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尚佳旅游分享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三年级下册《剃头大师》教材解读及教学设想【优质】

三年级下册《剃头大师》教材解读及教学设想【优质】

来源:尚佳旅游分享网


三年级下册《剃头大师》教材解读及教学设想

三下第六单元人文主题为“童年生活”,阅读要素为“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习作要素为“写一个身边的人,尝试写出他的特点”。如何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将“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融为一体,最终实现言意兼得的语文课堂,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笔者以本单元的《剃头大师》一课为例,对教材进行了剖析。

一、多维度解读教材

(一)聚焦单元看本课

本单元围绕人文主题“童年生活”所选入的四篇文章,分别从自然、生活、想象、事件几个不同的角度表现童年的真善美。从语文要素角度来看,《童年的水墨画》《肥皂泡》承载指向阅读的语文要素,《剃头大师》和略读课文《我不能失信》承载了本单元的两个语文要素(阅读、习作)。本文是学习“抓特点写人”的教学范文,略读课文是本课学习后写作方法的一种有益的补充学习。

(二)纵观全册知地位

本册教材从语文要素角度来看,习作方面主要围绕“写清楚”来进行学习。从第一单元“把观察到的事物写清楚”,第二单元“把图画的内容写清楚”,第三单元“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到第四单元“把实验过程写清楚”,最后第七单元“从几个方面把事物写清楚”,以上这些单元是一步步学习如何把事物写清楚的。教材的第五、八单元编排想象文体,学习把想象的故事写清楚;第六单元编排写事的文体,学习在事情中如何把人物特点写清楚。从教材的单元编排来看,侧重点不同,在“学写清楚”这个语文要素中,教材

实现了从不同角度、螺旋上升的编排特点。本单元是第一次接触到把人物特点写清楚,本课就是尝试写清楚人物的特点,需要教师了解教材的编排方法,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有层次、有梯度地进行练写。

(三)统览教材找联系

统览教材,我们会发现统编教材围绕儿童编排了多个单元,分别是一上第七单元“儿童生活”,一下第三单元“伙伴”,二上第三单元“儿童生活”,二下第四单元“童心”,三上第一单元“学校生活”,三下第六单元“童年生活”。由浅显的、学生熟悉的生活入手,逐步过渡到熟悉的人,再进一步到童心,到学校生活、童年生活,引领着学生一点点地扩大观察的生活圈子,完成由家庭到学校、社会的关注与体验。从语文要素这个角度来看,教材从阅读、理解、观察、写作等几个角度进行编排。本单元“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是在一、二年级学习了“理解词语的方法”,三上学习了“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句”之后的延伸和拓展。“写清楚人物的特点”则是从习作角度提出的新要求,从三年级下册开始出现。比较看来,对于两个语文要素,第二个是训练的重点。

二、双线并进定目标

除字词方面的学习以外,在人文方面,旨在通过对本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感受童年生活的真善美,在文字中体验童真童趣。

第一个语文要素“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是对三上学生已经掌握的“通过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进行延伸和拓展。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第二个语文要素习作训练点“写一个身边的人,尝试写出他的特点”,是新出现的。本

篇课文中的几个人物特点鲜明,是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想法、动作、语言的描写表现人物特点,从而完成本单元习作“写一个身边的人,尝试写出他的特点”的习作范例。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基于对教材、课标、学情的把握,本节课设置如下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剃、执”等10个生字,正确书写“表、胆、鬼”等12个生字。

2. 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感受童真童趣。

3.学习抓住人物的想法、动作、语言,来写清楚人物特点。

三、言意兼得提素养

环节一:找准起点趣入课。

上课伊始,先引导学生理解“大师”,接着认识“剃”,而后图片出示“剃刀”“推剪”,引出课题。

【设计意图:基于学生认知水平,出示图片引导学生理解课题,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巧妙导入新课。】

环节二:读文识字知人物。

1.初读课文,识记生字,理解词语。

(1)自由朗读课文,独立识记生字,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同桌接读课文,检查是否读正确。不懂的词语用学过的方法解决。

提示:难理解的词语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查字典词典、向别人请教的方式,试着理解。

(3)检测生字词。

(4)指导书写“鬼、差、虽”。

2.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初始人物谈印象。

“我”的印象:调皮、可爱。

表弟小沙的印象:胆小。

(3)“剃头大师”和“害人精”分别指谁?

【设计意图:教学重在落实教学目标1。学习字词环节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了自主学习—同伴互助—教师检测—补错完善等步骤,关注学生个体,夯实字词的落实。在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厘清人物关系,聚焦人物特点,为理解课文内容及本课语言文字训

练做好铺垫。】

环节三:品读感悟言意得。

这是本节课的主要环节,旨在落实教学目标2、3。教学中通过以下三步来实施:

1.“得意”——抓议题悟童趣。

出示议题:默读课文,在文中画出表现“我”天真、调皮的句子,读一读,体会课文是怎样表现这些特点的。

学生默读课文圈画句子—批注特点—有感情朗读。

【设计意图:文中四个人物的特点学生已经初步感悟,作为作者浓墨重彩描写的对象,天真调皮的“我”仿佛出现在学生眼前。这是学生读文后“得意”的过程。而文中对于其他三个人物的描写则相对简略,需要教师在后面的教学中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他们的特点,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得意”。选择以“我”为切入点,源于作者对“我”的特点描写得最为具体形象,富有童趣,由“意”到“言”有方法可学。】

2.“得言”——学写法用写法。

(1)聚焦“我”,学练同步推进。

学生找出表现“我”天真调皮的句子后,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读中感悟,去发现作者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分别是人物的想法、动作、语言。在发现写法的基础上学习作者的写法。

写法一:用想法写特点。

①读中学写,发现写法。

出示句子:我觉得自己像个剃头大师,剪刀所到之处,头发纷纷飘落……上面落满了黑头发。

读句子,想象当时的情景,体会“我”的天真和调皮。

从哪里最能体会出“我”的天真和调皮?

(出示句子:我觉得……)

师点拨:这是“我”的想法。在写文章时,把人物心里的想法写清楚,就能表现出这个人物的特点。

②学以致用,写想法。(表达训练一)

小沙觉得__________。所以每次都是被姑父押进理发店的。

(学生练习写想法,交流。)

写法二:“想法+动作”写特点。

①读中学写,发现写法。

出示句子:我先把姑父的大睡衣给他围上……就剪下一堆头发。

发现写法:这是对“我”的动作描写,“围”“摆”“剪”三个动词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天不怕地不怕的调皮小男孩。

②学以致用,写动作。(表达训练二)

创设写话情境。课件出示:小沙每次都是被姑父押进理发店的,而且,姑父还得执一把木尺在一旁监督,否则,小沙准会夺门而逃。

师点拨:

“夺门而逃”是什么意思?想一想我们以前学过的理解难懂词语意思的方法。(猜一猜、联系上下文,也可以问问同桌、查词典……)我们也可以运用这些方法来理解难懂的句子。“夺门而逃”意思是“猛然奋力冲出门去”。

那我们来想一想,胆小怕理发的小沙会有哪些动作?

表达训练二:(想法+动作)

小沙觉得__________ 。所以每次都是被姑父押进理发店的。而且,姑父还得执一把木尺在一旁监督,一不小心,小沙就会____________________ 。

在第一次写想法的基础上,学生补充出人物的动作。

写法三:“想法+动作+语言”写特点

①读中学写,发现写法。

出示句子:“哎呀!”我叫起来,“坏了!”

写法点拨:这是语言描写。因为“我”随意乱剪,小沙的头发长长短短,这儿翘起,那儿却短得不到一厘米。于是“我”惊叫起来。语言描写更能体现出“我”的天真和调皮。

②学以致用,写语言。(表达训练三)

创设写话情境。调皮的“我”剪坏了表弟的头发,心里一惊,就喊了出来。胆小的小沙逃跑时会说什么?

表达训练三:(想法+动作+语言)

小沙觉得__________ 。所以每次都是被姑父押进理发店的。而且,姑父还得执一把木尺在一旁监督,一不小心,小沙就会____________________ 。大声喊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学生在前两次写话(想法+动作)的基础上进行语言的补充练写。

师点拨写法:加上了想法、动作和语言,胆小的小沙就像站在我们面前一样,真是太有趣了!我们以后写人物的时候,可以这样把人物特点写清楚。

【设计意图:在教师的帮助下发现写法、学习写法、运用写法。用层层叠加的方式让学生由用“想法”表现人物特点,到“想法+动作”表现人物特点,再到“想法+动作+语言”来表现人物特点,层层递进,由易到难。由能说一句话到会说一段话。】

(2)聚焦“老师傅”,学练同步推进。

老师傅的严肃认真,作者是通过小沙理发时的感受来表现的。这也是表现人物特点的一种方法。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学会了通过想法、动作、语言的描写来表现人物特点。在教学中,笔者以老师傅为对象,放手让学生运用学到的方法对第5自然段进行改写。

出示练习要求及内容。

老师傅一看到小沙来理发,就想:____________________。(想法)

老师傅__________ 。(动作)理发时小沙动来动去,就说:“__________ !__________!”(语言)

3.学生练写、交流。

【设计意图:环节三的教学内容都从课文人物出发,学生在仿写、改写过程中借鉴文中的语言和表达形式,降低了难度,实现了从能理解到会运用,同时突破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也为本单元习作“抓特点写人物”做好铺垫,体现了“得言”的过程。

在“得言”环节,通过补充写想法、动作、语言使得两个人物的特点鲜明起来,这又是在“得言”中“得意”。在补充写小沙动作时,抓住“夺门而逃”一词,引导学生回顾三年级上册学到的理解难懂词语的方法,去理解难懂的句子。同时又落实了本节课阅读方面的语文要素——“理解难懂的句子”,还使“言”“意”相得益彰。】

环节四:辨析发现悟童趣。

出示辨析题:说一说谁是“害人精”,谁是“剃头大师”,课文为什么用“剃头大师”作题目。

教师引导学生在辨析中发现:“我”才是真正的“害人精”,老师傅才是真正的“剃头大师”。两个人物在作者的笔下进行了互换,以“剃头大师”为题目,可以吸引读者的注意,还可以与事实形成对比,更能表现作者构思的巧妙。

环节五:推荐整本书阅读《调皮的日子》。(课后任务)

学习结束时推荐秦文君的《调皮的日子》:你知道表弟小沙的妈妈,也就是“我”的姑姑是个大胖子,“我”的姑父是个瘦子吗?想知道胖姑姑和瘦姑父发生了怎样有趣的事吗?你知道“我”和小沙有一个空中朋友吗?为大家推荐秦文君的《调皮的日子》。

【设计意图:课标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所以,教学由课内延伸至课外,通过课内学习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课外阅读,读整本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hangjiatang.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