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名著导读】【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精导精练

来源:尚佳旅游分享网


1、作者简介

《送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精导精练

朱光潜(1897 年-1986 年),字孟实,安徽省桐城县(今安徽省铜陵市枞阳县麒麟镇岱鳌村朱家老屋人 )。现当代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

1922 年毕业于香港大学文学院。1925 年留学英国爱丁堡大学,致力于文学、心理学与哲学的学习与研究,后在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1933 年回国后,历任北京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教授。1946 年后一直在北京大学任教,讲授美学与西方文学。主要著作有《悲剧心理学》、《文艺心理学》、《西方美学史》、《谈美》等。此外,他的《谈文学》、《谈美书简》等理论读物,深入浅出,内容切实,文笔流畅,对提高青年的写作能力与艺术鉴赏能力颇有启迪,有《朱光潜全集》。美学大师经典作品精编《厚积落叶听雨声》《一升露水一升花》。

2、作品概述

本书是美学大家朱光潜先生的成名作。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后期,朱光潜先生求学于欧洲,从海外寄回了这十二封写给青年朋友的信,以“给一个中学生的十二封信”为题,分期发表在 1926 年 11 月至 1928 年 3 月的《一般》杂志上,1929 年 3 月辑成一书,由开明书店出版。它以青年们所正在关心或应该关心的事项为话题,如谈读书、谈升学与选课、谈作文、谈情与理、谈修身、谈社会运动、谈爱恋,劝青年眼光要深沉,戒骄戒躁,不贪容易,勿随了世俗贪图近利,要从根本上培养能力, 要有理想。

作品目录: 序

一 谈读书二 谈动三 谈静

四 谈中学生与社会运动五 谈十字街头

六 谈多元宇宙七 谈升学与选课八 谈作文 九 谈情与理十 谈摆脱

十一 谈在卢佛尔宫所得的一个感想十二 谈人生与我 附录一 无言之美附录二 悼夏孟刚 代跋 “再说一句话”

3、章节概况

一、谈读书

课外读书不在于有无时间,而在于决心,尤其要紧的是养成读书的习惯。青年时培养的兴趣可以使趣味终身受益,青年时养成的读书习惯也可以坚定意志。平时有学业和工作的书籍,但是仍需要课外书籍开拓视野,培养爱好。书的量大,质又良莠不齐,有必要选择性的

阅读。虽然没有说新书都不可读,但真正值得读的书不多。诗集读得再多总需要读《国风》 《古诗十九首》,哲学书读得再多总需要读柏拉图的《理想国》。青年往往没有所谓必读书之定数,很多人拟书单常满是自己熟悉的领域和喜爱的书,但是每位受众是不同的,抉择要靠自己。我认为初中前应多读想像类文学,高中以后才应该读含有学理的文字,以避免中国人常有的少年老成。提两个读书的方法:1.值得阅读的书要读两遍,第一遍快读,了解全文的主旨和特色,第二遍慢读,批评衡量书的内容。 2.要做笔记,精彩处写意见,书写加工可以帮助记忆刺激思考。

我爱读的书:

在中国书里,我最喜欢《国风》、《庄子》、《楚辞》、《史记》、《古诗源》、《文选》中的书笺、《世说新语》、《陶渊明集》、《李太白集》、《花间集》、张惠言的《词选》、《红楼梦》等。在外国书里,我最喜欢济慈(Keats)、雪莱(Shelly)、柯尔律冶(Colerdge)、布朗宁(Browning) 诸人的诗集,索福克勒斯(Sophocles)的七悲剧,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Shakespeare: Hamlet)、《李尔王》(King Lear)和《奥瑟罗》(Othello),歌德的《浮士德》(Goethe:Fasuts),易卜生(Ibsen)的戏剧集,屠格涅夫的(Turgenef)《处女地》(Virgin Soil)和《父与子》(Fathers and Children),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Dostoyevesky: Crime and Punishment),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Flaubert: Madame Bovary),莫泊桑(Maupassant) 的小说集,小泉八云(Lafcadio Hearn)关于日本的著作等。

二、谈动

作为一个青年,颓唐沮丧很令人担心,但其实也是很难避免的。长辈常说年轻人“应该” 富有朝气,你只需把这“应该”的话当耳旁风。人是属于自然的,也该顺应自然。可知愈是舒畅愈富生机,愈是闲闷愈是郁结。年轻人不如打网球,弹钢琴,种花草,就是谈笑,跑跳也可以发泄很多不快,带来很多美好。

三、谈静

接上一篇,人生真理,一半得之于活动,一半得之于感受。对于事物的意见不同,与人的感受有关。天才除了创造力,也与强烈的感受有关。可以领略趣味的人,也不至于岑寂了。内心似一个空间,倒不必逃避现实,而是维持一个清净的心,也就可以为内心留出更多品位的空间。除了培养品位,静的修养也可以让人处变不惊,或是在与人的交往中感悟更多内心世界。

四、谈中学生与社会运动

有宣传青年务必革命的,有勒令学生不可参与运动的。主张者颇多,均为了自己的利益。话说文人相轻,立场不同者亦无不互为鄙薄得。然事之成立,没有可偏颇前行的。蔡子民说: “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是良言。“夫人必自侮之,而后人侮之”,社会运动常流于大体和空谈,我们应该自上而下的认识自己的家丑,从自己处落实处。亦要做到民间去,学生须丢开架子,勿论清高。

五、谈十字街头

让学术贴近现实生活是走向十字街头,让学术的力量播撒到民众中也是走向十字街头。但是另一方面,学术走出象牙之塔到了十字街头之后,往往流于俗化(vulgarized )。十字街头上握有的最大权威是习俗。守旧是习俗,趋新也是习俗,若盲从附和,不假思索,无论新旧,亦皆是荼毒。习俗对于维持社会安宁价值很大,但维持安宁不是社会的唯一目的,为

了使社会翻新,习俗有时时打破的必要。我们社会需要站在十字街头向它宣战的人,我们从来不缺少维持习俗的人,可打破习俗却是一件难事。朋友,当你站在十字街头周围满是肤浅顽劣虚伪酷毒,不要妥协,不要堕落。

六、谈多元宇宙

人生有多面,它们各自有特殊的价值标准,可以把它们称为一种宇宙。宇宙的价值有其独立性,无法相互衡量。社会上最看重的莫过于道德宇宙。在科学的宇宙里,已经有很多人触犯当时道德宇宙的禁条了。美术的宇宙也是独立的,无关道德。恋爱的宇宙也应是独立的。在道德宇宙中基于延绵种族的观点“应该”恋爱,但在恋爱的宇宙中恋爱是至上的、神圣的、纯真的。在恋爱中,身家财产学业名誉道德等观念每渗入一分,恋爱的纯真程度就少了一分。

七、谈升学与选课

在选校上,应避免自古袭来的“资格迷”,只把文凭当作混事做的敲门砖。求学最难得最有益的是诚恳的良师与爱的益友,若有这样的空气,便无所谓大学。在选科选课上,往往容易跟随社会中的显学。“学以致用”本不是一件坏主张,只是人的禀赋兴趣却都不同。我认为,做学问做事业实是第二桩事,第一桩事是“生活”,是“享受”、“领略”、“培养生机”,所以我不赞成早谈专门,早走狭路。并非反对职业教育,而是应有宽大的自由教育为根基。不专则不精固是对的,可不广也不能够专。西方很多大家的学力之广是可知的。若不能广泛学习,怎敢妄言专业呢?侈谈高远,稳打根基,自然也须适应精力。

八、谈作文

我生平最大的憾事是幼时薄视艺事,现在与美术和艺术都一无所长。其次,我极羡慕他人做得好文章,所以也要劝年轻的好朋友多练习文章。在一切艺术里天资和人力都不可偏废, 托尔斯泰不厌其烦地誊改,小泉八云每过二三日就誊改一次文章,大家都看到文字优美,却不知他们勤谨的态度。学文如学画,既可以临帖,又可以写生,亦不可偏废。现多推崇新小说和白话诗文,实读经和古诗文不可废弛,因新旧并无分别。很多领域要求学生作议论文, 但应从描写文和记叙文入手,这两种文做好了,议论文是很容易办的。

九、谈情与理

我们的生活应该受理智支配还是应该受感情支配?不同看法的人都抛出了激烈的讨论。科学家在讨论事理时,对于规范与事实辨别极严,是为以事实推出规范,不可虚谈。此事上应从事实考虑生活是否可以完全受理性支配。心理学上的一个倾向是,行为的源动力是本能与情绪,快感与痛感发于之后,则理智迟滞。第二个倾向是弗洛伊德得心比之于大海,隐意识潜于水面左右着人的行为,理智难以驾驭感情,只能在事情发端后寻一些理由。由是,我们知道讨论的事实是生活不能完全受理智支配。再第一,理智的生活很狭隘,在于它摒弃了情感的艺术:美术、宗教、爱情等等。第二,理智的生活很狭隘,在于它是刻薄恩寡,缺乏激情和侠义的。人类若全然信任理智,而道德必流为下品。有人说孝只是一种义务,然则养与孝就成为了一种报酬。实养与孝是情感所获,难以其理。宋儒注仁义二字“仁者心之德, 义者事之宜”备焉。

十、谈摆脱

黑格尔以为凡悲剧都生于两理想的冲突,其实人生亦复如是。人生的悲剧更在于站在歧路上只徘徊顾虑,既不肯舍,便无所取。认定一个目标,便专心致志,走向那里,其余一切都置之度外,这是成功的秘诀,也是免除烦恼的秘诀。斯蒂文森论文,说文章之术在知遗漏

(the art of omitting),生活诚如是。

十一、谈卢浮宫所得的一个感想

回望过去与如今又深又广的鸿沟,我们能看到现在的进步,可是在这飞跃的效率外,还 应该有其他标准可估定的价值。最高品估定价值的标准一定要看重人的成分(humanelement)。除了产品生产的机械和高效,我们希望作品能慰情,能为作者的力量气魄的结晶,能表现理 想与希望。甚至不要只看成败,还要问背后的努力,是否为高尚理想与伟大人格之表现。青 年行事,亦不必只为“效率”之价值。

十二、谈人生与我

我待我的方法,是将我拟作草木虫鱼的侪辈,在和风甘露中,在严暑寒冬中,只以活着为活着。这并不悲观,看春园万艳齐发,冬河凝霜积雪,却比叫苦的世人有生机多了。我待世人的方法,亦如我见鸟雀营巢,蚁卵勾穴。对着纷纭扰攘,悲欢离合,也甚有趣味。悲剧尤使人动魄,世界完美之处便在于它的不完美,有缺陷方才有可能。

附一、无言之美

一切艺术作品的追求尽量表现,非为不能,而也不必。绘画异处见意,文学白处见意, 音乐微处见意,戏剧停处见意,雕刻留处见意,俱此也。美术的使命是超现实慰于理想,所以除美术表现的对现实的改造,其未表现处更留观者去玩味。因此诗词言微而表现力大于散文,需着眼也。爱情之美亦往往于无言处透辟,而于道破如蔗渣滓。世界之美在于不美,缺憾处可能性才最大。

附二、悼夏孟刚

愚者混沌,倒觉得庸庸多厚福。湛思慧解之人常不免苦多乐少,而悲者无外乎绝世绝我两法。绝世而不绝我者,有玩世游戏的,也有逃世修僧的,然而牵绊未绝,不免忧虑偶至, 自杀虽决绝彻底亦是此类。绝我而不绝世者,诚舍自我之苦痛,以求世界之改造,释迦摩尼“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便是此意,却为后世贻误。

4、片段欣赏

一、谈读书

 你如果在读书中寻出一种趣味,你将来抵抗引诱的能力比别人定要大些。这种兴趣你现在

不能寻出,将来永不会寻出的。……兴味要在青年时设法培养,过了正常时节,便会萎谢。  你多读一本没有价值的书,便丧失可读一本有价值的书的时间和精力,所以你须慎加选

择。  读书好比“探险”……我从来没有听见有人按照别人替他定的“青年必读书十种”或“世

界名著百种”读下去,便成就一个学者。

二、谈动

 我只觉得忧来无方,不但人莫之知,连我自己也莫名其妙,哪里有所谓哲学与人生

观!……外感偶来,心波立涌,拿天大的哲学,也抵挡不住。

 流行语中又有“闲愁”的字样,闲人大半易于发愁,就因为闲时生机静止而不舒畅。

 从前我很疑惑何以剧情愈悲而读之愈觉其快意,近来才悟得这个泄与郁的道理。

 一切道德学说都不免肤浅,如果不从“尽性”的基点出发。如果把“尽性”两字懂得透

彻,我以为生活目的在此,生活方法也就在此。

 人性固然是复杂的,可是人是动物,基本性不外乎动……当你起劲打球时,你还记得天地

间有所谓烦恼么?

三 谈静

 所谓“感受”是被动的,是容许自然界事物感动我的感官和心灵。……眼见颜色,耳闻声

音,是感受;见颜色而知其美,闻声音而知其和,也是感受。同一美颜,同一和声, 而各个人所见到的美与和的程度又随天资境遇而不同。

 世间天才之所以为天才,固然由于具有伟大的创造力,而他的感受力也分外比一般人强

烈。……世界上最快活的人不仅是最活动的人,也是最能领略的人。所谓领略,就是能在

生活中寻出趣味。

 领略趣味的能力固然一半由于天资,一半也由于修养。……许多闲人不必都能领略静中

趣味,而能领略静中趣味的人,也不必定要闲。

 我生平不怕呆人,也不怕聪明过度的人,只是对着没有趣味的人,要勉强同他说应酬话, 真是

觉得苦也。你对着有趣味的人,你不必多谈话,只是默然相对,心领神会,便可觉得朋友中间的无上至乐。

四、谈中学生与社会运动

 这一代的青年,这一代的领袖,此时如果毫无准备,想将来理乱不问的书生一旦会变成措

置咸宜的社会改造者,也是痴人妄想。……蔡孑民先生说:“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这两句话是青年人最稳妥的座右铭。

 现在一般青年的心理大半都还没根本改变。学生自成一种特殊阶级,把社会看成待我改

造的阶级。这种学者的架子早已御人于千里之外,还谈什么社会运动?你尽管说运动, 社会却不敢高攀,受你的运动。

五、谈十字街头

 昨日的殉道者,今日或成为市场偶像,而真纯面目便不免因之污损了。到了市场而不成为

偶像,成偶像而不至于破落,都是很难的事。

 十字街头握有最大权威的是习俗。习俗有两种:一为传统(Tradition),一为时尚 (Fashion)。……传说尊旧,时尚趋新,新旧虽不同, 而盲从附和,不假思索,则根

本无二致。

 习俗对于维持社会安宁,自有相当价值,我们是不能否认的。可是以维持安宁为社会唯一

目的,则未免大错特错。习俗是守旧的,而社会则须时时翻新,才能增长兹大,所以习俗有时时打破的必要。

 人是一种贱动物,只好模仿因袭,不乐改造创新。所以维持固有的风化,用不着你费力。

你让它去,世间自有一般庸人懒人去担心。可是要打破一种习俗,却不是一件易事。…… 习俗的背叛者比习俗的顺从者较为难能可贵,从历史看社会进化,都是靠着几个站在十字街头而能向十字街头宣战的人。这般人的报酬往往不是十字架,就是断头台。可是世间只有他们才是不朽,倘若世界没有他们这些殉道者,人类早已为乌烟瘴气闷死了。

 一种社会最可怕的不是民众肤浅顽劣,因为民众通常都是肤浅顽劣的。它所可怕的是没

有在肤浅卑劣的环境中而能不肤浅不卑劣的人。

 你只有和它(肤浅顽劣)冲突,要不然,就和它妥洽。在现时这种状况下,冲突就是烦

恼,妥洽就是堕落。无论走哪一条路,结果都是悲剧。但是,朋友,你我正不必因此颓丧!

六、谈多元宇宙

 人生是多方面的,每方面如果发展到极点,都自有其特殊宇宙和特殊价值标准。我们不能

以甲宇宙中的标准,测量乙宇宙中的价值。

 人是社会的动物,而同时又秉有反社会的天性。想调剂社会的需要与利己的欲望,人与人

中间的关系不能不有法律道德为之维护。……善恶便是“道德的宇宙”中的价值标准。

 “道德的宇宙”决不是人生唯一的宇宙,而善恶也决不能算是一切价值的标准,这是我们

中国人往往忽略的道理。……“科学的宇宙”中的适当价值标准只是真伪。……伽利略和达尔文是“科学的宇宙”中的人物,从“道德的宇宙”所发出的命令,他们则不敢奉命唯谨。

 美术的标准既不是是非,也不是善恶,只是美丑。……道德行为都是起于意志,而美术品

只是直觉得来的意象,无关意志,所以无关道德。

 在“恋爱的宇宙”里,我们只能问某人之爱某人是否真纯,不能问某人之爱某人是否应

该。……在这种境界,如果身家财产学业名誉道德等等观念渗入一分,则恋爱真纯的程度

便须减少一分。

 “道德的宇宙”里真正的圣贤少,“科学的宇宙”里绝对真理不易得,“美术的宇宙”里

完美的作家寥寥,“恋爱的宇宙”里真正的恋爱人更是凤毛麟角。

七、谈升学与选课

 做学问,做事业,在人生中都只能算是第二桩事。人生第一桩事是生活。我所谓“生活” 是

“享受”,是“领略”,是“培养生机”。……我最怕和谈专门的书呆子在一起,你同他谈话,他三句话就不离本行。谈到本行之外,旁人所以为兴味盎然的事物,他听之则麻木不

能感觉。

 倘若先没有多方面的宽大自由教育做根底,而职业教育的流弊,在个人方面,常使他生

活单调乏味,在社会方面,常使文化肤浅褊狭。

 倘若基础树得不宽广,你就是“专”,也决不能专到多远路。……学问这件东西,先要能

博大而后能精深。

八、谈作文

 在一切艺术里,天资和人力都不可偏废。……一般人也许以为这样咬文嚼字近于迂腐。

在青年心目中,这种训练尤其不合胃口。他们总以为能倚马千言不加点窜的才算好角色。这种念头不知误尽多少苍生!  文章像其他艺术一样,“神而明之,存乎其人”,精微奥妙都不可言传,所可言传的全是

糟粕。

 学文如学画,学画可临帖,又可写生。……笔法和意境在初学时总须从临帖中领会。…… 揣

摩呻吟,至能背诵,然后执笔位文,手腕自然纯熟。……所谓临帖在多读书。……读书只是一步预备的工夫,真正学作文,还要特别注意写生。要写生,须勤做描写文和记叙文。

九、谈情与理

 规范是应然,是以人的意志定出一种法则来支配人类生活的。事实是实然的,是受自然

法则支配的。……但是一般人制定规范,往往不根据事实而根据自己的希望。

 理智指示我们应该做的事甚多,而我们实在做到的还不及百分之一。所做到的那百分之

一大半全是由于有情感在后面驱谴。……历史上许多侠烈的事迹都是情感的而不是理智的。

 纯任理智的人纵然也说道德,可是他们的道德是问理的道德(morality according to

principle),而不是问心的道德(morality according to heart),问理的道德迫于外力,问心的道德激于衷情,问理而不问心的道德,只能给人类以束缚而不能给人类以幸福。

 许多人“孝顺”父母,并不是因为激于情感,只因为他想凡是儿子都须得“孝顺”父母, 才

成体统。礼至而情不至,孝的意义本已丧失。……我承认“养老”、“养小”都确是一种义务,我否认能尽这种义务就是孝慈。

 生活是多方面的,我们不但要能够知(know),我们更要能够感(feel)。理智的生活只

是片面的生活。理智没有多大能力去支配,纵使理智能支配情感,而理胜于情的生活和文化都不是理想的。

十、谈摆脱

 生命途程上的歧路尽管千差万别,而实际上只有一条路可走,有所取必有所舍,这是自然

的道理。世间有许多人站在歧路上只徘徊顾虑,既不肯有所舍,便不能有所取。世间也有许多人既走上这一条路,又念念不忘那一条路。结果也不免差误时光。

 “摆脱不开”便是人生悲剧的起源。畏首畏尾,徘徊歧路,心境既多苦痛,而事业也不能

成就。许多人的生命都是这样模模糊糊地过去的。……认定一个目标,便专心致志地向那里走,其余一切都置之度外,这是成功的秘诀,也是免除烦恼的秘诀。  斯蒂文森论文,说文章之术在知遗漏(the art of omitting),其实不独文章如是,生

活也要知所遗漏。……十年以来,说了许多废话,看了许多废书,做了许多不中用的事, 走了许多没有目标的路,多尝试,少成功……为什么天天做明知其无聊的工作,说明知其无聊的话,和明知其无聊的朋友假意周旋?

十一、谈在卢浮尔宫所得的一个感想

 凡是第一流美术作品都能使人在微尘中见出大千,在刹那中见到终古。……(《蒙娜·丽

莎》)虽则见欢爱而无留恋,虽则见罪孽而无畏惧。一切希冀和畏避的念头在霎时间都涣然冰释,只游心于和谐静穆的意境。

 困难日益少,而人类也愈把事情看得太容易,做一件事不免愈轻浮粗率,而坚苦卓绝的成

就也便日益稀罕。……我所知道的学生们、学者们和革命家们都太贪容易,太浮浅粗疏,太不能深入,太不能耐苦,太类似美国旅行家看《蒙娜·丽莎》了。

 “效率”决不是唯一的估定价值的标准,尤其不是最高品的估定价值的标准。最高品估定

价值的标准一定要着重人的成分(human element)。……我记得这几句话(布朗宁的诗Rabbi Ben Ezva),所以能惊赞热烈的失败,能欣赏一般人所嗤笑的呆气和空想,能景仰不计成败的坚苦卓绝的努力。

十二、谈人生与我

 我有两种看待人生的方法。在第一种方法里,我把我自己摆在前台,和世界一切人和物在

一块玩把戏;在第二种方法里,我把我自己摆在后台,袖手看旁人在那儿装腔作势。

 (前台)

人类比其他物类痛苦,就因为人类把自己看得比其他物类重要。人类中有一部分人比其余的人苦痛,就因为这一部分人把自己比其余的人看得重要。……无量数人和无量数物都已生过来死过去了。一个小虫让车轮压死了,或者一朵鲜花让狂风吹落了,在虫和花自己都决不值得计较或留恋,而在人类则生老病死以后偏要加上一个苦字。这无非是因为人们希望造物主宰待他们自己应该比草木虫鱼特别优待。

从草木虫鱼的生活,我觉得一个经验。我不在生活以外别求生活方法,不在生活以外别求生活目的。

(后台)

我看匠人盖屋也和我看鸟鹊营巢、蚂蚁打洞一样,我看战争也和我看斗鸡一样,我看恋 爱也和我看雄蜻蜓追雌蜻蜓一样。

 在闲静寂寞的时候,我把这一类的小小事件从记忆中召回来,寻思玩味,觉得比抽烟饮茶

还更有味。……我感谢刘姥姥、严贡生一流人物,更甚于我感谢钱塘的潮和匡卢的瀑。

 悲剧也就是人生一种缺陷。它好比洪涛巨浪,令人在平凡中见到庄严,在黑暗中见出光

彩。假如荆轲真正刺中秦始皇,林黛玉真正嫁了贾宝玉,也不过闹个平凡收场,哪得叫千载以后的人唏嘘赞叹?

 人生本来要有悲剧才算人生,你偏想把它一笔勾销,不说你勾销不去,就是勾销去了,

人生反更索然寡趣。所以我无论站在前台或站在后台时,对于失败,对于罪孽,对于殃咎,都是一副冷眼看待,都是用一个热心惊赞。  所谓文学,就是以言达意的一种美术。在文学作品中,语言之先的意象,和情绪意旨所

附丽的语言,都要尽美尽善,才能引起美感。

 文字语言固然不能全部传达情绪意旨,假使能够,也并非文学所应希求的。……梅氏(梅特

林克)并且说:“口开则灵魂之门闭,口闭则灵魂之门开。”赞无言之美的话不能比此更透辟了。……说出来的越少,留着不说的越多,所引起的美感就越大越深越真切。

 中国有一句谚语说,“金刚怒目,不如菩萨低眉”,所谓怒目,便是流露;所谓低眉,便是

含蓄。凡是低头闭目的神像,所生的印象往往特别深刻。

 美术是帮助我们超现实而求安慰于理想境界的。……我们处世有两种态度,人力所能做

到的时候,我们竭力征服现实。人力莫可奈何的时候,我们就要暂时超脱现实,储蓄精力待将来再向他方面征服现实。……美术作品的价值高低,就看它能否借极少量的现实界的帮助,创造极大量的理想世界出来。

 和自然逼真是要窥出自然的精髓所在,而表现出来;不是说要把自然当作一篇印版文字,

很机械地抄写下来。

 同一美术作品,你去玩味有你的趣味,我去玩味有我的趣味。……同一美术作品,今天玩

味有今天的趣味,明天玩味有明天的趣味。凡是经不得时间淘汰的作品都不是上乘。上乘文学作品,百读都令人不厌的。

 这个世界之所以美满,就在有缺陷,就在有希望的机会,有想象的田地。换句话说,世界

有缺陷,可能性(potentiality)才大。这种可能而未能的状况就是无言之美。世间有许多奥妙,要留着不说出;世间有许多理想,也应该留着不实现。因为实现之后,跟着我“知道了!”的快慰便是“原来不过如是!”的失望。

《附录二 悼夏孟刚》

 生的自由倘若受环境剥夺了,死的自由谁也不能否认的。……自杀是伟大意志之消极的

表现。

 人生是最繁复而诡秘的,悲字乐字都不足以概其全。愚者拙者混混沌沌地过去,反倒觉庸

庸多厚福。具有湛思慧解的人总不免苦多乐少。悲观之极,总不出乎绝世绝我两路。自杀是绝世而兼绝我。(另两种——绝世而不绝我:分玩世或逃世;绝我而不绝世。)

 持这个态度(绝我而不绝世)最显明的要算释迦牟尼,他一生都是“以出世的精神,做

入世的事业”。佛教到了末流,只能绝世而不能绝我,与释迦所走的路恰当背驰,这是释

迦始料不及的。

5、精要练习。

一、名著阅读

1. 九(1)班进行了名著阅读问卷调查,发现喜欢非文学作品的人数较少。为吸引更多的同 学去阅读,请从下列作品中任选一部,写一则简短的推荐语。 A.《傅雷家书》 B.《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C.《昆虫记》 D.《寂静的春天》

2.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是作家 专门写给

的书信。书中话题不同,所讨论的重点不同,但隐隐有一个基本理念贯串其中,那就是希望中学生学会 ,既要发挥“ ”的天性,去发展,去创造,又要心境空灵,于静中领略人生的趣味。 3. (人名)在《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中谈到读书的时候说到:你能否在课外读书,不是你有没有时间的问题,是你有没有 的问题。 4. 在《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中以书信的形式和中学生探讨了许多问题,如在《谈读书》中他认为尤其要紧的是 ;关于读书的方法他有两点建议:第一, ,

第二,读过一本书须笔记纲要精彩和你自己的意见。二、阅读题

(一)阅读《谈静》,完成下列题目

1. 第一段说“感受”的“含义极广”。请根据文意,说明“含义极广一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

2. 下面是两个推论旬,但作者省略了推论的中间环节。请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分别补写出句

中所省略的内容。 答:你的心界愈空灵, 你的心界愈空灵,

,你愈不觉得物界沉寂。 ,你也愈不觉得物界喧嘈。

3. 比较第五段中的小林一茶的俳句与中国诗人的诗句,指出它们在境界上有哪些相同点。

答:

4. 本文可分为三大部分,(1)~(3)为第一部分,(4)~(5)为第二部分,(6)为第三部分。请分别

从每个部分中找出一个合适的词语(每处 2 个字),概括出这个部分的主要内容。

二、阅读题 (二)阅读《谈人生与我》,完成下列题目。

5. “两种看待人生的方法”有哪些不同?请分析作简要分析。 答:第一种方法:

第二种方法:

6. 第(3)段写到“小虫让车轮压死”“鲜花让狂风吹落”,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

7. 第(7)段中“我觉得这大可不必”这个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观点?

答:

8. 作者为什么同样欢喜看到人生的喜剧和悲剧?这种看待人生的态度给你怎样的启示?(60

字左右) 答:

答案:

一、选择填空

1. 我推荐《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这本书与青年人谈人生修养,谈文学、谈艺术、谈

学习生活等,亲切平等的对话方式、优美的散文笔调、生动的比喻说理, 把深刻的人生道理讲得有理有趣,给我们指明人生的方向,解决生活中的难题。

2. 朱光潜 中学生 生活 “人生来好动”

3. 朱光潜 决心

4. 朱光潜 养成读书的习惯 凡值得读的书至少须读两遍

二、阅读

(一)1.①感知到对象。②对象引起的人的心灵的反应。③不同个体的反应有差异。

2. 你的心界愈空灵,对物界的感受愈敏锐,你愈不觉得物界沉寂。你的心界愈空灵,

物界

对心界的影响愈小,心灵愈能领略趣味,你也愈不觉得物界喧嘈。3.①都表现为一种幽美的情境。

②都是静观寻常事物中妙悟到的另一种景象。 ③都能从中看出诗悠然自得的、空灵的心境。4.感受静趣裨益

(二)5.第一种方法:站在前台看待自己的人生,把自己看得和旁人、鸟兽虫鱼一样。第二种方法:站在后台看待他人的人生,把人和物一律看待,看人生的悲喜剧、悲剧。6.看似简单的“虫死花落”的事情,生动地支持了人应平等地视草木虫鱼为侪辈的观点;“决不计较”的虫花们对“死”的态度,真切地表达了人应顺乎自然本性生活 的思想。

7. 当对自己的“见解”充满自信,而不必援引“经典”,来为自己的人当像禽兽那样

活着的“异端邪说”作辩护。

8. 无论喜剧、悲剧,面对的都是纷纭扰攘的人和物,好比看图画、小说,都有人生的趣味。从中或有生命的玩味和留恋,或有人生的价值和希望。即便悲剧是人生一种缺陷, 也能见出庄严和光彩。启示要点:人生同样需要喜剧和悲剧,喜剧让生命值得留恋, 悲剧让人生显得完整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