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七年级数学下学期教学计划

来源:尚佳旅游分享网


一、本学期共20个周,安排新授课15周,复习(含考试)5周,本学科每周5课时,本学期新授73课时,复习考试25课时,含其中机动安排5课时。

二、本学期学生情况分析

我本学期担任初一(5、6)班的数学教学工作。根据上学期期末考试的情况来分析学生的数学成绩不算理想,总体的水平一般,其对课程的骤然增多、课堂学习容量加大还不适应,往往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因此要重视听法的指导。学习离不开思维,善思则学得活,效率高,不善思则学得死,效果差。初一学生常常固守小学算术中的思维定势,思路狭窄、呆滞,不利于后继学习,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法指导。学生在解题时,在书写上往往存在着条理不清、逻辑混乱的问题,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写法指导。学生是否掌握良好的记忆方法与其学业成绩的好坏相关,初一学生由于正处在初级的逻辑思维阶段,识记知识时机械记忆的成份较多,理解记忆的成份较少,这就不能适应初一教学的新要求,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记法指导。本学期的工作重点是扭转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好的学习习惯、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兴趣,培优补差,同时强调对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反对死记硬背,以推动数学教学中学生素质的培养。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学内容是青岛版七年级下册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非常密切,知识的综合性也较强,教材为学生动手操作,归纳猜想提供了可能。观察、思考、实验、想一想、试一试、做一做等,给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让学生能更好地自主学习。因此对每一章的教学都要体现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要求老师成为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促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数学知识、技能、思想、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期末考试的成绩中发现少部分学生基础还可以,而大部分学生基础和能力比较差.所以一定要想方设法,鼓励他们增强信心,改变现状。在扎实基础上提高他们解题的基本技能和技巧。

四、教学目标

本学期的教学目标是七年级(下)的七章内容,力求学生掌握基础的同时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的能力,概括的能力,类比猜想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初中的数学教学实践中,常常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一开始不适应中学教师的教法,出现消化不良的症状,究其原因,就学生方面主要有三点:一是学习态度不够端正;二是智能上存在差异;三是学习方法不科学。我以为施教之功,贵在引导,重在转化,同时也防止过早出现两极分化。

五、本学期采用的教学方法: 交流讨论为主,在争论中获得新知识,再辅以练习法,对新学习的内容加以巩固以达到熟练掌握和应用。 六、教学建议 (一)掌握学生心理特征,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学生由小学进入中学,心理上开始要求“独立自主”,由于心理上的不成熟,因而对学习道路上的困难估计不足。鉴于这些心理特征,教师必须十分重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目的地时时地向学生介绍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还要想办法让学生亲身体验生活离开数学知识将无法进行。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知识的直接兴趣。 (二)努力提高课堂45分钟效率 (1)在教师这方面,首先做到要通读教材,驾驭教材,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精心设计每一个环节。 (2)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七年级的数学是培养学生运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根据当前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的精神,在教学中着重对学生进行上述几方面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尽可能地把学生的潜能全部挖掘出来。 (三)加强对学生学法指导

进入中学,有些学生纵然很努力,成绩依旧上不去,这说明中学阶段学习方法问题已成为突出问题,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知识的内存规律,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以逐步提高分析、判断、综合、归纳的解题能力,我要求学生养成先复习,后做作业的好习惯。课后注意及时复习巩固以及经常复习巩固,能使学过的知识达到永久记忆,遗忘缓慢。

七、各单元(章或节)教学内容、教学目的、重难点 单元(章或节) 第8章 角 教学内容 角的表示、比较与度量、对顶角 教学目的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对角有关概念、性质的理解及语言的表述 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时的合情推理及语言表述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与一函数图像交点之间的关系 零指数与负指数 奠定学习“空间角的有关概念和与图形”的基础,性质 培养学生合情推理能力和运用数学语言能力 为学习三角形、四边形、全等与相似、平移等做铺垫 学习有效的数学模型;利用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计算能力 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 第9章 平行线 平行线的性质、判定以及两平行线间的距离 第10章 一次方程组 二元一次方程(组)概念、方程与函数图像;应用题等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解法、应用题 第11章 整式的乘法 整式的乘法 整式的乘法 第11章 乘法公式与因式分解 乘法公式与因式分解 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计算能力 平方差公式与完全平方公式的应用及因式分解的方法 因式分解的方法 第13章 平面图形的认识 三角形、多边形、圆、渗透几何建模、尺规作图 分类、转化、几何、变换等思想方法 平面直角坐标系与函数及其图像 为学习函数打基础;继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概念、公式及运三角形边、角用公式解决问题 中的关系、尺规作图 平面直角坐标系;一次函数图像的定义、图像和性质 从函数图像中正确读取信息;根据图像分析函数性质 第14章 图形与坐标

八、教学进度表 周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课 题 制定计划 8.1角的表示8.2角的比较 8.3角的度量 8.4 对顶角8.5 垂直 回顾与总结 9.1 同位角 9.2 平行线的及其画法 9.3 平行线的性质 9.4 平行线的判定; 回顾与总结 第一次月末检测 课时 累计课时 3 3 4 4 3 3 6 10 14 17 20 25 28 33 38 42 47 52 55 58 61 64 67 70 73 10.1 认识二元一次方程组 10.2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3 10.3 三元一次方程组 11.4列方程组解应用题 本章总结 11.1 同底数幂的乘法 11.2积的乘方与幂的乘方11.3单项式的乘法 11.4多项式的乘法11.5同底数幂的除法11.6零指数幂与负整指数幂 期中测试与试卷讲评 12.1 平方差公式 12.2完全平方公式 12.3用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 12.4用公式法分解因式 回顾与复习 13、1三角形 13、2多边形 13、3圆 回顾与复习 14.1 用有序实数对表示位置 14.2 平面直角坐标系 14.3 直角坐标系中的图形 14.4 用方向和距离描述两个物体的相对位置 回顾与复习 期末总结与复习,迎接检测 期末素质检测 5 3 5 5 4 5 5 3 3 3 3 3 3 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