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百彤岖 - - 一 。_ :一-::暑::器:暑 民间信仰的产生与流变 王向阳 (中央民族大学北京100081) 作者简介:王向阳(1990.11一),男,汉族,河南郑州人,在读硕士研究生,中央民族大学,研究方向:哲学。 摘要:自莲教原本是净土宗的一支白莲宗,但在其世俗化的过程中,逐渐由弥陀信仰转变为了弥勒信仰。在弥勒信仰成为主流的过程 中,“弥勒下生”的思想更是备受推崇,成为人民反抗封建统治者的思想武器,并对此后的民间宗教影响巨大。 关键词:白莲教;弥勒信仰;民间宗教 中图分类号:B529 1 白莲宗的弥陀信仰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832(2017)10-0290—01 过去佛、释迦为现在佛、弥勒为未来佛。兜率天净土信仰视三者 白莲宗最初的信仰主要是净土宗的弥陀信仰。它“以本性弥 为至上神,供奉于庙宇之中,并宣扬三佛分别执掌世界的过去、 陀为‘体’,以念佛信愿为‘宗’,以自行化他为‘用’。”东汉末 现在和未来,分别拯救不同的对象:“世界是过去、现在、未来三 年,僧人安世高翻译《无量寿经》与Ck:乘方等要慧经》,分别将 佛轮管天盘。 弥陀信仰和弥勒信仰传人中土。后又经慧远和道安分别提倡,两 3 由弥陀信仰到弥勒信仰转变到原因 种思想并驾齐驱。自莲宗的弥陀信仰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 从白莲宗的弥陀信仰到白莲教的弥勒信仰经历了一个巨大的 第一,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弥陀信仰的终极目的。“极乐世界”无 转变,这个转变是必然的。首先,社会底层民众改变社会不平等 比美妙,黄金为地,金、银、琉璃等一应俱足“庄严”,此间“无 现象的政治需求,是元代白莲教信仰演变的政治根源。相对于弥 有众苦,但受诸乐”,而且那里的人们几乎长生不死。第二,人们 陀信仰 弥勒信仰具有以下特征:第一,在佛主救度世人的途径 只需通过念佛便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神不灭论和业有三报之说 和方法上,该信仰宣扬佛主下凡解救世人并接引至兜率天界;而 是弥陀信仰的理论基础。该信仰主张,人的身体由地、火、水、 弥陀信仰则认为佛主“住持”于西方极乐国土而无法下生尘世, 风“四大之体”构成。身体是“神宅”,即使身体消灭也“无害 人们的解脱与得救完全取决于个人的修行。因此,生活于苦难之 于神”,“神”永存于天地之间,并可托于他体而延续。第三,“三 中而又不能自拔的人们更愿意寄希望于能够下凡给予解救的拯救 品九级”是弥陀信仰的重要内容。根据对大乘佛教的态度以及 “上根”与“下根”、“利根”与“钝根”的区别,往生的行者分 为上品三级、中品三级和下品三级。他们往生乐土后, “西方三 圣”根据来者的品级以不同的规格接待,并以此确定来者在佛国 的地位。 2弥勒信仰的渗入及演变 者。第二,在佛主救度的对象上,弥勒信仰以“在家贫男贫女” 为其拯救对象,这边为其赢得了广大下层穷苦百姓的支持。第三, 兜率天界人人地位平等,共享富足生活。相对于弥陀信仰的“三 品九级”思想而言,弥勒信仰具有平等思想和反对等级特权的价 值取向。 其次,信仰体系在社会动荡之中的整合,是元代白莲教信仰 “弥勒”,又译为慈氏,以其在因地累劫修慈,故名。东汉末 演变的认识根源。弥勒信仰与弥陀信仰之间除了存在差异性外, 年,西域僧人安世高译《大乘方等要慧经》,弥勒信仰首次传人中 还具有相似性,具体表现为:第一,两种信仰统属于佛教净土宗, 土。其后随着翻译的经典越来越多,弥勒思想逐渐被人们所接受。 都以某种净土为指归,使人们在精神世界充满对人生彼岸的向往, 关于弥勒信仰主要的经典是“弥勒六经”:《佛说弥勒下生成佛经》、 构成安慰性的幻觉,暂时麻痹受压迫的普通群众;第二,西方极 《佛说弥勒下生经》、《佛说弥勒人成佛经》、《佛说观弥勒菩萨上生兜 乐世界与兜率天界都被描绘成庄严富足、美伦绝妙的天界,而且 率天经》、《弥勒下生经》和《弥勒下生成佛经》。随着弥勒信仰的进 人居其间都能长生久视无烦恼;第三,在宗教礼仪方面,弥勒佛 步传播与发展,弥勒信仰逐渐为社会各阶层所接受。为了使弥勒信 的崇奉者和持弥陀信仰的自莲教徒都以白色为礼佛或讲法时的服 仰更能够符合中国人的信仰体系,信众们开始对原有弥勒信仰的经典 饰颜色,白色是两种信仰的标志性颜色。 进行部分改造,涌现大量与弥勒信仰有关的伪经。伪经的出现,说明 再次,教团组织形式世俗化是元代以后白莲教信仰演变的又 弥勒信仰的兴盛,原有经典已不能满足信众的需求,需要更多的经 重要原因。中国的佛教社团由出家僧尼和在家男女居士组成。 典来为其弥勒信仰作理论支持和精神依托。 僧尼本着勘破色空、修身成佛的基本教义,把精力主要用于研习 随着伪经的流行,弥勒下生的观念开始在底层群众中流行。 佛法、主持宗教礼仪活动等方面,一般不参与世俗政务(藏传佛 一一在这个时候,白莲宗的弥陀思想开始逐渐转变为更具有自莲教反 教除外)。而茅子元创立白莲宗时,为了最大限度地接纳门徒,规 抗精神的弥勒思想。“弥勒具有两重身份:一是现今还在兜率天宫 定了白莲道人特殊的传教方式:一方面,白莲道人以传教为职业, 说法的弥勒菩萨;一是将来下生人间的弥勒佛。与这两种身份相 不属于在家居士或一般信徒;另一方面,他们又可娶妻生子,叫 应也有两种胜境:一是上生兜率天的天上胜境;一是下生成佛的 做“在家出家”。按照教理,白莲道人虽可娶妻生子,但仍应超脱 人间胜境。”弥勒净土信仰便分为两层:一是弥勒由凡人而修成菩 尘俗。但是,由于庵堂产业父传子承,庵堂中为首的白莲道人为 萨果,“上至兜率陀天。”二是,弥勒菩萨从兜率天下生阎浮提世 了聚财,常常交结权势,成为富甲一方的财主。这些道人背离佛 即人间世,于龙华树下得成佛果,三行法会,救度世人。所谓兜 教的“清净”戒律,使净心去欲的教义和忏仪难以传授,白莲宗 率天,即佛教教义中六欲的第四天界,处于夜摩天与乐变天之间, 因此偏离原来的宗旨。 亦是极为庄严、华贵、玄妙的佛国净土。 4流变 南北朝、隋唐时期,弥勒信仰在社会底层传播过程中,三佛 正如美国学者欧大年所言,白莲教的特点就是“将虔诚与政 应劫救世思想逐渐形成并成为弥勒信仰的重要内容。所谓三佛。 治、反叛融为一体,成为中国民间佛教教派的典型例子。”此后各 即燃灯佛(亦称定光佛)、释迦佛和弥勒佛。由于燃灯佛点化释迦 种带有政治反抗的起义活动,大都打着白莲教的旗号。“弥勒下 菩萨修得佛果、弥勒为释迦的弟子。燃灯佛曾为释迦授记,释迦 生”的观念便渗透到几乎每一个民间宗教之中,成为鼓动人民造 为弥勒授记,佛佛相传,彰显佛法之承续。因而人们称燃灯佛为 反的最著名最响亮的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