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双条杉天牛主要危害柏类树木,具有隐蔽、爆发、不易防治等特点,对生态林、城市景观树木危害巨大,严重影响城市环境。阐述了双条杉天牛的分布危害、发生特点、综合防治的指导思想、技术措施。
关键词:双条衫天牛;柏类树木;生物学特性;综合防治
双条杉天牛分布于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湖北等省,危害杉木、桧柏、侧柏等树种。它是树干害虫,以幼虫蛀害树干,被害树干有扁圆形的成虫羽化孔,树干被害处有白色新鲜流脂及虫粪, 木屑外露,树皮片条开裂易削落。被害树木,树势衰弱,叶色发黄, 直至整株枯死。
一、生活习性
双条杉天牛在河南地区 1 年发生 1 代,以成虫在树干木质部的蛹
室内越冬。少数 2 年 1 代,以幼虫在木质部边材的虫道内越冬。翌年3 月上旬,气温在 15℃ ~20℃时成虫咬破树皮爬出,在树干上形成一个个圆形的羽化孔。成虫出来后,早晚多栖息在树皮裂缝、树杈附近 或树基萌芽丛中,于每日上午 10:00 时左右至下午 16:00 时左右在树干活动;夜间温度低时有群栖现象。雌雄成虫都可多次进行交尾, 并有边交尾边产卵的习性。卵多产于 2m 以下的树皮裂缝和伤疤处, 少数产于根颈部的树皮缝中。卵期 7~14d,自然孵化率很高。初孵化幼虫停留在树皮上或取食皮层,经 5~10d 后蛀入木栓枯皮层。5 月间幼虫蛀入韧皮部,危害韧皮部和边材部分,并在边材上蛀成扁圆形不 规则的虫道,虫道内充满木屑和虫粪。幼虫蛀食常造成线状流脂,随 着幼虫食量的增加,流脂现象也增强,树木枯死主要由此阶段的危害 所致。7~9 月间幼虫蛀入木质部危害,随着虫龄增加,虫体变大,虫道也由细变粗,粪便及木屑不排出,前蛀后填,一般向下继续蛀害一 段距离后,在靠近边材部位筑蛹室。8~10 月间幼虫在蛹室内化蛹, 9~11 月间变成成虫。 药物喷洒虽也有很好的杀虫效果,但投入大,要求药剂浓度高、
费工、费时,环节多,操作复杂。其他诸如锤击树干法、虫孔注药法 虽然很合情理,但现实中很不实用,一是虫眼比较难以发现,查找比 较困难,费工费时,二是出现虫害症状的树木,容易引起注意,其他 虫害潜伏的树木很难顾及。在蓬水路的这次虫害中,我们一开始是单 一的机械伐除被害死亡木,并采用树干注射的方法治疗,但树木仍是 一批批的死亡,而且成批死亡数量越来越大。短短的 10 天内,苗木死亡 4978 棵,占苗木总数的 23.8%,原因主要是缺乏生产中实用的防治技术。经过专家询问和查找资料,我们大胆创新,采用树干浇灌法, 才有效制止了虫害的进一步蔓延。 二、综合防治 2.1指导思想
(1)从林业生产的全局出发。根据害虫与林木、营林制度、有害生物和环境条件之间的辩证关系 , 因地制宜、合理地应用各种防治手段 , 互相协调 , 彼此补充 , 经济有效地把害虫控制在最低水平之下。同时注意把各种防治手段对森林生态系统的不利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 (2)贯彻“预防为主, 防治结合”的森保方针。从而创造有利于林木生长和有益生物繁殖而不利于害虫危害与发生的环境条件进行综合防治。以营林措施为基础, 加强抚育管理这一重
要环节, 合理使用化防调节杉木林—双条杉天牛—天敌三者的数量比例关系 , 维持它们之间的生态平衡。
(3)整体动态观点。森林生态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相互制约、 相互影响 , 在害虫防治的设计中 , 各项措施都要从整体考虑 , 充分发挥生态系统中有利因素的积极作用, 限制不利因素的发展, 把预防与防治有机结合起来, 达到预防的目的。 2.2主要技术 2.2.1营林措施
由于林业生产周期长 , 多在面广山高、路远、人稀的沟壑纵横山区 , 森林生物群落形成后不易改变 , 因此应从造林制度和设计规划开始 , 就采取林业技术措施进行预防 , 尽早形成稳定的生物群落 , 创造不利于双条杉天牛发生的生存环境。其关键措施是 : ①营造混交林 : 混交林是恢复森林生态平衡的先决条件 , 是预防各种病虫发生与危害的基础。所以在“因地制宜 , 适地适树”的前提下 , 可采取块状、带状或按比例进行 2 个以上树种的搭配。据调查 , 杉阔、杉松混交林被
害率仅 1.96%, 比杉纯林的 26% 低 13.3 倍。造林时还要注意考虑合理的密度。②抚育防治 : 主要对Ⅱ龄级杉木林每年春秋两季进行中耕除草 , 除蘖萌 , 在促进林木生长的同时 , 破坏双条杉天牛成虫的活动和隐蔽场所 , 以影响其产卵繁殖。该措施可降低虫株率 56.99%。③合理间伐 : 结合间伐清除被害木和虫源木 , 防治效果可达 95% 以上。④定向改造林分 : 主要对遭受双条杉天牛危害严重的Ⅱ龄级杉木林 , 特别是成片发生的林分 , 结合伐除被害枯死木和虫源木 , 合理补植其他树种 , 改造林分结构 , 逐步形成多树种林分 , 提高生物自控力。⑤严格执行封山育林制度 : 对化防后林分实行死封 , 立地条件差的林分采取封与管相结合 , 在封山期间严禁砍草、砍柴 , 保护林内杂灌木和蜜源植被等 , 促其形成复杂的林分结构。 2.2.2及时处理虫源木
主要对幼林地的间伐木、砍伐后的有虫木 , 应尽快运下山用流水浸泡或在集材场诱杀。对已伐木应尽快外运利用 , 减少虫源 , 防止扩散蔓延。 2.2.3合理化学防治
据试验 ,5 ~ 12 年生的林分根施呋喃丹 , 或 12 年生以上的大树 ,视其损失情况, 灵活应用磷化锌毒签杀虫。
2.2.4主攻重灾区和虫源密集林地
这种林分要注意该害虫 1 年 1 代和 2 年 1 代的防治。其防治办法是以营林、物理、生物、机械、人工和化防相辅相成的措施 , 才能收到良好的防效。 2.2.5保护和招引益鸟
主要在郁闭后林内 , 悬挂鸟笼和大树林设鸟箱招引益鸟。鸟箱以直径 20cm, 长 50 ~ 55cm 的带皮段为宜 , 悬挂高度 3 ~ 5m 最好。在保护上要多做宣传工作 , 严禁猎捕 , 尤其是保护啄木鸟。其外 , 还要注意对有益昆虫和其他天敌的保护。 三、结论与讨论
双条杉天牛在整个生活史大部分时间是在树干中度过,因此它的早期危害极具隐蔽性,并且防治有一定的困难。虫害具有爆发性,如没有给与及时正确的治疗措施,对于染病的树木将是毁灭性的。因此要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法,才能有效地控制此虫的为害。
在掌握双条杉天牛生物学及生态学特性的基础上,采取科学的营造林技术措施、加强检疫以及各个时期正确的杀虫方法,是防治该虫为害的行之有效措施。从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角度出发,双条杉天牛的生物防治无疑是一类重要防治手段,但该领域研究还很不够,今后拟从以下方面开展工作:(1)病原线虫对双条杉天牛寄生性和控制作用的研究;(2)寄生蜂类(如肿腿蜂)大面积控制双条杉天牛的应用研究;(3)寻找新的天敌资源。另外,研究饵木引诱天牛成虫的机理, 测定出引诱天牛成虫的有效物质成份,对于防治双条杉天牛将具有重要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 中国森林昆虫 [M]. 北京 : 中国林业出版社,1983. [2]杨子琦 , 曹华国 .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图鉴 [M]. 北京 : 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 [3]中国科学院昆虫研究所 . 中国森林害虫图志 [M]. 北京 : 科学出版社,1959. [4]江西省森防站 . 双条杉天牛的初步研究 [J]. 林业病虫通讯,1977(4):15-20. [5]中国农林科学院朱亭科技服务组 . 双条杉天牛杉梢小卷蛾的防治[J]. 中国林业科学,1977(1):60-62.
[6]. 济 南 市 林 场 管 氏 肿 腿 蜂 繁 育 研 究 [J]. 山 东 林 业 科 技,2017,47(05):121.
[7] 李嘉乐 , 王振宇 , 常鹏 , 史建成 , 金贤姜 , 姚志勇 , 许志春 . 北京松山地区双条杉天牛林间诱捕监测[J]. 北京园林,2017,33(02):46-4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