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秭归地质实习报告

来源:尚佳旅游分享网
 1.前言

实习的目的、意义

培养野外地质地理现象的观察能力、深化对自然地理学课程理论知识的理 解,培养专业思维能力

培养报告的撰写能力,为今后阅读相关文献奠定基础 培养艰苦奋斗、实事求是、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 实习概况

实习区位置、交通、经济概况

位置:秘归县位于湖北省西部,宜昌市管辖,距湖北省会武汉市1000 余公里,县城位于

长江南岸的茅坪镇,著名三峡水库坝址所在区。

秘归是楚文化的发源地,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诞生于此。

全县境域面积2400 余平方公里,县辖7 镇5 乡, 202 个行政村,总人口39.5万人(2022 年〉。

交通:水、陆交通比较发达,长江自古以来是黄金交通水路要道,自三峡水库建成后,水

路交通更加便捷,容量大幅提升;陆路有江宜高速公路、汉宜铁路、沿江公路干线及通往各乡镇及邻县的公路。

经济状况:全县境内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

1)煤z 分布于下二叠统的栖霞马鞍山、上二叠统吴家坪、上三叠统沙镇溪和下保罗统香溪组4 个层位。

2) 金与金银矿z 县内产地有4 处,均为合金石英脉型产,富集于断层破碎带,具一定规模,品位较高。

3) 铁矿z 主要贮存于上泥盆统写经寺组地层中,属于低磁高磷赤铁矿,有矿床点10 处,品位稳定。

1 -4个矿层有一定规模,有开采利用价值。

4)地热z 县内有温泉点1 处,位于平睦河东,唐家堡对岸,处庙娅温泉(又名五龙温泉),出露于奥陶系灰岩中,泉出露标高46Om,无色无昧无嗅,水温29.5\"C 0 水的总硬度为15.14 德国度。

总碱度为5.05 , pH 值为7工属弱碱性硫酸重碳酸续水,涌水量129.6 吨/日。 此外还有锺矿、铜矿、铅钵矿、石膏、磷矿、石灰石等矿产。 5)水力资源

境内水系发育,除长江外,发育多条:可溪,其中8 条水系水能蕴藏量17.20万千瓦,可开发量6.06 万千瓦,己部分开发,仍有巨大开发潜力。

现已建成水电站多座,己纳入全国农村小水电初级电气化试点县,火电装机容量3 万千瓦,年发电量1. 8 亿度。

在两河口、杨村桥、磨坪等碳酸岩地区,有较多的岩溶泉,流量0.lm3f秒以上的有37 处。

其中黄龙洞,天生桥等己用于水力发电。 其余用于农业灌溉或生活用水。

全县耕地面积2.39 万公顷,多以荒坡谷地为主。 农业以多种经营、农林、果、蔬并举。

农特资源丰富各样,盛产柑桔、橙、茶叶、烤烟、板栗等,其中脐橙、锦橙、桃叶橙和夏橙号称\"峡江四秀气尤以脐橙盛名,有\"中国脐橙之乡\"的美誉。 耕归以良好的形象对外开放,吸引大量产业和旅游者前往,大大促进了县城经济。

正在努力实现\"特色农业大县,精品工业强县,三峡旅游名县,库区经济富县\"的宏伟目标。 实习区工程概况 Fds水利水电工程

秭归水力资源十分丰富,除长江外,县境内有10 条河流,水能蕴藏量17.77 万千瓦,全县电站装机容量已达到8 .4万千瓦,是全国农村水电中级电气化建 设试点县。 三峡工程

稀归县境内的主要水利工程为三峡工程。 三峡工程全称为长江三峡水利枢纽 工程。

三峡工程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是治理和开发长江的 关键性骨干工程。

三峡工程大坝坝址选定在宜昌市三斗坪,在已建成的葛洲坝水利枢纽上游约40 公里处。

长江水运可直达坝区。

工程开工后,修建了宜昌至工地长约28 公里的准一级专用公路及坝下游4 公里处的跨江大桥一一西陵长江大桥。 还修建了一批坝区码头。 坝区己具备良好的.交通条件。

坝址区河谷开阔,两岸岸坡较平缓,江中有一小岛(中堡岛) ,具备良好的分期施工导流条件。

枢纽建筑物基础为坚硬完整的花岗岩体,岩石抗压强度约100 兆帕:岩体内断层、裂隙不发育,太多胶结良好、透水性微弱。 这些因素构成了修建混凝土高坝的优良地质条件。

三峡工程水库正常蓄水位175 米,总库容393 亿立方米;水库全长600 余公里,平均宽度1.1公里:水库面积1084 平方公里。 它具有防洪、发电、航运等巨大的综合效益。

整个工程包括一座混凝重力式大坝,泄水闸,一座堤后式水电站,一座永久性通航船闸和一架升船机。

三峡工程建筑由大坝、水电站厂房和通航建筑物兰大部分组成。 实习时间及路线安排 2.地理背景条件

气象水文 气候、降水量、蒸发量、水文特征

地形地貌 秭归县地处我国地势第二阶梯向第三阶梯的过渡阶段,境内山脉为大巴山、巫山余脉 …

构造地质背景 褶皱构造(黄陵背斜、秭归向斜、仙女山向斜)、区域性大断裂(仙女山断裂、九畹溪断裂、新华断裂、太阳坪断裂、水田坝断裂) 新构造运动及区域稳定性 地壳隆升运动、断裂活动性、地震活动性 3.地层岩性 岩层分布情况

岩性特征:类型,成分,结构,构造

接触关系:侵入接触?沉积接触?整合接触?断层接触?假整合接触? 产状特征 4.地质构造

褶皱构造:倒转向斜、平卧褶皱、褶皱要素、形成机理

岩层的厚度

风化情况

断裂构造 各岩性层中的节理发育特征:发育有几组?产状?形成机理? 断层:断层性质?特征?形成机制?产状? 5.河流地貌

地貌描述:泗溪、牛肝马肺峡、五叠水 力条件、照片)、瀑布

瀑布

瀑布是从河床纵断面陡坡或悬崖处倾泻下来的水流。 组成

造瀑层,河床中的陡坡地段 瀑下深潭 6.岩溶地貌 岩溶地貌特征

岩溶发育条件与发育特征 含水层、隔水层 岩溶发育格局:补给、径流、排泄 7.水文地质分析 泉的分布

泉的形成条件 泉的含义

潭前峡谷

地下水的天然露头为泉。

泉的形成与地质构造、岩石性质、地下水有关。 泉水按承压和无压分为上升泉和下降泉两类。 泉水从泉口垂直往上冒的

叫上升泉,从泉口往下淌的叫下降泉。 泉的形成应具备三个条件: 地层条件。

地层包括成层的岩石、土层以及土层中夹有的砂砾石层。 有裂隙的岩层

和有孔隙的砂砾石层,其裂隙和孔隙中充水的称“含水层”。

裂而无隙的岩层和孔隙度极差的粘土层,几乎不含流动的地下水,称“隔水层”。 “含水层”的存在是泉水形成的首要条件。 地质构造条件。

如地震或岩浆活动引起地壳变动(造山运动),使沉积岩层断裂错位,或产生褶曲。

含水层与隔水层在纵向剖面上相抵触,或含水层与不透水的岩浆岩体相抵触,阻断了地下水的去路,地下水被迫溢出地表。 地形条件。

泉或泉群的上游应有足够的补给面积,各含水层接受大气降水的充分补给。 8.地质灾害分析

以沿途看见的地质灾害现象为研究对象

地貌特征、岩性特征、构造特征

危岩体形成的边界条件(临空面、切割面、底滑面)、破坏模式、监测、加 固措施

滑坡分布特征及形成的条件 9.结语

收获 感言 建议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