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构造实训》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1401009 课程承担单位(部门):教务处 合作单位(部门):广州华维汽车效劳 制定人: 制定日期: 审核人: 审核日期: 批准人: 批准日期:
一、适用对象
中职一年级
二、适用专业
汽车整车与配件营销专业
三、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汽车整车与配件营销专业的专业核心课课程。
本课程是依据汽车整车与配件营销专业人材培育目标和相关职业职位(群)的能力要求而设置的,对本专业所面向的汽车营销师所需要的知识、技术、和素养目标的达到起支撑作用。在课程设置上,前导课程有《汽车构造》(1401003),后续课程有《汽车保护实训》(1401010)。
四、课程目标
整体目标
该课程要紧目标是让学生对汽车整体构造方面及对汽车的各系统及零部件的工作原理进行熟悉和把握,要紧任务是要求学生能够依照各系统总成中各零部件的名称在汽车上找到安装位置,并能够说明其作用和功能;能够对发动机、底盘、车身、电气四大系统的组成、结构特点及其位置关系有初步熟悉;能够对汽车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和熟悉,破除对汽车的神秘感,给学习后续课程打下基础。。
1.知识目标
1)能够充分考虑汽车熟悉实训的要求和实训的注意事项; 2)能通过观看汽车零部件正确的读出其名称;
3)能够在整车上指出各零部件的安装位置,和各系统的链接关系和大体作用; 4)能够正确的填写工作任务单;
2.技术目标
1)能够自主学习新知识、新技术;
2)能够对学习的知识触类旁通,灵活把握运用; 3)能够通过各类媒体资源查找所需要的信息; 4)能够独立制定工作打算并进行实施;
5)能够不断积存各类工作体会,从实践中寻觅共性。
3.素养养成目标
1)具有较好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人际沟通的能力; 2)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和协作精神;
3)具有良好的心理素养和克服困难的能力; 4)能与客户成立良好、持久的关系。
4、证书目标
汽车驾驶证、汽车营销师、汽车维修工
五、参考学时与学分
1.学时 60个 2. 学分 4个
六、设计思路
《汽车构造实训》是培育汽车营销师职位的入门教材,针对中职院校第一次学习汽车整车与配件营销专业的学生。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对汽车整体的构造有一个较全面的熟悉,培育学生的专业爱好,为后续专业课程奠定基础。
本课程为第一学期开设,一共为60课时,要紧以实操为主。 七、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
1.课时分派表 工作情境名称 情境1 汽车整车构造认识实训 情境2 汽车发动机构造认识实训 情境3
序号 项目内容 1 项目1 识读车辆VIN码信息 2 1 2 1 项目2 车辆四大组成部分认识实训 项目1 识别发动机的类型及组成部分 项目2 曲柄连杆机构认识实训 项目1 配气机构认识实训 学时分配 6 6 6 6 6 备注
汽车底盘构造认识实训 项目2 发动机五大系统认识实训 项目1 传动系统认识实训 项目2 行驶系统认识实训 项目1 转向系统认识实训 项目2 制动系统认识实训 6 6 6 6 6 60 2 1 2 1 2 情境4 汽车电气设备认识实训 情境5 汽车车身设备认识实训 总学时
2.项目设计 工作情境1 项目一 项目二 识读车辆VIN码信息 汽车整车构造认识实训 理论 12 学时 车辆四大组成部分认识实训 实践 一体化 学习目标:概括本单元的学习目标,包含知识、技能等目标 1.能够准确的在车上找到VIN码的位置; 2.能够根据车辆VIN码识别车辆相关信息; 3.能够在实车上分别指出车辆的四大组成部分; 4.能够对车辆的四大组成部分的关系或作用进行描述。 主要内容(标注重点和难点) 主要教学方法 现场教学法、实验教学法 重点: 1.实训规定及安全守则; 2.汽车代码位置以及含义; 难点: 汽车总体构造 教学地点 校内实训(实验)室、校外实训基地 教学及参考资料 课本,挂图 练习与习题建议 现场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动手兴趣。 考核与评价方式说明 学生自主互相测评 权重分配 占 20 %
工作情境2 项目一
汽车发动机构造认识实训 识别发动机的类型及组成部分 学时 理论
实践
项目二 曲柄连杆机构认识实训 一体化 12 学习目标:概括本单元的学习目标,包含知识、技能等目标 1.能够识别发动机的每个零部件名称; 2.能够识别发动机每个零部件所属的机构或系统; 3.能够根据发动机的零部件名称在发动机上指出其安装位置; 4.能够快速的从不同系统的备件中找出所需的发动机零件。 主要内容(标注重点和难点) 重点: 1.发动机类型及组成; 2.曲柄连杆机构的组成及安装位置; 3.配器机构的组成部分及安装位置; 4.发动机供给系统的组成及安装位置; 5.发动机冷却系统的组成及安装位置; 6.发动机润滑系统的组成及安装位置; 7.发动机启动系统的组成及安装位置; 8.发动机点火系统的组成及安装位置。 考核与评价方式说明 学生自主互相测评 主要教学方法 现场教学法、实验教学法 教学地点 校内实训(实验)室、校外实训基地 教学及参考资料 课本,挂图 练习与习题建议 现场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动手兴趣。 权重分配 占 20 %
工作情境3 项目一 项目二 配气机构认识实训 汽车底盘构造认识实训 理论 12 学时 发动机五大系统认识实训 实践 一体化 学习目标:概括本单元的学习目标,包含知识、技能等目标 1.能够识别底盘系统每个零部件名称; 2.能够在实车上指出底盘系统任意部件的名称; 3.能够正确指出底盘中任意元件的安装位置; 4.能够根据零部件的形状说出该元件的所属的系统以及名称。 主要内容(标注重点和难点) 主要教学方法 重点: 1.底盘四大系统识别; 2.传动系的组成、分类及在车辆上的安装位置; 现场教学法、实验教学法 3.转向系的组成、分类及在车辆上的安装位置; 4.
教学地点 制动系的组成、分类及在车辆上的安装位置; 校内实训(实验)室、校外实训基地 5.行驶系的组成、分类及在车辆上的安装位置。 教学及参考资料 课本,挂图 练习与习题建议 现场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动手兴趣。 考核与评价方式说明 学生自主互相测评 权重分配 占 20 %
工作情境4 项目一 项目二 传动系统认识实训 汽车电气设备认识实训 理论 12 学时 行驶系统认识实训 实践 一体化 学习目标:概括本单元的学习目标,包含知识、技能等目标 1.能够识别车辆外部所有灯光位置及名称; 2.能过识别车辆内部所有灯光位置及名称; 3.能够识别车辆所有其他用电器的位置和名称; 4.能够正确操作车辆上的所有灯光及用电器。 主要内容(标注重点和难点) 重点: 1.车辆外部灯光识别 2.车辆内部灯光识别 3.车辆灯光操作方法 难点: 车辆用电器认识及操作方法 考核与评价方式说明 学生自主互相测评
主要教学方法 现场教学法、实验教学法 教学地点 校内实训(实验)室、校外实训基地 教学及参考资料 课本,挂图 练习与习题建议 现场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动手兴趣。 权重分配 占 20 %
工作情境5 项目一 项目二 转向系统认识实训 制动系统认识实训 汽车车身设备认识实训 理论 学时 实践
一体化 12 学习目标:概括本单元的学习目标,包含知识、技能等目标 1.能够正确识别车身所属类别及组成部分; 2.能够准确指出车身每个部位的名称; 3.能够根据名称正确指出车身附属部件的安装位置; 4.能够根据各车身零部件的形状说出该元件的名称和安装位置。 主要内容(标注重点和难点) 重点: 1.汽车车身的分类; 2.车身组成部件名称、以及安装位置; 3.车身外部附属部件的名称、位置及作用; 难点: 车身内部附属部件的名称、位置及作用。 考核与评价方式说明 学生自主互相测评 主要教学方法 现场教学法、实验教学法 教学地点 校内实训(实验)室、校外实训基地 教学及参考资料 课本,挂图 练习与习题建议 现场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动手兴趣。 权重分配 占 20 %
八、课程实施
1.教学方式建议
建议本课程采纳理论与实践、资源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和行动导向的教学方式;教学场所中应设置理论教学区和实操教学区,最好在理论教学区中还能设置学习讨论区,配备课程中各学习任务所需的挂图、车标、图片、汽车杂志和运算机网络资源查询等;为保证教学的成效,建议每位指导教师负责组织和指导20~25个学生,学生分组操纵在6~8人/组;教师在教学或演示教学中,尽可能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利用丰硕的信息资源配备丰硕的课件、DVD等多媒体教学资源;
项目教学法:从学生的大体心理需求动身,以为学习是知足个体内部需要的进程,在教学目标上注重突出教学的情义功能,追求学生在认知、情感和技术目标上的均衡达到。它强调教学中学生大体心理的知足,专门是归属感和阻碍力,具有较强的情感性。它强调教学只有制造条件,通过一系列任务的完成,知足学生的归属感和阻碍力,他们才会感到学习是成心义的,才会情愿学,才会学得好。任务型教学的整个都充满了情义色彩。
2.师资条件要求
本课程教学团队共有专任教师2名,企业兼职教师1名,是一支校企共建、“双师”特色鲜明的综合素养高、教学能力强、结构合理、专兼结合、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的教学团队。。
3.教学条件大体要求
理实相结合的实训教室,配备课桌、多媒体、发动机整机台架、底盘台架、整车、各系统零部件、充沛的汽车维修手册、数据库维修资料光盘、学习软件;能够上网查资料的电脑和工作台等。
4.教学资源大体要求
教材内容应表现先进性、通用性、有效性,专业名词要标准,技术用语要准 确,插图无原那么性错误。教材表达必需精炼、准确、通俗易懂,便于学生阅读。有必然的补充阅读材料,并向学生提供查找有关资料的线索,引导学生体会并慢慢把握学习汽车专业知识的方式。具有依照本标准制订的测试题,要有必然的知识,帮忙学生把握本单元学习内容,应及时地利用反馈信息,不断修订、新测试题,随时把握学生的学习动态。推荐选用詹远武主编的《汽车构造实训》。
九、教学评判、考核要求
理论与实践彼此交叉的讲课方式,理论教学采纳多媒体的形式,实操教学依照企业的要求、标准标准进行实物现场教学。采纳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理论教学所占权重为30%,实操为70%。
教师应针对不同的学习情境,结合生产实际,设计出符合学生认知和能力结构特点的项目单,从知识教授者的角色转为学习进程的组织者、咨询者和指导者,最终将学习压力转达到学生身上,使教学进程向学生自觉的学习进程转化,为学生全面进展和终身进展奠定基础。
十、编制依据
该课程标准是以依据《汽车整车与配件营销》专业调研报告和人材培育方案而编制的。
2017年 10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