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列宁与十月革命》优秀教案

来源:尚佳旅游分享网


第9课 列宁与十月革命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俄国十月革命发生的原因、经过和历史意义等,为学习苏联历史奠定基础。 【过程与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俄国十月革命发生的历史条件,初步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俄国十月革命历史发展的进程,让学生懂得无产阶级革命是俄国历史发展的选择,掌握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培养学生形成科学的社会主义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十月革命的胜利迎来了新时代的曙光。引导学生学习列宁的革命首创精神,认识领袖人物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俄国十月革命发生的历史原因,十月革命的重大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二月革命后出现的两个政权并存局面。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那次战争波及范围很广,形成了英、法、俄组成的协约国集团,以及德、奥、意三国组成的同盟国集团。大战历时4年多。大家是否还记得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中途退出一战的俄国。1917年,俄国国内就发生了震惊世界的十月革命。战争给俄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十月革命的爆发也在一定程度上制止了战争。那么,当时俄国国内的社会状况究竟是什么样的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9课《列宁与十月革命》。 二、新课讲授 (一)十月革命前的俄国

1.教师讲解: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俄国资本主义发展起来。但同西欧、北美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比,俄国依然很落后。

教师提问:1917年3月,俄国发生二月革命的背景如何?

学生回答: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俄国接连失利,国内各种社会矛盾激化,反对战争和要求社会变革的呼声越来越高。

2.教师提问:请指出二月革命爆发的时间及建立的政权。

学生回答:1917年3月。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教师补充: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民带来了苦难,俄国国内爆发了“二月革命”。革命后,俄国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它与在革命中建立的工人士兵代表的苏维埃同时存在。临时政府掌握政权。

3.教师提问:想一想当时在俄国国内同时存在的两个政权的性质分别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回答:一个是资产阶级性质的,一个是无产阶级性质的。

教师补充:二月革命是由工人运动引起的。沙俄政府被推翻,是人民力量的作用,可是在革命之后,掌握政权的却不是工人阶级,而是工人阶级的另一个敌对阶级——资产阶级掌握政权。这说明工农群众缺乏政治斗争经验,列宁等布尔什维克党主要领导人身居国外,影响了党对群众的组织教育工作。

4.教师提问:临时政府能满足人民对和平、土地和面包的要求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不能。因为临时政府宣布继续履行沙皇政府的“义务”,将第一次世界大战进行到底,引起人民的更大不满。

教师引导:“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代表人民的利益的政府,人民会拥护他,否则,人民将推翻他。这时的临时政府,采取了反人民的政策,这就注定它的存在不会长久。 (二)十月革命

1.教师提问: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都有哪些?

学生回答:二月革命后,临时政府继续执行沙皇政府的内外政策;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采取了正确的方针政策;俄国工人阶级的力量比较集中等。

2.教师提问:请讲述十月革命的过程。

学生回答:在1917年11月6日,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开始起义。列宁秘密来到彼得格勒的起义总指挥部——斯莫尔尼宫,亲自领导起义。第二天,也就是11月7日,起义取得了胜利。这就是世界历史上著名的“十月革命”。

3.材料展示:

教师提问:十月革命最主要的特征是什么?

学生回答: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是十月革命的主要特征。 (三)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1.教师提问:代表工人阶级的布尔什维克党,开始掌握政权。他们是怎样组织政权的呢?

学生回答:(1)11月7日晚,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在斯莫尔尼宫正式开幕。(2)大会宣告全部地方政权一律转归当地的苏维埃。苏维埃政权随即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3)大会通过了《和平法令》,建议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各交战国立即和谈,缔结不割地、不赔款的和约。(4)大会宣布成立苏维埃政府,新政府由布尔什维克党组建,列宁任人民委员会主席。

2.教师提问:苏维埃政府组建后是如何巩固统治的?

学生回答:(1)废除了旧的国家机器,创建了新的政权机关;(2)废除了旧的常备军,组建了红军;(3)将大工业、铁路和银行收归国有,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4)废除

土地私有制,没收地主、皇室和寺院的土地,分给农民耕种;(5)废除沙皇政府和临时政府与外国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6)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3.教师提问:对比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苏维埃政府建立政权后所采取的不同措施,思考他们之间为什么如此不同。

学生回答:他们之所以采取的措施如此不同,是因为他们代表的阶级不相同。从两个政权的不同性质我们就可以看出,它必然会产生两种不同的结果。而代表人民的苏维埃政权,必然会得到人民的支持。

4.教师讲解:苏维埃政权颁布了一系列巩固自己政权的政策,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场。可是当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一些其他的帝国主义国家开始对苏俄发动了武装干涉,他们害怕这种苏维埃浪潮蔓延到自己的国度,从而威胁自己的统治。另一方面,俄国国内的地主、资本家和沙皇军官也掀起了叛乱。国内外的反动势力结合在一起,企图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扼杀在摇篮中。

教师提问:苏俄进入了三年内战时期。内战的结果怎样呢?

学生回答:经过3年的艰苦斗争,苏维埃政府粉碎了外国的武装干涉和国内的反革命叛乱,巩固了新生政权。

教师补充:三年内战时期,苏维埃政府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它的目的就是希望获得最大的财力、物力,用以赢取战争。该政策保障了苏俄政府赢得战争的胜利。

5.教师提问:将俄国十月革命和二月革命进行对比,看看两场革命的不同之处。

师生归纳: 名时间 性质 革命任务 结果 称 二月 1917年3资产阶级民推翻沙皇两个政权并革月 主革命 统治 存 命 十月 1917年无产阶级革推翻临时建立社会主革11月 命 政府 义制度 命 6.教师提问:十月革命是以人民的胜利而结束的,它是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它到底给整个世界带来了什么重大的影响呢?

学生回答:(1)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2)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3)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4)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教师引导:这次革命有两个突出的“第一次”,从中也可以看出十月革命首创精神。

三、课堂总结

十月革命的领导人是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制定了正确的方针、政策,才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十月革命迎来了新时代的曙光。从此,社会主义制度开始了同资本主义制度曲折、长期的斗争。俄国十月革命对当时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局有着很重要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它对以后的世界历

史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许多国家就是在这种精神的带领下,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我们要结合中国近代史的有关史实,深刻理解十月革命带给世界的重大影响。

◇板书设计◇

列宁与十月革命

第9课 列宁与十月革命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了解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过程,主要内容包括十月革命前的俄国(二月革命及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战争政策)、十月革命发生的原因、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等;了解《和平法令》及巩固苏维埃政权的措施;通过对十月革命爆发原因和历史意义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引导学生结合临时政府的对内对外政策,分析临时政府的政权性质,体会历史定性分析法;从政治、军事、外交、经济等方面分析巩固苏维埃政权的举措,培养学生从多角度探究问题的思维方法 使学生认识十月革命的胜利迎来了新时代的曙光;引导学生学习列宁的革命首创精神,认识领袖人物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重要作用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十月革命发生的原因和巩固新生苏维埃政权的措施 教学难点:十月革命胜利的意义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俄罗斯莫斯科,人们参加纪念十月革命100周年游行活动

2017年11月7日是俄国十月革命胜利100周年纪念日。十月革命的发生地——俄罗斯在这一天组织了多场社会活动,纪念这一开创人类历史新纪元的重要日子。并在圣彼得堡的涅瓦河畔的彼得保罗要塞进行礼炮齐射,以重现百年前该要塞开炮向“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发出起义信号的历史。

100年前俄国十月革命是怎样爆发的?这场革命有何影响?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十月革命发生的原因

1.引导学生阅读史料,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俄国的影响,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十月革命爆发之间的关系。

材料展示:1913年俄国的钢产量只及美国的1/11,德国的1/8;石油产量只及美国的27.1%;人均工业产量,俄国分别为德国、英国的1/13和1/14,不到美国的1/21;俄国的人均收入只及美国的1/7,英国的1/5。

1914—1917年,俄国有1500多万人应征入伍,大量的未成年人和妇女被赶进了工厂,每天工作10小时以上。至1917年,俄国约有150万人死于战争,400多万人伤残。

时间 1914.8—12月 1915 1916 1917.3.8 罢工资料 68次 1000次 1500次 事件 参加人数 3.5万 54万 100万 20多万工人、士兵 设问: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表格中1917年3月8日发生了什么事件?该事件后俄国出现了怎样的政治局面?

提示:(1)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俄国带来巨大伤亡;人民反战罢工、游行不断;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比,俄国依然很落后。(2)二月革命。(3)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或出现了工兵代表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并存的局面)。

归纳总结: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接连失利,国内各种社会矛盾激化,反对战争和要求社会变革的呼声越来越高。(十月革命爆发的重要原因)

2.说一说:掌握全国政权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执行了怎样的内外政策?

3.阅读材料,引导学生认识“武装起义不可避免”,理解十月革命爆发的必然性。

设问:图二反映了什么事件?该事件的发生与图一有何关系?

提示:十月革命(彼得格勒武装起义)。1917年7月临时政府下令前线的俄军大举进攻,结果惨败。引发彼得格勒几十万群众游行反战,遭到临时政府的镇压(七月流血事件),列宁领导布尔什维克党决定发动起义,十月革命由此爆发。

4.教师引导学生,根据上述信息,总结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

提示:(1)第一次世界大战激化了俄国社会矛盾;(2)临时政府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反战运动高涨;(3)临时政府镇压工农运动;(4)临时政府陷入全面危机,武装起义不可避免。

目标导学二:苏维埃政权的建立与巩固政权的措施

1.结合十月革命爆发的史实,说说苏维埃政权建立的概况。

归纳总结:(1)爆发:1917年11月6日晚,列宁秘密来到彼得格勒的起义总指挥部——斯莫尔尼宫,亲自领导起义。

(2)胜利:第二天,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这次革命因发生在俄历10月,被称为“十月革命”。

(3)建立:11月7日晚,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在斯莫尔尼宫正式开幕。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史料,说说布尔什维克党巩固新生苏维埃政权的措施。

《和平法令》发表后的场景

归纳总结:布尔什维克党巩固新生苏维埃政权的措施 项目 巩固 政治 巩固苏维埃政权的措施 通过了《和平法令》,建议各交战国立即和谈,缔结不割地、不赔款的和约。

政权 措施 军事 经济 外交 意义 废除了旧的国家机器,创建了新的政权机关 废除了旧的常备军,组建了红军;粉碎了外国的武装干涉和国内的反革命叛乱 将大工业、铁路和银行收归国有,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废除土地私有制,没收地主、皇室和寺院的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废除沙皇政府和临时政府与外国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经过3年的艰苦斗争,苏维埃政府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巩固了新生政权 目标导学三: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图文材料,说说十月革命的影响。

设问:漫画“列宁同志清扫地球”有何涵义?

提示:1917年列宁领导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扫除了以沙皇为主的封建势力以及资产阶级、帝国主义等反动势力,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

【图解意义】

2.读史料:“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 设问:结合毛泽东的言论,说说十月革命给中国带来怎样的影响。 提示:此话形象地说明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了解并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是在俄国十月革命以后,这也说明十月革命为中国和其他国家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提供了斗争经验和政权范例。

归纳总结: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归纳总结:俄国历史上有关土地政策的演变 国家 俄国 苏俄 苏俄 时间 1861年 1917年 三年国内 战争时期 事件 农奴制改革 十月革命 战时共产 主义政策 土地政策(农业政策) 农奴成为自由人,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份土地,但他们必须出高价赎买这份土地 废除土地私有制,没收地主、皇室和寺院的土地,分给农民耕种 实行余粮征集制:农业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数额上交余粮和其他农产品,国家征收粮食时给农民一定的补偿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它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其实质是对农民的一场大掠夺;认识 苏维埃政府实行的土地政策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体现了苏俄是代表无产阶级利益提升 的政权

三、课堂总结 列宁说:“战争引发了革命,革命制止了战争。”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俄国接连失利,国内各种社会矛盾激化,反对战争和要求社会变革的呼声越来越高,最终引发革命。从二月革命到十月革命,完成了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的过渡。十月革命的胜利推动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世界的传播,并向各国人民展示了一条崭新的寻求解放的道路,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3 板书设计

4 教学反思

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的心理前提。教师应该创设问题情境,努力缩小学生与历史的时代距离,使之由被动的“死记”变为主动的“理解”,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对知识产生一种强烈的注意倾向的目的,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激活求知欲。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