责中。
2.婚姻问题:夫妻关系紧张,容易导致婚姻危机。
3.养老问题:有的家庭成员害怕无人养老送终,对未来充满担忧。 4.家庭照顾问题:老人体弱多病,缺乏子女的照顾。 5.经济困难问题:家庭缺乏稳定的收入,经济困难。
6.社会交往问题:社区居民虽然对失独家庭感到同情,但不知如何与其交往,也很少邀请这些家庭参加社区活动。
第 1 页 共 11 页
答2.结合案例中的问题,从家庭、社区、社会三个层面,社会工作者应采取如下的干预措施: (1)家庭层面:
通过家庭工作,提供心理辅导,鼓励夫妻相互支持和互助,给他们提供心理辅导等。
(2)社区层面:
①通过社区公共教育让社区居民认识到失独家庭的困境,营造对这个群体的尊重、关怀和帮助的氛围。
②帮助失独家庭解决遇到的实际困难,并提供家庭所需的服务。
③鼓励和动员这些家庭参加社区活动,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重塑生活意义。
④组织遭遇同类问题的家庭和人群,形成支持和互助团体。 (3)社会层面:
①倡导保障失独家庭的社会政策不断加强和完善。如目前的二胎政策是一种预防失独家庭问题的有效措施。
②提供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以及一些救助是重要的解决问题的制度保障。
第二题(案例分析题,20分)
某社区有历史悠久的民俗文化:社区拥有各类活动场所和服务器材,每年有一定的社会服务经费;社区居民骨干、志愿者人数较多;辖区内有多家社会组织和便民服务商,然而,该社区的服务效率低下、质量较差,社区活动形式单一,难以满足居民日益多元的服务需求。 针对上述情况,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受街道办事处委托,邀请了社区居委会人员、社区社会组织骨干和志愿者一起分析各自的优势、局
第 2 页 共 11 页
限和角色差别,澄清了对社区服务的认识,达成了共同的目标,明确了各自职责,建立了信息搜集与共享制度、联席会议制度和服务联办制度,在该社区逐步形成了社区居委会、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和社区社会组织分工合作的联动机制,社区服务效率和质量有了大幅提升。 问题:
1、列出该社区自身拥有的资源。
2、本案例中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协调该社区各类服务资源时,把握了哪些原则? 课本322页
答:1、社区资源包括了社区的人力、物力、财力、组织和文化等资源。
1)人力资源:社区居民骨干、志愿者人数较多。 2)物力资源:社区拥有各类活动场所和服务器材。 3)财力资源:每年有一定的社会服务经费 4)组织资源:辖区内有多家社会组织和便民服务商 5)文化资源:社区有历史悠久的民俗文化。
2、本案例中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在协调社区各类服务资源时,把握了以下原则:
1)重视社区人力资源的开发,包括社区居民骨干、社区各类组织的领导者等。本案例中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受街道办事处委托,邀请了社区居委会人员、社区社会组织骨干和志愿者一起分析各自的优势、局限和角色差别,澄清了对社区服务的认识,达成了共同的目标,明确
第 3 页 共 11 页
了各自职责,建立了信息搜集与共享制度、联席会议制度和服务联办制度,共同解决社区问题。
2)重视社区组织资源的开发,一方面整合社区内居委会、物业公司、业主委员会等各类组织资源,形成合作为社区提供优质服务;领一方面倡导辖区内单位共驻共享社区,实现互惠互助。本案例中社会工作服务机构通过沟通使该社区逐步形成了社区居委会、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和社区社会组织分工合作的联动机制,社区服务效率和质量有了大幅提升。
第三题(案例分析题,20分)
社会工作者在某企业提供服务时发现,员工小张的父亲最近遭遇严重车祸住院治疗,小张的生活和经济面临巨大压力,情绪低落,工作多次出错,还出现擅自离岗的情况,企业领导多次批评,并声称要扣发奖金。
社会工作者在预估中,绘制了小张的社会生态系统图:
第 4 页 共 11 页
问题:
1、依据上图,分析小张的社会生态系统状况
2、依据企业社会工作的服务内容,社会工作者可以为小张提供那些服务? 课本40页
答:一、根据上图,我们分析了小张的社会生态系统状况,其中实线表示强关系,虚线表示弱关系,因此我们可以看出:
1、小张的家庭:a、从图中可以看出,小张与父母关系紧密,并且其父母关系也非常融洽,彼此能够给予足够的支持,虽然小张父亲住院,但是其母亲可以照顾。
b、小张的妻子,与小张关系融洽,表现为强关系,但是她与小张的父母则关系不好,因此,在这里我们可以考虑将来做为可开发的资源来缓解小张照顾父亲压力的有利资源,
2、小张家庭外部:a、小张的非正式资源非常丰富,其中他的邻居、同事、老乡等等都表现为强关系,这些都能为他提供帮助。 b、小张的正式资源需要开发,其中仅仅只有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提供了服务,其他的像医院、企业、政府相关机构都表现为弱关系,在为小张开展服务时可以考虑开发这一方的资源,为其提供服务。 二、针对小张的情况,社会工作者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为其开展服务:
1、情绪疏导:针对小张进行心理疏导,缓解他因为家庭突遭变故而造成的压力,增强他面临困难的承受能力和处理困境的能力。
第 5 页 共 11 页
2、家庭关系修正:与其妻子沟通,希望在这个情况下,她可以站在小张的身边,和他一起度过难关,帮助他一起照顾住院的父亲。 3、经济帮助:a、与医院进行沟通,争取适当减免相关费用,减轻压力。
b、组织同事捐款,帮助他度过难关。
C、在争取小张同意的前提下,与其领导进行沟通,将他的具体情况告诉他的领导,争取领导的理解,或可争取更多的时间照顾父亲。
4、资源链接:联系志愿者在小张上班的时间内帮助他照顾父亲。
第四题(案例分析题 20分)
服刑人员李某假释回到社区后,感到难以适应,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被人瞧不起。面对几人的不接纳,以及自己无房住、无经济来源、无工作的窘境,李某十分悲观,觉得这辈子再也没有希望了。一天,李某在办理低保申请时,工作人员要求其补齐材料再来办理。李某为此很生气,与工作人员大吵大闹,并当场撕掉了申请材料。 社会工作者及时介入,为李某开展了个案服务。社会工作者运用理性情绪治疗模式(ABC治疗模式),协助李某调整非理性信念;协调多方资源环节李某的生计困难;并协调李某与家人的关系。在社会工作者的协助下,李某找到了工作和临时住房,家人重新接纳了李某。李某生活状态有了明显好转。 问题:
第 6 页 共 11 页
1、社会工作者为李某提供了哪些促进其社会适应的服务? 2、运用理性情绪治疗模式,对李某申请低保时的A、B、C作具体说明,并分析其相互关系。
课本209页、218页、224页及综合能力97页
答:1、本案例中李某属于假释人员在社区矫正的服务对象,社会工作者针对李某的以下需要提供了相应的服务:
1)进行心里矫正,情绪疏导:社会工作者运用理性情绪治疗模式(ABC治疗模式),协助李某调整非理性信念,修正其认知。
2)提供基本生存条件保障:社会工作者协调多方资源环节李某的生计困难,找到了临时住房。
3)构建和恢复其正常家庭生活:社会工作者协调李某与家人的关系,让家人重新接纳了李某,生活状态得到明显好转。
4)解决就业问题:社会工作者帮助李楼找到工作,解决了就业问题。 2、ABC理性情绪治疗模式是指美国心理学家艾利斯提出的,是根据人的认知过程,影响其情绪和行为的理论假设,通过认知和行为技术来改变求治者的不良认知,从而矫正并适应不良行为的心理治疗方法。A代表真实发生的事件;B代表人们对真实发生事件的认知;C代表引发事件之后出现的各种情绪、行为反应。 本案例中:
A指的是李某申请低保时,工作人员要求其补齐材料再来办理。 B指的是李某觉得自己低人一等,被人瞧不起,认为工作人员故意为难他。
第 7 页 共 11 页
C指的是李某因为工作人员要求其补齐材料再来办理很生气,与工作人员大吵大闹,并当场撕掉了申请材料。
在此案例中,ABC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下:李某在申请办理低保时,因为工作人员让其补齐材料这件事情(A),产生了非理性的信念即觉得自己低人一等,被人瞧不起,认为工作人员故意为难他(B),从而导致了他情绪和行为出现异常,很生气,与工作人员大吵大闹,并当场撕掉了申请材料(C)。由此看出,如果想纠正李某的错误行为(C),首先要改变他非理性的认知(B),帮助其建立正确认知以达到改变其错误行为的目的。
第五题(方案设计题,20分)
某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发现,社区内一些十六、七的未成年人,由于家庭贫困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敏感、内向等性格特点,自我认同度较低,这些未成年人正处于进一步就学、就业的抉择关口,却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也不了解社会上有哪些职业适合自己,对未来倍感迷茫,该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计划为这些未成年人提供服务,并希望通过申报政府购买服务项目获得资金支持。
第 8 页 共 11 页
要求:
依据生涯选择配合论,设计一份“未成年人职业规划服务”的项目计划书(只需把需求分析、具体目标、服务活动形式和预计成效四部分答案,依据下列表中所列字母的顺序,在答题卡中填写) 课本126页 答:
A:1)充分认识和了解自己,包括对自己的能力、兴趣、人格、需求与价值观等,形成正确的人生观。案例中服务对象由于家庭贫困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敏感、内向等性格特点,自我认同度较低。 2)充分探索外在的工作世界,了解职业所需的能力、职业的分类与
第 9 页 共 11 页
内容,职业所需的特质及各类职业的报酬率等。案例中服务对象处于进一步就学、就业的抉择关口,却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也不了解社会上有哪些职业适合自己,对未来倍感迷茫。
B1:具体目标:帮助服务对象充分认识和了解自己,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B2服务活动(只列出形式):互助支持小组。
B3预计成效(服务对象改变):对自己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有正确的人生观。
CI:具体目标:帮助服务对象充分了解外在世界的职业环境,做好选择的准备。
C2:服务活动(只列出形式):邀请专家讲座,互助支持小组。 C3:预计成效(服务对象改变):对外在世界的职业环境有充分的了解。
D1:具体目标:帮助服务对自己和外面的职业环境做出抉择,制定未来的发展生涯规划。
D2:服务活动(只列出形式):详细制定职业规划书
D3:预计成效(服务对象改变):对自己和职业环境有充分了解,并能做出睿智的抉择。
E1:具体目标:帮助服务对象制定未来的发展目标并开始采取必要的
第 10 页 共 11 页
行动。
E2:服务活动(只列出形式): E3:预计成效(服务对象改变):
第 11 页 共 11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